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威脅寶寶安全的小物件有哪些
家裡的玩具小部件、乾燥劑、牙籤、都可能威脅到寶寶的安全。俗話說,安全無小事。小心提防禍從“口”入,再細節的隱患也要掃清。
一、掃清玩具櫃裡的定時炸彈
如果你在寶寶兩歲時,就已經把有4+標識的樂高積木買回了家,就請一定要遏制一下自己衝動的購物慾。這不僅僅是寶寶“會不會玩”的小問題,而很可能是你在寶寶玩具櫃裡埋下的一顆定時炸彈。3歲以內的寶寶會習慣於用“嘴”來探索世界,如果玩具中有細小的可能造成誤吞窒息的玩具小部件,在給寶寶玩時就要謹慎。如果媽媽無法自行判斷多大體積的部件對寶寶才算安全,就最好嚴格遵循正規品牌玩具上的適合年齡推薦,不要輕易購買超齡的玩具。
1、提防玩具小部件
玩具小部件在被寶寶誤吞後,如果沒有出現呼吸困難、劇烈咳嗽等問題,說明異物很可能進入了食道,而不是氣管,這便是不幸中的萬幸了,應該不會引起嚴重的危險。3~4天后,異物就會經大便自行排出。但保險起見,在寶寶誤吞異物後,即使第一時間並沒有出現嚴重的不適,媽媽也最好帶寶寶到醫院進行檢查。
2、提防紐扣電池
電動玩具中的紐扣電池也是很容易被寶寶誤吞的物品之一。媽媽在選購玩具時,最好選擇電池槽用螺絲固定的,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寶寶自己摳開電池槽,取出紐扣電池。寶寶一旦吞食紐扣電池,很可能導致窒息的發生。即使勉強嚥下,紐扣電池在被鼻涕、唾液、咽喉分泌物或胃液等液體浸潤後,其中的腐蝕性化學物質可能會發生洩漏,腐蝕食道或胃黏膜,造成內臟穿孔,因此一定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
3、提防小磁鐵
想必幾乎每一個寶寶都會有一個釣魚玩具吧?可你注意過嗎?魚嘴巴上和魚竿上的小磁鐵是否安裝的足夠牢固呢?這些可能只是用膠粘著的,極易脫落的小磁鐵,很可能成為威脅寶寶安全的大隱患。寶寶一旦誤吞磁鐵,尤其是同時吞下兩塊以上的磁鐵時,會非常危險。因為腸道中的磁鐵一旦相互吸引粘連,就可能導致腸梗阻、胃腸穿孔等非常嚴重的問題,要馬上送寶寶去醫院。
二、遠離水果盤裡的危險陷阱
6個月~3歲的寶寶很容易在吃飯時出現被食物噎到或嗆到的現象。一方面,由於小寶寶還不懂“細嚼慢嚥”的道理,一旦嚐到食物的味道,就會急於把食物嚥下去。另一方面,小寶寶的臼齒髮育還不完善,嚼碎大塊的食物對他來說的確有些困難。因此,大塊的食物被強行吞嚥時,寶寶就容易被噎住。一旦食物不慎進入氣管,就可能存在導致窒息的危險。
1、小水果一定要切塊
整粒的聖女果、葡萄等水果最容易引起寶寶窒息,因此一定要切成兩瓣兒或四瓣兒再給寶寶吃。並確保寶寶不在跑跳、大笑或說話時進食。
2、千萬不要用牙籤
很多家庭有用牙籤插水果吃的習慣,但是對於有小寶寶的家庭來說卻並不適合。一方面存在扎傷寶寶的眼睛或身體的危險,萬一被寶寶誤吞,也會對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牙籤、別針、縫衣針等長度超過5釐米的尖銳物品一旦被誤吞,會刺傷寶寶的食道或腸壁,甚至傷及內臟器官,引發嚴重的胸腔或腹腔感染。如果寶寶誤吞了牙籤等尖銳物品,無論寶寶當時是否感到不適,都要馬上帶寶寶去醫院。
三、找出零食裡的危險分子
小寶寶的吞嚥功能還不健全,為避免引起窒息,給4歲以下的寶寶吃堅果,一定要謹慎,最好磨成堅果碎。爆米花、糖塊和小包裝的果凍也非常容易導致窒息,還是不吃為妙。
吃了乾燥劑怎麼辦
袋裝小食品中往往都有一小袋的乾燥劑。這一袋小玩意很容易引起寶寶的好奇,放進嘴裡嚐嚐味道的情況也不鮮見。目前常見的乾燥劑有兩種:一種是生石灰乾燥劑,呈白色塊狀,受潮後變成粉末;另一種是矽膠乾燥劑,呈無色透明的小球,有些是彩色的小球,看起來很像好吃的糖果,是最容易被寶寶誤食的。
寶寶如果誤食了生石灰乾燥劑,媽媽需要立刻給寶寶喝一些水或牛奶,然後迅速送寶寶到醫院就診。如果寶寶誤食了矽膠乾燥劑,因為矽膠乾燥劑不能被腸胃吸收,可經大便排出,對人體也沒有毒性,所以媽媽不必特別擔心,但還是建議到醫院檢查一下更為妥帖。
四、鎖緊衛生間裡的瓶瓶罐罐
洗護用品、洗滌劑和清潔劑……衛生間裡永遠是那些外表偽裝的`顏色鮮豔、味道友好,但卻極度危險的瓶瓶罐罐最集中的地方。把這些瓶瓶罐罐存放在不上鎖的低矮地櫃裡的習慣一定要在寶寶出生後徹底改變。給地櫃上把鎖,或是把瓶瓶罐罐轉移到寶寶夠不到的高層是媽媽必須要做的工作。
1、誤食化學物品怎麼辦
如果寶寶誤食的是非腐蝕性的化學物品,媽媽可以第一時間給寶寶催吐。需要提醒媽媽注意的是,此時一定不要給寶寶大量喝水,因為大量喝水反而容易促進化學物品的吸收。進行了以上緊急處理,即使你感覺寶寶已經吐出了大部分化學品,但仍建議帶寶寶到醫院就診。如果寶寶誤食了強酸性、強鹼性化學品,媽媽就不要給寶寶催吐了,以免對消化道造成二次損傷,需要立即帶寶寶去醫院。
2、讓藥箱在寶寶的視線之外
家中常備感冒藥、退熱劑、中成藥、外傷用藥;哪怕是媽媽每天服用的避孕藥;爺爺奶奶的降壓藥、強心藥……都最好統統鎖進抽屜,或是藏進藥箱再放到高高的寶寶夠不到的地方。千萬不要因為大人圖方便隨意把藥亂放,而給寶寶“嚐鮮”的可乘之機。
3、誤服藥品及時催吐
當發現寶寶誤服藥品後,如果是剛剛吃進嘴裡,媽媽首先要給寶寶進行催吐,儘量讓寶寶吐出藥物。同時要保持鎮定,根據現場狀況判斷寶寶吃了什麼型別的藥物,吃了多長時間,吃了多大的量,吐出了多少,殘留在寶寶體內的藥物大概還有多少。然後迅速帶寶寶去醫院。提醒媽媽注意,在去醫院時,最好將寶寶誤服藥品的包裝和說明書一併帶在身上,以便醫生充分了解藥物成分,對寶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另外,千萬不要讓寶寶大量喝水,以免加速藥物溶解吸收。
降壓藥、強心藥是最危險的,一旦寶寶誤服,要馬上送去醫院。避孕藥、退熱劑如果大量服用也不能忽視。維生素、中成藥等如果服用的藥量不是特別大的話,一般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危險,但仍建議帶寶寶到醫院檢查。
4、遠離玻璃體溫計
玻璃體溫計很容易折斷和摔碎,不但碎玻璃可能扎傷寶寶,體溫計裡的水銀流出後,聚合成的水銀小球,也容易吸引寶寶注意,導致誤吞等危險。
汞中毒的主要途徑是揮發成氣體,經由呼吸被人體吸收,如果被寶寶吞進肚子裡,經消化道吸收的量會比較少,引起中毒的風險反而降低。另外,只有在房間長時間密閉、室溫較高、寶寶在房間停留時間過長的情況下,才可能因為吸入過多的汞蒸氣,而對身體造成損害。一支體溫計裡水銀的含量有限,如果不慎灑在地上,媽媽只要及時把水銀清理出房間,並注意開窗通風,一般就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如果寶寶誤吞水銀,要馬上用清水漱口並催吐,避免劇烈運動,並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