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樂作文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知足者常樂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知足者常樂作文1
知足——一個人對慾望的界限,並不是無底之洞,也不是什麼“獅子大開口”而是在滿足自身需要的同時,便停止了自己的慾望,踏實進取,明哲保身。每個人的慾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雖然也是自身的劣根性,但卻不會向心靈世界無限延伸,即使是那種“貪心不足蛇吞象”的蛀蟲群體,也不會永遠地肆意妄為,終有“替天行道”的時刻。而“蛀蟲們”也就隨著自己的貪念一起深埋黑暗深淵,“永世不得翻身”。相比之下,結果似乎太過鮮明,可也正是這樣才表現出一種心靈之美:知足常樂。縱觀古今,官場似乎純粹是藏汙納垢之所,但也能夠分兩類:小貪與大貪。貪之甚少者,既能養家餬口,解決自家溫飽,又不易被人發現,也許還可以安度晚年。貪之甚多者,歲事後想盡辦法,“殺人滅口”啦,“衣錦還鄉”啦……但是仍躲不過滅亡命運。清官雖然受人愛戴,但若太剛正不阿,仍避免不了受迫害的慘劇。如此說來,便又是知足至上了。
現實生活也是如此。中央電視臺聯合對抗節目有這麼一處細節,再挑戰者闖關結束後,讓挑戰者選擇與出題者共同分享金錢。設定三個“引爆箱”,讓挑戰者自己選擇。在“點燃”導線後,每點燃一段後會報出數字,所報數字為挑戰者所得,導線末端的數字無人知曉。若直到導線點完挑戰者還不能做出決定的話,那麼所有金錢歸出題者所有。也許你會覺得這很荒唐,明明是挑戰者贏得的,為什麼還要與別人分享呢?而且還有隨時都會空手而歸是危險。那麼這就要看你抱的是什麼心態。若抱著挑戰第一,金錢第二的心理,便不會爭執得到的多與少。如果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絕好機會,那麼即使你闖關成功,但無盡的貪念只會讓你頭腦眩暈,失去理智,最後空手而歸。事情總是這樣,哪裡有邪惡的貪慾出沒,哪裡也會有正義的天平現身。
知足,也許意味著你不能得到更多,但卻會讓你與現實脫軌,走向毀滅地深淵。我也還是那句話:知足者常樂!
知足者常樂作文2
生活中,有些人總會感到快樂難以尋找,快樂於他們看來彷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有些人卻覺得快樂唾手可得,快樂就在自己的身邊,甚至緊握在自己的手中。為什麼,人們對獲得快樂的感受差那麼多呢?在我看來,這無疑是因為他們對感到快樂所需的要求不同,知足者常樂也!
所謂的快樂無疑就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滿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展現出一種十分愉悅的狀態。德國哲學家康德也曾今說過:“快樂是我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的確,快樂的多少,很大程度來自於自己的內心需求,內心需求滿足的'越多,則意味著收穫快樂的次數越多。這就驗證了知足者常樂的道理。
除此之外,增加快樂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增加一個人的財富值,而是降低一個人的慾望感,從而提升一個人的滿足感,以獲得更多的快樂。生活中,我們從新聞、從電視等各種渠道都聽聞過富豪有錢但不感覺快樂的故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慾望太大了,有追求是好的,但人要學會知足,面對已經很好的成果卻還疲而不倦地一味追求,那麼快樂也會隨著你的逼近而飛奔起來。快樂只有在知足的土壤上才能良好的生根發芽,孕育出甜蜜的果實。
我們渴望快樂常伴我們左右,希望生活的快樂,於是凡事都向著好的方向前行努力,這無疑沒有絲毫的不對。但是,在不懈追求的路上我們是否要學會停卻,尋一片舒適的地方來享受呢?誠然,我們應該這樣做,知足的停下,方能品嚐到快樂的滋味。路是無盡頭的,有盡頭的是人的慾望,人的滿足感。而且,前路是未知的,往往你一路前來的收穫會在某個未知的路口全部失去。正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一樣,適時知足,方能更快樂。
老子曾有言:“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方能常樂呀!朋友們,讓我們減少慾望,適時停下,在知足的土壤上收穫我們的快樂果實吧!
知足者常樂作文3
俗話說:“人不自私,天誅地滅!”人生有太多的捨不得,但人心的貪慾是個無底洞,成天被功名利祿所誘惑,無法盡情享受美妙人生,汲汲營營,那生活會非常緊張、痛苦、度日如年。所以要有“舍”才會有“得”,捨去煩惱得到更多的輕鬆自在,去蕪存菁,生活才會過得更加自在、快樂、精采!
喜歡在球場上廝殺的我,考試前總是忍不住到球場上盡情的揮灑汗水,盡情的在球場上馳騁,但換來的結果就是一張張有如燙手山芋、叫我自己看得怵目驚心、慘不忍睹的考卷,以及爸媽“河東獅吼”般的責難。在以往的經驗中,我體悟到考試前如果臨時抱佛腳是不會獲得好成績的,只有平時養精蓄銳,才能在考試時一鳴驚人!
人的慾望是個永無止盡的無底洞,我們有時不能自我矜持,每每受慾望所糾纏、綑綁,最後跌入萬丈深淵而無法自拔。或許,我們應該捨棄某些東西,以豁達的心坦然接受,就讓事情隨風而去,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如果,捨去一些心愛的人事物,卻能得到更多的驚喜,這不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嗎?賣菜的陳樹菊奶奶,“舍”棄了她平日辛苦賣菜的錢,使千千萬萬個學子可以有更好的就學機會,她也獲“得”了更多的回饋,她的“舍與得”,不就是我們的示範嗎?
古人告訴我們:“知足常樂,能忍自安。”如果人們不錙銖必較,不貪得無厭,真正實踐“舍與得”,把煩惱、悲傷、妄想都捨棄了,把快樂、知識和財富都分享了,自然就會得到人生另外的一番新境界。那麼,我們的人生將會過得更加輕鬆自在,也更加充實、美滿!
知足者常樂作文4
鳳凰浴火焚身。在涅盤中重生,綻放驚豔。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水下悄然浮出水面,頗為神聖。
濤聲如雷貫耳。在風雨中翻雲覆雨,不失壯闊。
但不是人人都能擁有鳳凰的美豔,荷花的神聖和大海的壯闊。細品平凡的生活,精嚼手中的幸福,在知足中,眉顏舒展。
東晉陶淵明“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在閒暇中品味人生,在休憩時解讀自然。沒有官場的追名逐利,沒有繁華社會的勾心鬥角,少了一份負擔,多了一點自在。雖然沒有享受盡榮華富貴,雖然沒有嚐遍過山珍海味,但在他那雙被歷史打磨的深邃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身居田園,粗茶淡飯的閒適和“聊乘化以歸盡”的知足。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憂。
“六國畢,四海一”,但秦皇不安於現狀。焚書坑儒,以愚黔首。收兵鑄人,以弱天下之民。並施以暴政,民不聊生。然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與人民作對註定就要覆滅。於是有了揭竿為旗,斬木為兵的起義。經歷了多少代心血的金城千里。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正是因為秦國君王的不知足導致了朝代的滅亡。可見不知足者則常憂。
古如此,今亦然。(六個字很自然的將歷史跨越了兩千二百多年)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你是否會抱怨學習艱辛,工作的勞累呢?知足者常樂,不要總是去怨恨生活的不公平,而是要去體會生活的幸福。等到失去的時候,不要發出當初身在褔中不知福感慨了。
其實,知足並不是滿足現狀而失去上進的信心。知足只是一種心態。有了知足,也許你會擁有“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情趣;有了知足,也許你會擁有“去留無意,靜觀天上雲捲雲舒”的坦然。以這種情趣和那種坦然在人生的河流中穿行。在歷史的腳步昂首。還有什麼大風大浪過不去呢?還有什麼大溝大坎邁不通呢?所以,知足者常樂,讓我們都知足的看待問題,看待人生吧!
問世間樂為何物,一切盡在知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