查文庫>板報大全> 2017清明的手抄報

清明的手抄報

2017清明的手抄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耳邊。下面是清明的手抄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清明節,印象就是吃煮雞蛋,盪鞦韆,掃墓。

  離萬松山(魯中革命烈士陵園)近,小時候的清明,老師帶我們去掃墓。雖然口頭上喊著什麼繼承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傳統之類的口號,心卻被春遊和煮雞蛋吸引著。萬松山前繞著小汶河,山上松柏翠綠,在春回大地的清明時節,可以想象景色是多麼美好。你想,被嚴寒桎梏了一冬的孩子,來這裡掃墓,該是多麼的幸福啊。。。。。。跟孩子們相比,山上的松樹和河邊的柳樹就遭殃了--家家戶戶的磨眼裡、門口都要插松枝和柳枝。孩子們就趁掃墓的時候,把樹枝折回家。那時不懂插這些是為了紀念誰,就知道把柳笛和松笛吹的不亦樂乎。

  鞦韆好像是清明節才有的遊戲。我們那裡叫“悠千”。找兩棵靠的近的大樹,一根粗繩子,讓有力氣的大人給拴好,幾個孩子便有了自己的天地。一根繩子也讓孩子們玩得花樣疊出:單人的、雙人的、多人的,坐著的、蹲著的、站著的。要趁清明節這天盡情的玩耍,因為大人說:打前不打後,打後死他舅“--意思是鞦韆得在節前打,節後打就死舅舅。當然是騙人的。或許是因為大人們都忙,怕孩子們盪鞦韆不安全才編出來嚇唬人的。

  雞蛋,似乎是清明的最重要的標誌。小時候家裡窮,雞蛋是要賣了換油鹽醬醋的,平時難得吃幾回。但是,清明節就不一樣了。家家都煮上幾個,染成紅的、綠的、紫的、花的、甚至西瓜的,更有巧手的在上面畫上好看的圖案給孩子們。女孩子喜歡比較誰的雞蛋漂亮,男孩子們並不在乎漂不漂亮,只要硬就行--因為“槓雞蛋”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每人持一個雞蛋,撞在一起,被撞破了的就輸了,就的把撞破的雞蛋送給贏方。所以,在清明節裡誰擁有一個最硬的雞蛋就會贏得大家的崇拜,當然,是因為他可以吃好多雞蛋。

  2年前,我外地求學,清明節那天收到爸爸的來信,爸爸說:“清明節了,你買幾個雞蛋吃吧。家裡人都想你,你媽煮了好多雞蛋,你弟弟說給你留著呢。。。。。。當時的弟弟才7歲,記得看完信,我哭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與哀傷。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掃墓和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清明節前後流傳著很多傳統的風俗活動。如寒食賜火、清明掃墓、踏青郊遊、放風箏、盪鞦韆、鬥雞、拔河等,這些習俗隨著歲月交替和社會變遷,有些已經逐漸被遺忘,連一絲記憶都不復存在,有些仍遺留至今並賦予了新的內涵。

  在舊時的青島,清明節也被看作是一個大節氣。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斷火,吃冷食。冬至後105天謂之寒食,從前的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人們在清明前兩天就開時斷火,即天不亮就把飯做好,直到落日後再燒火,以示對親人的懷念,由於人們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逐漸將寒食與清明合二為一。

  在清明節掃墓的風俗比較盛行,掃墓俗稱“上墳”。這一天要去祖墳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上香、燒紙,舉行祭禮。有的人家要利用這一機會修整墳墓,大多數是象徵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別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所以說,無論家裡多窮,清明節都是要去上墳的。人們祭祀完畢,都要進行野餐,將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節儉之意。

  許多人家都要吃大蔥和蛋餅,寓意聰明伶俐,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有的人家還要捏面花,稱作“蒸小燕”,吃白麵小雞和雞蛋。寓意小燕子來了,真正的春天到來了。清明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雞蛋和小雞,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學生要帶雞蛋給老師以表敬仰。另外,清明節時將印有蠍子圖案的紙貼在家裡,家中不招蠍子、蜈蚣,尤其是在農村特別盛行。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是一句流傳廣泛的民間諺語。清末民初,農村一帶開始合理安排農時,清明節這天,好多農家給牲口吃高粱米飯,俗語:“打一千,罵一萬,不忘清明節一頓高粱米飯。”吃高糧米粥、麥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這一天用粥要讓牛、驢等飽餐一頓,以犒賞它們一年的辛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逢清明節,人們都會來到死去家人的墳墓前掃墓。而我是陪著媽媽來到我最愛的姐姐墳前。

  那是一段悲傷的回憶。那本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正陶醉在夢鄉的我,突然唄一陣急促的電話聲驚醒了,此時我的心情為何感到如此糾結?

  電話的那頭傳來一個訊息,我抱著話筒,愣愣地好久沒有反應過來。他們說大姐“走”了,怎麼可能?大姐在昨天晚上,我還看她好好的,她還伏在桌子上給我講題。他們是騙我的。對!我緩過神來,衝著電話喊:“你們騙我,我大姐好好的。”

  “美辰,你大姐真的'沒了。你快來吧。”此時的我感覺手腳無力,就像癱瘓了一般。好不容易來到現場,看她,我那笑起來嘴漂亮的大姐,躺在血泊之中,頭髮依然那樣飄逸,皮膚依然那樣滑嫩,留下的只有那沒有知覺的雙手,毫無表情的臉龐。我站在那裡,周圍一切都安靜下來。爸爸媽媽的哭喊,周圍人的圍觀,我充耳不聞。在我眼裡只有大姐那孤單的身影。一句話總迴響我的耳邊:“辰辰,大姐帶你玩去。”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血順著雨水流走了雨水順著我的臉頰流下,掩飾了我的眼淚……

  站在大姐的墳墓前,很多場景出現在我眼前:燈下,大姐為我補習功課;大姐為我扎辮子;大姐跑到冰激凌店為我買冰激凌;大姐為我打那些欺負我的男生;大姐為我攢錢買玩具做生日禮物;大姐為我捱了媽媽的打;大姐……

  我眼前早已模糊一片。細細尋找大姐的身影,卻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座座碑孤零零地立在那裡。看著大姐的墳墓,總覺得大姐就站在旁邊一樣,似遠似近,似近似遠,彷彿一伸手就能抓到,一陣風吹過來,還是被吹走了。墳墓上的草多了,總是要拔的,大姐喜歡花,於是我在周圍種了許多花,我每年都會來看大姐,為大姐梳理頭髮,她的頭髮如今變得如此糙,連花都在漸漸枯萎,我摘下一朵,連根都斷了。

  仰望星空,總會看見一群星星照亮著我,中間最亮的那顆是大姐的嗎?那顆星星真的好美好美。看著那遠去的墳墓,大姐,我們又要明年再見了。

  翻開歷史的長卷,一幅幅泛黃的圖畫映入我的眼簾,我懷念起名留千史的烈士。我將在清明節到來之前,前往烈士陵園,靦懷這一群永垂不朽的千古英雄。

  作為大隊長的我站在隊伍的最前端,舉著鮮豔和光榮的“大隊旗”,帶著少先隊員的象徵——“紅領巾”驕傲地來到了公交車站乘坐汽車。

  在車上,我好奇地和幾位文采很好的同學聊了起來。我好奇地問:“掃完墓之後,寫一篇關於‘清明節’的作文好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車很快到了終點站。

  下車了,我帶領著全校師生走向烈士陵園。我一直都在想:“我的祖父是否在裡邊。”我的祖父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黨員,曾經跟著偉大領袖——毛主席上刀山下火海,翻過高大的大山,越過波瀾洶湧的大河,以吃樹皮,吃草根來維持生命,為中國的紅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踏入烈士陵園後,我發現一塊石碑上刻著一行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我們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腳步,整齊的排成一列。

  校長說道:“人死了不能復生,讓大隊委員上來講話。大家熱烈歡迎。”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說:“人必有一死,有的人死重於泰山,有的人死輕於鴻毛……”說完以後,我們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義勇軍進行曲》

  掃墓開始了,我們把自己編織的小花紮在墓碑旁邊,然後我們又唱起了《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這嘹亮的歌聲唱響了全中國,全世界。我們向全世界證明,中國這頭雄獅已經逐漸醒來。我們不會忘記中國那段屈辱的歷史,更不會忘記那些英勇獻身的烈士。

  作為中國未來的花朵,我想,我只有努力學習,發奮圖強,才能報效祖國,振興中華,為祖國的發展奉獻出微薄之力。

  烈士們,願你們在天上見到中國的崛起,為中國驕傲,自豪!

  掃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