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小熊過橋說課稿

小熊過橋說課稿

小熊過橋說課稿

  說課的重要環節是課程教學過程,要將自己對課程的設計表述出來,並且要加上設計意圖,也就是為什麼要這樣進行設計。接下來小編蒐集了小熊過橋說課稿,歡迎檢視,希望幫助到大家。

  小熊過橋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了過多的溺愛,形成了許多不良個性:自私、任性,任何事都以自我為中心,這些性格將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因此,教育幼兒寬容待人,也是培養幼兒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重要方面。為此我選擇了中班語言課《小熊過橋》(續編故事)。

  二、說學情

  幼兒階段,由於年齡小,心理發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很差。有的幼兒常常因為爭奪一個玩具或是被別人不小心碰一下,就得理不饒人,甚至動手打別人才完事。因此,經常有幼兒來告狀:“老師,某某打我”,“老師,某某搶我的玩具”……《小熊過橋》是一個以相互謙讓為主題的故事,透過活動使幼兒意識到友愛和謙讓是一種值得歌頌的美麗行為,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模仿願望,明白相互謙讓的道理。

  三、說目標

  根據《綱要》、教材和本班幼兒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一) 理解故事的內容,能看圖講述故事。

  (二) 嘗試續編故事。

  (三) 培養幼兒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良好品德。

  四、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 ,我把本次活動的教學的重點、難點做了如下定製:

  (一) 重點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會看圖講故事。

  (二) 難點是讓幼兒嘗試續編故事。

  五、說準備 :

  為了讓幼兒更容易掌握故事內容忽然情節,我特意做了一下準備:

  背景圖畫兩幅、小白熊頭飾一個、小黑熊頭飾一個、實物禮物兩份、小橋一座。

  六、說教法

  新《綱要》重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我打算採用一下教法:

  觀察法

  透過觀察法,讓幼兒邊看背景圖邊聽故事,從而更好的    理解故事內容,突破故事重難點。也可以培養幼兒的

  引導法

  在活動中,我會運用引導法,讓幼兒透過我的引導來表達出他們的看法。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情景表演法

  在本節活動中我有一個簡單的環境創設,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來表演,在表演中獲得快樂和社會經驗。

  七、說學法

  (一)討論法

  討論法是語言活動中很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主要是讓幼兒透過和老師的討論,和同伴的而討論,來得出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

  (二)觀察法

  透過觀察法可以讓幼兒集中注意力,會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東西,我會努力創造出一個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遊戲法

  新《綱要》中國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注重個別差異。另外遊戲法可以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快樂和經驗,真正做到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八、說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只有在幼兒感興趣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學的輕鬆、學的愉快。一開始我出示一幅背景圖,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觀察並提問:上面有什麼?透過觀察對背景有一個初步的理解,然後再用設問法提問:上面會發生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第二個環節:教師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

  我有感情的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時配上圖片的演示,讓幼兒初步感知小熊的的難題。欣賞後提問:故事裡有誰?故事裡發生了一件什麼事情?透過這些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前面的內容。

  然後是組織幼兒討論:兩隻小熊會怎麼做呢?這個部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大膽的講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個環節:情感教育。透過這個環節讓幼兒知道我們要做個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好孩子。主要是透過提問: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麼做?

  第四個環節:情景表演。我會請幼兒帶上頭飾來表演:兩隻小熊在橋上遇到了,會怎麼做?我想讓幼兒透過自己表演,來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概括,總結。我會在活動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第五個環節是我請幼兒來總結:今天我們知道了什麼?在這個時候我會先請幼兒總結,總結不出來的話我會對幼兒給予引導。

  以上是我對本節活動的說課,歡迎各位老師給予點評。

  小熊過橋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情節性的詩歌,關於一個小動物的故事,詩歌抑揚頓挫、琅琅上口。講述了一隻小熊從最初害怕走竹橋到後來勇敢前進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困難,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困難源於生活,藉助《小熊過橋》這一載體回到生活中去體會成功的喜悅,活動貼進生活容易被幼兒接受。大班的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是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上,生活中遇到困難,許多幼兒會選擇放棄或尋找他人的幫助,還有許多幼兒需要老師家長不斷的鼓勵和勸說才能做好。這首詩歌針對這一現象啟迪幼兒在遇到困難時要執著於自己的努力,懷著“我能行”的信念克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

  學習重點:學習故事中小熊敢於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優點。

  學習難點:體會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橋(面對挑戰時)的心理

  二、說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會跑題,有一定的擴散性思維的能力,能運用已有經驗猜測,敘述創編的能力。因此,按照新《綱要》的教育目標,滿足幼兒認識,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這次活動目標定為

  1。理解詩歌,能借助課件講述詩歌中的故事,3。即而學會《小熊過橋》這首詩歌。

  2、能依據課件,猜測故事情節大膽講述。

  3。激發幼兒依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難的勇氣。

  三、說教法

  遵循感知理解,體驗遷移,想象創造的閱讀活動規律,將敘述法,猜測討論交流法,角色扮演法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要教法,敘述法即根據課件內容敘述故事猜測討論法,就是所觀察到的情節猜測發生了什麼故事,並積極說出自己的想法,角色扮演即學習詩歌中幾句對話,體驗角色心理。

  四、說學法

  幼兒運用傾聽法,把握詩歌中情節,運用情感體驗法體會角色心理,運用經驗遷移法親身體驗故事主角小熊遇到困難時的心理,表述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膽表述出來。

  五、說教學流程

  1、活動準備:詩歌《小熊過橋》課件

  2、經驗準備:在晨間活動時,帶幼兒一起玩走獨木橋的遊戲,採用二個獨木橋遊戲a。走塑膠長椅,把椅子當小橋b。瞎子走獨木橋(閉上眼睛,腳跟連著腳尖)透過遊戲體會走上獨木橋時的緊張,害怕的心理,以及走下獨木橋時獲得成功喜悅的心理。

  3、具體流程

  1、透過課件猜測故事情節第一段

  以問題:“看看小熊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匯入請幼兒看詩歌課件前半段(無聲)。幼兒猜猜小熊可能發生了什麼事,為前半段的學習奠定基礎,埋下伏筆。

  2、學習前半段歌詞

  再次聽詩歌前半段(有聲),幼兒傾聽,老師:“聽聽故事中是用什麼簡單的話講這個故事的。”在老師帶領下學詩歌中的歌詞“小竹橋,搖遙遙,有隻小熊來過橋,立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頭上烏鴉呱呱叫,橋下流水嘩嘩笑,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學學小熊是怎麼叫的,鞏固學習前半段歌詞二遍,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3、體會故事中小熊面對挑戰困難時害怕,著急的心理。

  這個環節是針對活動難點的,請幼兒討論你在走獨木橋時是怎麼想的,幼兒根據已有遊戲經驗進行討論,自由回答。老師總結:“走獨木橋真危險,小熊也和小朋友一樣很害怕,他請媽媽來幫忙,媽媽來幫他了嗎?我們來看看後面的故事。”

  4、學習故事後半段(有聲)

  幼兒傾聽故事後半段回答:“媽媽來幫他了嗎?誰來了?他是怎樣對小熊說的?小熊小熊不要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二三,走過橋,原來是鯉魚在為小熊加油呢。”一起學學小熊說的話。最後小熊過了橋。他怎麼樣了?鯉魚呢?學習詩歌最後二句。這個環節把對話與結尾部分分解開來學習。體會鯉魚鼓勵小熊的口氣。有感情地朗讀,視幼兒情況鞏固複習後半段歌詞一到二遍

  5、完整朗讀詩歌

  完整地跟著課件一起朗讀詩歌二遍。

  6、依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難的喜悅

  小熊過了橋他開心嗎?這次走過竹橋沒有人幫小熊,他是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小朋友,你遇到過困難嗎?你是怎麼做的?請把這個靠自己克服困難的故事講給其他小朋友聽。我們一起來學做勇敢的小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