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幼兒園《蝸牛說蘋果》活動觀察實錄

幼兒園《蝸牛說蘋果》活動觀察實錄

幼兒園《蝸牛說蘋果》活動觀察實錄

  背景:

  進入秋天的主題了,小朋友透過散步、參觀農友、和樹葉做遊戲等活動,慢慢的感受到了秋天的來臨。他們說:“樹葉掉下來了”、“小草變黃了”、“早上起床有點冷的”。他們能關注到秋天的明顯特徵變化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又各自帶來了秋天的水果,知道秋天有很多水果,是個豐收的季節。但他們只是能瞭解水果的顏色、形狀、大小等表面特徵,對水果的種子、發芽等不會主動去關注。故事“蝸牛與蘋果”內容有趣生動,能讓孩子在寓教於樂中自然的瞭解蘋果的種子會發芽,引發探究的興趣,同時又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實錄:

  我一拿起書,小朋友就說:“是蝸牛和蘋果的故事”。看來他們已經很熟悉了。於是我直接翻到第一頁講起了故事。小朋友幾乎是和我一起講故事的。講到他們喜歡的地方,他們便會心的一笑。當我問道:“蘋果怎麼會變成茶色的?蘋果是病了嗎?到底怎麼了?”張昊說:“它不是病了。它會到泥土裡生根發芽的。”李玲說:“它在爛掉了。”廖欣琪說:“它的寶寶會發芽的。”我接著問:“蘋果媽媽的寶寶到底是誰?”小朋友異口同聲的說:“是籽寶寶。”

  看到後面,我問:“小蘋果樹是從哪裡來的?”陳碩說:“是蝸牛種的。”趙子溢說:“是泥土裡長出來的。”我把書又翻到前面,問:“烏龜醫生對蝸牛怎麼說的?”顧思羽說:“蘋果媽媽會到泥土裡生根發芽的。”我又問:“是蘋果媽媽還是誰?”周思羽說:“是它的'籽。”我馬上說:“原來蘋果媽媽爛掉後,它的籽寶寶會生根發芽的,於是就長出了小蘋果樹。”

  切開蘋果後,小朋友的興趣更高了。紛紛說著自己的發現:“蘋果的籽是一粒一粒的”、“蘋果的籽是黑黑的”、“像個小眼睛”。廖欣琪又問:“它真的會長出小蘋果樹嗎?”我笑眯眯的回答:“你回家把籽種在泥土裡,到明年春天再找答案吧。”大家的小眼睛瞪的大大的,我知道探索科學的奧秘已在小朋友的心裡生根發芽。

  分析解讀:

  由於搭伴老師這幾天總給小朋友講故事,因此他們對這個故事非常熟悉,能較完整的說出故事內容,而且被故事內容深深吸引和感染著。

  但是他們對故事中蘋果是否生病,到底怎麼回事,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清楚。因為中班孩子雖然能積極的運用各種感官去探索瞭解事物,思維具體形象,但時常憑藉自己的具體經驗來理解,還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因此對事物的深層因果關係還不能理解。因此就出現實錄中對蘋果爛掉的理解停留在自己的理解上。

  但他們對蘋果籽很感興趣,說明他們有了探索的願望。而我們二期課改不正關注孩子的興趣、能力、情感、態度嗎?因此要把孩子的這樣願望延伸下去。

  思考與調整:

  孩子對蘋果和籽一系列的關係產生了認知衝突,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有了一點了解,但還是老師“給”的較多,他們並不能自己主動獲得。因此

  1、在活動前,可以在自然角放一個蘋果,觀察它的變化。

  2、在講到蘋果的籽時,可以播放一段影片,籽的生根發芽,讓幼兒更直觀形象的瞭解。

  3、家園配合。鼓勵幼兒種籽,觀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