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荷塘月色作文

荷塘月色作文

荷塘月色作文

荷塘月色作文1

  月亮又撥開了天邊的雲,悄悄地爬上了天空。

  荷塘的景色,卻是那麼美麗,那麼可愛。

  在那月亮的清輝下,遍地銀妝,萬物生輝,荷葉也披上了一身新衣,那銀白和綠色參差在一起,真是華麗。水珠在荷葉上跑來跑去,閃著亮光,難道這些閃閃發光的小圓球兒是寶石嗎?它那粗粗的莖撐起了整個舞臺,讓小動物在上面玩耍,快活一番。

  蜻蜓是“灰機”,因為在月光的映照下,蜻蜓正閃著金屬般的光澤,再輕紗似的藍天之下飛翔。那隻蜻蜓,正坐在荷葉上休息呢,它那小小的身軀,點綴這碧水這美麗的天。它也是荷塘的一部分吧?

  在一個個小燈籠的照耀下,月色荷塘又多了一位舞者,那小巧玲瓏的螢火蟲密密地映著荷塘,連那蜻蜓翅膀的紋路都看得一清二楚。它們就是飛著,照亮著天空之下的荷花與荷葉,小魚兒會不會被這些永不熄滅的小燈籠打攪了夢呢?那月光,襯著它,像飛舞在輕紗中的寶石,美麗,輝煌。寧靜中似乎又多了幾分可愛。

  月色荷塘,荷塘月色。碧水,似乎也可愛了呢!就讓它們繼續下去吧!

荷塘月色作文2

  夜晚的黑色像黑幕般把世界蓋得嚴嚴實實地籠罩著。只有月亮皎潔的粉末灑下。星星調皮地眨了眨它的大眼睛,是哪一個頑皮的孩子把閃閃發亮的珍珠灑在夜晚的天空,還把白雲盤雜碎了。

  我來到了灑滿月光的荷塘邊,坐在池塘邊上的椅子上,美麗的荷花像一隻只天真可愛的猴子一樣想把月亮從水中撈起。月亮的光輝把荷花的美麗都籠罩住了,把臉漲紅了,生氣地問微風為什麼把它梳妝的鏡子打碎了。粉嫩的花骨朵兒從碧綠的圓盤中盛開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微風吹過,舉著花朵的莖不禁晃了晃腦袋,好像在嬉戲玩耍。是不是魚兒又給你們撓癢癢了!哈哈……被我猜對了吧。外層的花瓣向外探著身姿想要看看魚兒又到哪兒頑皮了,內層的花瓣緊緊地挨在一起像久別重逢的好友又見見面了一樣。有的荷花還是花骨朵兒,像是快要爆炸一樣,有的荷花向上看著月亮,好像要看看美麗的嫦娥和玉兔比比誰更美,還有的荷花害羞得臉都紅了。看著這些充滿生機的荷花,我置身其中,彷彿我也是一朵荷花。

  風一來,我就晃一晃,魚游過來,我就笑一笑。這池荷花讓我想起了三年級時我學過的一片課文——《荷花》書中的作者葉聖陶老爺爺看見公園中的荷花開了,看著那些美麗的荷花,葉聖陶老爺爺才寫出如此美的文章,我看著那篇課文我彷彿看見了一池荷花,但現在我真的看見了一池荷花,這種夢想成真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在這美麗的月光下,我靜靜地觀賞者這一池平凡而高潔的荷花。

荷塘月色作文3

  我走近寫字檯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作文4

  我走近寫字檯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裡,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荷塘月色作文5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透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作文6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才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松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地震,它牽動著我也牽動著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為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啟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荷塘月色作文7

  冬日未過,就期待夏天的到來。因為夏天有我許多的第一次,可以說是100的N次方。有些“第一次”出於平淡已被記憶的泡沫堆到角落,不再問津。可是,賞荷塘月色又使“第一次”變得美好。

  那是盛夏去姥姥家的第一個夜晚。月亮灑下柔和的光,為那些夜行的人照明。我向著前方一條小土路走了過去。父親在很久以前帶我去過一次,只是那時是黃昏,沒有那種幽靜、優雅的氣息。

  滿月的夏天和清澈的池塘是最好的夏日景色。月亮四周散發的光,皎潔的白色,直直的照著池塘。池塘上有一點點的波紋,那是微風在梳著池塘的頭髮;池塘的閃閃發光的裙子是月光特意為它準備的,月光把所有力氣集中到那兒,出現了發光的小“鱗片”,池塘又把天上的事物全映到了她的裙子上,還有密密的小星星。星星一會兒密,一會兒疏,它們真不愧是“最美的星系”。它們和月亮作伴,把光投向世界。

  微風又來了,池塘上的荷花也隨之而動。那粉色的美麗身軀,竟“出淤泥而不染”,它們和荷葉作伴,是很好的伴侶,若用它們比喻我們,那就是“純潔者”和“無私者”,世上缺也缺這兩種人了。清澈見底的池塘有五彩繽紛的石子,和不同品種的魚兒,還有一些水蛇。這水不知有多淺,但那上面有腳踏石,我也在那上面走過,我把一隻腳踩上去,站在那個上面,再次換角度觀看它們。月光這一次照到了側臉,微風又吹了過來,柔柔的,像一隻溫柔的手在撫摸著我,勾起了無數對月光的美好向往。

  那邊的樹林,還有池邊的垂柳,都被月光撫摸。微風再次吹來,把遠處的蒲公英也吹來了,有的吹到了池塘裡,有的飛到了樹林中。我把腳邊的蒲公英拾起,又把它吹向遠方,我注視它,直到它不見。蒲公英是可以實現願望的,我的蒲公英,不知有沒有生根發芽呢?

  蚊子們現在正漫天飛舞,所以青蛙們也十分忙碌。這裡有蛐蛐發出的聲音,和青蛙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引來了螢火蟲,它們來伴舞了。池塘邊的小溪發出的流水聲,那麼清脆,那麼美妙。這大自然的音樂,顯出各種美。

  這裡的月光格外明亮,圓月當空,月亮上的斑紋也那麼清晰,窗外綠樹成蔭,花兒成群,在月光下靜靜佇立,花兒葉兒微微搖曳。我們欣賞月亮,由於她能帶給我們很多向往,能帶給我們無盡的思念和夢想,她離我們很遠,但卻和我們不離不棄,一生相隨相伴,穿越時間和空間,走向未來和明天。

荷塘月色作文8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他想借遊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透過對傳統的“出汙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鬱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鬱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採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鬥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荷塘月色作文9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每每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心中不禁蕩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從古到今,有無數詩人用詩詞歌斌讚賞過那“出淤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的荷花,但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花卻讓人難以不為之動容。

  月光清幽,荷塘迷人;滿月似水,蓮花多姿。望著那片“荷塘月色”,彷彿自己化為一位蓮花仙子,在夏夜翩翩起舞,風兒拉著我的手,跳著激情的探戈;同伴拉著我的手,共舞典雅的華爾茲。

  “噓,有人來了!”我們嘎然而止。那個身影越走越近,是他,是朱自清先生,他穿著樸實的中山裝,戴著眼鏡,看起來文質彬彬的樣貌。他望著我們,寫下了《荷塘月色》,而我們望出了朱自清先生內心稟然的正氣風骨。

  夜已至,合上書本,眼前仍是那滿塘荷花,滿夜月色,包括那個不肯吃嗟來之食,作品洋溢著自然和人情的至美的朱自清先生。

荷塘月色作文10

  今年的中秋夜,我是在河北省的白洋淀度過的。

  寧靜的夜晚,紡織娘的歌聲始終在耳畔迴響,漫步在岸邊,白天爭奇鬥豔,姿態萬千的荷花早已隱沒在月色中,微風迎面拂過,從中夾雜著荷花的清香。此時的荷塘脫下了白天喧鬧的外衣,恢復了夜的寧靜。

  划著小舟,我們盪漾在平靜的湖面上,抬眼望去,皎潔的月亮掛在黑色的天幕中,向四周揮灑著幽幽的月光,為荷塘中的的荷花,荷葉披上了一件銀披風。一陣微風拂過,明月周圍立刻蒙上了一層薄霧,好似一位絕色美女戴著潔白的面紗。此時,嫦娥仙子也正在深情凝視著人間,那溫柔的月光是否正是仙子凝視人間的眼神嗎?

  湖面上映出了月亮的影子,彷彿伸手可得離我們那樣近,可是,當我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入湖中時,那月影散了,碎成了千萬塊,只感到不甘心,再試——一次次嘗試,都是眼睜睜地望著剛才還完好無損而現在卻是破碎成一塊又一塊的,隨著微波一點一點的散開,向四周慢慢擴散,擴散,然後再組成一個新的影子。湖面上,被月光映的那麼潔白……

  累了,我仰臥在小舟上,凝視著月亮——潔白的月光仍被孤獨的仙子向人間揮灑著,當年,詞人蘇軾是否觀賞的這輪明月也如今這麼明亮,這麼顯得淒涼嗎?——是的,他望著空中明亮的那輪嬋娟,不禁想起了遠方的弟弟,才寫出了那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朗誦著這首詞,心裡想象著蘇軾當年月下獨自一人飲酒,思念親人的孤獨,那是一種境遇……

  我把腳伸入湖中,湖水涼涼的,不時會覺得腳背有點癢——唔,那是淘氣的小魚在我的腳上吹泡泡呢!銀白的湖面上,不時有隻小魚吹著泡泡,好奇的將頭探出水面——它們或許想知道,是什麼東西將它們的水下家園照的如此明亮吧!

  上了岸,我凝望著月亮,風起了,荷花香味不時地撲在我的臉上,風兒啐亂了柳枝,將湖面上的月影弄碎,將雲吹到了月亮的一旁,遮住了月亮的半個臉,雲霧隱隱約約地圍繞在月亮四周——應該是哪位仙子在天上游玩,不小心飄落在月兒的旁邊吧!

  夜深了……

  好一個迷人的中秋之夜啊!在皎潔的月亮陪伴下划著小舟,享受湖與月交輝的浪漫,感悟與月影交流的快感,體味雲遮月的朦朧……小作者筆下是如此讓人神往的景象,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呢?文章語言清新典雅,給人飄逸纏綿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