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薦】端午節作文

端午節作文

【薦】端午節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不像春節那樣喜氣洋洋,也不像清明節那樣失魂落魄,更不像勞動節那樣辛辛苦苦。它,有著自己特殊的含義。

  端午節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習俗就是包粽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我家也不例外。早上我打算找朋友們一起玩,看見媽媽忙東忙西,在準備包粽子的各種材料,我立馬來了興致,決定不出去玩兒了。桌子上已經擺好了紅豆、綠豆、臘肉、糯米、粽葉等,只見媽媽把粽葉疊成一個可愛的三角形,隨即放入紅豆,再放糯米和臘肉,最後用綠豆收尾,再用繩子一捆。一個漂亮的粽子,就這樣落落大方地展現在眼前。看著媽媽完成一個又一個粽子,我立刻拜師學藝。在師傅的教導下,失敗了5個,但最終還是流利地包了10個粽子呢!

  望著這些“小可愛”,我已經迫不及待了。開始上鍋蒸,不一會兒,一陣陣香氣飄散在空氣中。我正準備揭開鍋蓋,手就被媽媽打回去了。“還沒熟,得再等一會兒呢。”香氣撲面而來,我的口水嚥了又咽。終於,熱氣騰騰的粽子出鍋啦!我抓起一個就開始解繩子,但媽媽立馬拿走了我手中的粽子,說道:“孩子,先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拿幾個嚐嚐。”我開始懂了……

  看著他們吃得這麼高興,我也吃了起來。比起往年,今年的粽子格外好吃!

  成長,或許就是從心懷自己到心懷他人,再到心懷天下吧!

端午節作文2

  你們知道端午節嗎?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據說是為了紀念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他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著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要用藥酒暈蛟龍水獸。後來,人們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定為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我從書本中瞭解到端午節這天有包粽子、賽龍舟和掛艾草等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學校都會放假,今年也不例外。早上起來,吃過早飯我和姐姐就開啟電視觀看起了龍舟比賽的節目。那些賽者著裝整齊,精神抖擻。看著他們十分激動,一邊劃一邊大聲吶喊:加油,加油!比賽十分激烈,場面也十分熱鬧。這樣的龍舟賽讓我感受到了端午節的熱鬧氣氛。這時,我忽然聽到媽媽的呼喚,原來,媽媽從城裡超市買來了我最喜歡吃的紅棗粽子,我和姐姐飛奔出去拿起粽子就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那個粽子又香又糯,不一會兒就被我吃得乾乾淨淨。媽媽還給我們買來了五彩線,編成一個五彩的手鍊,戴在了我和姐姐手上。媽媽說:“這是端午節的習俗,是可以避邪的。”

  端午節真有意思!朋友們,你們的家鄉過端午節也有這些習俗嗎?

端午節作文3

  今天,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節日——端午節。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屈原因為國家淪陷,並懷才不遇,所以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江裡的魚兒啃食屈原的身體,所以,就把糯米放入蘆葦葉中用彩色的線捆住,扔進江中,讓魚兒吃裡面的糯米,所以,這天人們還要吃粽子。

  人們除了吃粽子,南方人還會賽龍舟,而我們就把用線做的五彩繩帶在手上,並採些艾草放在門口可以辟邪驅蟲。

  這天,縣城裡還要舉行一場集會呢!爸爸媽媽一說要帶我去感激,我頓時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剛坐上車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問:“快到了嗎?快到了嗎?“經過十五分鐘後,終於到了。走到會場邊兒上,我就聽見了遊樂場的音樂,我看見了高高蕩起的海島船,想起了去年玩時的情景,心裡不由得一顫,海盜船一高一低地蕩,一開始蕩得不怎麼高,可是後來,越蕩越高,感覺像是飛到了九霄雲外,遠遠的,也能聽見體驗者的尖叫者,後來,我又進了鬼屋體驗了,驚悚的感覺讓我尖叫連連……

  集會上還有各種小吃,比如:臭豆腐。人們都說:“到長沙不吃長沙臭豆腐,等於白來。”所以,我今天也要嚐嚐這長沙臭豆腐有多好吃,我走到小攤前,一股臭味撲鼻而來,我要了一份臭豆腐,吃了起來,吃完後,感覺到唇齒生香,回味無窮,真是:“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啊!“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4

  有一個傳統的說法,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也有的說是紀念伍子胥,還有的說是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門的說法就越來越多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唱著這段民間的兒歌,我走進了鄉村,我走進了端午節。

  還記得小的時候,我和媽媽來到了奶奶家,看見奶奶一隻手裡拿著一塊花布頭,另一隻手拿著一個像勺子一樣東西,把一些蒲公英、野菊花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進花布頭裡,再迅速地把花布頭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邊形……並遞給姑媽。姑媽穿針引線, 縫好後, 就找了兩根繩子,一根是紅色的,下面還有絲帶;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媽把彩色的繩子繞了一個圈,並用針把圈固定住,又把紅色的繩子穿過圓圈並打一個結,一個香包就做好了,不一會兒,一個個香包展現在我和媽媽面前。"哇!我要!要!"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過來,對奶奶說:“寶寶要包,寶寶要包!”奶奶把花布頭和木勺遞給了我,我把一勺放進花布頭裡,然後把花布頭折成三角形,接著穿針引線, 可做好的時候,卻活看像一個瘦乾巴,簡直和奶奶做的沒法比。

  媽媽接著說:“寶貝,加油!再做一個!”那時我明白了“驕兵必敗”的道理。我長大了,不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透過一次次的努力 ,一個個香包會做的更好、更完美!

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相關儀式,來紀念這一特別的日子。

  端午節的來歷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據記載,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卻無能無力,他心如刀割,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船在江裡打撈屈原的屍體。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魚、蝦、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飯糰等食物扔進江中。後來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

  我們北方沒有龍舟可賽,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習俗還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們總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餅。孩子們在這一天最高興,因為米糕,粽子一年裡是不多吃的。老人們對這一節日,是一定不會馬虎的。孩子們也常唸叨,什麼時候過端午節,幾時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樣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農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們總是在期盼中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孩子們端著米糕,拿著粽子一邊吃一邊談論誰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誰的媽媽的手藝好,那情景真讓人羨慕。

  我總是期盼端午節的到來,為那香甜誘人的米糕著迷。

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到端午,吃粽子……”每當唱起這個兒歌,就讓我想到了端午節。

  中午放學回家,我剛一進門就聞到了撲鼻而來的香味,我尋著香味走進了廚房,哇,媽媽煮了一大鍋粽子,看得我口水直流!我正想抓一個吃,媽媽卻說只能等爸爸回來再吃。終於等到爸爸回來了,媽媽直接端了一大盤粽子走到了客廳。媽媽可真是心靈手巧,那粽子呀,五花八門的,有三角形的,有牛角型的,有菱形的。那味道呀,更是各有特色,有玉米味兒的,有鮮肉味兒的,有蜜棗味兒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可那繩子好像跟我有仇似的,我怎麼也解不開。我惱火了,開始用牙咬,好不容易才解開,我想:吃個粽子真麻煩!之後,我一點一點地把粽葉撥開,哇,這個粽子探出金黃的小腦袋,身上像裹了一層糖漿。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插上筷子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種口感是香香的,軟軟的,有一種身處童話世界的感覺。

  吃到最後的時候,突然“咯噔”一聲,我好像咬到了什麼東西,拿出來一看是個硬幣,媽媽對我說,寶貝,看來你以後可是財源滾滾啊!聽了這句話,我心裡美滋滋的。

  吃完了粽子,媽媽帶我來到了超市,讓我挑一個香包,我左挑右選最後挑了一個小老鼠形狀的香包,因為我是屬鼠的呀!上面繡著“平安”兩個大字,這樣能夠保我們平安了,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7

  端午節,這是我喜歡的`兩個節日之一,我就給大家講講我家是怎麼過節的吧!

  早上,媽媽在6時30分就把我叫起床說要為端午節做準備,這時我才想起來,今天是端午節,我馬上把衣服穿好,跟著媽媽出發了。媽媽帶我來到了早市,我發現,早市一片紅色,離近一看才發現那些全是五彩線和葫蘆,我看到的東西我全喜歡,而媽媽只給我買一樣,我挑挑這挑挑那,終於選出了一個最喜歡最漂亮的,我是這麼認為的我馬上戴上它去姥姥家,一進門就聞到了一縷縷香味,我立刻跑到廚房,看到盤子裡的雞蛋、粽子把我饞的直流口水,可是媽媽說在中午才能吃,現在你可以吃一個雞蛋,媽媽還沒說完,我就把雞蛋那跑了。

  很快就到了中午,我吃到了粽子,可我奇怪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媽媽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就是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投江而死,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天上的神仙被屈原感動了就告訴百姓,過來多少天屈原會變成神仙千萬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真身於是,大家把粽子投入江裡,餵魚蝦吃,而五月初五正是端午節,所以要吃粽子。”我終於明白了。

  今天端午節,不但玩的開心了,而且還知道了知識。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8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今天我們去外婆家過端午節,還沒到門口,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原來是外婆在做油炸餅呢,我忍不住拿起一個就放入嘴裡,呀!又香又脆真好吃。媽媽說只有在每年的端午節才能吃到這香脆可口的餅。

  一會,我又看到外婆拿來幾把草,把它插在大門上,我奇怪地問外婆:“這是什麼東西?”

  外婆告訴我:“這是艾草和菖蒲,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它,因為它們的莖和葉能產生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還有驅邪作用,就是能把不好的東西趕出去。”我感到很吃驚:原來這草有這麼多的功效!

  中午吃飯是,我發現桌上有我最吃的黃鱔﹑黃魚等。媽媽告訴我:“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把雄黃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喝它對人身體也很有益。”

  今天不僅有很多好吃的,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

端午節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哼著這首兒歌,不知不覺端午就要來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習俗嗎?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在我們這裡,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有插艾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可是你們想知道它們的來歷嗎?來,聽我介紹: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汩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蟲。

  同學們,你可知道,雖然在我們這裡,端午節是這樣過的。可是在外地,就不是這樣了。比如說: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端午節,它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一邊哼著這首兒歌,一邊期待著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作文10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唱起這首兒歌,我就想到我們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與屈原離不開。那天,屈原聽說楚國當時外有強敵,朝廷腐敗,屈原難過極了,抱著石頭跳入奔流的汨羅江裡。楚國人民知道後,都划著船去找屈原的屍體,找了半天都沒找到。為了不讓魚蝦把屍體吃掉,他們把白米撒入汨羅江裡讓它們吃白米。這樣就形成了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也叫龍舟節。由於這一天是五月初五,所以很多習俗和“五”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黑、白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每逢端午節,我都要回奶奶家,奶奶會先從菜市場買回蘆葦葉,瘦肉,紅棗和糯米,到家後,奶奶就開始包粽子了。於是我連忙跑過去,看著奶奶包粽子。奶奶先用熱水把蘆葦葉燙了一下,拿起來,再把倆片葉子交叉繞成三角形,抓一把糯米放進去。不一會兒,一個個精緻的小粽子就完成了。煮粽子的時候,我就聞到一陣蘆葦葉的清香,真想咬一口。晚上,奶奶會煮艾葉水給我洗澡,我開心極了!

  啊!我愛端午節!也崇拜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讓我們在端午節一起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