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時代作文(彙編10篇)
共享時代作文1
“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引起了國內外網友的高度關注,在微信多個公眾號裡都有記錄,成為國際熱點話題。
英國那些事裡記錄了共享書店在英國的拓展,共享單車在中國一線城市隨處可見、不足為奇。
共享單車等人們共享的物品或交通工具象徵著共享時代的開始,是國際社會步向共享經濟有利的證據,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理念。
我們不再生活在相信“零奕論”的弱肉強食的世界,而是一個開明、海納百川的國際社會—各國因有共同理念聚在一起解決重大問題,世界各地的人前所未有地團結在一起,組成一個“地球村”。
《V怪客》的V曾經說過,精神思想是不怕槍林彈雨的。共享時代教會我們分享,而分享是現代生活中最可貴的品質。
全球兩極化越來越明顯了。如果富人能分享他們的衣食住行,而不是剝削窮人,那麼人們就不會呼籲調查華爾街罪案。
如果當時,當伊斯蘭國新崛起時,美英法三國若不是無所作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則完全可以阻止伊斯蘭國的瘋狂行為。
但共享時代也揭發了人性的醜惡面。共享單車使用時需先付押金99元,每一小時1元,在法定節假日甚至是免費的。仍然有孩子費盡心機,不惜花1至2小時解開密碼只為節省1、2元錢,免去註冊的麻煩。他們會把共享單車拖到一個只有他們找得到的地方。到最後,老實的人想騎共享單車去無處可覓。
共享書店雖說是公開的,但是很多人經常借了不還,想要不勞而獲,鑽牛角尖、佔小便宜。誰能保證其他的共享專案例如籃球不是這樣呢?
個人認為,共享經濟固然是對黎民百姓好,也不可測驗人性,因為人性經不起測驗。
當共享經濟偏離其原來的目標,罪魁禍首又不被懲罰,他們會使無辜的人受罪,使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人們是抵不住考驗的,可能不知不覺就向墜落的深淵走去。
辯論家總會辯論共享時代不利於社會。這可能有無數種回答。我能確定,唯一一種政治正確的答案是可能。
至於共享時代會如何發展,那要看人們了,因為人是不可預測的……
共享時代作文2
如今,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共享”的事物也正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越來越密切相關,在我們的不知不覺中,有些人卻默默地守護著這些“共享”之物。
有一天放學,我和同學留下來出黑板報,半小時後才開始回家,但天色已暗。我和我的朋友走到了一個拐彎外,只見一個男人東張西望,手裡拎著一個黑包,在他的旁邊停著幾個輛共享單車。我的朋友示意我先不要過去,“你就站在這裡,我看他是想偷車!我去叫我們學校的保安來。”我的朋友對我說。我便觀察著那男子的一舉一動。只見他一會兒跑到一輛車前,彎下腰看了看,一會兒又若無其事地靠在一輛車的後坐上,一會兒又把手搭在另一輛車的扶手上。
我有些緊張,時不時地回頭看看我的朋友來了沒有。可是,空無一人。藉著路邊的燈光,我的視線又回到了那個男子身上。他正檢視著一輛“ofo”共享單車。不一會,他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開啟黑包,拿出手機,掃了一掃。我覺得奇怪:他不是要偷車嗎?怎麼又……,嗯,一定是為了掩人耳目!緊接著,他用力轉動著腳踏車坐墊,再用鉗子一擰,坐墊的皮就掉下來了。我感覺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彷彿說話也說不了,嗓子也被堵時了。
正在這時,有一隻手拱在了我的後背上,發現是朋友叫來的保安,但我仍嚇得身子一抖,癱倒在牆壁上。我指了指那個男子:“他……,他把坐墊拆了下來!”我用顫抖的聲音說出了這句話。保安立刻上前,從後面抱住了那位男子。我搖搖晃晃地和我同學走向那位男子,驚魂未定。“現在,你還有什麼話可說?”我的朋友搶先一步質問道。“其實,我是看到這個車墊壞了,想換一個好的。”那位男子說。我和朋友驚訝地交換了一個眼神。“你看,我包裡還有一些壞了的坐墊。”他邊說邊開啟那個黑包。“你們的警覺性挺高的,但我真的想……。”
這一次誤會,使我認識在共享時代,人人都應該維護起公共財物,人人有責任保護好它們。
共享時代作文3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報紙上、新聞裡,就漸漸多了“共享”二字。記得最初聽人提起“共享”,還是幾年前興起的“共享Wi-Fi熱點”;而後,各類“共享產品”,便如雨後春筍般在祖國的大地上探出頭來了。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這些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標誌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共享時代”。
那麼,“共享時代”究竟有怎樣的意義,又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想到“共享時代”,首先蹦入我腦海中的,便是它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是呀,走在路上,隨處可見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以及拿出手機掃二維碼解鎖車輛的行人。騎上“小黃車”,原本走到家要十五分鐘的路程,現在不出十分鐘就能到達目的地。從單位到地鐵口、從家到公園,這些不短也不長的路程,便可以用共享單車代步。那“小黃車”被解鎖時發出的清脆悅耳的“嘀嘀”聲,早已被我們每個人熟悉。
但“共享時代”的意義絕不僅僅如此。記得看過這樣一則訊息:據“摩拜單車”的創始人稱,他們想到要將共享單車帶入人們的生活,不只是要方便大家出行;他們更希望的是,能將已經消失或者被淡化的傳統文化,重新帶回到生活中。聽外婆說,在二三十年前,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輛腳踏車;可隨著轎車的生產成本降低與行駛速度提高,更多的人都轉而選擇了更快、更舒適的轎車。現今,舉目望去,馬路上密密麻麻的,全是各色各樣的轎車。就算有人不買轎車,他/她出行也多半會選擇助動車或摩托車。腳踏車成為歷史,似乎正在形成一種趨勢。然而共享單車的出現恰恰改變了這一點。類似地,在網路電子書籍大幅流行的今天,共享書店,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那優雅的油墨字跡,和那淡淡的書香……
而在我心目中,更重要的,則是“共享時代”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共享”二字,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在掃碼取車的同時,還可跟身旁的人聊上幾句;在伸手接過別人看完的書時,也會和那人相視一笑;再打共享籃球時,更能和陌生人一起在籃球場上揮灑熱血和汗水……手機,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而“共享時代”,在讓人把頭從手機前抬起來的同時,將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拉近了。
“共享時代”,正好似共享單車,在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融合了舊傳統與新創意,為人們送去溫暖。
“共享時代”,正好似共享單車,輕巧地行進在路上。
共享時代作文4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無論在何時何地何處都能看見這些能證明我國科技進步的產物——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一詞大家並不陌生,從遠處看密密麻麻的黃色,讓我不禁想到了小黃人,當大家拿起手機掃一掃,“叮咚”一聲鎖開了,騎上單車,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別提多方便了,連喜歡睡懶覺的爸爸,一有空就去騎騎單車。當大自然的清香,隨著風兒,圍繞在你身邊的時候,輕輕地用鼻子吸氣,你會忍不住讚歎:“生活真美好呀!”
本來沒有腳踏車,只能徒步去上學和上班的人,自從有了共享單車,也不必氣喘吁吁的擔心遲到了。到了週末,幾個朋友相約去綠蔭小道騎行。愜意地聊聊天,來一次野餐、聚會。細聽鳥兒的歌聲,細聞花兒的芳香,細看林中的景色。你會忍不住感嘆:“生活真多彩呀!”
“共享單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捷與美好。減少汽車排放,提倡綠色騎行。可是,在享受燦爛的共享時代所帶來無盡便捷的同時,我的內心同樣有著些許的不安與擔憂。
20xx年8月12號,一則新聞敲打著每個人的心靈。一個不滿十二歲的男孩五秒內解除了ofo的密碼,而這位小男孩在馬路上騎行的過程中被撞了,當場死亡。這該算誰的錯呢?兩個人同時違反了法律,卡車司機該不該賠償呢?雙方律師正在協商。
除此以外,共享時代中,人們對待共享產品的態度也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殘骸,它們就像是被遺棄的“玩具”,隨意得被人類遺放在河流旁,草地上、路邊垃圾桶,只能用“可憐”來形容它們。
人類的心裡住著一位天使和惡魔,但是我只想看見天使。“共享單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應該愛待它們,不應該將它們佔為己有和破壞。
共享時代作文5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而其中也不乏最火,最方便的共享單車,摩拜,ofo,優逸等單車公司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
共享單車的利則在於方便快捷,以前上班族不得不天天擠地鐵公交,而工作日常常又是堵車,是的,可憐的上班族被臭罵頓,現在是與眾不同了,共享時代正在潛移默化的成長起來,只需掃碼開鎖便可騎著你的小車去任何地方,而且它們並不盈大利,所以現在的上海等城市都相際出現越來越多的共享單車,他們的意義完全符合人們的生活理念,在街上你可以看到無數騎小黃車的人,騎單車確實不僅方便接,而且可以鍛鍊人們的身體,在小青年中備受關注。
但同時,它的弊處問題也很大。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層出不窮的共享單車事件,網上說某地一垃圾場堆積著上千輛共享單車,也不知為何會這樣,其餘惡劣事件關於共享單車也是超乎意料。當然上海街頭也有肆意破壞單車的。我看到一些單車並排倒在了路邊,也不見得有一個人去扶起他們事不關己的一副樣子。但如今由於共享單車的'廣泛使用,每個人也並不關心他們的弊處,管我們用就行,大概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吧。
就我個人而言,竟發現自己也是個矛盾體。自己也很愛騎單車,但它的弊我心知肚明,但很多人還是愛騎,近年來,共享單車等共享資源是社會的重點關注物件,輿論也是不斷萌發,使我矛盾,我是該相信還是不相信這個滿載輿論的單車,你們呢?怎麼看。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都說凡事有利有弊,共享單車也是如此,但這共享資源是社會給我們百姓的福利,我們不應當去破壞它們,應享受它們的利處。
共享時代作文6
21世紀的今天,科技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高科技產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而共享資源就是其中之一。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書店……它們正漸漸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理念。要說共享資源中,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共享單車了。
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飄過,成為城市裡的一道靚麗風景。
它使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現在,騎著“小黃”、“摩拜”的年輕人多了許多,空氣質量也高了不少。我想,它作出的最大貢獻就是這了吧,讓更多的人放下令人緊張的“快生活”,去體驗綠色環保的“慢生活”。
它還使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只要拿出手機,下載應用軟體,掃一掃車上的二維碼,就能和朋友一起出行,騎著單車,欣賞路邊的風景,去田野呼吸新鮮空氣,擁抱大自然;出了地鐵站、公交車站等交通樞紐,騎上共享單車便能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緩解了交通擁堵。
但它,也使我看到了現代社會中一些人的自私。
也許,設計者的初衷是讓人們去為別人著想,讓人們感受到科技的發達,可有一些人,卻將共享資源佔為己有:給單車上鎖,將單車的車牌號碼和二維碼撕毀……這一切,都是人心搞的鬼。
有一次和爸爸一起去超市,回家時,想體驗一回共享單車,在停車場找了一圈,見到的共享單車近三分之一被上了鎖!那一剎那,我倍感震驚,隨之而來的還有失望和疑惑。難道現在的人都已這麼自私了嗎?這樣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恰恰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教養。
但我們身邊還有一些用自己的善舉感動別人的人。他們自稱——補牌俠。他們見到被損壞的單車後,用自己的筆,經過一次次思考與嘗試,將已被撕毀的車牌號精心補好。我也曾當過“補牌俠”:每當在街邊遇到被損壞的單車,我都會拿出一直備在口袋中的筆,蹲在車旁忙活起來。每當補完一個車牌號,一種自豪感就會在心中升起。如果人人都能為別人著想,這社會會不會更加美好呢?我思索著。共享單車離不開我們的呵護。我們要遵守社會公德,做到文明、安全騎行。
共享資源就像一座無形的橋樑,將人與人之間聯絡在了一起。它給予了我們許多便捷之處,但同樣使我們看到了社會的自私。如果有朝一日,共享資源不再被人佔為己有,真正能讓更多的人去使用,那時候,才是真正的共享時代,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
共享時代作文7
現在的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的時代逐漸變成了共享時代,共享單車、共享洗車站等等,這些東西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共享單車有很多種,例如:摩拜,ofo小黃車,人們只要用微信掃一掃便可以騎到共享單車。
記得共享單車剛出來的時候,我在八一路步行街上見到了幾輛,一開始我以為這是有些人的私人腳踏車,但我好奇的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買相同的車?直到有一天,我在八一路上逛街,有些累了,姑姑在旁邊看到了一輛共享單車,便對我說:“小熙,快過來,這裡有一輛共享單車,你可以騎一騎。”“不行,姑姑,這是別人的腳踏車,我們不可以騎得!”我搖著頭對姑姑說。“小熙,這你就不懂了吧?這是共享單車,並不是私人的。”我聽了姑姑的話,懵懵懂懂,姑姑看出了我內心的疑惑,給我講解道:“這共享單車是每個人都可以騎得,只要用微信掃一掃,先付299元的押金,如果你想騎的話,掃一下車上的二維碼,付1元就可以騎了!”聽了姑姑的話,我恍然大悟。但我有些不理解那些創造出共享單車的人,於是,我問姑姑:“姑姑,那些人為什麼要創作出共享單車啊?”“因為方便啊!如果你走路走累了,拿手機微信掃一掃就可以騎腳踏車了,這樣會節省人們很多時間。”我聽了姑姑的話,迫不及待地想騎眼前的這輛共享單車:“姑姑,那你快幫我掃吧!我想現在就騎!”說著,姑姑拿出手機用微信幫我掃一下車上的二維碼,不一會兒,聽“叮”的一聲,腳踏車的鎖就開了。
我推著腳踏車來到八一路步行街上,上腳踏車,騎了起來。雖然騎上去感覺有點重,但是很舒服,我為創作出共享單車的人感到驕傲。
自從那次以後,我便喜歡上了共享單車,只要我走在一條路上,那條路上有共享單車,我便會拿出手機掃一下,騎一圈過過癮。
從共享單車出來後,共享洗車站也出來了,我雖然沒有親眼見到過,但我從電視上看到,只要你拿出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付6元錢,便可以洗車了。我從電視機上看就覺得很爽,真希望哪天能親自體驗一下。
科技在不斷進步,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共享東西帶給大家,我們要為我們的共享時代剛到驕傲,要為中國人能打造出的共享時代感到自豪。
共享時代作文8
已不知叢什麼時候起,現在的時代已與過去漸行漸遠。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從地底“冒”了出來,大街上也是車水馬龍,繁華的很,這只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變化。
趙爺爺是一位鬚髮花白,已高齡九十,生活在市區中小區的人。這天清晨才五點,晨曦彷彿才剛將第一縷金光射到人間,他像往常一樣起床,洗漱完畢,換好衣服,準備推著自己那用了幾十年的陳舊的老腳踏車去菜市場買菜。他正推著車準備走出小區門口時,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叫他:“老趙-老趙-”。他循聲望去,只見是自己的鄰居李阿姨,帶著她自己的五歲的兒子在小區裡玩耍,“這麼早,又去買菜呀?”,“恩”,李阿姨看了看趙爺爺的老腳踏車,有些驚奇的問:“你還在騎自己的腳踏車呀,多麻煩!”,怎麼,難道還能騎別人的腳踏車嗎?趙爺爺大吃一驚。“你可不知道,現在‘有共享單車’了!”,李阿姨領著鄰居來到小區門口:“看,那就是共享單車”。趙爺爺抬眼一瞧,黃色的,紅色的,藍色的腳踏車一排排停放在門口。“呶,這是OFO,那是摩拜,這是小鳴單車……”。李阿姨邊說邊掏出手機講解,“只要下載共享單車的軟體,再一開啟,掃描單車上的二維碼,會彈出密碼,再輸入密碼就可以解鎖單車,之後騎完了再結束行程就好了,哪兒用得著你這樣,你看看,現在大家都是騎共享單車,騎自己腳踏車的寥寥無幾”。“是嗎?我試試”。趙爺爺在李阿姨的指導下下載了摩拜單車軟體,掃描了單車上的二維碼……,咔,單車被解鎖了,他快速騎上單車,到菜場買好了菜。
從這以後,趙爺爺每天再也不用推著自己的老破腳踏車出門了,他只要帶個手機,到小區門口解鎖共享單車即可。他感到了共享單車的便捷。因為不久後他又從別人口中得知現在不只有共享單車,什麼共享書店,共享籃球等共享資源比比皆是。“這真是一個共享的時代啊!”他不禁發出了感慨,他覺得有了共享資源後,一切都變的便捷。
身處“共享時代”,我每天也時時刻刻接觸到共享資源,比如以前要坐公交車去的公園,現在只要騎個共享單車就能到達,上學也不用每天等車了。共享時代,是二十一世紀的一個新時代,看起來只是一點小資源,卻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理念。它為人們提供的是無可比擬的便捷,也為每個城市帶來了新的變化。
共享的時代,共享的資源,共享的理念,宛如一顆璀璨奪目的耀眼明珠,在二十一世紀每個風起雲湧的城市中綻放光芒……
共享時代作文9
近幾年,科技愈漸發達。這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其大的便利,也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共享資源。共享時代已在我們的身邊。如共享書店,共享單車,共享網路等等。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絢麗。雖如此,仍有部分人只知享受,不懂愛護。
如今高材生越來越多,他們的大腦裡必定有無窮的智慧,但是道德和教養卻像從沒接受過教育的人一樣粗俗。有兩件事情讓我記憶尤為深刻。
一次,我和同學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馬路旁邊的草叢中有倒了的共享單車,還有被別人破壞的痕跡。突然,我看到遠處有一位大叔把騎好的共享單車隨手一丟,就不去管它了。我沒有去阻止,只是在心中罵了那人一句:真沒有素質!但我的同學,她去阻止那位大叔的行為,並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我看到後很慚愧,其實當你說一個人沒有素質的時候,如果你沒有阻止並告誡他,那麼你才是那個沒有素質的人吧。我這種情況在馬路上很常見,那些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有修養的人,自己又何嘗不是那樣做的呢?
在我上文所說的第二件事情,也是極其觸動我的心靈的。
那次,我去圖書館看書。看到有一位大概5歲左右的小男孩,眼睛瞪得大大的,他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本書,極其認真地閱讀著。同時,那個小男孩的旁邊坐著一位青年男子,戴著一副眼鏡,看上去彬彬有禮的樣子,但是他的動作是那麼的不盡人意。他翹著個二郎腿,腳下踩著兩本書,手上的書被他翻得嘩嘩啦啦的響,腿旁邊還堆滿了書籍。這兩個人產生了極大的視覺反差。一個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而受過教育的成年人卻棄如敝履,不屑一顧。
時代在變遷,人們的行為以及教養卻在退化,或許我們回過頭來看一看,人類的思想可能已經趕不上科技的發達了。只有民族的傳統美德繼續傳承下去,才能更好的詮釋我們現在的高科技時代。
所以,請你們不要再破壞了,讓我們一起享受共享時代,享受它給我們帶來的便利。同時,我們更需要共享美德,傳承文化。
共享時代作文10
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許多科研人員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共享資源,有共享單車,共享書店,共享籃球……越來越多的共享資源正與我們每個人產生著密切關係。
共享單車顧名思義就是共用的腳踏車,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便可以騎走了。這種腳踏車十分方便,騎完便一停,不用像自己的腳踏車一樣帶回家。我見過一位家離學校較遠的同學,不願乘車去上學,非要騎共享單車。我問過他,為什麼不乘車呢,這樣還能快點到校吧。他卻回答我,因為這樣方便,車還能停在校門口。我不禁有些吃驚。是啊,原來共享單車給予了我們如此大的好處。還有那共享書店,小小的書店中有許多書,不用再費那麼大力氣去“搬書”回家,挑選一本,便能安享一段愜意時光。共享籃球也總是在你“無助”時“幫助”你,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而共享還在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理念。
記得有一次,我和好朋友小金走到班上圖書角,望了一眼,空蕩蕩的,真不好。於是,我們飛速找到許老師,說明了我們的意圖,她點了點頭,爽快地答應了。很快,我們開始了圖書角的放書活動,讓同學們把自己喜愛看的書放入圖書角一起看,同學們對這個活動十分感興趣。有的捐一本;有的十分豪氣,特地買了一套名著放到了圖書角中;有的“做好事不留名”,把好看的書悄悄交給我,讓我放入圖書角……而我和小金則負責收書、放書、理書這三大步驟。當然我們也充當了捐書者的一份子。一個星期之後,書都理好了,放眼望去,琳琅滿目,有科技類,有名著類,還有外語類,這可全是外語呢!我們都按高低、種類來排序,這一切令人賞心悅目。我和小金還向許老師申請把這圖書角換一個名字,老師竟同意了。我們抓抓耳朵,跺跺雙腳,望望天花板,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名字——共享書屋!同學們聽了高興得直拍手,稱我們是“九班大才子”。為此,我們還自創了一句口號:“互相共享,樂趣無窮!”共享的概念已然消無聲息滲入我們的意識。
共享,是份生活;共享,是種理念;共享,是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