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好文> 孩子咬指甲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咬指甲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咬指甲的原因是什麼

  孩子咬指甲是一種常見現象,很多人小時候都曾經有過咬指甲的經歷,甚至一些成年人仍有此“嗜好”.因此,一些年輕父母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往往不在意。其實,咬指甲是一種不好的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不少危害。

  咬指甲(nailbitting)是指兒童反覆出現的自主或不自主的啃咬手指甲的行為。有的也可表現為咬腳趾甲。常見於10~18歲兒童,但也可早至4歲發病。國外報道大約50%的兒童在某一時期會出現這種行為,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衝下降。至18歲仍有23%的人咬指甲。雖然在5~10歲這個年齡組內,發病率無顯著性的性別差異,但在這個年齡組以上,則男性咬指甲更為常見。在3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10%的比例有這種習性障礙。咬指甲常有家庭傾向。

  人的手接觸外界最多,特別是孩子,出於好奇,總喜歡這兒摸摸,那兒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孩子的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有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有利於細菌滋生的場所,蟲卵在指縫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時,無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內感染,嚴重的還會引發消化道傳染病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經常咬指甲還會對兒童的牙齒造成傷害,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牙缺角,影響孩子的容貌。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如侵及甲溝,可造成甲溝炎。

  據報道,目前中國很多兒童體內含鉛量過高,除了大氣鉛汙染外,兒童玩具、食品包裝和學習用品等帶顏色的塑膠產品鉛含量也較高。孩子在玩這些玩具時,手上就會沾染鉛,咬指甲時就會把鉛吃進體內,因而,糾正愛咬指甲的不良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減少鉛的攝入。

  孩子咬指甲的原因

  孩子咬指甲的原因是很多的。父母由於工作原因,對孩子關愛不夠,家裡關係緊張,或者對一個新環境適應困難,都能使孩子感到緊張、焦慮不安,近而出現咬指甲的行為,時間一長便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同伴的缺失也會成為一種咬指甲的誘因,現在的家庭獨生子女多,家居環境也多是樓房,鄰居之間缺乏交流溝通,孩子們更加缺乏玩伴,從學校回來就是待在家裡一個人寫作業,一個人玩耍,一個人看電視,沒有童年夥伴和遊戲,缺乏趣味性,便不自覺地就會咬起指甲來。小孩子在一次無意間咬指甲得到快感後,就會反覆重複去做,這時如果父母及其監護人不及時制止,也會發展成為習慣性行為。咬指甲可以轉移和分散在一些痛苦和不舒服感上的注意力,如果這種不舒服感長期存在,小孩子就會反覆地咬指甲,時間長了咬指甲也就成了一種習慣。另外,同伴之間的模仿,也是咬指甲行為產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孩子愛咬指甲,有時往往反映一種心理情緒,如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狀態,其根源可能是受關注不夠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於咬指甲經常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訓斥,反過來又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成為繼發性精神刺激因素。糾正孩子咬指甲的`習慣可採用心理療法和行為矯正法,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要循循善誘,平時多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注,消除造成孩子心理緊張的因素。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娛樂活動,多交朋友,如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塊玩玩具、一塊做遊戲等,轉移其注意力。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常修剪指甲,對大一點的孩子,可透過講道理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咬指甲也稱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覆咬指甲的行為。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一種不良習慣,多見於3~6歲兒童,男女均可發病。多數兒童隨著年齡增長咬指甲行為可自行消失,少數頑固者可持續到成人。

  出現這種現象常與精神緊張有關,在生活節奏改變比如孩子入托、入學時孩子特別容易出現緊張,在生病時也容易誘發此症,部分小兒由於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內向、敏感、焦慮素質等性格特點的小兒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兒誘因不明。

  孩子表現為反覆咬指甲。輕者僅啃咬指甲,嚴重者可將每個指甲咬壞,甚至咬壞指甲周圍的皮膚,少數小兒還咬腳趾甲。部分兒童常伴有其他行為問題,如睡眠障礙、多動、焦慮、緊張不安、抽動障礙、吸吮手指、挖鼻孔等。症狀頑固者夜間也出現咬指甲行為。

  孩子咬指甲的5大危害

  1、感染疾病

  人的手接觸外界最多,特別是孩子,出於好奇,總喜歡這兒摸摸,那兒抓抓,甚至在地上爬,指甲縫中和指尖上會沾上大量的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縫是利於細菌滋生的場所,一些寄生蟲卵在指縫中可存活數天。孩子在咬指甲時,無疑會在不知不覺中把大量病菌 帶入口腔和體內,導致口腔或牙齒感染,嚴重的會引發消化道,如細菌性痢疾,或者腸道寄生蟲病,如蛔蟲病、蟯蟲病等。

  2、造成指甲畸形

  咬指甲還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壞甲床,引發出血或感染,損傷甲板,使甲板縮短,周邊不整齊,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來光澤。

  3、可能會增加體內鉛含量

  孩子喜歡玩各種玩具,很多玩具上面都有鉛,透過咬指甲可能會把這些鉛帶入體內,增加體內鉛含量。

  4、影響牙齒美觀

  經常咬指甲會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如牙齒外暴,門牙缺角,從而影響孩子的容貌。

  5、會影響心理健康。

  小孩在咬指甲的時候總會受到父母的批評和訓斥,但是不咬指甲的話,自己又控制不住,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又咬了,這樣孩子雖然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但又控制不住,影響心理健康。

  咬指甲的心理分析

  咬指甲並不是小孩的專利,很多成人也會咬指甲的經歷。在心理學上來說,其實啃咬指甲,有時反映出一種心理情緒。往往與情緒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感、敵對感等情緒有關。

  我們在不經意間咬指甲,如果有意識的注意一下,就會知道,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在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之下,不由自主的去咬指甲。法國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民意測試以檢查什麼人愛咬指甲和咬指甲是在什麼情境下。研究顯示,法國人愛咬指甲大都與他們的工作有關。26%以上的人稱,在考慮與他們工作相關的事情時愛咬指甲。奇怪的是,購物是咬指甲的第二個原因:咬指甲可能代表作抉擇的折磨。考慮經濟形勢和對父母和孩子的關注排為第三。

  也就是說,我們咬指甲,是因為我們有壓力,透過咬指甲來放鬆壓力,同時我們考慮一些難以決擇的問題時,也會咬指甲。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來緩解壓力是由於在小時候這種行為被強烈的提醒,來源於父母強烈的提醒,“咬指甲”這個行為,可能反倒被保留下來,甚至越演越厲害,那麼慢慢這個行為就成了這個孩子一個固定的情緒的一個釋放和一個關係的再現。懲罰也可以強化,一個孩子因為一件事情被罵被打,這可能是一種強化,這種強化就會讓他這個行為變本加厲。這種行為可能延續到成年。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方法

  1、一般療法

  家長首先應認識到這是一種病症,單純地採取打罵或懲罰非但無益,反而會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積極尋找引起緊張和憂慮的因素,並及時改善兒童的生活環境,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此外,應給孩子定期修剪指甲,防止指甲感染和表皮損傷。

  2、心理療法

  主要採用行為限制和正面引導。所謂行為限制,即當幼兒咬指甲時,父母應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從嘴裡移開,並用微笑、點頭或誇獎的口吻表示贊允,透過一件有意義的事或玩具,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正面引導,則是對合作的年長兒講清道理,使其意識到咬指甲是一種行為偏離和咬指甲的危害性,只要透過自己的努力是完全可以糾正的。同時鼓勵患兒多參加集體活動和戶外鍛鍊,發揮自己的潛能,促進身心健康發育。

  咬指甲癖的治療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矯治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故家長不但自己要有信心,而且還要增強患兒的信心。採取父母監督和孩子自我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戒除咬指甲癖這一行為偏離。

  咬指甲的預防方法

  首先要消除造成小兒緊張的一切因素是預防和育治療的關鍵。父母對患兒以鼓勵為主耐心說服教育,調動患兒克服不良習慣的積極性。多讓小兒參加娛樂活動,轉移其注意力。當孩子出現咬指甲時,家長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講故事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經常修剪指甲。用苦味或辣味劑塗搽指甲等強制方法效果差。頻繁出現可到醫院進行矯正,行為矯治療法如強化濟、消退法、厭惡法等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般由醫生根據患兒具體情況設計出行為治療方案,由家長協助實施,同時給予支援性心理療法。行為療法的效果取決於醫生、家長和患兒三方面的密切配合,並要持之以恆。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有一個過程,年齡越小越比較好糾正,所以,家長髮現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時就要儘早糾正。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千萬不可體罰,不可大聲訓斥,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邊拉開,這樣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