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嬰兒溼疹和痱子的區別

嬰兒溼疹和痱子的區別

嬰兒溼疹和痱子的區別

  嬰兒溼疹,俗稱“奶蘚”,根據生長部位的不同,也有“尿布疹”,“口水疹”等多種稱呼,是嬰兒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疾病之一,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或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患有溼疹的孩子起初皮膚髮紅、出現皮疹、繼之皮膚髮糙、脫屑,撫摩孩子的皮膚如同觸控在砂紙上一樣。遇熱、遇溼都可使溼疹表現顯著,秋冬季節因為乾燥和人為的一些因素造成了嬰幼兒溼疹高發。

  痱子,是夏季或炎熱環境下常見的表淺性、炎症性皮膚病。因在高溫悶熱環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發,使角質層浸漬腫脹,汗腺導管變窄或阻塞,導致汗液瀦留、汗液外滲周圍組織,形成丘疹、水皰或膿皰,好發於皺襞部位。

  溼疹和痱子有什麼不同?

  溼疹和痱子由於產生原因不同,其實一般不能混為一談,不過由於表現形式非常接近,治療方法也類似,所以出現了一種約定成俗的辨別方法:夏天產生的叫痱子,冬天產生的叫溼疹。老實說,這種說法很不科學,不過由於這兩種症狀都不是太嚴重的疾病,也就沒有人去深究了。

  另外,由於生活條件的提高,加上部分長輩的嚴苛“經驗”,很多寶寶是越穿越多,裡三層外三層,直接也導致了部分嬰兒在秋冬季節也捂出痱子,大多數人還是會認為這是溼疹,其實小海螺嬰兒游泳館裡這種情況非常多見,通俗一點,我們也把這些症狀統統叫成溼疹了。

  溼疹的分類:

  1、脂溢型多見於1—3月的小嬰兒,其前額、頰部、眉間皮膚潮紅,被覆黃色油膩性鱗屑,頭頂部可有較厚的黃漿液痂。以後,頦下、後頸、腋及腹股溝可有擦爛、潮紅及滲出。

  2、滲出型多見於3—6月肥胖的嬰兒。先出現於頭面部。除口鼻周圍不易發生外,兩面頰可見對稱性小米粒大小紅色小丘疹,間有小水皰及紅斑,基底浮腫,片狀糜爛滲出,黃漿液性結痂較厚。因抓癢常見出血,有黃棕色軟痂皮。剝去痂皮後露出鮮紅色溼爛面,呈顆粒狀,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時治療,可向軀幹,四肢及全身蔓延,並可以繼發感染。

  3、乾燥型多見於6個月—1歲小兒,或在急性亞急性期以後。皮膚表現為丘疹、紅腫、硬性糠皮樣脫屑及鱗屑結痂,無滲出,常見於面部、軀幹及四肢伸側面。往往合併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以上三種類型可以同時存在。三期皮損也可發生於任何一種溼疹,三期可以互相轉化和重疊。

  由於病因複雜難以確定而反覆發作。劇烈地抓癢可繼發區域性及淋巴結感染,極個別病例可發生全身感染、敗血症、毒血癥,出現高熱、腹瀉、周圍血中性白細胞增高,有時出現中毒顆粒。

  痱子的分類:

  根據汗腺導管損傷和汗液溢位部位的不同,臨床上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1.晶形粟粒疹

  又稱白痱,由於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汗管溢位引起。常見於高熱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皮損為針尖至針頭大小的淺表性小水皰,壁薄,清亮,周圍無紅暈,輕擦易破,乾涸後留有細小鱗屑。有自限性,一般無自覺症狀。

  2.紅色粟粒疹

  又稱紅痱,由於汗液在棘層處汗管溢位引起。急性發病,皮損為成批出現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輕度紅暈。皮損消退後有輕度脫屑。自覺輕度燒灼、刺癢感。

  3.膿皰性粟粒疹

  又稱膿痱。多由紅色粟粒疹發展而來。皮損為密集的丘疹頂端有針頭大小淺表膿皰。膿皰內容常為無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又稱深痱,由於汗液在真皮上層特別是在真皮—表皮交界處汗管溢位引起。常見於嚴重和反覆發生紅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損為密集的皮色小水皰,內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時增大,不出汗時縮小。當皮疹泛發時,全身皮膚出汗減少或無汗,面部、腋窩、手足可有代償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熱帶性汗閉性衰竭或熱衰竭,患者可出現無力、睏倦、眩暈、頭痛等全身症狀。

  說完這些基本常識,咱們說重點,如何治療痱子和溼疹呢?

  先來說說比較簡單的痱子,無論夏天還是冬天生的痱子,基本原因就是皮膚毛孔堵塞造成的,保持皮膚清潔乾爽,讓寶寶自然出汗自然排汗,問題就可以不治而愈。

  比較要注意的幾點就是,用寶寶專用不含“滑石粉”的爽身粉,也千萬別用什麼老傳統“松花粉”之類的替代品;注意常洗澡保持身上乾淨衛生,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涼爽,夏季衣著寬大,冬季別穿太多;痱子產生後,注意別讓寶寶手抓;

  痱子是非常常見的皮膚小問題,不一定需要額外花錢用太多東西,就可以自然痊癒

  溼疹相對痱子而言,確實比較複雜:

  如因為父母有蕁麻疹、哮喘等因素,遺傳給寶寶的,基本沒有解決辦法,除了自我多注意外,別無他法。

  如因為蛋白質過敏造成的溼疹,在哺乳期,媽媽就得忌口,高蛋白的雞肉、魚蝦等統統不能吃,溼疹就會減輕或消失(友情提醒,忌口是長期的,因為一旦不忌口,過敏溼疹又會反覆出現),如一直喝奶粉,那就得改喝抗過敏的半水解/深度水解奶粉,來解決這個問題。

  如因為環境和心理因素造成的,相對解決辦法和治療痱子差不多,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注意保持身體乾淨清潔,注意保持衣物問題(不要穿太多,不要太緊),不要選擇非全棉材質貼身衣褲,不要選擇雜牌玩具,不要選擇雜牌洗衣粉、肥皂等。另外,睡覺覺的被褥都要保持乾淨清潔,經常曬,讓太陽光中的紫外線進行消毒(塵蟎也是過敏原之一)。春秋天注意不要接觸花粉,授粉季節注意戴口罩等等。

  還有儘量不要長期,大量(大面積)的使用含激素類藥品、藥膏,寶寶皮膚薄嫩,往往造成藥物的依賴或加重病情。寶寶皮損糜爛、滲出明顯,有的患兒爸媽用刺激性的中藥擦洗皮損;患兒皮損已乾燥,爸媽過度清潔皮損或用熱水燙洗、或用鹽水洗等造成症狀加重。相關中藥也不宜給1歲以下寶寶服用,中藥中大多含有容易長期堆積不易排洩的重金屬,嬰幼兒的內臟發育不健全,特別會對腎臟有難以估量的後遺症。

  可以適當選擇一些純天然原料製成的舒緩治療類護膚品,特別是含有天然有機的薰衣草、蘆薈甘油成分的,不含刺激成分。可以有效減輕寶寶皮膚不適症狀,寶寶就不會老去撓抓,降低寶寶煩躁情緒,消炎抗菌作用也十分明顯。

  另外就該考慮吃寶寶專用益生菌了,這類產品國內外都有,主要的功效除了治療溼疹外,還有調節腸胃治療便秘和腹瀉,幾乎是寶寶必備的神器之一。不過吃益生菌一定要注意幾個要點,一個就是不是有問題了才吃一點,要長期吃,3個月-6個月是最基本的,因為益生菌並不是藥品,有點類似於中藥的長期調理的理念在內;注意不能用高溫水喂服,會殺死益生菌的活性.

  小貼士

  絕大多數輕微的痱子和溼疹是完全沒必要太擔心和用藥物治療的,只要適當調整飲食結構,離開過敏原,再保持身上乾淨衛生,不要捂太多,就可以自然而然痊癒了,為了寶寶的健康,請儘快拋棄那種坐月子不出門,不洗澡,不開門窗的過時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