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江南style》走紅的背後作文

《江南style》走紅的背後作文

《江南style》走紅的背後作文

  前一陣子,“神曲”《江南style》風靡全球,幾十甚至數百人一起跳“騎馬舞”的場面隨處可見,走到哪兒都可以聽到“偶吧,江南style”,開啟電視調換頻道,每次都會讓你碰上那位戴著墨鏡有點猥瑣的胖男人在載歌載舞……

  一直不理解這首歌為什麼會一下子紅遍全球——歌者的形象讓人難以恭維,其唱功也未見得有多好,舞姿亦毫無美感,甚至連歌詞也庸俗不堪。可是僅僅幾個月間,這首歌在上的全球點選率竟然超過了十億,並在2012年9月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歷史上最受人歡迎的音樂影片……這首歌不管是從視覺還是聽覺的角度來分析都算不上上品,但卻能獲得比它好上不知多少倍的作品所沒有獲得的聲譽,箇中原委,誰也說不清楚。或許是現代人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壓力太大,生活環境太差,審美觀都畸形了;或許是人們的生活過於無聊,以這首歌作情緒發洩的渠道。安然自得的心境已成為昨夜星辰,今天的夜空早已是另一番風景,而明天,你我的耳邊不知又會響起什麼樣的“神曲”。

  飛速發展的社會使人們忙碌不堪。學生們忙著完成沉重的學業,常常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青年們忙著實現自己的夢想,每每幹著手裡的活兒還要憧憬著更好的職業;組建了家庭的人們忙著家庭建設,常常披星戴月,早出晚歸;許多老人不是在安享天年,而是在為子女照看孩子、料理家務……人們太忙了,在機械的忙碌中慢慢地滋生出一種浮躁,一種空虛。久而久之,當這種被壓抑到極限的情緒遇到啟用它的“燃點”時,便會一發不可收拾地衝天而出——於是,《江南style》如火山噴發,映紅了半邊天。

  如果大家只是在網上看看,跟著哼哼,或是私下裡一起跳跳“騎馬舞”,那也沒什麼:但為了這首歌而花費精力,花大價錢,便有些不值了。國內某個電視臺竟然花了1200萬請PSY來當他們春節聯歡晚會的壓軸嘉賓。現在的電視臺舉辦大型晚會都會請一些明星來捧場,以賺取收視率。可花上1200萬請這樣一個人來唱這樣一首歌,值得嗎?1200萬可以幹什麼?可以建成90所希望小學,可以為山區的孩子們購買60輛校車,可以買12萬套課桌給那些自帶桌椅的'孩子,可以買120萬本好書給那些沒有書看的孩子……1200萬還可以做許多有益的事,為何要花在這讓人一笑而過,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大街小巷中都能聽到的一首流行歌曲上呢?難道“創新”和“特色”就是找來躥紅一時的歌手?提高收視率就是用1200萬來鋪墊?“1200萬”,這個數字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來說是通向成功的大路上的鋪路石,是幫助他們獲得知識、擺脫貧窮、走出大山的推進器啊!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做,可為什麼總會有一些人要把寶貴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浪費在一些無聊的事情上?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其意義、其吸引力應該都會大於那首《江南style》吧?為什麼我們不能利用莫言獲獎的契機多關注一點中國文學,多讀一點書呢?我真的希望《江南stylP》的旋律在神州大地上能夠少一些,而琅琅的讀書聲能夠多一些——因為後者對於我們的國家、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意義更大。

  簡評

  文章透過分析《江南style》在華夏大地上瞬間走紅這一現象,揭示出當下國人心理上的壓抑、浮躁以及因急於找到一條宣洩的渠道而飢不擇食的窘態。而個別電視臺為了迎合觀眾的這一不算健康的審美趣味,不惜斥巨資邀請《江南style》的主唱助陣,這不僅與媒體引領觀眾的審美趣味、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的職責相悖,更是讓本可大有作為的鉅額資金無端浪費。小作者關注社會、傾注民生的責任意識,應會令負有建設精神文明之任的媒體人汗顏,也應當引起我們所有人的關注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