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力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個力學中的基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運動和力說課稿,歡迎參考~
運動和力說課稿
一、課程標準分析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有關本節內容是這樣敘述的:“透過常見例項或實驗觀察,認識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圖描述力.”本節課需要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會用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兩種方法表示力.留教材分析
力的概念是物理學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點.本節課在知識技能方面,主要介紹了力的概念、作用效果、三要素以及力的單位.但力的概念比較抽象,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完整地建立起來,要有一個逐步加深和擴充套件的過程.因此,教材首先透過一些生動的情景圖片,使學生從熟悉的'生活事例中領悟到力的存在,並引起學生對其共性的思考,透過分析、歸納,抽象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從知道力是物體對物體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體、受力物體,進而透過各種熟悉的體育專案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改變運動狀態和改變物體形狀),再以開啟房門為例提出力的三要素,學習描述力的方法(力的圖示),使學生逐漸地認識力.
二、教法分析
本節教材中知識的獲得都是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或體育專案為基礎,教學中不要侷限於課本上已有的素材,更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開展教學,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在形成力的概念時,尋求現象的共性是教學的難點,教師不要急於給出結論,要注意引導分析歸納.本節課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實驗和設計各種活動,使學生獲得必要的體驗,是形成力的概念的基礎.
由於日常所說的力具有不確定的廣泛含義,而物理學中對力的概念的界定嚴格而狹窄,教學中要注意糾正對力的一些不恰當的甚至是錯誤的認識.在認識“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的同時,要體會“作用”兩個字的具體內容,知道物體形狀發生變化是力作用產生的效果,物體造動狀態的變化也是力作用產生的效果.
三、學法分析
在理解力的概念時,由於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習時要聯絡實際,體會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透過實驗或例項來分析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時也可以從力的作用效果來認識力的存在,以加深對力的概念的理解.在理解力的三要素時,透過生活中開門(關門)等例項得出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在用圖示表示一個力時,要學會用力的圖示和力的示意圖兩種方法表示力.
四、教學目標
睇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
(2)知道力的單位是牛頓(N).
(3)知道物體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也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圖示和示意圖表示力.
五、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實驗、錄影或圖片等,能簡單描述出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徵,從而對力形成初步的認識.
(2)透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並能解釋有關現象.
(3)透過探究活動感悟影響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透過觀察和活動,培養學生樂於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樂於參與物理學科的觀察、實驗等科學實踐活動.
(2)透過作力的示意圖,培養學生嚴謹、規範的科學態度.
重點:力的概念.
難點: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