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的手抄報
聖誕節是西方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中國的春節哦!美好的聖誕節來臨時會下著大雪,聖誕老人乘著雪橇揹著揹包給家家戶戶送禮物,這應該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刻吧!下面是關於聖誕節的手抄報的內容,歡迎閱讀!
聖誕節的手抄報
耶穌誕生的故事
聖母瑪利亞在拿撒勒受聖靈感孕,懷上了一個男嬰,不久,羅馬皇帝奧古斯都下令普查人口,臨產的瑪利亞和丈夫約瑟到伯利恆申報戶口。到了伯利恆的時候,城中客房已經住滿,他們只好在一間馬廄裡過夜,就在這天夜裡,瑪利亞誕下耶穌。當時,瑪利亞將嬰孩用布包起,放在馬槽裡,這樣,馬槽成為了嬰兒耶穌的搖籃。
這時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感到懼怕,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資訊,是關乎萬民的;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
眾天使離開他們,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 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還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 凡聽見的,無不詫異牧羊人對他們所說的話。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牧羊的人回去了,因為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與神,讚美他。
同時,一顆耀眼的新星出現在伯利恆上空,東方的三個博士沿著星星的指引來到這裡,向睡在馬槽裡的耶穌鞠躬至膝頂禮膜拜,並贈予禮物。第二天,他們回國釋出了這個喜訊。
耶穌的確切生日並不清楚,大約是在2000年前,日曆按著假定日期把時間分為公元前(耶穌基督誕生前)和公元后。在公元后的頭三百年間,耶穌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慶祝的。那後來又是怎麼確定下來的呢?
聖誕節的形成
基督教自成立起,一直作為地下非法組織活動在羅馬帝國境內共300餘年,期間屢次遭到幾位羅馬皇帝的殘酷鎮壓。
公元336年,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頒佈了“米蘭敕令” ,終於將基督教合法化,同時也正式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羅馬人把以12月25日定位聖誕節有一個美好的文化轉化的過程。
12月25日原是羅馬人記念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誕辰的節日,也是羅馬最大的節日。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都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
然而當羅馬人普遍接受耶穌作為救主以後,他們認為應當把最隆重的節日獻給上帝,以前是記念和敬拜偶像太陽神,現在轉而全心敬拜上帝、 記念耶穌基督, 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轉變。這是基督教本色化,基督教信仰與處境相適應的一個表現,也是初期教會實踐使徒保羅教訓"在什麼人中間做什麼人",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舉措之一。
公元440年,西羅馬教會正式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 隨著西羅馬教會的影響力逐步超越東羅馬,大多數教會都接受了把這一天定為聖誕節的習慣。但分裂出去的東羅馬教會則依舊沿用1月6日為主顯節。為了教會的合一,又因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聖誕節的具體日期難以統一。於是經由教會商議,決定 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都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
1607年,許多教會領袖聚集在伯利恆,進一步確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至此,世界上大部分基督徒都公認為這一日為聖誕節,而把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作為紀念耶穌受洗的節日。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