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變應萬變的作文
很多事物的“變”都能牽起我們的激情。家裡一盆毫無生命跡象的月季,次年春天又出新芽,令我們驚歎不已,繼而讚美生命的頑強;一股從未斷流的溪水突然停止歌唱,走過幾個春秋又恢復昔日風采,使我們的心裡也跟隨它憂愁歡喜;眼見自己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壯實,一年比一年成熟,不能不讓父母在收穫慰藉的同時又生出幾分歲月的感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若花也有情,看著人一點點老去的容顏,是否也能體察到一絲悲涼?
兒童最易體察“變”的魅力,他甚至會為發現蛹化為蝶而驚喜得大叫。在特殊的年齡段的青少年,一些細微的變化都可能令他們感傷。然而另一些不輕易被變遷打動的人,是不是真的`都落入世俗的窠臼裡了呢?
某天清晨,陽光照耀著雲層就像一把金子拋撒在清泉,眼尖的小孫女看到了天空中這壯美的一幕,拉著奶奶的手歡快地跳躍著、喊著:“快看呀!奶奶!多美的陽光!”老奶奶停下腳步和孫女一起微笑著觀賞了一會兒,輕輕地說:“丫頭,奶奶看過的日出比這要壯觀好多倍哪!”
老奶奶也曾經歷過小女孩兒這樣的年齡,回想起她也曾一次次地為日出的壯美而折服。歲月流逝,當年的心境成了心頭美好的回憶,只是這時,再也不會覺得那日出有多麼震撼人心了。
美好的景緻不停地變幻自己的斑斕外衣,不變的只是恬淡的內心。有智慧的人能一眼就看透它的本質。
許多年老的軍人,當年的戰鬥英雄,當他們再次被人憶起時,早已回到偏僻的山村,不為人所關注。老人閒暇時候,不免與閒雲、野鶴、流水、纖船對視。沒有張揚,沒有心潮澎湃,崢嶸歲月的波瀾在胸中早已恢復平靜,眼前景就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也不足為奇的片段。
缺乏世事變遷的感知是遺憾的,然而何時,我們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因為徹悟這感知,面對外界的流光掠影,不再受其牽絆,只是默默面對,一如生命的過客。
(指導教師:嚴景東)
評點:鄭文龍
這是一篇情思輕靈、文風溫馨的哲思散文。文章從生活細微之處著筆,以頰上添毫的筆觸寄寓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時序、物象,以物是人非、人情冷暖的深沉感觸,點滴之中,感慨系之。尤其是兩則事例的設定與描寫情景交融、情理俱現,展現出深厚的人生美學與人生智慧。老婆婆與小孫女對日出的觀照分別揭示出兩代人不同的情懷、心境,凸顯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哲思感悟。而老軍人的波瀾不驚、寵辱偕忘,更顯示出具有永恆人性價值的人生境界之美。文章以感知徹悟為旨,見微知著,寓意深邃,文思語言俱有可觀,值得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