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10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10篇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1

  千古歷史悠悠,談及諸葛,世人總會想起他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小說中的他神通廣大,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為他所用。歷史上他為霸業可成,漢室可興鞠躬盡瘁,至死不渝,一生為劉家出謀劃策。讚賞他的文章更是數不勝數,而今天就讓我來談談他的一個致命缺點——愚忠。

  臣必定竭盡全部力量報效這是他在劉備臨終時許下的承諾。守誠信固然是好,可他明知道後主劉禪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卻依然為他謀前策後,寫出了千古名篇《出師表》來告誡他。最後換來的是劉禪的忽視。他幾十年始終如一地在皇帝身邊效力,七次北伐,使蜀國沒有立刻滅亡。在這樣一個阿斗面前,諸葛亮就沒有想過自己當皇帝嗎?也許這樣,他可以多活幾年,不至於五十四歲就暴卒而離開了吧。

  他的忠誠使人欽佩,可他的愚忠讓人憐惜。回到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例子難道還少麼?多少人在社會面前不懂變通,多少人在學習上只守舊道,即使再努力,再聰明,可最後終淪為和諸葛亮一樣的下場。墨守成規,這個詞在古人看來似是褒義詞,形容一個人得體有規矩吧。可在現在看來,這一定會是一個貶義詞,有多少人是敗給了它呢。

  就學生而言,有些同學明知道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卻始終堅持,相信幸運會眷顧他們。可能這就是所謂的愚忠,所謂的墨守成規吧。諸葛亮再英明神武又如何?在命運面前,他終處於下風。

  智,神,義這些詞語再厲害,加起來還不是小於等於愚忠。願我們凡事懂得靈巧變通,不要讓一點毀了我們一世的英明——像諸葛亮那樣。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2

  對於諸葛亮,不論是史書文獻,還是專家評論,都是對他持肯定態度的一邊倒,為了世界的平衡,我今天就“別有用心”地唱一次反調。

  壹,諸葛亮的才學也不能說就有多好。要不是徐庶一言不發,要不是龐統登場晚了幾章,要不是周瑜死得早,要不是司馬比他出道晚,他哪能顯示出這樣的才學?

  貳,還有揮淚斬馬謖。諸葛亮再怎麼神,他也還是個人啊,私心,總是會有的。為了讓大家都認可自己的得意門生,就讓沒怎麼見過大場面的馬去守街亭。結果出乎他的預料,街亭失守了。沒辦法,他就只能拿這個出場沒幾回的馬謖開刀,來顯示自己的公正嚴明。哎,多好的一條命啊。用人也就算了,可那是一條有智有德的命啊,就這樣拿去當炮灰了。

  叄,此後諸葛亮自降三級,但劉禪說是蜀漢老大,但還不就和偽滿清的溥儀一樣,傀儡罷了。再來,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諸葛亮是蜀漢的幕後操手,這連降三級也就是安慰下大臣罷了。

  肆,還有一個很怪的感受。讀了《關羽敗走麥城》這章後,總覺諸葛亮是故意不去支援他的,雖然關羽的確傻大個,很能打,但自從他去打荊州北部時,諸葛亮就對他不聞不問。就算關羽再怎麼強悍,荊州再怎麼富,也肯定橫不過曹操的百萬大軍啊。

  伍,他不是個好領導,不會培養部下,不會教育別人。像馬謖,魏延,他都不怎麼了解他們,讓他們在錯誤的時間做了錯誤的事,而誤了蜀國的前程。

  陸,他對人有了偏見後,就不會採取其意見。魏延曾獻上一計,諸葛亮卻當即否定。並且當自己病重的時候,還說:“待吾死後,魏延必反”之類的話,看來他對魏延的偏見還是挺深的。

  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孔明之智近乎妖”。諸葛亮的才學被羅貫中擴大得太大了,又有周瑜等人的襯托,自然就神乎其神了。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3

  丞相:

  透過歷史的漫漫煙雲,回眸你一襲白衣,循著琴音尋你,在那低陋的茅屋裡,你指間的深藍旋律,似空谷幽蘭,扣擊我的心絃。

  初遇你,是多年前一卷三國。那時我觀三國,只為二人——白衣諸葛青衫奉孝,你們錯落而生,卻綻放了同一種美麗。

  我一度想要讀懂你,但我忘記了,能被人輕易讀懂的又怎是真正的孔明,也許你不曾想過幾千年後有一個女孩追隨著你思想的印記,但你一揮羽扇令萬物暗淡的泰然,成為了她心底不可磨滅的慰藉。

  於是,東漢末年的你,21世紀的我,在一種無形的力量作用下,心相近,心相惜,那一刻關於時間關於其它一切,也都不再是隔閡。

  歸於原點,在隆中躬耕的你,淺吟《梁父吟》的你,還只是自己的孔明。直到那個男子叩響了你的柴荊,直到你在他的眼中找到了仁慈,直到你決然三拜二十七年傾隨的陋屋,便註定了,你將是蜀漢的孔明,是天下的孔明。

  於是,從此放卻閒雲野鶴之身,擔起任重道遠之責。

  你離開的是隆中,走向的是天下。玄德是你一生的折點。你是玄德一世的明燈。三國歸一在你的眼中,已成己任,知遇之恩在你心裡,甘奉畢生。

  他人讀三國,讀的是丞相的足智多謀。我讀三國,讀的是丞相的情深義重。所謂借東風,氣公瑾,擒孟獲,擺空城。不過是後人強加於你的枷鎖,而真正的你,是隆中對時的豪邁,是輔後主時的無奈,也是撫孤堂裡的沉重承諾,沉重到讓你積勞成疾、青絲換華髮。

  白色的城牆白色的雲,白色的衣襟白色的你,榻前的一字一淚,驚起一行北上的歸鴻。也許正因為有你,玄德才毫無顧慮的離開,但你也說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知道此後這句話安慰了別人,是否安慰了你?

  丞相,究竟真正的你是什麼樣子?是智者,還是義士?大擺空城之際是何樣的心情,是忐忑,還是泰然?三國紛爭在你眼中又如同何物?是浮雲,還是迷霧?我想知道的不會過多,只是一個真切的孔明罷了。

  三哭馬謖以謝友,七縱孟獲換貞心,我分明看到了一個重情重義的孔明。郭嘉、周瑜都是我最心愛的賢相謀士,而你卻是我心中最崇敬的聖人。因為有你,我幻想回到東漢之末,陪你看亂世紛爭,城外廝殺,陪你嘆世事蒼茫,爾我渺渺。

  有一方寸土有桃花散盡的幽芳,有清骨殆盡的陳香——提起五丈原,那是一個令諸多人腸斷的地方,總會突顯些許悲涼和寂寥。但對於你,這裡是曾經征途塵起的地方,也是你最後的歸宿,連這時的落日都是血一般的壯美。

  你的出山,結束的是紛亂;你的殞落,結束的是責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你用一生書寫。

  我,讀得懂天下英雄誰敵手,卻讀不懂你眉間一點哀愁;

  你,讀得懂公瑾的蕭蕭《長河吟》,為何卻讀不懂自己的悽悽《梁父吟》?

  丞相,今夜為你點亮一盞孔明燈,你的恢弘,待後人敘寫……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4

  自受任於敗軍之際,就嘔心瀝血、夙夜憂嘆;從奉命於危難之間,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天下梟雄,誰不懼其神機妙算;古今好漢,誰不服其博大精深。此之者誰?諸葛孔明也。

  青山依舊在,感卻花已盡。物是人非事未休。曾幾何時,諸葛孔明的那份為人臣子的忠誠不曾出現在我們的視線範圍內,一條盤踞已久的臥龍,頂起百姓頭頂的一片天,也許只因為當年劉備的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也許是因為他對劉備的那份君臣之情依舊,正是他,手中羽扇輕搖,看破江山紅塵。“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師表見老臣心”。

  報先帝,忠陛下。本以為失去了伯樂的千里馬,必將悲慘後生,卻為了白帝城託孤的重任,日夜辛勞,恐付不效,我感慨於孔明的感慨,同時卻也惋惜於孔明的惋惜。

  雖有蓋世英才作丞相,卻也有昏庸無能的劉禪作後主:天才的靈魂寓居陋屋下。就因為諸葛亮太過忠於陛下,所以無取而代之之意,漢室傾頹不是沒有你的責任,但誰又忍心去斥責?畢竟這一切始於你那份肝膽相照和那顆對先帝和後主的赤膽忠心。

  收二川,排八陣,取西蜀,定南蠻,六出七擒,東和北拒,誰與爭鋒?諸葛在與天博,身處草廬卻能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儘管結局是不盡人意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還記得他火燒新野的胸有成竹,還記得他七擒孟獲的寬忍恢宏……再怎樣博大精深,再神機妙算,時間的磨蝕終究消弭不了一代忠臣的人格魅力。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你羽扇綸巾,運籌帷幄,讓人望塵莫及,雖然終究避免不了蜀漢滅亡的命運,但為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赤誠如獵獵紅旗飆飛在歷史的長空。

  千里馬終究須遇到伯樂方可馳騁疆場、劉備三顧孔明於草廬之中,慧眼識英,孔明由是感激,遂出山相助劉備興復漢室,為三國曆史繪就了一席華美的蜀繡,寫成一段輝煌的歷史。

  火燒赤壁燒退了曹操的囂張,為蜀國在鼎立局面之中謀得了一席之地;六出七擒定南蠻,東和北拒定曹操,定下了蜀漢基業。

  伯樂逝去,託孤於孔明,孔明則一心只為酬三顧,輔佐劉禪治蜀漢。後主昏庸無能,孔明北上伐魏,“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是啊,連陸游這種愛國文豪都有如此讚歎,還有誰能與孔明比肩?在與孫權對戰之時,曾三氣周公瑾,令其魂歸離恨天,他仰天長嘯,“既生瑜,何生亮?”

  魏國被司馬氏奪權,但你卻忠心如故,雖然後主無能,但三顧之情依舊時湧於心。為達先主遺願,你古稀之年仍率兵伐魏,但天既可生亮,亦可亡亮,五丈原前的四十九盞明燈,本是你生的希望,但燈既滅,亮亡矣。縱然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但卻無力迴天,只求天亡諸葛而保蜀漢。

  但天要亡蜀漢,孔明回天乏術,卻仍以已死之身,嚇退了活司馬。“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你神機妙算無人敵,“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你功不可沒無人蓋。

  失去伯樂的千里馬,無人欣賞終會滅,臥龍無主也終會傾頹,你就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留下了韻短而味長的一筆。但“是非成敗轉頭空”,真正流傳於世的是你不滅的精神。如今“青山依舊在”你卻已與世長辭,希望死後你的靈魂仍會與“尋尋覓覓”你的先主,而不要“冷冷清清”的獨自的驅馳,隨手從你的文章中點曲輕歌,便可唱盡萬古的忠心,欲言無語淚先流中更多了一份對孔明的敬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你終生的寫照。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6

  自古天下風雲變幻,硝煙戰火四時瀰漫,自是英雄四起,豪傑併發,天下,卻是有能者而居之。

  諸葛亮,你自恃才比管仲,智比樂毅,忠心不二,匡扶漢室,輔佐劉備,為其辨偽去妄,鋤奸拔佞,更是助其三分天下,自立為王,你卻孑然一身,清高自傲,一心為主,謹小慎微,成就你完美偶像,無上崇高的千古一相。

  難道你,便就此知足?

  你既有大才,卻為何不懂得審時度勢,你有沒有想過,若天下為你諸葛亮所掌控,歷史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且莫說你才學淺薄,擔不起天下之大任,試問天下梟雄,縱是萬千豪傑,峰侯各路,又有幾人能在你之上?且莫說你只是紙上談兵,無真刀真槍之能,看火燒連營,赤壁大戰,哪一場仗打得不是轟轟烈烈,酣暢淋漓?!

  若論統帥之智,你不下於樂毅,論相臣之識,你更是不下管仲半分;你不缺用人的眼光,不乏度勢的氣量,你少的是那“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自信與霸氣。

  或許你誤了蜀國的錦繡前程,或許你錯過了蜀國的大好河山,可是,我卻在你字字珠璣的《出師表》中看到了你的真心。

  你並非是不懂的認清事實,而是你對劉禪有著太多的期待與希冀;你並非是不知道江湖若是由你掌控會風生水起,而是你對劉備,對蜀國有著絕對的忠心與信任。

  你是諸葛亮,你是那個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的天之驕子,豈會與常人所苟同?你是諸葛亮,你是舌戰群儒聯合孫權打敗曹操的諸葛亮,豈會有尋常世人看穿你的心思?

  誰人能懂你把一生為國、死於戰場當做你最美的歸宿,誰人能曉你把一生奮鬥,輔佐二帝當做你最好的堅守。或許在歲月漸漸失去的歷史長河中,你驗證了自己當時的淺短,我卻在你厚重的歸去中聽到了你赤誠的呼喊:我,不後悔!

  歲月的飄帶劃過你逝去的衣袂,帶走你的過往,帶去你的輝煌,你卻完美的合上眼瞼,仰天長嘯,讓歲月的歷史上烙印下你的身影,讓後人知道,曾經有這樣的一個人,擁帝王之才,卻甘居丞相之位,不是由於他不識時局,不是由於他不識明君,而是因為,他飽含著對國家的忠貞,對君主的期待。因為他是諸葛亮,一世英雄,千秋翹楚,諸葛亮!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7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也是當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他素有大志。和管仲、樂毅比肩,而且他通曉政治、軍事、天文、地理、陰陽變化,還演出一幕幕的好戲。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這都說明他能言善辯、智慧超群,在之後,又安平五路、七擒孟獲、空城記等,讓我們看到他謀略超群、料事如神、善用計。然而諸葛亮並非神人,在回顧歷史中,我們又不禁惋惜。

  劉備臨終前,曾經告訴過他“若阿斗無才,可另換之”不管劉備是什麼用意但是眾大臣都聽到啦,換一個皇帝是沒有錯誤的,但諸葛亮沒有,扶不起硬扶,最後阿斗還樂不思蜀,一切都源於諸葛亮。

  且不說扶阿斗,還喜歡錯用人,在華容道中,如果把關羽和張飛或者關羽和趙雲換一下,既可以給關羽面子,又可以殺掉曹操,那個時候司馬懿還沒出山,而且蜀國還有關羽、張飛等猛將,出山伐魏有一定的勝算。還有劉備曾經告訴過諸葛亮,馬謖驕傲自大,只會紙上彈兵,不可重用,但諸葛亮還錯用馬謖,導致重要的街亭失守。

  再說,從關羽、劉備等人死去之後,蜀國計程車氣遠不如以前,雖然有一個姜維,但也不能擋住百萬之眾,在這樣的情況下,諸葛亮還六出祁山,可以看出諸葛亮並非神人。

  蜀國之所以可以給為三國之一,都在於諸葛亮,諸葛亮再謀略超群,也有不足之處,我只想說明諸葛亮並非神人,並不完美。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8

  烽火亂世,狼煙不止,分三國咫尺;草廬相識,胸懷大志,促膝匡漢室;縱驅馳,謀戰事,受任於敗軍之時。

  東漢末年,群雄四起,但在這群星閃耀的時代,能被國人代代相傳、津津樂道的卻是鋌而走險的空城計,神機妙算的三步錦囊,令人大呼過癮的火燒赤壁。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一介村夫——諸葛亮。

  可即便諸葛亮身份低微,先主仍然三顧茅廬來請孔明出山,難道僅僅是因為徐庶的推薦嗎?僅僅是因為此人被稱為臥龍嗎?問鼎三國怎立腳?隆中對裡見分曉。一番隆中之對不僅為先主展現了一幅詳細的戰略藍圖,也為先主收復漢室樹立了足夠的信心。

  孔明用實際行動證明臥龍並非浪得虛名: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星臺借東風,都展現了孔明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思想。舌戰群儒的慷慨激昂,七擒孟獲的從容淡定,成就了諸葛亮名垂千古的佳話。

  在我的印象中,諸葛亮是坐在竹椅上,輕搖羽扇坐收江山的自信從容。但或許我們都不知道孔明在突聞先主被火燒七百里連營的嘆息,也不知道在上方谷一把勝利的火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澆滅的感慨。那滿眼無奈地望著天空,大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辛酸,又有幾人能懂呢?

  在日本版三國志中,故事結束在“諸葛亮星落五丈原”那一章中。它的作者吉川英治說:“當孔明倒在病榻上那一刻,我寫作的信念也熄滅了。”這也印證了諸葛亮卓越的智慧與無邊的影響力。

  山間有閒雲野鶴,臥龍古琴小酌。諸葛亮用自己傳奇的一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儘管最後的江山不屬於蜀國,諸葛亮或許心有不甘,但他在我眼中,仍是中國歷史上集智慧與從容的一代奇才!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9

  是他,揮動著羽扇借來了東風,燃起了赤壁的雄雄烈火,燃起了蜀漢的希望之燈。臥龍鳳雛的名號響徹神州。諸葛孔明,臥龍居士,為蜀漢的功業流盡了身上的每一滴血。

  草船借箭,火燒赤壁,這是偶然麼?這是天意麼?不,不是,他是在博,在博數萬將士的生命,在博蜀、吳的疆土,在博他的項上人頭。這一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賭局,勝了則三足鼎立,敗了則人頭落地。他巧妙地運用了曹操的過度謹慎和多疑,三日之內運用大霧騙得了曹軍十萬餘支箭,在水面上逆風用火攻,這是一場好像不可能勝利的戰役,卻因他精準地觀察了天相,利用一時的順風,火燒鐵索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鐵索連舟,佈滿曹操的雄心的鐵索連舟,就這樣在曹操眼看著勝利在望的時候,被孔明一併擊沉。

  七擒孟獲,布空城,這只是普通的計策麼?不,不是,這是他對人心的透徹觀察。如果只單單擒住孟獲而不讓他心服,孟獲必然不會就此罷休,所以他七擒七縱收穫的不僅僅是南蠻的和平,而且是南蠻人從心底佩服諸葛孔明,佩服蜀漢政權。這樣的勝利來得比單單鎮壓叛亂來得牢固得多。空城計,這是他在與天設的一場賭局,押的就是他和他那幾千將士的性命。贏了,安全撤出;輸了,便只有喪命於此。

  他為了報答三顧之恩,費盡心思去保住蜀漢江山,可惜後主無能,蜀漢江山已千瘡百孔。五丈原前那四十九盞燈是他的最後一搏。但是,燈滅了……結束了,一切都結束了,沒了,什麼都沒了,輸了,確實已經輸了。

  罷了,罷了,反正也已經努力過了,天要亡諸葛孔明,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就讓這一切的一切隨時間而逝去吧,既已無力迴天那就隨它去吧,諸葛孔明閉上了雙眼……一顆流星劃過了天邊。

千秋諸葛我評說作文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真英雄。”你是蜀國的大臣更是支撐劉備的樑柱,三國中,我最信服的真英雄。

  ——題記

  “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寥寥數字,便是你的剪影。諸葛亮,三國時代威懾四方的名字,智慧的化身,鄰國的剋星,你那卓越的才能讓多少人折服。草船借箭之時,周瑜下達的命令刁鑽且難違,但你卻說三日之內必能出現十萬支箭羽。或許在那時任誰聽來都覺得這是荒謬之談且膽大包天,但事實上,你做到了,而且很完美。人們都說,人算不如天算,可借箭之舉打破了這個常規,這在當時當然是不可思議的,現在在我看來也是絕妙的,欽佩已不足以表達我對你的崇拜。

  在《出師表》中你曾提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又一年矣。”上課時,老師曾評價說就像你諸葛亮賣給了劉家一樣,我也感同身受,可是為什麼你會如此的盡心盡力呢?難道僅僅因為劉備曾三顧草廬於你?我想這只是其中的一點原因。更多的,是你心中的那份感動和責任。因為你強烈的責任心,讓你出山輔佐劉備完成了許多大事,即使到劉禪那時,你也不洩氣的教導劉禪怎樣治國,你的一生奉獻給了蜀國的江山社稷。鞠躬盡瘁的你是所有人的好榜樣。

  剛剛拜讀過你的絕世名篇,被大詩人陸游所稱讚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出師表》。全文的基調多為悲涼、焦慮、心酸之感,這又一次體現了你對劉家、對蜀國的情義,怎是一個“忠”字了得?準確而詳細的分析形勢,用心良苦的推舉賢德之臣,能武之將,真情實意的情感流露,悲愴的離別之言,對於蜀國的未來,你已作了周密的計劃。可事與願違,蜀國大業還是失敗了,不是你的疏忽,而是劉後主的無能,所以不必自責,你是《三國》中的傳奇,智慧的傳奇,忠義的傳奇。

  後世的人們對於你有各種各樣的評判,但是無論好與壞,善與惡,都不會影響你在我心中傳奇的形象。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真英雄。”耳邊每每想起這個雄渾的旋律,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你——“諸葛孔明,臥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