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述職報告> 教科研述職報告(精選5篇)

教科研述職報告

教科研述職報告(精選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我們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好好地做個總結並寫一份述職報告吧。那要怎麼寫好述職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科研述職報告(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科研述職報告1

  一.取得在成績

  本學期在校長室的正確領導下,在鄭為雙校長的親自指導下,本人及科研師訓處取得如下一些成果。

  (一)教育科研

  1.兩省級課堂透過結題鑑定,五個省級課題透過結題鑑定。

  2.xx校長主持的《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課堂教學策略》的課程在順利結題後,參加省中小學教研室組織的課題成果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3.沈新亮等四個個人課堂透過市級課堂鑑定。

  4.xx校長主持的《1+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朱志江主任主持的《情感教育心理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透過省規化辦立項。

  5.二十多個課題參加市縣課題研究的立項申報工作。

  6.“1+1”高效課堂在學校轟轟烈烈地開展,召開了多次研究討會,先後出版了四期《xx教科研》(“1+1”高效課堂專集),在市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7.我本人在《xx教科研》上撰寫了指導性文章二篇。

  8.先後組織了多次對內外“1+1”高效課堂的研討課。

  9.組織了“1+1”高效課堂展示暨學校優質課評比。

  (二)隊伍建設

  1.能與唐冬霞、時善科等教師結為師徒學習的對子,透過“青藍工程”和名師工作室,對他們在課堂教學、論文寫作、課題研究等方面給予指導。

  2.親自為青年教師發展學校開設兩次專題講座。

  3.為語文學科組開設兩次有關現代文閱讀的專題講座。

  4.為市縣高三語文教師開設專題講座。

  5.本人是《試題調研》中“百家講堂”的主講人,本學期先後作了四次主講,對高三語文教學作了複習指導。

  (三)學科組建設

  1.英語學科基地被評為市先進學科基地。

  2.申報學科基地,我校成為市物理學科基地。

  3.二十二名教師被評為第六屆市學科帶頭人,在全市各類學科中人數最多。

  4.多名教師在省市縣優課評比中獲得一二等獎。

  5.在省師陶論文大賽中多人獲獎,其中周守堯獲得一等獎,打破了歷屆師陶無人獲一等獎的紀錄。

  6.英語學科組被省教研室表彰為先進教研組。

  (四)其它方面

  1.在校四星級複評中,做好與教育科研、隊伍建設等相關的一些材料。

  2.協助學校組織省物理學會年會在我校召開。

  3.做好學校“1+1”高效課堂的宣傳工作,在《中國教師報》《xx日報》上發表文章介紹我校成功經驗。

  4.做好年級、學科教研室教育科研的考評工作。

  (五)教學方面

  1.高三(1)語文教研組蹲點領導,高三語文教學中起到引到作用。

  2.多次在組內開設示範課。

  3.指導唐棠等學生在省市作文大賽中獲獎。

  由於工作比較出色,本人被為校首屆感動xx十大人物、校先進教師和xx省人民教育家培養物件。

  二.存在問題

  1.名師示範性工作不夠加強。

  2.教師教科研能力不夠加強。

  3.工作的創造性不夠顯著。

  三.改進措施

  1.加強對名師示範性工作的考核與評比。

  2.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3.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的指導,加大培訓力度。

  4.處室工作進一步合理分工,打好總體戰。

  教科研述職報告2

  大家好!我自20xx年秋受聘於襄礦子弟學校以來,以一名普通教師的身份參加小學語文科教學工作。20xx年,我繼續負責學校教育教學科研方面的一些工作。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內,我在縣局教研室的正確領導和王校長的直接指導下,透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做了一些工作,現在向大家報告如下:

  一.在全體師生中努力營造學習氛圍,為建立書香型校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教研室組織全體小學教師參加了每月一本教育教學圖書的讀書活動,一年來,每人完成了近10000字的摘要筆記和6000餘字的心得體會;

  2、20xx年3月,教研室和政教處、教務處聯手,成功舉辦了首屆校園讀書活動,“讀名人格言、做博學少年”,深入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二.在啟動的“母愛童心”工程中,積極建構愛心文化,提高了教師素質,提升了教學質量

  1.20xx年初,教研室確立了以“構建實效、靈動和充滿愛的新型課堂”為內容的科研總課題,各年級、各科教師根據個人實際情況擬定了相關的子課題進行階段研究;

  2.邀請教育界專家趙林昌教授20xx年5月21日到校,做了題為“解讀母愛童心、啟動雙心工程”的專題講座,大大促進了我校的師德建設。

  3、先後組織語文、數學科教師於20xx年5月12--13日到長治潞州劇院參加了“全國特級教師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三.初步建立了教師讀書制度,基本完成了學校圖書室建設

  1.本學期初,教研室出臺了《教師讀書制度》,對教師每學期的圖書閱讀數量、閱讀範圍和檢查驗收等方面做了比校具體的規定;

  2.啟動圖書室建設以來,教研室和其它各處室一起協助教導處,在全體教師的參與和支援下,對近萬冊的圖書進行編號、歸類整理,現已基本準備就緒。

  這就為學校的“學習型組織”建設奠定了基礎,為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加強了開放性新型課堂建設與教學案例交流

  1.本學期以來,我們組織全體教師,繼續以“構建實效、靈動和充滿愛的新型課堂”為科研內容,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2.按照學期《教研活動安排》,一年以來組織集體業務學習及考核12次,常規公開課30節,常規教研活動51次,完成集體備課136份,透過常規普聽課、教研活動、家長開放日等形式,深入教學課堂一線,從聽說評課入手,幫助廣大教師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並培養、推薦縣級教學能手兩名,市級教學能手一名。

  這些都大大加強了我校的開放性新型課堂建設與教學案例交流。

  從各年級、各學科教師逐月遞交的課題研究階段性進展報告和歷次校本教研活動、聽說評課及學習考核情況不難看出,我校教師的整體教科研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完成了校本教材的創編和審閱工作

  1.20xx年3月,我們作為縣直學校參加了“農村中小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研究”課題的開題儀式。4月,學校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組織全體教師學習理念。6月,工作小組基本確定了參與人員及程式,發動全校師生利用7-8月份的暑假期間深入村莊、廠礦、機關、家庭,對襄垣名勝、知名企業、襄礦名人等資料進行收集和積累;

  2.本學期初,我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組,由校長任組長,教研室主要負責,其它處室積極協助,全體教師湧躍參加,初步擬定《校本教材分章提綱》,並按《提綱》要求繼續收集素材;

  3.10-11月份以來,教研室組織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著手整合課程資源,於12月初編寫完成教材草案。學校聘請知名專家趙林昌老師對教材草案審改、作序,教研室也組織廣大教師翻閱教材草案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在此基礎上,我們又不止一次對教材草案的內容和包裝進行了增刪最佳化。

  4.目前,學校已將校本教材的樣本上報礦、局領導部門,進一步的審訂,以期及早付印,於下學期正式投入使用。

  六.繼續摸索並不斷完善了學校的教師教研考核積分制度

  教研積分考核制度建立執行以來,在實踐操作中嚴格執行、不斷細化,目前已有六類二十一項。這些制度對於繼續引導教師深入參與校本教研和切實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七.堅持開展了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系列活動,並加大了對普通話水平和多媒體使用技能的訓練和考核

  經過一學年的系列訓練活動,廣大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更加紮實,張慧、趙子瑩、宋麗娜、楊君霞、連煥蘭、連晶晶等老師發表的論文屢屢見諸報端,普通話等級多數達到二級甲等……成果顯著。

  在每月的考核中,我發現,經過不間斷的基本功系列訓練活動,不少教師的硬筆書法和簡筆畫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相對來說,部分分教師的普通話水平和多媒體使用技能是一個弱項。

  因此,教研室採取了三個措施:一是報校長室批准,發揮校園廣播的作用,開設了教師朗讀展播欄目;二是開始向教師徵收多媒體課件;三是嘗試開展了月普通話考核。

  八.鼓勵、扶持了一批中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創新行為

  我們所稱的教育教學創新行為,是指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積極轉變教育、教學和評價方面的策略,主動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方法,挖掘教材乃至生活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教科研述職報告3

  下面把這一年來科研室與本人的主要工作情況向大家彙報如下,請予指正。

  一、學習、研修情況

  日新月異的時代,必然要求我們要與時俱進,應該努力走向勤於學習,善於反思,勇於創新,敢於實踐,這既是對教師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對科研工作者的當然訴求。為此,本人儘可能地閱讀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書籍、報刊,包括《中學語文教學》、《新語文學習》、《中學語文教學通訊》、《人民教育》、《上海教育》、《教育發展研究》、《教育科研》等書刊,從中汲取養料,豐富知識儲備,開闊視域和眼界。同時,不失時機地參與市、區、校級教學與課題研討活動,聽取專家、名師報告、講座與示範課,藉此揚長避短,促進自身的不斷前行,以便能夠見賢思齊,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二、主要工作

  (一)常規方面:

  本學年,科研室依照上級主管部門與學校整體工作部署,結合科研工作特點與工作計劃開展各項工作,達成情況比較好。

  (二)主要工作和績效:

  1.圓滿做好區級課題申報工作

  本學年,6位教師申報科研所區級課題。還有學校申報的龍頭課題--《以學的活動為基點,提高教學有效性》成功立項為區級重點課題,在今年2月份,學校邀請了本校教研組長、科研骨幹教師和區科研所、上師大領導、專家共同參與了課題開題儀式,這對課題的後續研究起到了指導和助推作用。

  2.立項課題研究成果喜人

  本學年,有15個教學小課題在進修學院立項,中期已結題的有石慧、李輝、肖軍國三位老師分獲二、三等獎,最終結題的教師成果還沒有揭曉。參與科研所課題評審的唐淑紅、諶海蘭、何雪松等幾位老師分獲二、三等獎,這些成績的取得,同樣不容易。

  3.以區級文化課題研究為抓手,積極參與相關活動

  科研室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科研所組織的“身邊的校園文化故事”徵文與校園DV製作等活動,並且收穫頗豐:32位教師獲獎,無論在參賽數量與質量上都是少有的,並作為全區僅有的5所學校之一,榮獲了區教育局、科研所頒發的優秀組織獎。

  4.組織教師參與區第五屆現代學校文化創意與第六屆科研論文評選活動

  參與這兩項活動的教師,共有20多人次分獲一、二、三等獎,受到組織單位的好評與讚賞,為學校贏得了殊榮。

  5.與部門通力合作,著力打造教科研骨幹教師隊伍

  與辦公室、教導處、政教處等職能部門密切合作,多次召開青年教師與課題立項教師專門會議,參與他們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比武與研討活動,還就專業發展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行研討,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科研工作,進而在工作中關注、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轉換為自己的課題研究,在研究中有所收穫,以此來影響、帶動科研能力、意識薄弱的教師,為最終打造一支強幹的科研隊伍奠定了基礎。

  6.建立課題研究的有效機制,確保課題研究規範化操作

  我們始終堅持做到“四有”,即有組織領導,有計劃總結,有實施方案,有反思互評;建立教師互動、教研組聯動、問題同研等多項互動機制,形成以“課程建設與改革、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為核心,以課堂實踐為基礎,教師發展為主體,有序推進科研工作的課題研究機制。如專家指導下的課堂教學研討、課題組之間、課題研究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切磋等,以此來推進課題研究。

  7.儘量做實課題的過程性管理工作,規範各項課題研究

  科研室以區級重點課題《以學的活動為基點,提高教學有效性》與《新建學校發展中的文化建設研究》等校級重大課題為統領,引領教師其他課題與子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成績顯著。已有張澄、張振偉、趙英幗、曾麗、傅鵬偉等許多教師的研究成功在國家級與市區級刊物發表和獲獎,成績可喜可賀。

  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務實高效,值得總結與後續推進。

  8.改進各類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做好研究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發揮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本學年,我們進一步加強了對各類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在課題承擔者中開展四個“一”活動:

  ①學期初制定好課題研究計劃;

  ②每月或一個階段參加一次教科研研討會,彙報自己的課題研究情況,如王閩、姚菁等老師圍繞課題研究所開設的區級、校際研討課;

  ③不少教師每學期圍繞自己承擔的課題上一節實踐課,如朱佔霞、陸傑峰、萬芳、崔妍等老師;

  ④學年或學期末寫好課題總結併力爭獲獎或發表,如趙超、張錚等老師。

  9.師訓工作

  一是為調出與調入的教師辦理有關轉入與轉出手續;編制新進教師進修編號;查詢學分、學號;辦理遺失、遺忘的市、區進修卡等零碎、繁瑣工作。組織日常與假期教師培訓工作。

  二是兩次組織教師參與教育技術的培訓與考試工作。

  三是為缺少學分的教師報名培訓與補交學分材料:有的是缺少公共課(經典誦讀、教師心理健康)作業(寒假期間打電話給有的教師,說不在家,有的電話打不通,我就把自己以前寫的文章5、6篇稍加改動,因為時間關係,其餘的就只好從網上找文章改頭換面交了,否則,缺少公共課就不可以髮結業證,當然,還有少數幾個教師不夠24分,雖經多次解釋、爭取,未能如願,暫時沒有獲得結業證,請予理解);有的是從外區剛剛轉入本區,進修學院當時說讓他們到原先區裡去辦,透過懇請,原本可能不發或延遲發放的結業證最後也按時發放了(如王閩、肖昌虎老師)。

  四是配合區教師進修學院,多次統計、核查全體教師學分情況。絕大多數教師順利獲得“十一五”結業證。

  10.修改課題、文章,推薦與發表教育教學文章、隨筆

  本學年,為多位教師修改課題、文章,推薦與發表教育教學文章、隨筆多篇、多人次,有的還在排印中。還為本校一部分中小學生修改、推薦發表了書畫作品和作文等。

  11.完成“十二五”教師培訓平臺的完善工作。

  12.協助上師大,做好《基礎教育文集》徵稿、修改、定稿工作。

  13.其他工作

  如協同政教處,對藝術節的各項活動撰寫新聞稿;為藝術節評估專題片撰寫解說詞;學校一些重大新聞的撰寫;6月10號中午,應金昕老師委託,為初三學生開設了中考作文講座等。

  三、存在問題

  1.為教師科研服務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

  2.課題研究的面還不夠寬泛。

  3.立項課題的規範化、過程化管理水平還需提高。

  四、解決設想

  1.透過交流、問卷等形式徵詢教師對科研工作好的意見與建議,再有針對性地給予解決、服務。

  2.為課題研究有困難的教師提供資料、技術上的支援。

  3.與教導處、檔案室、年級組、教研組合作,紮實做好課題研究規範化、過程化工作,讓科研為教育教學助力。

  各位教職工,如果說科研室工作在這一年裡還取得了一定成績的話,也離不開大家的幫助、支援和共同努力,今後的工作更離不開大家的積極參與和精誠合作。

  “一切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一切為老師的發展服務”是科研室的工作宗旨、目標和方向,圍繞這些,我們將克盡職守,充分發揮科研室的職能,儘量把工作做得更好。

  有句話說得好:水尚無波,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思維著的精神是人類最美的花朵。讓我們在真誠的互動、合作、共贏中不斷進步,共同開創學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謝謝大家!

  教科研述職報告4

  大家好!

  我於xxxx年9月受上級組織調配到中心小學任科研處主任,具體管理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過去的一年我的工作得到學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大力支援和幫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的一個學年,我們科研處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在縣教研室的關心指導下以服務於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宗旨,緊緊圍繞課程改革以科研為先導、以隊伍素質提升為本,以課例研究為突破口,提高了校本教研管理水平和校本教研質量,努力做到“突出一箇中心,實現兩個轉變,促進三個提高”。一箇中心:以老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為中心;兩個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轉變;三個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一、為教師的發展著想,對教師負責

  1、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導向,深化培訓工作,提高教研水平。一是力抓崗前培訓,實施全員培訓,積極參與省、市、縣組織的課改骨幹教師培訓。學校予以學習培訓的經費保障,市內培訓做到多人次、全方位參與。二是組織好學校校本培訓。組織了課改起始年級的學科教材培訓和學科課改理念與實施策略的專題培訓以及課改課例、案例培訓等。三是為教師免費訂閱各種學習資料,進一步完善學習制度加強學習管理,大力開展學習型教研。

  2、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讓教師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高教研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彙報、交流課以及各科教學觀摩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教師深鑽教材,改進教學,取長補短,互相學習的良好局面。教師的聽課行為也變成了一種自覺和渴望。查閱教師交回的由科研處製作下發的《聽課意見反饋表》,便不難看出,老師們的聽課次數增多了,評課能力增強了,這難道不是一種教學水平提高的間接反應嗎?

  3、加強“塑師”工程後續管理,彰顯示範輻射功能,努力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建立名師檔案,做好名師成長記錄,建立名師年度考評制度,要求每位名師有一個研究課題,每學期進行公開課,觀摩、示範教學,專題講座等系列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名師的領衍、示範、輻射作用。

  4、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與教學新秀的選拔工作。要求每個培養物件:①寫一篇有教改新理念的教學設計;②上一節教改彙報課;③寫一篇教學案例;④進行一次教師;⑤進行一次聽課交流。透過“新綠杯”新教師課堂教學大賽,提高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選拔了教學新秀。

  5、建立教師個人成長檔案。科研處統一編制教師專業成長檔案,要求教師個人制定成長規劃,充分關注教師成長過程,並做好成長檔案的展示交流工作,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我校教師在上級舉辦的各種競賽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如課件製作獲全國二等獎,全縣科研處主任“四項全能比賽”獲縣一等獎,音樂課競課獲縣三等獎。多篇德育案例評比獲全縣一、二、三等獎等。

  二、加強服務意識,對學校負責

  作為科研處主任,本人努力做好校長的助手。協同教研組努力做好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健全和完善校本研究制度,推動校本研究走向普及,走向常態。我們建立了《校本教研三級管理制度》《教師理論學習制度》、《教師培訓制度》、《對話交流制度》、《課題研究制度》、《校本教研沙龍制度》、《教師實踐反思制度》等。

  2、加強教學研究工作,使教師能把課改的新理念運用到教學實際中去,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為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奠定基礎。設立了教研組教研活動日,大力開展教學型教研,以“課例”為載體,聚焦課堂,圍繞如何上好一節課展開,把研究貫穿在備課、上課、評課等教學環節中,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力求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促使常態教學面貌跳出陳舊教學模式的格局,求得最佳的教學效率。深入推進了每週“教研活動日”的活動,注重了教研形式和質量,注重了實效,做到了活動事先有籌劃,有準備,有書面安排表;活動中有考勤記錄,有活動過程記載,有活動結果反饋等。每次活動每個老師都動手收集材料在會上交流,有學術性。

  教科研述職報告5

  我在科研師訓處分管年青教師培訓以及青藍工程對子工作。完成的工作主要如下。

  1、抓好青藍工程常規工作。

  組織學科組教研室對所有年青教師對子進行聽課考核,各學科組都對年青徒弟的課進行了中期聽課,透過學科教研室各位領導的聽評給出了名次和分數,對年青教師有了促進作用。檢查年青教師聽課筆記教案等,組織各位年青教師參加高三一次檢測考試,態度認真,完成情況好,做的效果很好。

  2、外請青年教師發展

  學校組織專家開設講座3次,邀請了xx教育學院、揚州市中學校長、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朱曦教授等為學員做了《關於課堂有效教學》、《教師自我發展》等專題報告,各次報告內容精彩,符合教師需要,對教師的成長具有促進作用,效果很好。校內的一些名師也為全體學員做了多次專題報告,更加符合教師需要,能夠對教師發展起到引領和示範作用,受到學員好評。

  3、加強學校青年教師發展

  學校教師管理,主要是關於這個學習集體的組織、每次活動開展的具體落實,每個學員檔案建立和學習結果考核等方面的瑣碎事務。本學期這項工作開展紮實,效果顯著。我們的每一次活動都有記錄,對遲到請假的老師都有詳細的記錄,規範年青教師學校的紀律。我們在校長室鄭校長的直接領導下,佈置學習任務,進行畢業論文課題指導,收繳了各個老師的論文。論文已經發到教育學院的老師手中,經過他們挑選準備結集出版。

  4、編輯“1+1”課堂專輯材料

  《xx教科研》4冊,並且裝訂成冊,下發相關年級,為年級組培訓教師學習提供資源,對推動我校教學改革向縱深處發展作出了貢獻。《xx教科研》材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了較大的影響,透過物理學會會議以及其它會議的宣傳發放,為我校的教學宣傳提供了很好的品牌。

  5、落實各類上級培訓、進修考試的報名、安排工作。

  包括人事局、教育局的職稱技術人員考試報名,在職研究生考試組織報名。組織所有在職教師參加了xx縣人事局的培訓考試,參加了xx縣教育局組織的培訓考試。

  6、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青年教師發展學校的培訓效果還不是很好,這種形式的培訓花錢不少,但是效果不大,還需要我們不斷探討青年教師發展學校培訓方式,特別是在新的教學形勢下教師培訓的方式還要進一步探討,還需要研究新情況下教師校本培訓的新方法、新途徑,切實提高教師培訓效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