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內心豐盈才幸福

內心豐盈才幸福

內心豐盈才幸福

內心豐盈才幸福1

  一個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豐衣足食,而是來自內心豐盈。當然了,既豐衣足食,又內心豐盈,很適合一個庸俗的比方,左手江山,右手美人,這樣,便覺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豐衣足食,獲得的是人生的踏實感;內心豐盈,獲得的是靈魂的歸屬感。前者,讓人從容趕路,後者給人在路的前方點燈。

  人的痛苦,有時候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的太多了。每天掙100塊錢的,其實並不羨慕掙120塊的。問題是,當突然看到有人可以每天掙到上千塊時,便開始方寸大亂。不平衡,才是一個人內心宕動和迷亂的根本所在。也就是說,無法安放的,永遠不是身體,而是一顆野了的心。

  大學談戀愛的時候,對未來的設想,不過是有一間屋子,只要能放下一張床,盛得下兩個人的歡愉就行。後來發現,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張床,而是好多房產。當我們把這些歸結為生活所需的時候,其實已陷在世俗沉重的背影裡了,然後,在虛榮的路上越走越遠。

  這個世界,快樂最多的地方,不在富商大賈那裡,也不在權傾一方的人那裡。恰恰是這些人,陰沉著臉,個個眉頭緊鎖。他們的幸福,不在自我的心裡,而在仰望者的眼裡。更多的錢和權,把他們拖進泥淖之中,下去是一身泥,上來是泥一身。榮耀和光鮮的背後,是深不見底的不堪和無奈。算計別人,也被別人算計;懷疑別人,也被別人懷疑;處處防著別人,也時時被別人防著。

  這就是,他們與這個世界的距離。

  常常是在鄉下以及孩童那裡,可以看到很多笑臉。鄉下的人,低到塵埃裡,他們慾望很小,十分容易滿足,自知生活不會給自己很多,於是也不要很多。孩子呢,只要自己當下所需的,得到了,就滿足了。他們快活的根本原因是不貪婪。當然了,一個是無法貪婪,一個還不懂貪婪。這樣,也就寶貴地成全了這個塵世難得的笑臉。

  我們原本有快樂,卻在追尋更大幸福的路上,把快樂丟了。人生有時候是多麼荒唐啊,從起點出發,辛苦奔忙,繞很大一個彎兒,只是為了尋找到起點。這個世界上沒有被物質滿足到歡愉的靈魂。因為物質無止境,折騰就無止境,折磨就無止境。所以,最盛大的富有,便是內心豐盈。

  內心豐盈,不是一種糧食歸倉的充實感,而是放眼生活,始終充盈在內心的一種豐收感。

內心豐盈才幸福2

  花影與暖陽重疊的時節,不用等待,便會遇見美好。如窗外的那一樹花開,如牆角的那一抹綠意,不經意間便愉悅了心情。

  我喜歡安靜且熱鬧的俗世的光陰,可以聽一朵花悄悄開放的聲音,也願意看著她鋪天蓋地盛開;可以快樂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可以在一茶一書中靜坐,於鹽米油鹽,酸甜苦辣中努力地做好自己。這樣的時光是踏實的、柔軟的。

  我想讓我的靈魂裡住著春天的新綠,夏天的.清涼,秋天的明月,冬天的雪花。我不喜歡追趕季節,卻欣然於每一次花開花落。在清晨聆聽鳥兒在林間啼鳴,於夜晚感受清風拂面的柔情。不去問春歸何處,也不去想秋花落誰家。與歲月溫柔相待,每一天都在重複著平淡與簡單,每一天都這麼的好。

  生活,總是難離喧囂和紛擾,偶爾在安靜中見素見美,於平淡中妥貼一份詩意,時光知味,才會愈久彌香。總有些文字,輕易便能貫穿心靈。讀葉芝的詩,她勸我們從容相愛,如葉生樹梢。她勸我們從容生活,如草生堤堰,浮躁的靈魂瞬間便會得到安然:原來人可以像植物一樣簡單生長。

  紅塵百味,最美是淡然。它最接近自然,明淨質樸卻不失豐盈,低調含蓄卻有底蘊。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通透,也有“去意無留,看天邊雲捲雲舒”的恬靜。生活繁雜,人生紛擾。看淡了,草木也含香;看輕了,每天都是豔陽天。

  養一懷恬淡,安心地感受生活的滋味,靜中養生,淡中釋懷。在光陰中渾然天成,在等待花開中修行。與世界溫柔相待,與自己和平相處。不過份親近,也不遠離,恰到好處地保持著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歲月的感恩。好的人生,該是有山有水,有自我。

  恬靜之美,是一種不經雕琢、不加刻意的恬淡境界,仿若春風拂面,又如空谷幽蘭。如詩靈動,如雲飄逸,供養著內心的山水。心懷靜氣,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盡享閒庭信步的時光,那份難得的平靜心,讓生活越發得美好了。閒來靜聽鳥語花香,漫賞雲捲雲舒,心緒淡淡,在安靜中靈魂得以舒展。

  生命是一場跋涉,這一路上也許會有人同行,更多的時候是要一個人行走。學會享受孤獨寂寞的人生才不會單薄,因為他們從不缺少對生活的熱愛和一顆安靜淡然心。

  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心中藏著日月山水,低調且淡定。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受外界的紛擾。每走一步,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步調。遇到事情,冷靜並且善於思考;遇到紛爭,不願做過多的解釋,淡然一笑,以寬容的姿態面對所有,這種內心的安穩,足可以抵擋塵世的浮躁和喧囂。

  一個人的內心豐盈,源於一份懂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揹負太多身外物便會負累。推開人情世故,欣喜於一份日常,妥帖一份恬淡,笑對一朵花,靜對一輪月,讓美好在心中升騰。這份優雅,來源於一本書,半盞茶香,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分自足,是一種積極平和的心態。寧靜才能致遠,恬淡方能生香。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活著,就是一場修行,這一路上行色匆匆,別忘了帶著靈魂一路前行。在喧囂中找回自我,在明媚中妥帖自己。生命的美好,在於經歷風風雨雨,仍然能有一顆安然的心,如路邊的小花,即便沒有人欣賞自己,依然開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何嘗不是對生命的慈悲和感恩?

  人生這場花事,從花開到花落,我們一路追趕,一路欣賞。淺了歲月,卻豐盈了心境。李丹崖說,少年花事多,中年花事淺,老年花事淡淡然。人到中年,學會坦然接受生活贈與我們的一切,不再刻意去迎合別人,人情冷暖也少了客套,以平常心看待所有,由此釋放更大的心靈空間,獲得更多的自在。

  常常把自己安放在寂靜處,坐擁一米陽光的溫暖,淺拾歲月裡的美麗,婉約成風景,明媚而安恬。做一個內心豐盈的人,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珍惜每一份遇見,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天,以簡單清寧的心餵養靈魂。這世上最美的,莫過於擁有一顆安然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