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關於道歉的心理調節效果

道歉的心理調節效果

關於道歉的心理調節效果

  人這一輩子免不了要說“道歉”的語詞,前兩天某某同學剛做了一件向人道歉的事,說完了道歉的話之後心裡特別的寬敞和舒服。這就是”道歉”的心理調節效果。其實“道歉”它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會有很多防禦機制,比如鼻孔裡有髒物會打嘭涕,眼睛裡進沙子了眼睛會使勁地眨,心理也不例外,也會有很多防禦機制,比如:抵消、轉移、幽默、理智、昇華、酸葡萄原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用的較多的心理防禦機制。而“道歉”可以說是抵消的一種方式,當你得罪他人的時候心理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甚至有的人會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給自己帶來極大的煩惱和痛苦,假如你向他人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不安和認錯的態度以後,心中會如釋重負。

  但是“道歉”有一定的藝術性,盲目地道歉會給人帶來反感,而什麼時候“道歉”最有效果也是一門學科。美國馬薩諸塞大學的森色.弗朗茲博士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受害人已經解釋自己為什麼生氣後是道歉的最佳時機。另外,晚點道歉比過早道歉效果要好些。”最新的研究表明,道歉的最後期限是48小時,超過了這個時間,受到傷害的人便會開始原諒施害者所犯的錯誤,並開始將其淡忘。

  擅長道歉的人,即使在人際關係中出現了失誤、惹下了麻煩,也能夠較為容易地將其解決、消除,使事情取得進展。但是,對於那些不擅長道歉的人來說,因為些許小事,多數情況下會使人際關係惡化,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面多自己的過錯不要一味地掩著藏著,要大膽地說出自己的錯誤,敢於面對錯誤的才是自信的表現 。不過”道歉“也不要過於低聲下氣,最好做到不卑不亢。

  禪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徒弟問師傅,一碗米有多少錢的價值?師傅說,這太難說了,看在誰手裡。要是在一個家庭主婦手裡,她加點水蒸一蒸,半個鐘頭一碗米飯出來了,就是一塊錢的價值。要是在小商人手裡,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葉包成粽子,花一兩個小時,就是四五塊錢的價值。要是到一個更有頭腦的大商人手裡,把它適當地發酵、加溫,半個月後,很用心地釀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塊錢的價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價值,要因人而異。

  偶然間閱讀了這則故事感受頗多,是啊,我們教師每天都要上課,但一節課的價值是大不相同的,因人而異。有的一節課是教給學生一點知識,有的一節課是教給學生一種方法,有的一節課是傳授給學生一種思想,有的一節課激發起的是學生求知的熱情。

  一節課的價值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每個人(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對這節課的加工程度。一般來說,我們教師對一節課加工的時間越短,這節課的價值就越低;我們教師對一節課加工的時間越長,這節課的價值也就越大。如果我們沒有迷茫過,沒有思索過,沒有比較過,沒有質疑過,沒有寂寞過,沒有憔悴過,沒有嚮往過,沒有激動過,那麼,我們就別說“加工”過,那只是在“重複”。

  一節好課,折射的精神境界,濃縮人生精華,彌散人格魅力,彰顯生命價值。課如其人,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節課”呢?一聲哭,上課;再一陣哭,下課。其間就是一個不斷尋找、開發、提升和放大價值的過程。父母給我們“一個人”,然後我們自己“加工”自己。

  一節課需要我們用心去思考,我的那一碗米究竟是米飯,還是粽子,還是一杯米酒呢?

  “老師,我想做沙盤遊戲”一位住校的同學早上7:30來到溫州外國語學校沙盤遊戲室門口,要求做沙盤遊戲,經過老師的安排預約了規定的時間。到了約定的時間,該同學很準時來到沙盤遊戲室,老師微笑地與她共同開始沙盤遊戲工作,在工作過程中老師指著她擺好了的沙盤中一個小瓶子問:你對這裡的小瓶子有何感受?同學:那是個許願瓶。老師:能跟老師說說裡面裝著什麼願望?

  這時同學的眼睛裡已經含滿了淚花,邊哭邊說:是給媽媽許的願,願媽媽開心、幸福!接著講述了一個心酸的故事……

  “沙盤遊戲”不僅只是引導來訪者傾訴自己內心的痛苦和鬱悶,更重要的是

  作為一種有效的挖掘人類潛意識的活動性治療方法和技術(心理分析技術)。

  “沙盤遊戲”在校園中的魅力之處在於: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是兒童、青少年學生成長的伴侶,孩子可以在遊戲中調節自己的情緒,開發自己的思維,完善自己的個性等等,但是學習壓力使得學生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用在學習上,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抑鬱、焦慮、逆反、早戀、學習困難、交往困難等等。以心理分析大師容格的'理論解釋,這些問題源於學生本人的“內在兒童”沒有很好地成長,“沙盤遊戲”透過心理分析老師與學生共同工作,給學生一個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以遊戲的形式使學生髮現自己的“內在兒童”,找回童年的快樂,在沙盤中不斷地調整自我。另外,“沙盤遊戲”不僅僅是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同時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技術,在提高教師和學生自信和完善人格,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同時,以整合意識與無意識為目標的沙盤遊戲,可以幫助人們自性的成長和心性的發展,以獲得真實的自性化體驗。在這裡與大家共同分享一位學生在沙盤中“自我調節”的片段:

  一位女生因為與同學之間出現小磨擦,上課、睡覺、做作業時狀態很不好,經常想起這件事很煩惱。在“沙盤遊戲”過程中,分析老師觀察到一個細節,她不斷地在自己前面(沙盤下方)埋貝殼,說:“這邊比較安靜,我喜歡貝殼,我覺得很珍貴的東西需要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的,不可能一下子讓人發現的,正如這些貝殼,就象是情感、友誼、財富、工作、機遇等等,需要我付出很多才能得到,所以我把它們埋起來。”隨後她跟心理分析老師講述沙盤中間位置的四個人,其中一個是她自己,另外三位分別代表她的同學,他們身上各有長處,跟他們在一起自己很快樂。“沙盤遊戲”工作結束時,她說“現在我不去想與同學衝突的事了,我會把時間多花點在學習上。做了‘沙盤遊戲’心情放鬆了許多,也沒有了困惑。”

  沙盤遊戲中來訪者自己的感受很重要,但心理分析老師在無意識層面的象徵性意義分析是沙盤遊戲工作的原則之一,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