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高校畢業生心態發生的轉變

高校畢業生心態發生的轉變

高校畢業生心態發生的轉變

  12月4日兩場廣東高校畢業生就業專場,前天一場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會,近日一場理工類畢業生招聘會,下週一系列研究生專場、醫學類專場又接踵而來……據有關部門預測,明年在廣東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將達到25.5萬人,其中,單是廣州地區就將接納5萬多名大學生就業。

  前天,由廣州市人事局、市發改委舉辦的一場2005年高校畢業生招聘會系列之廣州生源專場供需見面會,掀起了今年本地大學畢業生招聘會的熱潮。大學生們提包背袋地轉場排隊、領券面試、投遞個人簡歷的緊張情形,再度成為城中熱事。記者這幾天輾轉在廣州高校內外的招聘會,發現目前大學畢業生找工作仍然以觀望和探尋的心態居多,尤其是廣州生源的大學生,有用人單位反映他們目光比較挑剔,還沒有真正進入狀態。

  廣州生源欠主動積極

  記者在廣州賽馬場和精典大廈的招聘會採訪中發現,進場求職的學生人數過萬,超出了主辦單位原來的估計。廣州一家合資背景的物流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認為,廣州生源的大學生視野比較開闊,各方面資源豐富,就業優勢明顯,但也正由於他們有地源的優勢,造成部分廣州生源對於初期求職不甚積極,眼光只盯著大公司、好崗位,騎驢找馬的功利心態突出,欠缺一種踏實的感覺。另外,與外地生源比起來,本地大學畢業生在面試過程中,講條件的比較多,突出自己個性特徵的少,所設計的求職簡歷也缺乏鮮明特色,讓人不容易記住。有外地大學生求職時雖然說得不多,但三言兩語顯得非常自信,也很誠懇,廣州的大學生應該為自己增加更多個人魅力的籌碼,才會在就業市場中保持優勢。

  外地生源善於火拼

  雖說前天的供需見面會標明的是廣州生源專場,但進場的學生不乏廣州地區以外的生源。外地生如何與廣州生源直接火拼呢?來自河源的小鄭是汕頭大學的`外語系應屆生,他說,他自認不比廣州生源的大學生遜色,又想在廣州發展,因此找來本地老同學幫忙帶他進場。小鄭說,除了專業所學的日語和英語之外,他還會說普通話、廣州話、客家話、潮汕話,喜歡並善於與人溝通,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相信自己能為用人單位帶來數倍的回報。小鄭的態度頗受用人單位的認同,因此他帶來的10份簡歷命中率相當高,用人單位均表示他可以參加下一輪複試,甚至有單位與他約定了期末考試後的見工實習時間。

  有不少在廣州地區以外就讀的廣東生源大學生表示,他們在外地讀書時也發現,外地同學在找工作的過程中緊張度很高,因此他們所做的準備更加充分,求職中對於單位性質和待遇的要求基本不計較,這些都讓他們覺得很有競爭力。

  男女生都看重發展機遇

  求職時,你覺得最重要的是待遇、穩定、還是發展機遇?面對記者這一提問,超過九成的受訪學生都表示:發展機遇最重要。在賽馬場廣州生源招聘會上,廣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大四男生劉家輝告訴記者:現在已沒有什麼職業是鐵飯碗,全都面臨競爭和壓力,因此談職位穩定並不現實;最關鍵的是,應聘單位是否具有提升員工素質的氛圍、自己是否有自我提升的學習動力,這些才能促使新人迅速成長。強調自我提升和自我發揮空間,是大部分男生尤其是工科學校男生的求職願望。受訪的大部分女生也並沒有把穩定放在首位。就讀於暨南大學外語和市場營銷專業的雙學位學生陳盈告訴記者,她求職首選是外企,原因在於認為外企能學到更多東西;至於公務員,只是放在備選位置,趁年輕,應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多數進場的用人單位認同學生們的這一看法,廣州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公司的經理戴偉仁認為,這表明了大學生的求職心態越來越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