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鬧處修行雜文
雖然我的微信好友不算多,不像有的人動輒就有百來個,甚至幾百個,但這區區幾十個人,也讓我感覺疲於應付。有時明明不想看有的人的動態,但又在習慣中點開了那個紅點,看看人家又發表了什麼感慨,上傳了什麼照片。這樣一來,每天總要在不經意中浪費一些時間和精力。我並不是窮極無聊的人,需要看那些人的動態才能打發寂寞難耐的日子,其實有時更想幹點有意義的事,比如看看書,寫寫文。於是,我決定設定一下,把和我平時並沒有多少互動交流的人遮蔽,不看人家的朋友圈動態,我也把我的朋友圈動態設定成不給人家看,這樣就清靜多了。
然而我還是感覺不妥。這讓我想起幾年前玩QQ的我,那時的我活脫脫一個沒見世面的村姑,對網路世界非常好奇,自己的QQ空間是從不關門閉戶的,任憑別人長驅直入。而我也喜歡看別人的空間,如果碰上有的人的空間設密,不能進去,我則會怏怏不快地打道回府。為此,我也曾拉黑過空間設密的好友,我心想,既然你在我面前不肯放下戒備,有所保留,那我也不必對你推心置腹了。拉黑後不再有交集,這樣還可以落個清靜。
前年到四川來謀生,因為生意不順,心情極度低落的我,一度厭倦到對任何人都不願敞開心扉,我把空間設密了,把所有好友拒之門外。那時的我並沒有想過,如果有那個惦記我的人要訪問我的空間,卻吃了閉門羹,那肯定也會感覺不舒服,甚至從此再也不會自討沒趣。
在經過很長時間的調整後,心態逐漸迴歸正常的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了。我清楚,我這樣把空間設密,把所有人拒之門外,這其實是對別人的一種不信任和漠視。因為那些人曾經陪我度過一段難忘的歲月,在我的空間裡陪我哭,陪我笑,一個個贊,一段段暖心的留言,都曾給我無限感動。我怎能因為生活中的不順人意就讓自己變得冷漠無情,繼而把自己封閉起來,把別人的好遺忘了呢?我應該把空間敞開,讓他們自由進出,在他們想來看看時,隨時可以進出自如,不必按門鈴,不必對暗語,不必猜測太多,更不用怏怏而返。我敞開空間,既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向人家證明,我依然是心向陽光的女人,願把溫暖贈與每一個與我有緣的人。
如今的人大多不玩QQ,那些昔日好友便成為了微信好友,後來又新增一些微信好友,聯絡人名單上的名字漸漸多起來。微信好友多了,總有些感覺自己受了影響,也變得浮躁不安了。於是,我曾想過遮蔽某些人的`朋友圈動態,或者不給別人看我的朋友圈,這樣就比較省心了。
但我還是覺得這與當年把QQ空間設密沒有兩樣,也等於是向別人宣告:我要和你們劃清界限,不再想和你們有多少瓜葛。
我清楚,遮蔽朋友圈,絕對是一種無聲的傷害,當別人想看我的動態時,只能看到一條橫線,人家心裡多少有點不爽,再傻的人都知道,這是不信任我的表示呀,那好吧,既然如此,那我們就保持距離吧。
而我選擇不看別人的朋友圈動態,就不可能知道人家發了什麼動態,不會點贊,不會留言,這其實也是意味著不想關注別人,不想和別人有關聯。
而事實上,那些人並不是和我毫無關係的人,有的雖然不會和我經常見面,但遲早會見面,如果我們在朋友圈毫無交集了,那到現實生活中碰面了,就會有相對無言的尷尬,我怎能為了能讓自己落個清靜就忽略一個事實,我們最終是要到現實生活中相逢的呢?當別人從手機裡悟出我在刻意疏遠他們,那他們還會對我心存一絲好感嗎?人與人之間都是這樣,你若先傷害我,那我又怎麼可能對你念念不忘呢?而有的人,雖然不大可能會見面,但我卻不可能無故刪別人,既然不會刪,又何必心懷戒備呢?如果我的朋友圈動態是可以見得人的,見得光的,有何懼別人看?我若遮蔽別人,還把自己封閉起來,那我又何必假惺惺和人家呼朋喚友?
仔細考量一番後,我決定還是取消原來的設定,讓一切恢復正常,不遮蔽他人,不為自己披上鎧甲戴上面具。就讓那些與我沒多少互動的人,甚至是對我沒有多少誠意的人,繼續發表動態吧,我也只能在心情好時,有空時,隨手點個贊,沒時間看時,沒意願點贊評論時,就只能向你表示抱歉了。至於我,有想法時,發表一段文字,配個圖片,你看到了,贊不讚,隨你的便,看不看,也無所謂,反正我就堂堂正正站在你面前,你是仰視,還是無視,我不必糾結,我只需明白人與人之間能對上眼,需要天意成全。
當我無力與世俗抗衡時,我還是繼續選擇在喧鬧處修行吧。不用刻意迴避什麼,也不必刻意取悅何人,一切只遵從我的內心。只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無需設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