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高中英語的中文說課稿

高中英語的中文說課稿

高中英語的中文說課稿

  合教材重點、難點及英語學科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視、聽、說等方面使學生得到鍛鍊。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語的中文說課稿,歡迎大家前來查閱。

  高中英語的中文說課稿1

  一、說課標

  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新課程標準,就是貫徹執行國家教育部關於課程改革的決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教學觀,具體到英語學科就是要整合發展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素養,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才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因此,本課的設計重點是: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掌握閱讀的一些基本技巧,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學有所得。

  二、說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高一必修模組1第4單元的閱讀課型,這單元圍繞earthquakes這一主題開展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由於本單元生詞量較大,並且Warming up可挖掘的東西較多,因此把Reading設計為本單元的第2課時。本課型是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環節,為學生的語言學習、語法學習提供了載體,並且是學生獲取資訊的主要來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具體描寫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後。本篇文章詞彙量大,運用了大量的動詞、複雜的數字,出現許多定語從句,篇幅較長,並且採用一些修辭手法,對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結構較明顯,

  較容易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頒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關於閱讀課主要教學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本課教學內容,具體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三個方面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 語言知識目標:

  a)使學生了解自然災害的相關詞彙,並掌握複雜數字的表達法。

  b)學習掌握與地震相關的詞彙,如: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y,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 right away, at an end, dig out, give out, thousands of以及一些優美句子的賞析。

  2. 語言技能目標:

  a)閱讀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克服生詞障礙,透過略讀,歸納出文章的大意;透過細讀,理清文章的總體框架與脈絡,歸納出各部分的中心詞;透過查讀,捕捉文章的重要細節,培養學生獲取、處理資訊的能力。

  b) 讓學生複述課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c) 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詞彙、知識,透過採訪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的形式進行小組活動,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創造性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文化意識目標:

  a)學會有關地震的知識,並能透過學習討論懂得地震時的應急逃生,地震後如何科學救人和有關地震的形成和減少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等一般知識。

  b)懂得地震無情人有情,即使發生了多麼可怕的災難,國家和解放軍官兵都會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培養學生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友愛精神。

  c)瞭解自然災害會給人類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讓學生進一步感悟、領會到人類應與自然界和諧共處。

  d)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e)欣賞課文中優美句子,瞭解一些英語修辭手法,使學生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靈的愉悅和昇華。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新頒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關於讀的技能目標的具體描述,結合高一學生實際和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分析,確定本環節的主要教學重點和難點是:

  1.重點

  1)讓學生了解唐山大地震,瞭解地震的成因、預兆、地震造成的損失,地震時的應急救生以及震後的救援。

  2)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側重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性結構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寫作的意圖,突出培養學生以下3個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詞把握能力。

  b.根據主題快速捕捉文章重點細節的能力。

  c.總結歸納能力。

  3)重點掌握有關地震的詞彙,特別是shake, burst, ruin, injure, destroy, shock, quake, rescue, disaster, army, organize, bury, shelter。

  4)欣賞並理解課文中優美句子,讓學生掌握一些英語修辭用法。

  2.難點

  1) 如何使學生養成科學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

  2) 如何使學生學會提取、篩選和重組文章中的資訊,並靈活運用於語言實踐中,達到語言實踐能力的擴充套件與提高。

  三、教學方法

  教學裝置:多媒體裝置

  教法滲透

  根據新頒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所倡導的教學原則及“第二語言習得論”和“整體語言教學理論”,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及學生的差異性,確定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合作學習教學法(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整體語言教學法(Whole Language Teaching)、直觀教學法、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以及情感激勵教學法(Affective Motivation)等教學方法。具體採用“P—T—P”自主學習立體模式:(Pre-task----Task-cycle----Post-task)來組織教學。

  1、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任務型語言教學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完成各種各樣任務的過程。任務型學習強調透過“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本課組織學生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進行一次就地震後倖存者的訪問。該設計基於課文內容,但又不侷限於課文的範疇,旨在貫徹“做中學”、“學中做”策略,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並透過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實的情境中,完成任務,體會、掌握語言的應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觀法(視聽教學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透過播放影視剪輯,與課文主題相關的圖片、圖表等直觀手段,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習難度,突破重難點。

  3.合作學習教學法

  合作學習教學法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動活動。合作學習教學法有利於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良好非智力品質的發展,調整學生的語言焦慮感。因此,本課打破傳統的教師單向灌輸,採用“四至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的課堂教學結構,來組織教學,旨在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為積極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透過互相交流,降低語言焦慮感,獲得愉快的學習經歷,從而對學習本身和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感。

  4.整體語言教學法

  整體語言教學法要求按 “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進行語篇閱讀訓練,即從“整體”開始,以“整體”結束的“三段式”閱讀教學法。本課採用從整體略讀——分段細讀——通讀全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即是這種教學策略的體現。

  5.情感激勵教學法

  在教學中重視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充分調動自己情緒的感染力,適時進行情感與策略調整,透過情感激勵,使教師與學生達到情感交融,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發展創新,體驗成功。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注意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貫徹動態真實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動態”地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本課在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和具體操作上都充分考慮到了策略的貫徹以及教學活動的靈活、有效的綜合運用。

  2.重視學生個性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給予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

  其餘的教學方法將結合“說程式”進行舉例說明。

  四、學情分析

  學習的物件是處於城鄉結合部的高一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較差,特別是由於詞彙量缺乏,閱讀習慣不好,導致閱讀速度慢、閱讀理解能力差。並且學生在初中已習慣了教師的單向灌輸,部分學生由於英語表達能力的欠缺對課堂的互動缺少積極性,不善於交際,學習不夠主動自主。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注重學習策略的指導,灌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思想,同時注意調整活動任務設定的梯度,使每個學生透過學習活動,都能學有所成,體驗到成功。

  五、學法指導

  根據新頒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高中英語學習策略七級目標的具體描述,確定本環節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1)認知策略:指導學生運用已學會的抓重點、做記號、摘筆記等方式,對所學內容進行整理與歸納。

  2)調控策略:培養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習慣,鼓勵學生增加與教師和同學交流學習英語的體會和經驗,學會科學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進一步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3)交際策略:創設有意義的情景和任務活動,引導學生透過四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學習,讓他們圍繞課堂任務分工合作,相互探討、相互交流,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和情感體驗,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 資源策略:佈置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即透過不同資訊渠道(internet, newspaper,dictionary, magazines…)查詢所需資訊,把英語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四、說教學程式

  結合本校高一學生實際和對教材內容的科學分析,計劃用45分鐘完成本文的教學任務,具體安排如下:

  (一) Pre-task: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預計需要8分鐘左右)

  (二) Task-cycle:課文主體內容的教學與操練,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過渡(預計需要26分鐘左右)

  (三) Post-task:展示成果,交流成果的過程,語言實踐能力的擴充套件與提高(預計需要10分鐘左右)

  (四) Self-assessment:自我反思與調控的過程

  (五) Homework and Sum up:課文內容的鞏固、延伸與拓展(第四和第五兩個環節預計需1分鐘左右)

  下面將具體說明各個環節的設計方案及其內在的設計思想或理論依據,即闡明為什麼這樣處理教材,為什麼採用某種教法以及預計達到的種種教學效果等。

  步驟一. Pre-task (Pre-reading activities)

  貫徹興趣策略,採用直觀教學法,引入話題,激發學習興趣,明確學習任務。

  【設計思路:先播放有關05年巴基斯坦地震的可怕MTV畫面,學生的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到課堂上來,學生馬上就聯想到earthquake這一詞,這時教師提出“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earthquake?”,學生會不約而同地回答,地震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緊接著引導學生“Can you fortell an earthquake so that we can tak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amages?” 透過圖片,學生更易掌握地震的前兆的知識,為課文的閱讀作了很好的鋪墊,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探究“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selves if an earthquake happened?”透過小組討論、合作得出結論,教師進行一定的總結。接著呈現文章的標題“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引導學生解讀文章標題、預測文章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處於主動認知狀態。學生可能一下子無法正確理解其所包含的深層含義。但估計在前面所展示的MTV畫面及圖片的啟發下,大部分同學可能很快就能作出正確的理解---about the earthquake。另外,考慮到文章生詞較多,且大部分學生對文章的背景知識瞭解較少。因此,在引導學生預測文章內容的同時,有必要在討論“What kind of words will be used in the passage?

  ”這個問題時,引出單詞:injure、ruin、destroy、disaster、burst、rescue等。這樣既可向學生展示本環節的重點單詞,又可為閱讀掃清文化背景障礙和語言障礙,又可為突破本文的重難點作好準備。】

  步驟二.Task-cycle(While-reading activities)

  貫徹目的與困難策略,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在閱讀的不同階段,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捕捉文章主要資訊,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採用整體語言教學法和任務型語言教學法。

  1、透過限時閱讀訓練,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略讀(skimming)的方法把握文章的大意,側重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和文章中心把握能力。

  設計思路:本環節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透過略讀,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文章的大意。要求學生在2分鐘之內,重點閱讀各段的首句和末句,快速歸納出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大部分學生很快就能找出文章的大意―――唐山大地震。該環節教師應透過限定閱讀時間,及時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等教學策略,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快速閱讀理解能力。

  2、精讀各個段落語段,側重培養快速捕捉文章重要細節的能力和猜測生詞的能力,學會欣賞文章中的優美句子。

  設計思路:本文的篇幅較長,生詞多。因此,採用分段細讀,根據段落的不同特點設定不同的閱讀任務,培養學生獲取主要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第一段以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填寫唐山地震來臨之前所發生的奇怪現象,培養資訊歸類能力。第二段和第三段材料出現很多的數詞。因此,以這些資料為依託,讓學生透過查讀方法迅速找出與之相關的資訊。然後再以4人1小組為單位,討論這些資料給讀者帶來什麼樣的感受,交流各自的觀點。第四段,透過回答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地震後救護人員和解放軍官兵不顧自身安危,奮力搶救,體會地震無情人有情,感人至深。此外,在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透過上下文猜測詞義,而非停下閱讀去查詢單詞表。在這一環節中可適當處理一些語言難點(如:一些生詞、片語及定語從句),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體會這些片語的用法。每個段落剛好都有一個含有英語修辭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優美的句子並瞭解其中的英語修辭用法,學習理解並學會欣賞,提高學生的語言品位。、

  高中英語的中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今天我要說的是冀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Go with Transportation 第37課:Flying Donuts。本單元講述了一些有關交通發展的歷史事件和相關故事,在複習以前所學的有關交通的詞彙和短語的基礎上又擴充套件了一些生詞、習語和日常用語。第37課的課文透過介紹Danny想象中的一種新的交通工具,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設想未來的交通工具,並用英語表達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欲,使他們從中得到學習的快樂。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

  (1) 學習單詞fuel, coal, oil … 。

  (2) 學習、掌握短語和句型think of認為,想起;at the front of 在……的前面 with用…;

  能力目標:

  透過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促進學生將新學知識轉化為言語的技能,儘可能地運用語言表達實際的意義。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表達自我的能力,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張揚個性,展示自我。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根據英語教學大綱規定,透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基礎。此外,根據我國國情和外語教學大綱的要求,現階段外語教學的素質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質教育、目的語素質教育、潛在外語能力的培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等四方面。

  3、重點與難點:

  確立重點與難點的依據: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編排的特點及本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本課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本課片語和句型think of/about /out ;with的多種用法;What do the donuts do? Will Danny’s invention really work?

  難點:設想發明一些交通工具,並用英語表達出來。

  二、教學方法:

  新教材重視以人為本,強調素質教育。在教學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空間留給學生。抓住初中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的心理特點,課堂上我設計了大量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啟發學生動腦思考,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暢所欲言,儘可能運用英語表達實際意義,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中,我主要透過五步教學法,精講巧練,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地深化教學內容。展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雙邊活動。

  三、學法指導: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而且要教學生學會學習。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能力。針對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自信,自我評價偏低的傾向,在教學中我注重鼓勵學生相信自己,鼓勵他們多動口,勤動手。

  在進行口語訓練時,要求學生努力克服怕羞的心理,踴躍發言,敢於開口說英語,積極參加課堂上的各種教學活動。

  四、教學手段:

  主要以現代化電教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直觀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密度,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教學程式:

  課前準備

  教師備好課及相關的教學裝置,佈置學生預習本課內容,向學生提出預習的具體要求:

  (1)  學習本課生詞,瞭解課文大意。

  (2)  找出重點短語和句子。

  1、檢查複習

  (1)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

  詢問他們對課文的意思是否還有什麼問題,鼓勵其他學生解答這些問題。

  (2)展示圖片,複習學過的部分交通工具的名稱:

  bicycle, train, rocket, car, boat, plane……

  2、循序漸進,匯入新課

  本課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動的畫面,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達到了教育教學目的。

  首先,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指出重點詞彙及短語,並呈現在畫面上,以突出重點,體現難點。

  其次,透過聽力訓練和問答練習,引導學生從聽、說入手瞭解課文,初步感知新的語言知識。

  3、舉例分析,精講重點

  對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如:What do donuts do? think of/out/over, with, make sb. do sth……等重點講解,舉例加以說明。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學生運用這些詞語造句,訓練學生寫的技能,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4、口語操練,加深印象

  (1)透過放錄音,學生聽,模仿說,教師講的過程,鞏固語言材料,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2)讓學生準備幾分鐘,然後採用三人小組的形式,分角色大聲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創設一些情景,用所學的知識編寫對話,並且把它表演出來。

  5、課堂練習,鞏固知識

  出示一些與本課語言點相關的選擇題和情景對話,要求學生當場完成。課堂練習的目的在於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便教師發現學生知識缺漏,及時補充。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鞏固,加強對本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想象著發明一些交通工具,用英語把它描述出來,寫成一篇小作文。如果時間來不及,就作為課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