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一週練成無聲閱讀的方法

一週練成無聲閱讀的方法

一週練成無聲閱讀的方法

  速讀,作為一種現象,古今中外,均已有之。我國古代,《北齊書》曾記載王孝瑜“讀書敏速,十行俱下”。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看雜誌,往往是“幾頁幾頁地翻”。經科學地速讀訓練,其讀速更大得驚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訓練的速讀能手長江美子,最快可達每分鐘讀20萬字。我國北京鐵路二中程 漢傑老師,臺北師專附小譚達士校長訓練的學生其閱讀效率也是成倍、成數倍地增長。本模式實驗表明:學生 閱讀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達到1500字/分。大量經驗表明,速讀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樣:透過訓練,才能提 高;透過有效的訓練,就能迅速地提高。

  無聲閱讀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它是的基礎,又是的終極目標。說它是基礎,是因為沒有無聲閱讀做基礎,一切快速閱讀法都是扯淡。說它是終極目標,是因為無聲閱讀所建立起來的“視解”模式,是速讀的依賴。無論是以句子為單位的基礎速讀,還是以段落為單位的高階速讀,都是在此“視解”的基礎上的延伸。

  看到有些人到現在還在宣揚自己的觀點:無聲閱讀不經過“語言”就理解,是不可能的,說人類社會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的,沒有語言就沒有人類的文字出現,所以閱讀文字也必須以語言為基礎,也就是必須要”讀”。而且還撰寫了長篇大論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種理論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無聲閱讀不是脫離“語言”,而是藉助另外一種語言:大腦的內部語言。它具有以下的特點。

  1。無聲性。無論是用內部語言閱讀還是思考問題,都無法感覺到任何發音的存在,包括心讀。它是一種縮語式的無聲語,去掉了許許多多的多餘的,次要的資訊,直擊要害。說起來似乎抽象的很,但是大家都曾經體驗過內部語言。比如,你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這時候你明明白白的感覺到了這件事,但是你並沒有把它說出來。還有,就是我們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而得不到結果,但是有一天突然豁然開朗,全明白了。這個時候也是瞬間的事,你並沒有把它統統的說出來,但是你確實“感覺”到了。這就是內部語言。說白了,它就是你在語言發生之前的大腦的那個“想法”。

  2。快捷性。正是因為內部語言的無聲性,決定了它的快捷性。大腦這個時候可以擺脫語言中樞的壓制,瞬息之間完成多個步驟的思考。比我們平常的思維活動不知道要快捷多少倍。正是因為此特性,大腦的所有潛力被釋放出來,常常是“靈感”迭發,讓你應接不暇。

  3。精確性。很多人都認為大腦思維的速度快了,那麼它的精確性會大大的降低。恰恰相反,透過內部語言進行的`思維活動是大腦最舒服的一種思維方式,是透過一個個完整的概念進行的思維,而不是象在語言中樞參與下那樣的支離破碎。舉一個例子,在運用內部語言寫作的時候,可以瞬息之間列出寫作提綱。這個寫作提綱是你確確實實的感受到的,是一個整體概念。而以後你用筆把它寫出來時,就好像按照模子複製產品一樣。

  4。脆弱性。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了語言中樞參與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內部語言的脆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用內部語言進行思維的時候,只要不小心大腦發音了,也就是語言中樞參與了進來,那麼立刻就會離開內部語言的思維模式。

  很多人都在練習無聲閱讀,但是不知道它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從而使練習找不到目標。運用無聲閱讀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呢?

  首先,看到文字沒有任何發音的慾望。大腦根本就不想讀,或者說是“懶得”讀。看文字就像看一副圖片的細節那樣流暢自如。你看圖片的時候不發音吧?

  第二,所有映入眼睛的文字,只要這個區域內能分辯出是什麼字,都可以做到瞬間理解。瞬間,就是根本感覺不到時間,也就是看到就理解。很多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第一,要是文章特別難,也瞬間理解?第二,要是一下子看多行,也瞬間可以理解?關於第一個問題,即使文章再難,大腦同樣的會做出瞬間理解,只是這種理解是建立在你當前的知識水平上的。比如你是在上高中,那麼給你一本高等數學看,那麼你的瞬間理解弄出來的是字面上的,你可以接受的理解,至於真正的隱含的意義,需要認真思考的。第二個問題和第一個差不多,一眼看多行大腦同樣的會瞬間理解,只是這時理解出來的意義是沒有邏輯順序的,你需要靈敏的思維理清邏輯順序。這就是我認為面式閱讀必須要有無聲思維的原因。

  那麼,怎樣練習無聲閱讀最好?

  無聲閱讀的理解模式和普通發音閱讀的理解模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可以,否則會始終徘徊在音讀與無聲閱讀之間。我想這也是很多人痛苦的原因吧。

  第一步,要做到在不要求理解的情況下,看到文字不發音。即使你剛剛大聲的朗讀完一篇文章,只要你想不發音了,那麼馬上就可以恢復到看到文字不發音的狀態。練習的方法是這樣的:

  可以同時開啟兩個記事本。調整視窗大小,一個在左,一個在右。左邊的打上滿滿的這樣的毫無意義的符號,你也不會去讀它們。右邊的記事本打上滿滿的文字。先看左邊,就像閱讀一樣去看這些符號。閱讀完以後,看右邊視窗的文字(一定不要試圖去理解)。出現發音,立刻返回繼續看左邊的符號。如此反覆。仔細體會看符號時候的那種感覺。直到看到右邊的視窗的文字也像看符號那樣,無論怎麼看都不發音。

  第二步,達到不要求理解的情況下看文字不發音以後,先找一些淺顯的,或者你非常熟悉的文字資料,以句子為眼停單位(也就是一句話一個視點)的看。一定不要刻意的強迫大腦去理解,而是應該無聲的,大量的,反覆的看。直到某一時刻,你會感覺到眼睛一看到文字,立刻大腦就會做出反映,交給你理解後的文字意義。開始的時候,理解出來的文字意義不會很清晰,隨著練習的深入,你會清晰的感覺到大腦瞬間理解的意義。這種理解是非常精確的理解,是在音讀狀況下完全不同的理解狀態。

  做好了以上兩步,你的閱讀速度應該在2500字/分鐘左右。如果你想更好掌握速讀,那麼僅僅需要在橫,縱方向上加大自己的視野就行了。  最後要說的是記憶問題。假如你的右腦沒有得到過開發,那麼不要指望依靠形象記憶達到多好的效果。建議你還是學習一些記憶術的知識,運用速讀法理解出文意,然後用記憶術的東西去記憶。這比你辛苦的開發照相記憶要實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