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員工從滿意到幸福的方法
近年來,關於員工幸福與企業高效之間的正相關關係,正越來越得到企業管理者的認同。洲聯集團正是這一理念的積極實踐者。作為一家以企業文化為核心和動力的現代企業,洲聯集團多年來一直注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近期,公司又首開建築設計機構之先河,率先引入健康諮詢服務,在關注員工身體健康的同時,努力提升員工的心理健康。
工業革命帶來了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的巨大變遷,勞動者的心理素質也受到巨大沖擊。人們在飽嘗物質果實的同時,也付出了相應的心理代價。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後,這一狀況愈發嚴重。在無處不在的壓力之下,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抑鬱症、躁鬱症、恐怖症等心理障礙屢見不鮮;另一方面,職場內的工作中毒、職業耗竭、職業焦慮等愈演愈烈。這些都是企業管理者無法迴避的.現實。
在洲聯集團歷年的員工滿意度調查中,員工的綜合滿意度一直較高,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諧的企業氛圍得到員工的高度認可。洲聯集團人力資源部表示:“企業文化一直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地方。公司尊重員工、信任員工、培養員工,在企業管理的每一個細節中,都把員工的價值和尊嚴擺在首位。社會在不斷變化,員工也在日益發展,企業管理方式必須隨時更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如果說員工滿意是企業管理的基本保障,顯然,洲聯集團並不準備止步於此。一直以來,公司在不斷提供員工滿意度的同時,追求提升員工的幸福感。正是出於這一管理理念,在嚴格尊重員工隱私的前提下,本著自願的原則,洲聯集團開展員工心理健康提升系列活動,率先引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這不是一項臨時的應急措施,而是融入企業管理的長期制度。
根據心理學家Waterman在1993年提出的心理幸福感模型,幸福感的產生有一系列核心要素,包括:自尊的滿足、自我接受、個人成長、積極的生活目的、良好的人際關係、自主性、潛能發揮等多個方面。為了實現員工的幸福感,企業以人為本,尊重個體價值顯得至關重要。洲聯集團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從本質上說,正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的具體體現:從對物的管理轉為對人的重視,從側重企業宏觀發展轉為與微觀個體並重。在注重物質激勵的同時,加強感情的雙向溝通,這是更深層次的激勵。
透過對心理諮詢機構和心理諮詢師的嚴格篩選,洲聯集團竭力保證心理諮詢的專業性。事實上,受後現代心理諮詢影響,較之從前,心理諮詢本身也更貼近來訪者個人,更顯親和色彩。在心理健康諮詢活動中,心理諮詢師以服務的意識而非權威的態度與建築師交流,用專業的心理學知識,設身處地地從員工的角度進行思考。在尊重員工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前提下,心理諮詢師指導員工進行合理而準確的自我定位,並對自身的心理狀態做出積極而有效的改善。
中國傳統價值觀重集體,輕個人,這種認識,不可避免地延伸到了企業管理之中。其實,企業與員工並不是零和博弈的關係,而是存在共贏的可能。正所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優秀的企業,能將企業目標與員工目標結合起來,甚至內化到員工心中。在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實現員工的幸福感的同時,企業亦能獲得長足的發展。管理者要認識到這一點,需要有前瞻性的智慧和眼光以及深厚的人文關懷。從這個意義上說,洲聯集團引入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的做法,將具有更廣泛、更深刻的社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