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好好吃飯的技巧和好處
一、幾個小妙招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
技巧1:讓寶寶吃手抓食物
寶寶在6、7個月的時候,就想自己用手抓起食物來吃,而且不用你教他,他自己就能辦到。你會怎麼做呢?“哎呀,弄得滿地、滿身都是,太髒了,太亂了,收拾起來太麻煩了。”如果你是這樣想的,那麼,就別想在寶寶該學會自己吃飯的時候,看到寶寶自己吃飯了。
聰明媽媽可以——
1、放手讓寶寶用手抓著吃。
2、先讓寶寶抓麵包片、磨牙餅乾;再把水果塊、煮熟的蔬菜等放在他面前,讓他抓著吃。
3、剛開始時,一次少給他一點,防止他把所有的東西一下子全塞到嘴裡。
技巧2:把勺子交給寶寶
寶寶10~12個月時,給他餵飯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他總是要搶勺子。你會怎麼做呢?“哎呀,寶寶拿著勺子在盤子裡亂戳亂搗,瞧,盤子翻了,碗也倒了。”這時,大多數媽媽會失去耐心,甚至對寶寶大吼大叫,或者當即沒收給寶寶的這項特權。寶寶只有乾著急,甚至有些膽子小的寶寶,學習吃飯的熱情就這樣被你澆滅了。
聰明媽媽可以——
1、給寶寶一把勺子,教他盛起食物,喂到嘴裡。
2、給寶寶戴上大圍兜,在寶寶坐的椅子下面鋪上塑膠布或不用的報紙。
3、容忍寶寶吃得一塌糊塗。在寶寶成功時,給予熱烈的鼓勵。
4、用較重的不易掀翻的盤子,或者底部帶吸盤的碗。
5、照顧到寶寶的實際能力,當寶寶吃累了,用勺子在盤子裡亂扒拉時,把盤子拿開。不過,可以在托盤上留點兒東西,讓他繼續做實驗。
6、剛開始時,給寶寶一把勺子,你自己拿一把,在寶寶自己吃的同時餵給他吃。
二、寶寶自己吃飯的好處
在不少父母心中有這樣一個想法,讓寶寶自己吃飯,吃得慢,飯菜涼了吃下去對身體沒有好處,而且寶寶喜歡邊吃邊玩,吃一頓飯“天一半,地一半”,還不如由喂他吃更好。所以,雖然有的小孩已長到五六歲,父母還在餵飯給他吃。實際上成人喂小孩吃飯到小孩自己吃飯是一個飛躍,作為父母應該培養小孩學會自己吃飯。寶寶儘早學會自己吃飯有很多好處。
其實,1週歲以後的寶寶,就應當讓他自己吃飯。這個時期的寶寶很喜歡自己吃,一開始時寶寶吃的不是太好,但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寶寶一般能較好地用匙進食了。1歲多一點的寶寶,是訓練自己吃飯的.最好時機,錯過這個時期,往往很難訓練,所以要堅持讓寶寶自己吃,並且教會寶寶必要的技巧,逐漸糾正撒飯多的毛病。媽媽可以坐在寶寶旁邊,及時糾正一些動作,做好了就用語言給予鼓勵。
寶寶自己吃飯,是一種很複雜的活動,它要求寶寶的手、眼、嘴的高度協調,同時還伴隨著上半身多組肌肉的配合,這些協調與配合受大腦的指揮,所以說:自己吃飯是一種早期教育。當然寶寶自己吃飯還有利於培養寶寶不挑食、不偏食的習慣形成,對家庭及寶寶有利無弊。
另外,寶寶自己吃飯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從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的過程來看,寶寶在一歲以後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願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願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慾和好奇心擴充套件了寶寶的認知範圍,培養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寶寶透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境的力量,並初步品嚐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育正常的寶寶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寶寶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寶寶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過程。寶寶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後更自信。即使寶寶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寶寶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寶寶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幫助嬰兒開胃的食物有哪些
小孩不喜歡吃飯,家長真的很頭疼,其實孩子不愛吃飯可能是因為胃口不好,這個時候家長可以換樣菜式,吸引寶寶的注意,下面給大家介紹幾道適合小孩進食的開胃菜,有時間的家長可以在家試著給孩子做著來吃。
花豆腐
這道菜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礦物質。豆腐柔軟,易被消化吸收,能參與人體組織結構,促進嬰兒生長,是老少皆宜的高營養食品,雞蛋黃含豐富的鐵和卵磷脂,對提高嬰兒血色素和健腦極為有益。
原料:豆腐50克,青菜葉10克,熟雞蛋1個,澱粉10克,精鹽、蔥姜水各少許。
製作:
1、將豆腐煮一下,放入碗內研碎;青菜葉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切碎後也放在碗內,加入澱粉、精鹽、蔥姜水攪拌均勻。
2、將豆腐泥做成方場合菜,再把蛋黃研碎撒一層在豆腐泥表面,放入蒸鍋內用火蒸10分鐘即可餵食。
3、菜的口味不宜過鹹,以利嬰兒食用。
四、孩子不吃飯是為什麼
孩子不愛吃飯是讓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當孩子不愛吃飯時,家長首先應該尋找導致原因,並不能一味的採取強迫式地餵飯形式。導致孩子不愛吃飯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點。
1、零食不斷,嘴不停,胃不閒,導致胃腸道蠕動和分泌紊亂。大多數孩子愛吃甜食,飲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熱量甜食會興奮飽食中樞,抑制攝食中樞,這樣的話孩子就難有飢餓感,因此沒有進食的興趣。
2、孩子飲食無規律,無固定進食時間,進食時間延長或縮短,正常的胃腸消化規律被打亂,孩子就不會乖乖吃飯了。
3、片面追求高營養,肉蛋奶無節制地給孩子吃,損傷胃腸,引起消化不良。
4、進食環境差,邊吃邊玩,或進食時爸媽逗弄、訓斥,使大腦皮層的食物中樞不能形成優勢的興奮灶。
5、爸媽過分關注孩子進食,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進而以拒食作為提條件的籌碼,爸媽應當對孩子放寬心,讓孩子輕鬆點進食。
6、缺鋅引起味覺改變。缺鋅的孩子的味覺敏感度比正常孩子低,因此容易造成食慾減退。觀察孩子是否缺鋅,家長可以透過舌苔判斷,舌面上一顆顆小小的突起與正常孩子的舌頭相比多呈扁平狀,或呈萎縮狀態。
7、運動不足,代謝減少,胃腸道消化功能得不到強化;生活不規律、睡眠欠充足、過度疲勞、便秘、身體不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