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乾隆爺的寶貝民間傳說

乾隆爺的寶貝民間傳說

乾隆爺的寶貝民間傳說

  清嘉慶七年,嘉慶守孝三年期滿,決定由毓慶宮遷往乾隆曾經居住的養心殿。於是派大學士劉墉前去養心殿清理乾隆遺物。劉墉領命,剛要起身,卻又被嘉慶叫住,讓他近前幾步,又如此這般與他耳語幾句。劉墉點頭稱是,這才前往養心殿著手辦理此事。

  都知道,乾隆曾居養心殿60年,蒐羅在養心殿的奇珍異寶無數,清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不過,為讓當今皇上早一天住進養心殿,劉墉指揮一幫人在那裡日夜清理,不幾日,便已清理到乾隆曾居寢室。就見這寢室內,雖然佈置簡單,但每一樣東西都可稱得上寶貝。北面是一張綠檀木龍床,東面是一架紅檀木坐炕,一條製作奇特的紫檀木炕幾置於紅檀木坐炕之上。劉墉知道,這坐炕也是乾隆經常看書和喝茶的地方,而這條奇特炕幾似乎是後來換上的。在緊挨坐炕的南側窗下,是黑檀木書架和一條同樣用黑檀木做成的長條几。書架和條几之上,放滿著乾隆所看書箱、歷代名人字畫和各式稀世珍寶。

  這些書箱和各式奇珍異寶,劉墉讓人一一登記,封存於事先備好的一口口大箱之中。而歷代名人字畫則由他親自驗看,然後再登記封存。待這些一一登記封存完畢。他們又突然發現,還有一口紫檀木鑲金矮櫃,很隱蔽地置於西南牆角位置。就見這紫檀木鑲金矮櫃有三尺高二尺長一尺寬窄。兩扇雕花小門四角和門把手上都鑲有雕飾過的大塊金片,乾隆在世時,劉墉也曾來過乾隆寢室,卻從未留意,這時一見,便發現這紫檀木鑲金矮櫃做工格外精製。就見這時有人要上前開啟這矮櫃,一動,卻發現矮櫃被訊息兒從裡面鎖了。再到處找機關,竟又找不到。劉墉一見,眼前卻是一亮。

  劉墉也是前朝乾隆身邊近臣,知道乾隆手中,有一件大家都熟知的寶中之寶,那就是嘉慶兩年,查抄原湖廣總督畢沅時,從他府中搜出的張擇端所畫《清明上河圖》。這幅圖,在北宋宮中十年畫成。幾百年來,幾次流落民間,又幾次被收歸不同朝代的宮中,人人都知道它是寶中之寶。當時被乾隆見到,也同樣視若珍寶。後來就一直藏於養心殿。怪不得清理這幾日都未曾見到,想必就鎖於這精製鑲金矮櫃之中。當初前來養心殿,嘉慶與他耳語,也是叮囑他要留意這幅圖。這樣想過,劉墉本想找來營造司懂訊息兒的工匠,設法開啟立櫃,直接取出《清明上河圖》呈於嘉慶。但他畢竟又是做事謹慎之人,擔心櫃中還有其它不便示人之物。於是,急忙前往乾清宮請示嘉慶。

  嘉慶聽說找到了《清明上河圖》,也急忙放下手中要務,起駕前往養心殿。就見嘉慶剛到,也有人領著營造司一個懂訊息兒的瘦小工匠趕到了。瘦小工匠一見嘉慶,剛要跪拜,嘉慶卻揮揮手,讓他趕緊幹活。

  就見瘦小工匠幾步來到紫檀木鑲金矮櫃跟前。先極小心地向櫃頂摸,然後又向櫃兩側摸,接著,又向矮櫃後面摸,見櫃門毫無動靜。瘦小工匠便停頓一下,又伸手輕拍櫃門,聽裡面動靜。聽罷,便伸手向矮櫃的底部摸去,緊接著就聽啪地一聲響,櫃門應聲彈開。但裡面並沒有他們要找的《清明上河圖》。不過,嘉慶和劉墉一看,仍是被驚的大睜了眼睛。

  這是什麼?

  就見矮櫃雖小,卻也隔成上下兩層。再看上層,竟端端正正放有一枚碩大玉璽,一看就是上等交趾翡翠玉製成。可是,二十五枚皇家玉璽早在喜慶元年就由乾隆悉數傳給了嘉慶,怎麼這裡還有一枚,竟比使用中的玉璽還要大著幾倍?於是,劉墉趕忙上前,將其雙手捧出,細一看,卻又不是。雖說也有一個四四方方的底座,但底座上雕刻的卻非龍非虎,而是一個半臥的冰清玉潔的睡美人。就見這睡美人雕刻細膩栩栩如生。再看方方正正的底座內部,又是被整個掏空。乾隆活著的時候,這乾隆寢室,嘉慶倒是常來,這個物件他卻也從沒見過,更不知乾隆拿它做何用途。劉墉見嘉慶滿臉疑惑,也是急中生智。清楚乾隆的總領太監吳書來早已告老還鄉,生死不知,當然,既便活著,這時叫他回宮也來不及。於是,急忙派人去請曾在乾隆身邊侍候多年,現已被派到太貴妃身邊的大太監張德慶。

  只見功夫不大,大太監張德慶就被叫來養心殿。待向嘉慶請過安,劉墉便讓張德慶看他手中物件,問知不知道這是何物,做何用場?張德慶點頭稱知道,說這是一隻痰盂。是當年和珅專為太上皇準備接痰用的。

  看嘉慶和劉墉仍一臉疑惑地看他,張德慶便伸手從劉墉手中接過這痰盂,一手伸到被掏空的痰盂底部,底部原來布有機關,就見他用手指一碰底部機關,就聽嘩地一下,伴隨著一陣香氣,睡美人竟被整個從中一分為二,露出下面拳頭大小一個銅碗。不用說,這銅碗就是盛痰的容器。就見張德慶一手託痰盂,一手又演示道:“當年只要和珅與太上皇在一起,每遇太上皇咳痰,他都要取出這隻痰盂,一手開啟痰盂,讓太上皇咳痰,還用騰出的另一隻手為太上皇捶背。”

  嘉慶聞聽,嘴上雖然什麼也沒說,心裡卻已厭惡至極。心說,這個和珅,真是該死。當年為討太上皇歡心,親自為太上皇捧痰盂接痰也就罷了,竟然還在太上皇的一口痰上如此挖空心思。

  這樣想著,嘉慶又不由低頭往下看,這一看,又是令嘉慶大吃一驚。就見下面用黑布蒙著一個古里古怪的東西。張德慶見嘉慶吃驚,又急忙放下玉製痰盂,從下層托出用黑布蒙著的物件。可待把黑布撤下,不用說嘉慶,就連劉墉等人一見,也都被大嚇了一跳。就見被黑布蒙著的竟是一隻小老虎,討人喜歡地爬伏著。不過,大夥兒又很快明白,它當然不會是一隻真虎。但看那毛色和自然度,卻和真虎並無兩樣。兩隻虎眼也是用兩塊和虎眼一模一樣的晶瑩寶石鑲成,閃著亮光。都知道太上皇活著的時候喜歡虎,年輕時,為證明自己能征服老虎,還親手射殺過壯年母虎。不用說,這隻小老虎,就是專為逗太上皇開心用的。

  “這是一件溺器。”張德慶知道嘉慶劉墉等人一定誤解了,慌忙解釋道,“也是和珅專為太上皇準備的。小老虎皮裡是一隻鋁製壺膽,開口就在這尾巴上。”被張德慶這一說,大家也才看清楚,小老虎的尾巴果然是禿的。張德慶一見大家都饒有興致地看,他的興致也來了,說著又伸手去拍小老虎的.耳朵說,“一拍小老虎的耳朵,它還能發出成年虎的吼聲呢。”

  可萬沒想到,還沒等小老虎發出吼聲。嘉慶一轉身,早已氣憤地拂袖而去了。

  待嘉慶走後,劉墉又急忙指揮一幫人加緊清理,他希望能儘快找到《清明上河圖》,好早一日呈給皇上交差。可是很快,乾隆遺物已全部清理完畢,就是沒有尋出那幅《清明上河圖》。劉墉納悶,又吩咐眾人把整個養心殿裡裡外外犄角旮旯匾後床下,又仔仔細細梳理了一遍,仍是不見那圖的影子。

  劉墉愈迦納悶。他清楚,自乾隆駕崩被抬出養心殿,養心殿就一直被封至今,《清明上河圖》就仍在養心殿才對,可是,這圖又在哪兒呢?不過,劉墉急歸急,在沒有把事情搞清楚之前,他可是不敢輕易將此事告之嘉慶。他擔心嘉慶一旦生起氣來,要下旨追查,到時不但會弄得整個紫禁城雞犬不寧,弄不好,還會有人為此掉了腦袋。於是,他再次悄悄找來大太監張德慶尋問。

  張德慶聽罷,也是不解。說太上皇在時,他也經常見到太上皇拿出此圖欣賞,且對圖上一派繁榮市井景象欣賞不夠。只是太上皇從何處取出,最後又放回何處,他也不得而知。張德慶說著,又彷彿想起什麼,問有沒有清理出太上皇經常拿出把玩的另外幾樣寶貝,比如一個宋磁小瓶,一部名人手抄的寸半本四書,一個雕刻著古代故事的核桃,幾個刻有題詩繪畫的瓜子,還有埃及古幣等等。這些也是太上皇活著的時候,經常拿出把玩的物件。這一問,劉墉又是一驚。這幾樣,他也見過太上皇活著的時候拿著把玩。但清查時似乎沒有印象。又急忙命人檢視清單。結果這幾樣物件還真都沒有登記在冊。劉墉不禁又冒出一身冷汗,知道一定是哪兒出了問題。一時間,不知是先向嘉慶稟報好,還是先壓著,待把事情弄清楚後,再向嘉慶稟報好。可若是先壓著不報,到時又把事情弄不清楚,那可就犯有欺君之罪了。

  也就在這時,營造司的一幫工匠也前來為養心殿門窗刷漆,其中就有那天被叫來開鑲金矮櫃訊息兒的瘦小工匠。劉墉一見,心頭又是一亮:既然和珅的兩樣東西,怕被外人見到,可以設上訊息鎖在櫃中,太上皇最喜歡的《清明上河圖》還有那幾樣寶貝,為何就不會藏在設了訊息兒的某處呢?可等他在養心殿裡轉了幾圈,也沒發現有訊息兒鎖《清明上河圖》的地方。於是,急忙將那瘦小工匠叫到近前,讓他看看這養心殿還有沒有設有訊息兒鎖東西的地方。瘦小工匠聽過吩咐,就見他在養心殿各處,這裡摸摸那裡敲敲,待摸完敲完,又是衝劉墉搖頭。劉墉一見,心中更加焦躁。知道已別無它法,只有先稟報嘉慶,讓他定奪了。

  原來在此

  可他剛準備前去乾清宮,就見乾清宮的傳旨太監來傳嘉慶口諭:要劉墉把太上皇寢室用具也要一併封存,搬出養心殿。和珅所送玉製痰盂、小老虎溺壺就地銷燬。劉墉不敢懈怠。立刻命人照辦。準備砸毀和珅所送玉製痰盂和小老虎溺壺,騰空乾隆寢室之後,再向嘉慶稟報。

  痰盂和溺壺很快被砸毀,乾隆寢室的龍床、條几、書架、鑲金檀木矮櫃也很快被搬出,接著,就見有四人來抬坐炕上那條同樣用紫檀木做成的炕幾。若說這條炕幾製作奇特,還是因為這炕幾完完全全是用一整方紫檀木雕刻而成。又因為只在其下部三分之二處掏空一拃寬一塊,四個腿又被雕成光屁股童子形狀。所以整個幾面顯得格外厚重和有趣。再看幾面四周,均雕刻成長方形條塊,又使整個條几顯得素靜大方。這時,就見四人已每人把住炕幾三分之二處掏空的一邊,四人一使勁,炕幾沒抬動,卻聽平空啪地一聲響,再看這個用整方紫檀木雕成的炕幾兩側,竟開出許多大小不一的抽屜。就見每個抽屜裡都有格子,每個格子裡都放有一樣乾隆最喜歡的寶貝,什麼宋磁小瓶,名人手抄的寸半本四書,雕刻著古代故事的核桃,精刻金牙球,以及刻有題詩繪畫的瓜子,埃及古幣等等,可就是沒有劉墉一心要找的那幅《清明上河圖》。

  劉墉一見,自是更加焦急。低頭再看這幾面底部,也是被雕刻成一個個長方形條塊。這些長方形條塊中竟有兩塊能夠活動。剛才恰恰被抬炕幾的兩側人的手碰上,隱藏在炕幾兩側的小抽屜應聲而開。而這些小抽屜的每塊外板,又恰恰佔著一個長方形條塊。外人很難看出。再加上炕幾又是整塊紫檀木雕成,所以,也很難有人懷疑這整塊的紫檀木裡會有機關。可再動幾面底部的其他長方形條塊,竟再沒有一塊能夠活動。

  劉墉急忙叫人再次找來那個懂訊息的瘦小工匠,讓他看這炕几上還沒有訊息兒。沒想到,瘦小工匠來到近前,沒有去看這炕幾還有沒有訊息兒,而是咕咚一聲跪倒在劉墉面前,他告訴劉墉,第一次來開鑲金矮櫃時,他就一眼認出,這鑲金矮櫃和這紫檀木炕幾都出於一個匠人之手。劉墉第二次吩咐他,讓他到各處檢視是否還有訊息兒,他當時就覺出這炕幾有訊息兒而沒有說,是因為這炕几上刻有封口。說著,瘦小工匠用手一指裡側一條炕幾腿的內側,也就是被刻成光屁股童子的肚子位置,有一塊大拇指肚大小的“口”字型刻痕。儘管刀法很細,但細瞧,還是一眼能夠看出,是人為刻上去的。

  “一般刻有這種封口的傢俱,訊息主人的身份都很特殊,也一定對做訊息兒的工匠有過要求。”瘦小工匠見大家盯著封口看,又接著說道,“那就是保證這訊息兒絕對不許外傳。於是,做訊息兒的工匠便會在傢俱某處刻上這種標記,就是封口的意思。懂訊息的同行即便看出,也萬萬不會開的。因為他們知道,做這種封口訊息兒的工匠,為怕以後給自己和家人招來災禍,往往會在做成這種活計之後,自盡以示封口。”

  不過,劉墉這時可沒心思聽這些,就見他很不耐煩地衝瘦小工匠揮揮手,說:“我現在不想聽封口不封口的事,我只想讓你告訴我這炕几上還有沒有訊息兒。如果有,我要你現在就把它開啟。”

  瘦小工匠一聽劉墉這麼說,不由輕輕衰嘆一聲說:“既然大人一定要我這樣做,我也只能把剩下的訊息打開了。”說著,就見他只用力動了一下那條刻有封口的炕幾腿,就見炕幾面衝外一側,又啪地一聲,彈出一個抽屜,待拉開一看,抽屜很長,裡面正放著一軸畫,開啟,恰恰就是那幅劉墉正在尋找的《清明上河圖》。

  劉墉慌忙將圖收起,準備即刻前往乾清宮交給嘉慶。可他抬腿剛邁出門坎,就聽身後又咕咚一聲響,回頭再看,劉墉不由大驚失色,就見那瘦小工匠早已撞柱而死。

  劉墉一見,好不後悔。這瘦小工匠本來不想開啟這訊息兒,破了訊息兒行的規矩,是自己逼他致死呀。但事已至此,後悔已晚。不過,在他找人厚葬這瘦小工匠的同時,倒也打聽清楚,那奇特炕幾連同那紫檀木鑲金立櫃,都是十年前由和珅親自找人所做,也確實都出於同一個工匠之手,並且這工匠也確實早在十年前就上吊而亡。後來,當劉墉將這些悉數告之嘉慶,當時已居養心殿的嘉慶聽罷,又突然將那幅《清明上河圖》扔回給了劉墉,讓他連同這幅《清明上河圖》也一起封存。

  劉墉當然不清楚,嘉慶對和珅早已煩感透頂,凡與他有染的東西,他都不想再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