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關於相似說課稿
導語:“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說課稿】則是為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為什麼要這樣教”。以下是小編整理初中圖形的相似說課稿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一、教學目標
1. 理解並掌握兩個圖形相似的概念。
2. 瞭解成比例線段的概念,會確定線段的比。
二、重點、難點
1. 重點:相似圖形的概念與成比例線段的概念。
2. 難點:成比例線段概念。
3. 難點的突破方法
(1)對於相似圖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例項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狀相同的圖形說成是相似圖形,只是對相似圖形概念的一個描述,不是定義;還要強調: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狀相同,與它的位置、顏色、大小無關(其大小可能一樣,也有可能不一樣,當形狀與大小都一樣時,兩個圖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種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僅僅指平面圖形,也包括立體圖形的情況,如飛機和飛機模型也是相似形;③兩個圖形相似,其中一個圖形可以看作有另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得到的,而把一個圖形的部分拉長或加寬得到的圖形和原圖形不是相似圖形。
(2)對於成比例線段:
①我們是在學生小學學過數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上來學習成比例線段的;②兩條線段的比與所採用的長度單位沒有關係,在計算時要注意統一單位;③線段的.比是一個沒有單位的正數;④四條線段a,b,c,d成比例,記作 或a:b=c:d;⑤若四條線段滿足 ,則有ad=bc(為利於今後的學習,可適當補充:反之,若四條線段滿足ad=bc,則有 ,或其它七種表達形式)。
三、例題的意圖
本節課的三道例題都是補充的題目,例1是一道判斷圖形相似的選擇題,透過講解要使學生明確:(1)相似形一定要形狀相同,與它的位置、顏色、大小無關;(2)兩個圖形相似,其中一個圖形可以看作有另一個圖形放大或縮小得到的,而把一個圖形的部分拉長或加寬得到的圖形和原圖形不是相似圖形;(3)在識別相似圖形時,不要以位置為準,要形狀相同例2透過分別採用m、cm、mm三種不同的長度單位,求得的 的值相等,使學生明確:兩條線段的比與所採用的長度單位無關,但求比時兩條線段的長度單位必須一致;例3是求線段的比的題,要使學生對比例尺有進一步的認識:比例尺= ,而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就是求兩條線段的比。
四、課堂引入
1.(1)請同學們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紅旗,五星紅旗上的大五角星與小五角星他們的形狀、大小有什麼關係?再如下圖的兩個畫面,他們的形狀、大小有什麼關係.(還可以再舉幾個例子)
(2)教材P36引入.
(3)相似圖形概念:把形狀相同的圖形說成是相似圖形.(強調:見前面)
(4)讓學生再舉幾個相似圖形的例子.
(5)講解例1.
2.問題:如果把老師手中的教鞭與鉛筆,分別看成是兩條線段AB和CD,那麼這兩條線段的長度比是多少?
歸納:兩條線段的比,就是兩條線段長度的比.
3.成比例線段:對於四條線段a,b,c,d,如果其中兩條線段的比與另兩條線段的比相等,如 (即ad=bc),我們就說這四條線段是成比例線段,簡稱比例線段.
【注意】 (1)兩條線段的比與所採用的長度單位沒有關係,在計算時要注意統一單位;(2)線段的比是一個沒有單位的正數;(3)四條線段a,b,c,d成比例,記作 或a:b=c:d;(4)若四條線段滿足 ,則有a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