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麻香味的綠色花椒芽生產技術的內容

麻香味的綠色花椒芽生產技術的內容

麻香味的綠色花椒芽生產技術的內容

  論文摘要:花椒芽具有獨特的麻香味,營養豐富,為珍貴的芽菜類蔬菜,本文從花椒體(枝)芽和種芽苗兩方面介紹了花椒芽的生產技術,可供山區山地種植業的發展提供依據,為退耕還林農民生活提供一條致富思路。

  論文關鍵詞:花椒,體,枝,芽,種苗呀,栽培

  花椒屬芸香科,花椒屬,花椒亞屬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屬淺根性植物,耐脊薄、耐旱,栽培條件要求不高,易栽培,生長快,可做為山地退耕還林水土保持的經濟林樹種。花椒嫩莖芽油亮鮮綠,具有獨特的麻香味,可以熱炒、涼拌、油炸、涮鍋,每千克花椒嫩芽乾重中含蛋白質87.3g,碳水化合物21.1g,纖維素15.8g,脂肪8.41g,胡蘿蔔素179.6mg,維生素B1.23mg,維生素D0.03467mg,鈣933mg,鐵73mg,磷1700mg;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所含17種氨基酸總量為244.78g,麻香宜人是極為珍貴的芽類疏菜,近年來已成為山區特色農家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高檔消費蔬菜中的一員。花椒芽分體芽(枝芽)和種芽兩種,由於體芽其生產季節短,產量低,遠遠不能滿足人們消費的需要,種芽生產受季節影響較小,可週年生產,因此探討花椒嫩芽生產技術,具有現實意義。

  1.花椒枝(體)芽生產

  1.1花椒樹生物學特性

  花椒為喜光喜溫樹種,1年生花椒苗,當遇到溫度降至-18℃時,枝條即受凍害;花椒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耐貧瘠性強,花椒的萌芽力強,能耐強度修剪,花椒主幹與主枝中下部,具有一定數量的隱芽,隱芽壽命較長。花椒芽的異質性比較明顯,頂芽及其下面3~4個芽比較飽滿充實,容易萌發成枝條。花椒根系苗期主根明顯,定植後主根生長減弱,側根發達,鬚根尤多,根系主要分佈在20~80釐米深的土層中。當10釐米深處土溫達到3~5℃時開始生長,比地上部萌動期早15~20天。

  1.2花椒體芽栽培技術

  體芽花椒芽可以利用山地條件,結合生產程式為:播種育苗---育苗防寒----幼樹整形----嫩芽採摘----樹體管理。

  1.2.1花椒播種育苗

  種子的處理:

  花椒種子表面包圍一層蠟質,具有防止種子水分蒸發的`作用,但也成為種子發芽的障礙因子,因此播種前需要經過一定的的處理,才能吸水發芽。用1%鹼水或1%洗衣粉水浸種,撈出空秕種子,並浸泡種子1~2d,再搓洗種皮去除蠟質。或用牛糞拌種貯藏的方法處理種子,即用新鮮牛糞6份與花椒種1份,混合均勻,埋入深30釐米的坑內,蓋土10釐米,踏實後覆草。次年春季播種前取出,打碎後連同牛糞一起播種。種子催芽,出芽時播種。

  容器育苗:

  由於山地環境特點,直接播種效果較差,因此採用容器育苗,出苗後移栽效果較好。

  建育苗床並整地:播種前將育苗床床土整細、整平澆足水,待水滲後疏鬆土壤,用消毒過的河沙均勻的鋪在床面上,厚度為3~4cm,採用高密度均勻播種的方法將種子播撒在床面上,其上覆蓋河沙或泥炭,厚度以剛好覆蓋住種子為宜,其上用遮陽網遮陰,防止陽光直曬,再在育苗床上覆蓋地膜,起到增溫保水的作用。一週後待種子出土露頭時,撤出地膜,建小拱棚。幼苗出土3~5cm時,將幼苗移植到容器中培養。

  容器營養袋土配製:花椒容器苗營養土宜選擇質地疏鬆的土壤,選用營養袋規格為10cmx10cm。小苗移栽移人營養袋前2d,營養袋必須澆透水,使營養土保持溼潤。移栽後注意保溼,並加強緩苗期的管理工作

  1.2.2苗木移栽

  花椒適宜在背風的陽坡栽植,這樣的地形,溫度變化較小,栽植成活率高。當花椒苗長到15~20cm時即可移栽到栽植地,栽植方法採用大穴叢植的栽植方式,定植穴規格為60x60x50cm,每栽植穴10~15株。栽植穴之間空間應在1m左右。

  1.2.3幼樹防寒

  花椒是喜溫樹種,抗寒力差。氣象條件低溫、風吹、乾旱等不利因子,會不同程度地造成凍害的發生,因此栽植後的1-3年需要整個植株壓倒埋土防寒。氣溫回升後要及時刨開,並重新修整樹盤。要適時鬆土閉墒,保證花椒樹苗發後有足夠的水分。

  1.2.4整形修剪

  以枝芽菜為生產目的的花椒樹,對樹形要求較低,一般整成叢狀形,叢狀形定幹高10cm,

  枝條自地面發出,每株可抽生4~5個枝條,每株選2個枝條,使其直立放任生長,其餘抽生的枝條當其長到15cm以上時,採其枝條頂端,留基部5cm,使其繼續生長抽生側枝,這樣整穴有比較直立的枝條30~45個,整穴直立枝條外圍低中央高,呈現圓叢形,一般需要3年才能成形。

  修剪簡單,採用部分枝條重短截,促生新枝,一部分枝條緩放形成飽滿芽,以備採芽,

  使其叢生體年年有新枝抽生,有可供採芽的枝條利用,時間休眠期。

  1.3芽體採收

  當新梢長有4~6片真葉。長5cm左右時,即可採收,一般留1~2片葉摘芽,留下的葉腋處重新抽生芽梢,每年可採3~5次,進入7月後停止採芽,以備下一年養分儲備。一般在山坡地自然生長的花椒芽,此時發生的病蟲害較少,因此不需施藥,可稱為綠色食品。採後及時保鮮處理。

  2.花椒種芽苗生產

  2.1栽培場所與容器

  花椒種芽菜的生長適宜溫度為20~25℃,.冬季在溫室內或夏季在普通室內均可栽培,可實現芽菜週年生產。使用育苗盤為育苗容器。

  2.2種子處理與催芽

  採用開水燙種法處理種子,將花椒种放人容器中,加入100℃開水,邊加水邊攪拌,待水溫降至40~50℃時,浸泡12小時撈出,反覆2次精選種子,去除秕種、破粒、爛粒,用清水沖洗。

  催芽:將處理過的花椒種子倒入濃度為400mg/kg的赤黴素水溶液中浸泡一晝夜打破休眠,用清水漂洗後裝人布袋中放人25~30℃的黑暗條件催芽,待種子露出3~5毫米胚根時播種。

  2.3播種

  將育苗盤洗淨,底層鋪一層無紡布,浸溼,其上以草炭土和椰糠以1:1比例混合作培養基厚度為1~2cm,在培養基上均勻播撒經過催芽的種子,種子用量為1300~1500g/m,上面鋪一層0.5~1cm厚的培養基,澆足水,其上覆蓋塑膠薄膜和報紙遮陰。

  2.4播種後的管理

  溫度管理:白天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溫度維持在15℃左右,培養盤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培育,間隔6小時噴一次水。播後2天內噴清水,2天后在水中噴0.2%的尿素營養液。

  放綠:花椒芽苗高10cm時,讓花椒苗全面見光,增加葉綠素。

  2.5採收

  待花椒芽苗全部變成綠色,子葉尚未展開,株高10~12cm左右時進行採收、採收時連根拔起,常捆成小把兒裝箱進入市場。

  參考文獻

  1 鄧振義,孫丙寅,康克功等. 花椒嫩芽主要營養成分的分析. 西北林學院學報2005,20(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