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政策將現九大調整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政策將現九大調整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政策將現九大調整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 周銳 陳康亮 李曉喻 龐無忌 董冠洋)11日閉幕的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度明確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九方面趨勢性變化。中新社記者採訪專家,對這一發展大邏輯下,中國經濟政策所將出現的調整進行解讀。

  全面刺激退場 增速目標微調

  雖然此次會議將“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各項任務之首,但“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的判斷和“科學進行宏觀調控”的要求明確宣示新常態下“全面刺激”將退場。

  而“合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調速不減勢”等要求也釋放出經濟增速有可能向下調整的訊號。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訴中新社記者,經濟增長目標適當下調,可以避免一些地方會因為穩增長“繃太緊”放緩調結構、促改革步伐。

  生態屋頂顯現 環境稅將來臨

  新常態下“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官方要求“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董小君說,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料結合國際實踐,抬高環境汙染的成本,遲早會徵收資源稅、碳稅;從明晰產權角度看,碳排放交易所、企業建立碳匯賬戶、碳排放銀行都是將會推廣的經濟槓桿。

  打破山頭割據 填平稅收窪地

  新常態下,“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成為“經濟發展內生要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指出,加快形成統一大市場有四個著力點:一是在基礎設施融資方面積極推廣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更多吸納社會資本參與;二是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促進要素自由流動;三是大力清理不合理的稅收優惠政策,填平“稅收窪地”,促進公平競爭;四是使各地區不是同質化而是差異化競爭,加強彼此分工合作。

  人口紅利衰減 突破創新瓶頸

  新常態下,“人口老齡化、農村富餘勞動力減少”引發中國人口紅利衰減,中國“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表示,要延長紅利,讓中國獲得更多時間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可以透過推進戶籍改革,透過改變農民工40歲左右返鄉來增加勞動力供給。

  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認為,中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須突破三方面的瓶頸:一是教育問題;二是科技轉化成生產力問題;三是和金融領域相關的風險投資對創新的保障問題。

  排浪特徵消退 消費政策糾偏

  新常態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會議要求“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

  國家統計局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解釋說,過去中國民眾消費層次低,普遍性、基礎性需求的不飽和容易引發“排浪式”的消費特徵。但一個浪過去,產能就過剩了。在消費個性化日趨凸顯的情況下,類似於家電下鄉這樣的直接刺激手段作用有限,著眼於增加收入、健全社會保障才能系統性的挖掘消費潛力。

  刷新出口優勢 注重資本輸出

  新常態下,“中國低成本優勢發生了轉化”,會議要求“抓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說,要滿足培育外貿新優勢的要求,中國可充分利用電子商務這一新生事物向國外滲透。此外,在中國成為資本淨輸出國指日可待的情況下,要更注重資本輸出與商品輸出的聯動,完善整體佈局。

  打破行業壁壘 消除投資障礙

  新常態下,“傳統產業投資飽和,基礎設施等領域機會顯現”。官方要求“消除投資障礙,繼續支撐經濟增長”。

  潘建成告訴中新社記者,消除投資障礙意味著官方將透過減少審批,打破壟斷約束,讓民間資本進入過去無法進入的領域。此外,完善融資體系,強化企業資訊公開,也是消除投資障礙的有效舉措。

  化解顯現風險 打破*擔保

  “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也是新常態的特徵之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未來官方將進一步研究分析中國經濟槓桿的構成,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同時,必須糾正國企、地方融資平臺對資金不敏感的弊病,必須推進政策落地,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甄別與清理,打破隱性擔保。

  化解產能過剩 推進結構升級

  對於新常態下“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出需求”的特徵,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表示,化解產能過剩,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仍是工作重心,未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著力點亦在於此,官方將透過定向降準、信貸差異化等政策,引導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