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鞋子合不合腳的問題推論解析作文

鞋子合不合腳的問題推論解析作文

鞋子合不合腳的問題推論解析作文

  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學生,和我同姓,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上學,看到了我的一條微博,關於鞋子合腳不合腳的問題。我的微博如下:

  鞋子合不合腳,穿了的人才知道;國家怎麼樣,只有人民知道。這話說得太好了。鞋子磨腳你可以去鞋店調換,不文明還可以大鬧一番,這是自由的;國家發展則不一樣,合腳了,都會開心,不合腳,你也無法調換,更不敢大鬧一番。最重要的是“不合腳”別人也不知道,因為你去不了莫斯科,去了也沒人讓你講話。

  學生問了我一些問題,進行了一次交流,我把自己的想法進行了闡述,於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從語言學和邏輯學的角度講,這是運用了一個類比推理的方法。

  但是,這句類比推理犯的錯誤是中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看似一樣的,實際上忽視了許多其他因素,也就是說很多時候的前提條件是不同的。以此為例,穿鞋是一個人的事,國家是大家的事。這不是一回事,放在一起說,等同起來,實際是偷換了一個概念。

  這是一種講話的藝術。領導在用這種方式作出自己合理的判斷和推理,達到混淆視聽的效果。前提條件關於穿鞋的例子是絕對正確的,但是後面的類比卻是不合邏輯的。

  更有甚者,他根本就沒有給出結論性的話。穿鞋合不合腳,自己知道。不合腳,不說,別人也不知道。國家體制下人民的生活,不說,別人更不知道,說了沒人聽,你也沒有機會說。

  只有人民自己知道。知道的結果是什麼?人家沒說,好與不好,這是我們自己的事。我沒說好,也沒說不好,意思就是你管不著。同樣的道理,我們有另一句話說“樹挪死,人挪活”。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方式去做推理,結果是什麼?如果用“樹挪死”的類比推理出來的就是“換體制就是給國家民族帶來不幸”,但從俗話的實踐性來強調說“樹挪死,人挪活”則主張我們應該多跳槽,多流動,不安分守己,多點鬥爭與變革。

  用他的講話邏輯我們可以推出來許多結論:談戀愛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只有自己知道合不合得來,別人都說倆人多好多好,其實每個人都有鬧情緒和矛盾。我們說只有兩個人知道。兩個人一說不合適,咱分了吧。結果就分道揚鑣,成家之後呢?還這樣嗎?一個國家呢?過幾天日子不行,咱換個吧?沒那麼回事。再如,烏鴉都會給老烏鴉餵食,何況有感情的人呢?結論是什麼?太多的人不孝順。這不是一個必然的等同結論。

  他犯了邏輯學和語言學方面的錯誤,或者說故意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講話的目的的。從這句話的本身來講,他沒有錯。我們的體制不合適,我們自己知道。這話不錯。但是,我們知道與不知道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不能說,我們說也沒人聽,說了有人聽,也不管用,說不定說多了還能說出來自己的'問題。穿了一雙大鞋或者小鞋,你說真合適,人家都說你是傻瓜。穿了一雙合適的鞋,也沒人說你不合適。你說自己的鞋不合適,有人也會說你合適的——賣鞋的總是說哪一雙你穿上去都好看。賣衣服的也是一樣。賣國家的,也一樣。

  對他們說都是合適的,對我們說,合適嗎?社會的公平、正義、民主與平等,都還欠缺,會有人說合適嗎?可是,有了思想的人卻沒有表達的平臺和機會。思想的統治依然十分保守。在高調的解放口號下小心翼翼,而不能廣開言論,這是充滿了危險性的。

  這個時代敢於擔當的人不多,牢騷的人太多,抱怨的人太多,努力做事的人太少。我說完了。

  你的學校和你的未來,也許要更多的關注這些內容。我這樣說上面的話,不是為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希望你能從更深層的去思考和看待問題。少一點抱怨,而多埋頭紮實的做事。

  另外,我不是向你說什麼社會的反面和黑暗面,而是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應該努力的去改變一些什麼,尤其是你這樣的人,有著憧憬,有著未來的責任與擔當,更要為民族的未來多一點奉獻精神。我講的是民族,而不只是國家。

  你有以身許國的精神追求,更要有救國救民的行動,這需要的是知識和智慧,尤其是做大事的智慧,用眼睛用頭腦去想深層的問題,少說話,用正確和充滿力量的動力來引領自己,尤其是要保持自己內心的強大,堅守自己的做人底線,能夠迎接各種考驗與挫折打擊,這必然是在你今後的人生中都會遇到的。

  給你一個建議——

  1、讀點邏輯學

  2、讀點西方政治學

  3、讀點中國古代著作

  可能西方政治學是你的專業課,我指的是專門的著作,而不是講課的教材。原著一類的。尤其有一點,一定要具備理科的思維。不能用文科學生的一根筋思考問題。

  找兩本自己一生要讀的經典的思想性著作,一本中國的,一本外國的。讀一輩子,研究一輩子。兩本就夠了,中國的讓你怎麼做人,外國的教你怎麼做事。邏輯學就是讓你具備理科學生的思維。

  這兩本書絕對不是暢銷書啊!不是現在市場上流行的什麼指南之類的、厚黑學之類的。而是要經過上百年上千年認可的大思想家的著作。不經過大浪淘沙,你是不會知道這兩本書的價值的,不經過自己的人生思考,也不會知道哪一本才能真正值得你用一輩子去研究的。

  讀書要照顧到兩個方面:其一,是自己的生命追求。其二,是當今的社會現實。一定要把這兩者在某一個點上找到融通,你才能真正成就自己,才能讓你“以身許國”(學生的QQ簽名),做一番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