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類實習報告範文彙總六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築類實習報告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1
我在信陽市第一建築公司信陽市新都華成專案部進行施工專案管理實習。透過實習,使我獲得施工技術、施工管理方面的實際知識,進一步鞏固、加強和擴大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實習問題的初步能力。這次實習是我們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為實現專業培養目標起著重要作用。主要實習內容及收穫如下:
一、測量工程
施工測量是直接為工程施工服務的,其成果不僅是進行施工及施工檢查的一條準繩,而且還是驗證竣工工程的位置、標高和相互間關係尺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重要依據。根據規劃局提供給施工單位的水平座標和水準點,建立適合本工程的測量定位軸線網路和標高控制網路,其中重要的控制座標要做成標準的永久性座標點。施工單位再根據這些點進行施工測量。
(一) 平面放樣工作
1.所用儀器:鐳射經緯儀
2.測量方法:首先透過永久性座標點得出首層控制軸線的四個基準點,再透過天頂垂準測量法得出各層的基準點,最後進行平面放樣工作。
天頂垂準測量的步驟是:先標定地面控制中心座標點在地面設定觀測站,將儀器對中整平。縱轉望遠鏡呈天頂位置觀測。調節儀器,使照準軸與儀器豎軸重合,
使靶標呈象清晰,接受人員透過有機玻璃靶標觀察光斑,指示操作者調節光斑焦距,直至光斑半徑最小為止,隨後操作者再將儀器左右緩慢平轉180度,上層接受訊號人員觀察光斑軌跡,同時通知操作者輕微調節望遠鏡垂直度,直至光斑軌跡歸於一點,此時鐳射束與基準點重合,移動接收靶,使靶心與光斑重合,在施工層刻線畫點,再進行作業層施工放樣。
平面放樣的操作步驟是:在一個基準點上對中整平儀器,儀器對準另一個基準點,固定儀器底座,開啟鐳射,在兩基準點之間拉墨線,彈出控制線。再利用鋼尺測量,定出其它控制線。
(二)水平標高控制測量
1.所用儀器:水準儀
2.測量方法:利用水準絲的高度與下層控制點標高(與下層樓板距離2米)得出一系列與樓板距離2米的點即為該層水平標高控制點。
二、鋼筋工程
鋼筋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骨架,依靠握裹力與混凝土結合成整體。鋼筋工程乃混凝土結構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因為混凝土澆築後,鋼筋的質量難以檢查,因此鋼筋工程屬於隱蔽工程,需要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檢查,並建立起必要的檢查與驗收制度。為了確保混凝土結構在使用階段正常工作鋼筋工程施工時,鋼筋的規格和位置必須與結構施工圖一致。
一般的鋼筋工程的施工過程如下:結構施工圖→繪鋼筋翻樣圖和填寫配料單→材料購入、檢查及保管→鋼筋加工→鋼筋連線與安裝→隱蔽工程檢查驗收。鋼筋的安裝對工人的看圖能力要求較高,鋼筋的型號,數量,位置要求很高,一般應和圖紙一致。
(一)鋼筋的連線
工程中鋼筋往往因長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藝的要求等必須連線。所以鋼筋的連線在鋼筋工程中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實習過程中,我主要見習了鋼筋的綁紮和鋼筋的焊接
1.鋼筋的綁紮:
綁紮鋼筋最重要的是確定搭接長度,採用綁紮連線時其位置和搭接長度必須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204-20xx)中的規定,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采用綁紮接頭。
2.鋼筋的焊接
本工程主要採用的是電渣壓力焊。電渣壓力焊施焊接工藝程式
安裝焊接鋼筋→安放引弧鐵絲球→纏繞石棉繩裝上焊劑盒→裝放焊劑→接通電源,“造渣”工作電壓40~50v,“電渣”工作電壓20~25V→造渣過程形成渣池→電渣過程鋼筋端面溶化→切斷電源頂壓鋼筋完成焊接→卸出焊劑拆卸焊盒→拆除夾具。
3.鋼筋的機械連線
在實習過程中並沒有看到鋼筋的機械連線,不過聽師傅說鋼筋的機械連線主要用於粗鋼筋的連線,在地下室工程中運用比較多。
(二)植筋的施工
在工地上見到的另外一個有關鋼筋安裝的就是植筋的施工
操作步驟是: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上鑽出孔洞,注入膠粘劑,植入鋼筋,待其固化後即完成植筋施工。植筋方法具有工藝簡單、工期短、造價省、操作方便、勞動強度低、質量易保證等優點,經常用做連牆筋。
三、模板工程
(一)模板的質量要求
木模板的強度,平整度均需滿足相關規定
1.模板及其支頂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其支頂的支承部分必須有足夠的支承面積。如安裝在基土上,基土必須堅實並有排水措施。
2.木模板(或夾板)應符合《木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GBJ206—83)中的承重結構選材標準,其樹種可按本地區實際情況選用, 材質不宜低於Ⅲ等材。
(二)模板的安裝
1.柱模板的安裝
安裝程式:放線→設定定位基準→第一塊模板安裝就位→安裝支撐→鄰側模板安裝就位→連線二塊模板,安裝第二塊模板支撐→安裝第三、四塊模板及支撐→調直糾偏→安裝柱箍→全面檢查校正→柱模群體固定→清除柱模內雜物、封閉清掃口。
2.梁模板安裝
安裝程式:放線→搭設支模架→安裝梁底模→梁模起拱→綁紮鋼筋與墊塊→安裝兩側模板→固定梁夾→安裝樑柱節點模板→檢查校正→安梁口卡→相鄰梁模固定
3.板模板的安裝
安裝程式:複核板底標高→搭設支模架→安放龍骨→安裝模板( 鋪放密肋樓板模板)→安裝柱、梁、 板節點模板→安放預埋件及預留孔模板等→檢查校正→交付驗收
(三)模板那的拆除
不承重的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稜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損壞,方可拆模板;承重的模板應在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以後才能拆模板;混凝土拆模前要求填寫拆模申請單同意後方可拆模。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2
從10月17日到11月2日我們總共去了三次工地,透過三次到工地的現場實習使我對專業知識進行初步、直觀的瞭解,建築工地認識實習報告。使我對將來所從事專業環境進行了一次直接接觸。這幾次實習認識了建築材料、建築結構體系,對施工程式、施工管理也有所認識。透過實習,接觸社會,開闊眼界,使我對專業知識產生較濃厚的興趣,為進一步學好以後的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項工程要進行,就要先測量,接著處理地基,然後主體結構。對於開挖土方來說,它的施工順序一般按照:施工測量→場地清理→挖掘機挖土→自卸車運土、餘方棄置→基底整平、壓實→邊坡整理→自檢、整修→驗收進行。比如六教施工前先對施工區域進行了測量,接著在假期對地基進行了處理,一直進行到開學。地基是施工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地基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地基承載力不夠,是上部建築整體垮塌,造成重大事故,所以這項要嚴格進行。九號公寓在建的樓房都屬於高層,基坑開挖都比較深,所以基坑都要支護牢固,那個正在進行地基處理的專案,在基坑邊上都打了排樁,而且間距很小。在此之後邊坡再經過一些處理,是先用鋼筋的對坡面進行鋪設,並對其進行加固,然後在上面噴混凝土,這是防止坑坡在土壓力擠壓下垮塌。
我們看九號公寓地基施工情況,是深基礎,有三層地下室,實習報告《建築工地認識實習報告》。位於地基深處承載力較高的土層上,埋置深度大於5米或大於基礎寬度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如樁基礎、墩基、筏板基礎。
當地基土較軟,柱子和牆承受的荷載很大時,往往把整個房屋底面或地下室部分做成一片連續的鋼筋混凝土板,作為基礎,這叫筏板基礎,九號公寓就採用筏板基礎,它的筏板有1米厚。一般採用天然地基,地基承載力不足或沉降量過大時,宜考慮樁基礎。在土力學中我們知道土的性質各有差異,因此基礎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首先根據地上建築物荷載承受情況,然後分析地基土壤的性質,在保證提高軟弱地基的強度,地基的穩定性,減少基礎的沉降,最後決定基礎的形式。
地基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要考慮不均勻沉降問題,如果沉降過大,就會使相應的上部結構產生額外的應力,超過一定限度,將產生裂縫,傾斜甚至破壞。在工程實踐中,主要有儘量使上部荷載中心受壓,受力均勻,合理設定沉降縫,在砌體結構中設定圈樑增強結構的整體性等方法。
不同的建築要選用合適的結構型別。我們去參觀的三個工地,結構型別都是鋼筋混凝土承重的。一般的結構型別可分為砌體承重的混合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牆承重。前者主要用於底層或多層,不過現在城市限制樓房採用磚牆承重,而後者主要用於各種高度的建築,特別是高層建築。因為在鋼筋混凝土牆承重系統中適當佈置剪力牆,則剪力牆不僅能夠承受垂直荷載,還能夠承受水平力,為建築提供較大的抗側力剛度這對於抵抗側向風力地震水平分佈力的影響都是十分重要的,高層住宅樓一般適用這種結構,世紀華庭17#樓就採用這種結構。
現澆鋼筋混凝土牆承重體系建築主體結構在現場整體澆注,牆體佈置與預製裝配的相比之下較為靈活,橫牆承重、縱牆承重、縱橫牆混合承重等方案均可選擇。由於鋼筋混凝土在抗剪、抗彎方面的優越性,這類承重體系往往大量應用於高層建築,特別是辦公樓、住宅等建築中,平面往往成條形佈置。不過出於高層建築物必須對抗水平側力方面的考慮,縱牆承重的方案應在適當佈置橫牆剪力牆。像六教主體結構採用整體澆築式,可以適應樓板的各種形式,為提高橫向水平承載力,在四周採用區域性剪力牆結構。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3
一、 實習目的及要求:
1. 掌握用極座標法放樣點位
2. 掌握用角度交會法放樣點位
3. 要求每位同學會計算資料,並能夠在實地放樣出1到2個點
4. 要求每位同學會處理資料,求出放樣精度
二、 實習分組與地點:
按學號順序每班三組,每組由一位組長負責,每組借一套儀器;實習地點為東華廣場
三、 實習儀器:
每組6’全站儀一套,粉筆一盒,放樣線若干 四、 實習內容:
完成一矩形建築物四個角點的平面位置的放樣工作,見圖所示。
假定A點座標為XA=100.15m、YA=200.25m,AB的方位角為15°20′,要求1、2點用極座標法放樣,3、4點用角度交會法放樣。
五、 放樣資料準備:
角度a=26°33′55″,角度b=68°11′50″,角度c=26°33′55″ 角度d=39°48′25″,角度e=09°27′49″,角度f=05°42′43″ SA1=5.59017m SA2=13.46291m SA3=27.95085m SA4=25.12469m B點座標:(138.726,210.827) A點座標:(100.15,200.25) 1號點座標:(104.311,203.983) 2號點座標:(101.667,213.627) 3號點座標:(120.957,218.918) 4號點座標:(123.599,209.272) 放樣草圖:
六、 實習步驟:
1. 選取一個通視良好的點作為A點,用粉筆畫出A點的位置,並註記
2. 在A點架設全站儀,對中整平,在任意方向上放樣出B點,並用粉筆註記
3. 把全站儀轉到盤左位置,用B點進行後視定向,然後全站儀右轉放樣出角度a(26°33′55″),在放樣出的方向上量取A1的距離5.59m,定出1號點的座標
4. 同理,全站儀右轉放樣出角度b(68°11′50″),在放樣出的方向上量取A2的距離13.46m,定出2號點的座標
5. 在A點右轉全站儀放樣出角度c(26°33′55″),在放樣出的方向上多放幾個點,用工程線連線,再把全站儀搬至B點,定向後放樣出角度d(39°48′25″),拉出工程線,兩條線的交點即為3號點,並觀測出座標值
6. 同理,在B點盤右左轉全站儀,放樣出角度e(09°27′49″),然後在A點放樣出角度f(05°42′43″),兩工程線的交點即為4號點座標,並觀測出座標值 七、 實習資料與成圖: ? 4個點的放樣後的座標為:
1號點座標:(104.314,203.985) 2號點座標:(101.669,213.632) 3號點座標:(120.957,218.918) 4號點座標:(123.602,209.274)
? 放樣後成圖:
八、 放樣檢查:
1. 角度誤差:
△∠1=90°00′00″-90°00′05″=0°0′05″ △∠2=90°00′10″-89°59′37″=0°0′33″ △∠3=89°59′50″-89°59′29″=0°0′21″ △∠4=90°00′00″-90°00′49″=-0°0′49″ 因為角度誤差要求≤±60″,所以滿足精度要求。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4
一、實習時間
XX年xx月xx日——月日
二、實習目的
綜合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密切聯絡建築工程實際,熟悉建築工程預算的基本程式。初步掌握建築工程預算的相關法規和原則,學會使用建築工程定額手冊並初步瞭解建築工程預算的相關應用軟體。培養獨立進行建築工程預算的基本技能,完成課題專案的建築工程預算。
三、工程課題
小華小區商住樓0111型土建工程
四、工程簡介
小華小區商住樓0111型土建是框架結構建築,總建築面積為1392.7平方米,建築總高度為24.75米。一共有七層,一層為管理用房,二層以上為住宅,建築耐火等級為二級,建築耐久年限為二級,合理使用年限為50年。
五、實習內容
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辛老師給我們各小組分別佈置了相關課題,並分發了工程設計圖樣。我們為2人一組完成一套圖紙,在仔細分析研究圖紙後,我們擬定了預算方案,分為建築部分和結構部分,我進行建築部分的預算工作。
建築部分的計算步驟如下:
(1)場地平整:根據定額手冊中的定額規則,按建築物外牆外邊線或構築物底面積外邊線每邊各加2米,以平方米計算。
(2)建築面積:因為建築物共有七層,所以建築面積按各層面積之和進行計算。
(3)挖基礎土方:工程量以立方米計算。
(4)散水:按圖示尺寸以面積平方米計算,即散水中心線長度乘以散水寬度。
(5)餘土外運:v運=v挖-v填×1.14
(6)磚基礎:基礎與牆身使用同一種材料時,以設計室內地坪為界。以下為基礎,以上為牆身。
(7)砌體工程量:按扣除門窗洞口後的面積乘以牆體計算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v=(牆身×門窗洞口-門窗洞口面積)×計算高度-獨立過樑 -構造柱體積
(8)衛生間的面積及貼瓷磚還有廚房的面積及貼瓷磚,都是以主牆間淨空面積進行計算。
(9)屋面防水工程量:工程量=屋面水平面積+增加面積附加層、接縫收頭、找平層的嵌縫已計入定額內,不另計算。 建築部分工程量計算完成後,我們根據《雲南省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雲南省建築工程措施專案計價辦法》進行套價。計算總價為:1224184.42元 (壹佰貳拾貳萬肆仟壹佰捌拾肆元肆角貳分)。
六、實習心得體會
透過這次為期兩個月的實習,首先使我深切體會到實踐經驗對我們所學習專業知識的重要性,使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的工作聯絡起來,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統一。其次,使我初步掌握了預算說明書的編制流程,熟悉了建築工程預算的相關法規和原則,並初步瞭解工程預算相關軟體的應用。再次,工程預算是一項複雜的工作,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我在這次的實踐中克服自己粗心和急躁的毛病,端正態度,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以嚴謹的科學態度面對所遇到的問題,不斷進取,精益求精,充分體現人生價值和展示自我魅力,為實現理想而不斷奮鬥!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5
透過4天的認識性實習,我初步的的瞭解了房屋的構造組成、構造原理及構造方法。進一步提高對建築文化、建築知識以及建築施工、建築材料的認識,鞏固和擴大所學理論知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下面就實習與理論知識結合及得到的收穫做一些總結
一、
(1)結構形式
當今的建築主要採用的是框架結構或者是框架剪力牆結構,磚混結構也採用但用的比較少。我們所參觀的兩個施工工地都採用的是框架---剪力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佈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效能。這種結構是在框架結構中佈置一定數量的剪力牆,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樣又有足夠的剪力牆,有相當大的剛度,框剪結構的受力特點,是由框架和剪力牆結構兩種不同的抗側力結構組成的新的受力形式,所以它的框架不同於純框架結構中的框架,剪力牆在框剪結構中也不同於剪力牆結構中的剪力牆。
(2)構造柱
磚混結構設計中,為了加強建築物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使建築物在地震中避免或減輕破壞,根據抗震規範,我們設定一定數量的圈樑和構造柱,來增強和提高建築物的抗拉、抗裂效能構造柱的設定位置的規定:規範規定無論房屋的層數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應在外牆四角、錯層部位橫牆與縱牆交界處、較大洞口兩側、大房間外牆和內橫牆交接處。.樓梯間四角最好設定。上人屋面的女兒牆也應設定構造柱。.跨度比較大的梁,如果不設定牆垛或墊塊,也應有構造柱。
而在框架剪力牆結構中,為了加強砌塊隔牆的整體性,應在砌塊隔牆的適當位置設定構造柱或圈樑,具體設定位置和磚混結構的一樣。
二、施工縫、變形縫和後澆帶
施工縫:受到施工工藝的限制,按計劃中斷施工而形成的接縫,被稱為施工縫。混凝土結構由於分層澆築,在本層混凝土與上一層混凝土之間形成的縫隙,就是最常見的施工縫。所以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縫,而應該是一個面。因混凝土先後澆注形成的結合面容易出現各種隱患及質量問題,因此,不同的結構工程對施工縫的處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防震縫。他們的作用是保證房屋在正常溫度變化、基礎不均勻沉降或地震時有一些自由伸縮,以防止牆體開裂,結構破壞。而後澆帶是在高層建築中來代替變形縫的做法。其做法是每30米到40米留一道縫寬為800毫米到1000毫米的縫隙暫時不澆注混凝土。縫中鋼筋可採用搭接接頭,等荷載差不多穩定時,一般是結構封頂兩個月後再澆注混凝土。後澆帶都是用於建築長度大於50米的建築。而當建築長度小於50米時並且是框架結構,這時為了保證建築物的整體性和一定的剛度,就設定單元牆來增加建築物的整體性和剛度。
沉降縫:為克服結構不均勻沉降而設定的縫。如上部結構各部分之間,因層數差異較大,或使用荷重相差較大;或因地基壓縮性差異較大,等可能使地基發生不均勻沉降時,都需要設縫將結構分為幾部分,使其每一部分的沉降比較均勻,避免在結構中產生額外的應力,該縫就是“沉降縫”。須從基礎到上部結構完全分開
伸縮縫:若建築物平面尺寸過長,因熱脹冷縮的緣故,可能導致在結構中產生過大的溫度應力,需在結構一定長度位置設縫將建築分成幾部分,該縫即為溫度縫。對不同的結構體系,伸縮縫間的距離不同,我國現行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XX對此有專門規定。伸縮縫在基礎可不斷開;
抗震縫:為使建築物較規則,以期有利於結構抗震而設定的縫,基礎可不斷開。
現在多用3縫合一隻有沉降縫能滿足這個要求,所以多用沉降縫來代替其他縫來使用。
三、梁:按梁的常見支承方式可分為:簡支梁、懸臂樑、一端簡支另一端固定梁、兩端固定梁、連續梁。
梁按其在結構中的位置可分為主樑、次梁、連梁、圈樑、過樑等。
門窗過樑
門窗洞口上的橫樑,支撐洞口上部砌體傳來的荷載;傳遞荷載的窗間牆
常用形式:磚砌過樑,鋼筋磚過樑和鋼筋混凝土過樑
圈樑
砌體結構房屋中,在砌體內沿水平方向設定封閉的鋼筋砼梁.
在砌體結構房屋中設定圈樑可以增強房屋的整體和空間剛度,防止由於地基示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
圈樑:為了保證砌體的穩定而在砌體頂部或底部用鋼筋混凝土澆灌的構造封閉梁(非承重梁)。它採用鋼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牆厚,在寒冷地區可略小於牆厚,但不宜小於牆後2/3,高度不小於120mm,常見的有180mm和240mm。
在非抗震設防區,圈樑的主要作用是加強砌體結構房屋的整體剛度,防止由於地基的不均勻沉降或較大振動荷載等對房屋的不得影響。
在地震區,圈樑的主要作用有:增強縱、橫牆的連結,提高房屋整體性;作為樓蓋的邊緣構件,提高樓蓋的水平剛度;減小牆的自由長度,提高牆體的穩定性;限制牆體斜裂縫的開展和延伸,提高牆體的抗剪強度;減輕地震時地基不均勻沉降對房屋的影響。
透過這一次認識實習,我對相關的專業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也學到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觸的東西,受益頗豐。深入工地一線的參觀,使我能夠將所學理論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地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深化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初步體會到建築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的工作特點,熟悉了工程設計與施工現場的各種技術和管理工作,在實習中,我發覺自己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和培養,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做好思想準備。此外,透過實習,我開闊了視野,增加了對建築施工的理性認識
三、實習感受:
透過這次實際的工地實習,我不但掌握了一些不懂的具體環節,而且也鞏固了我在學校期間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在學校學習,理論與實際相差較大,一些知識雖然能在短期內被掌握、被運用,但一些知識則不能掌握,也不便於記憶,更談不上掌握運用了,因此,老師所傳授的內容雖然多、廣、博,但是我們學習到的只是其一部分,或者是一些皮毛的東西,要想真真正正的掌握所有理論知識,只有透過實際的學習和參觀,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這次實習就達到了目的,我們不僅學到一些新的知識,也鞏固了在校期間所學到的理論知識。以前對一些試驗技術要點,只是粗略地知道其作用,而其具體的環節,具體的步驟如何,卻是知之甚少,但現在實習結束了,對我們這段時間所看到的那些施工技術,它們的具體環節及詳細步驟,我們應該可以掌握了,這樣就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也增強了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透過實習,增強了自己對專業的熱情,讓自己更有興趣將來能在建築行業開創天地。以前聽到就業不樂觀時候就很茫然,學了三年的建築卻找不到好的工作,以致對自己的專業喪失了熱情,沒有足夠的興趣去學習專業知識。
建築類實習報告 篇6
大二暑假,經親戚介紹有幸到福建xx設計有限公司實習。剛開始時,走進趙工的辦公室,還有點不好意思,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學了一學期的建築工程這一專業的知識了吧,可是面對真正的建築工程我還是有太多的問題,學的可以說只是皮毛。趙工人不錯,很隨和,他的熱絡很快就讓我的拘謹消逝了。第一天,我到他們公司的辦公室裡逛了一下,這邊看看,那邊瞧瞧,可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什麼也插不上手。在建築設計公司裡我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們大都在用CAD製圖。建築平面,立面,剖面圖做出速度很快,比我們課上學的建築製圖快多了,而且我們手工畫的也比不上電腦做的精確。在設計公司裡除了繪圖外,我還看了好多圖紙,說實話我的製圖課學的並不是很好,但看圖還是可以的,這是相對課本上的圖來說。在公司裡看到的圖卻讓我吃驚,有些圖紙較大,但條理挺清楚的,可是詳圖我就沒法看懂了,裡面有好多的圖例是我們沒有學過的。
公司裡的其他同事也挺熱心,對我的叨擾他們並不感到煩,教了我好多知識,我是在那裡第一次作CAD做了一張圖。在實習的過程中趙工和他的同事耐心地給我講解設計的流程和不同建築種類的設計規範要求。首先,是對建築的整個流程的瞭解。建築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資商投資-—國家稽核批准-—設計院做出建築方案-—中標-—設計院進行建築設計(包括建築物正,立,剖面,水電,供暖的設計)-—建設部稽核批准-—施工單位施工-—監理進行稽核-—施工完成,交工-—裝潢公司進行裝修-—交工-—由投資商和房產公司進行買賣。整個過程中,建築的設計部分佔了相當重要的位置。所以設計的時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規定,每一步都要謹慎。設計時也有它的過程:做方案(必須符合結構要求)-—進行平面設計(設計的同時,由結構師就行調整,平面做法應符合結構要求,調整的同時,結構師進行結構設計,兩者屬於同步進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設計-—水電,供暖,電梯設計。
我們並沒有學CAD,既然來設計公司實習,這個程式就當然是要去嘗試學習一下。這個程式具有二維,三維繪圖功能。我所學習的,就是建築物平,立,剖的二維繪製。
繪圖,要先對功能進行了解,再就是熟悉裡面各個工具的用法。繪圖的時候也有步驟:軸線--牆線--門窗--樓梯--屋內佈置--標註。還要一邊繪製一邊修改。剛開始畫,只管做一些簡單的圖形,如圓,矩形,方體,熟練之後就開始畫一些簡單的房屋平面圖。說著簡單,當時可是讓同事教了我好久才算學會一些簡單的操作。在繪製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如,弧線與直線的交接,圖形的閉和,樓梯的繪製,在做這些時候經常出現錯誤,影響下一步的操作。同事就會說,細心點和耐心點,慢慢修改。
幾天實習時間裡,我在運用已學的知道外,同時更大的好外是學到了更多的新的知識。建築並不是學校裡一兩本書就能寫完的,許許多多的東西還是在邊學邊運用才能體會到。在三明,不像福州那麼熱,辦公室裡也有空調,環境不錯,公司裡的那些材料也是不錯的學資源。公司是個甲級的建築設計單位,做的工程不少,裡面的資料是對我來說是個學習建築知識的好機會。公司裡有不少關於各個城市裡的代表建築的材料,有些是中國現代與古典建築的代表。同事說這些建築可是些不錯的建築典範,他們有時會借鑑一些優秀的設想。
蘇州城就是個很不錯的地方,那裡的優秀的現代建築和古典建築很多。比如位於西湖南線南山路西側的博物館,建築用地23889平方米,建築面積控制在8000平方米。以現代建築造型手法塑造出具有現代氣息的博物館形象,結構新穎,是一個建築典範。因處在西湖景區中心,所以整個建築以考古發掘探溝和探方的形態,將大部分建築置在地下,地上建築面積控制在20xx平方米,以進入地下部分的探溝為界,劃分左右兩大功能區。這一設計構想源於對塊環境的解讀,以及對博物館本身意向的表達。透過建築造型,採用內部空間非等高的豎向設計,有助於展示不同內容的需要,滿足不同的陳列方式,利於現代展示空間佈局。作為建築物本身,上部框架和探溝內部所呈現的現代鋼結構,幕牆玻璃、花崗岩鋪飾,與建築外立面的磨磚對縫清水磚牆面,恰是建築表達現代人文氣息與傳統歷史文化的契和之處。
這就是西湖博物館的獨到之處,為人們以後再設計類似建築的時候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的模版。真的很佩服這個設計者的構想。
為什麼建築可以這樣隨意的按人們的意願設計成不同的體型?我從同事給我介紹的書裡找到了答案。這和我們結構設計有根本的關係,古代建築都是砌體結構、木結構,而新建的大多數都是框架,或框—剪結構。其中以框架為主,高層中多使用框—剪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