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走過明然的心路作文

走過明然的心路作文

走過明然的心路作文

  明然是我的同事。以前與明然的交往很少,我到教研室上班時,他一直在勤辦,只是聽說或偶爾見到他擺弄著一些攝影之類的具材。後來又知道他原來在薌溪工作時協助他的妻子開過照相館。那一段時間,我對明然的感覺是:這傢伙商業意識挺濃。事實上我的感覺並沒錯。他在勤辦做了很長時間的經理,我不知道勤辦有沒有這樣一個職位,大家都這樣稱呼。他也就默認了。明然是塊生意料,至今還做著防水防漏的副業,手下張羅了一些員工,正兒八經地做起老闆來了。

  明然曾經打電話要我玩麻將,我沒有答應。後來明然就不再邀了。為這件事我向明然作過解釋。麻將這玩意我戒了十多年,不想重操舊業。多年來我一直堅守著這塊淨地,只是人家在鬥地主時三缺一的情況下才補補缺。很多人不理解我的行為。其實很簡單,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都不一樣,換個角度,我也不理解他們。這樣說來,大家都扯平了。並沒有什麼東西拿來擺在桌面上評一個是非曲直。

  好在明然的興趣轉變到文學上來了。與明然的交往也就愈多愈深。

  幾個月前,明然告訴我做了一個文學部落格。出於對部落格和明然的好奇,我很快就找到了明然的部落格網站《明然詩詞天地》,裡面詩文不少,可以看出明然對於文學的痴心。明然起初的文章大多是些散文和詩歌。我覺得他的詩歌比散文要耐看些。明然的詩詞在情感方面表現得還是比較細膩,那種淡泊名利的感受經常躍然紙上,“而今靜心書齋坐,不求名揚只求閒”就是率真的寫照。或許是明然喜歡攝影的緣故,他的詩歌往往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常常是一幅或者幾幅美麗的圖畫,“鸕鷀荷影岸柳,漁港湖汊小船”寫得幾近馬致遠的風格,只是格調不同,沒有馬致遠的寂寥落寞傷感,多了一份遠離塵世的飄逸和灑脫。我不敢說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如此,但至少明然與我的想法是接近的。明然的散文長處在於描寫,他善於捕捉大自然和生活中美麗的瞬間,用詩一般的語言不厭其煩地進行描摹、點染,其清新雋永的意境自然而然地從筆端流露出來;他的敘事性散文也寫得飽含深情,常常讓讀者為其坎坷的經歷而感動。只是語言有些文白夾雜,讀起來頗費些力氣。這都是寫作之初人們常遇到的問題。明然是個聰明的作者,他很快的就改變了他的語言風格。但這是需要功底的`。

  明然是一個很自信的人,這種自信力來自他對文學的痴迷與執著。讓我始料不及的是,明然的部落格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點選率達到42500多次。明然在小說閱讀網也成了駐站作家。正如明然自己說的“生活在真誠裡的我,前面是一片豔陽天”。

  明然要出書。明然在文學上所取得的成就著實讓我有些驚訝,這種驚訝的產生可能源於我對明然的瞭解不是很深;明然在文學上前進的每一個腳步都令我感動,這種感動源自於我們有著相同的志趣。

  在《心路彎彎》這本書裡,我特別喜歡小說。明然的小說大多取材於生活中的平常事,沒有激烈的故事衝突。比如《常相聚》,作者只是選取了正雄與我二十年後一次相聚的生活橫斷面,透過現實與過去不斷重疊,塑造了一個經過十多年打拼而獲得成功的青年形象,而這個從打拼到成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當代成功人士奮鬥的過程。這個成功的背後包藏了多少辛酸與汗水,執著與淚水。正雄的故事看上去很平淡,但仔細品味起來是很有寓意的,感染力很強。《月宇江城》和《宇星》中的宇星莫不是如此。我認為這是一種在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綜合作用下的對小說故事的總體直覺感受。中西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小說“寓教於樂”的審美功能常常是透過藝術感染力較大的故事來實現。無論是人物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透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明然在淡然的故事中做到了這一點。

  想讀懂明然,還是來看看《心路彎彎》這本書吧。或許你能從中感受到你不曾經歷過的、不曾想到的一些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