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手抄報> 植樹節的手抄報簡單

植樹節的手抄報簡單

植樹節的手抄報簡單

  為了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跟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特定每年的3月12日中國的植樹節,下面是關於植樹節的手抄報簡單的內容,歡迎閱讀!

  植樹節手抄報1

  植樹節手抄報2

  植樹節手抄報3

  植樹節的由來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中國植樹節來歷

  孫中山先生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於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先生提出了在中國北部跟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1924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我們防止水災跟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跟演講中,反覆強調毀林的危害性跟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我國曾於1915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以紀念他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植樹的好處

  植樹的好處可多啦。樹長大了,樹葉不僅可以給人們遮陰,可以使空氣清新,還可以減弱噪音。樹幹可以用來蓋房子,做傢俱跟造紙。在街道跟住宅旁植樹,還可以潔淨空氣跟美化環境。

  但,植樹還要愛樹,才能保證種一棵活一棵。

  剛種下去的小樹特別需要水,如果很長時間不下雨,或者小樹周圍的土地非常幹,那麼每天都要澆水,一直澆到幼苗成活。樹根是樹木吸收水分跟營養的器官。人們常說,根深才能葉茂,就是這個道理。新栽的小樹根扎的不深,如果經常搖晃,新長出來的細根很容易折斷,樹根吸收不到水分,樹就會枯死。樹怕剝皮,就是因為樹皮裡有許多輸送營養的小管,如果把樹皮剝了,樹得不到養料就會死的。樹皮破了,細菌浸入全身,樹也會得病。另外,新栽的小樹比較"嬌氣",不能折斷它的枝幹,如果把主幹弄斷了,樹就會生出許多側枝。這樣的樹既不好看,又不能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