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報告> 有關在報社的實習報告3篇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有關在報社的實習報告3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動機:由於對新聞寫作有很深的興趣,透過自學對新聞的定義、基本要求、寫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想透過實習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的應用相結合,在報紙出版的實踐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新聞寫作方面總體把握的能力。

  二.實習目的:瞭解報紙出版的過程、學習新聞寫作的採編流程,對其進行分析,並結合所掌握的理論達到提高自己對新聞認識的目的。

  三. 實習任務:學習報紙上已發表的新聞作品、下各專業廠進行現場採訪。

  四. 報社概況

  1. 基本情況:位於廣西賀州市地委政府大樓對面

  2. 報社

  五、初步認識:報紙是一種輿論工具,它對於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的重大影響,特別是在特殊時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義。?報紙作為一種媒介載體和一種輿論工具所固有的屬性,以及發展中無論用何種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規律。報紙內容堅持的四個基本點——時政新聞是支點,娛樂新聞是亮點,社會新聞是賣點,經濟新聞是看點。

  實習狀況 第一天到日報社會新聞部報到時,心裡有點忐忑不安,看到來來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該從哪裡入手。部裡幾位老師都很慈祥熱情,對我的鼓勵和幫助,很快消除緊張,融入工作狀態。

  接熱線電話,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拿起筆簌簌寫了起來。新聞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實細節,比如人物、地點、時間必須有確鑿的事實依據。否則可能會引起不良後果。打電話四處查詢知情者,經確認證實後,一想到自己肩負的採訪任務

  為了能我更全面地瞭解新聞報紙出版工作的全貌,報社領導安排我在採訪、、出版、校對、發行等部門工作,使我受益匪淺。

  有時出去採訪,有時坐在報社的電腦前,敲打著鍵盤,記錄下自己當天採訪來的新聞。

  四處“轉戰”,有時也跟著出去採訪。

  講述了新聞部需要注意我們先從學習報紙作品開始,

  對於主任給我們安排的新聞採訪任務,我們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極高的積極性,

  在辦公室接聽讀者的來電,在電話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便會和老師一起前去採寫。

  我深深感受到了報社的文化氛圍,

  到不同的地方,看種不同的人,漸漸適應了這樣的生活,

  大體瞭解辦報理念和流程,以及作為報紙出版的載體——報社的執行情況和規律,也有了些個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環境,先把工作組的人交流交流。

  實習工作

  從自身:

  1實習不是被動的學習,在實習崗位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創造性的發揮,和實習單位多多交流,成功轉換角色的方法。

  2要給自己定好位。在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學生,虛心請教;在做新聞採訪時,把自己當成一個工作人員,愛崗敬業,嚴於律己,爭取多寫新聞,多發新聞,維護新聞的客觀、公正。

  3要多動手寫。做必須腿勤,嘴勤,筆勤,一個新聞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後組織稿件。同時自己要主動動鍵盤寫稿,

  4工作認真紮實,做就要做到最好。讓觀眾更快更易得到最新訊息。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從20xx年的2月18號到3月20號我在西安商報報社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短,但讓我學習到了很多在校園裡學不到的知識,增加了不少閱歷。所以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很多學問。發覺書本所講的理論與實踐多少是有距離的,我們學生要在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起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經歷過親身感受過才知道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實習過程中,有順利的時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堅持了下來,認真完成了大學期間重要的一次課外作業,以下是我的實習報告

  選擇《西安商報》作為實習單位緣於一位認識的中文班的同學的推薦,《西安商報》是有西安日報社主辦的一份經濟生活類報紙,創刊於20xx年。後來的經歷證明我選擇商報實習是正確的選擇,商報的老師對我和我們一起實習的同學都很關心,及時給我們答疑解惑,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每一個實習生都由兩位老師帶,這足以說明商報周到的考慮,儘量是我們在短時間內不至於浪費寶貴的時間,每天都有事可做。商報的記者不多,所以每個人的任務就比較大,每天都很辛苦,帶我的是商報的李老師和詹老師,李老師在報社工作了將近十年,是一位資深的記者了,詹老師則是剛進入報社的年輕記者,但我感覺到了他們都是那麼的敬業,那麼的熱愛這份工作,對於我這個實習生也是當做朋友一般,經常跟我溝通交流,指導我的稿件,教我採訪的技巧,我從內心感謝他們。

  在報社待的一段時間,讓我有了很多收穫。剛去報社的幾天,老師並沒有給我安排任務,而是讓我看報紙,除了本報社的報紙外,還要求我多看幾家比較有名的如《大河報》《成都商報》《華商報》等他們的報紙,我在學校就是比較喜歡看報紙的,但是在學習之餘把看報紙當做一種放鬆的方式,而現在讓我整天坐在哪裡看報紙,當時真的是很無聊,老師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訴我說讓我看報紙不光是讓我看新聞的內容,關鍵是讓我瞭解記者採寫新聞的角度,報到的方式和對新聞事件的把握,這是當記者的東西,沒準就能另闢蹊徑,寫出優秀的稿子來。事實也是這樣,不光目光要獨特,還要會發散思維,由點及面,同一篇新聞不同的人閱讀就能出現不同的結果,有一次詹老師拿起我身邊的報紙,沒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說發現有新的材料可以寫。他說上面的報道還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們可以補充這些訊息作為新聞,還是會有很多讀者關注。這是關於房價的一篇新聞,我看完了就把報紙扔到一邊了,而記者卻看到了可以寫的新聞,這就是新聞敏感,就是經驗,對於自己目光狹隘我真的.無話可說,問了老師很笨的問題:“怎麼發現新聞?”老師說,“留心處處皆學問,我們就要做別人所沒有的,學會擴充套件思維,從點延伸,新聞就在身邊。”好一個處處留心,做別人所沒有,因為老師的仔細觀察,我是寫了兩篇跟蹤報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識珠”恐怕這訊息就會隨著報紙一起沉默,成了沒有的東西。其實我們自己也可以做到,這不只是經久“沙場”的老記者才可以做到的。問題在於自己有沒有去動腦,有沒有用實際行動去證明。看這新聞就要懂得從新聞找新聞,“查缺補漏”都可以派上用場。

  實習期間我感到了自己知識儲備的嚴重不足,才發現記者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什麼都得懂,因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會遇到什麼情況,而且要敢於提出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有一次去採訪一起交通事故,李老師帶著我和另外一個實習生,到了現場我都嚇傻了,現場情況很慘,老師採訪交警瞭解情況,我們躲在旁邊不說話,後來老師問我們為什麼不說話,我說現場太慘了,都嚇傻了,老師狠狠批評了我們,作為記者,連這點是都扛不住怎麼行,不管現場怎樣,你的採訪都得照樣進行下去,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給我上了一課。以後採訪就比較主動點了,也能提出一些水平比較高的問題來。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大學四年,我始終在為記者是什麼而抓狂,在報紙上,在老師的教學中,陸陸續續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沒有明確的定義,家人問起,學新聞這個專業具體能幹些什麼,我有點萌的感覺,說不上來是怎麼一回事,報社實習報告。我需要去弄清楚,新聞是什麼,我為什麼喜愛新聞?我為什麼有想當記者的強烈願望。所以這是我進入報社實習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實習概況

  我於7月15日到8月26日在連雲港日報社實習,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報實習,分別被分配在民生新聞部門、社會新聞部。實習的主要內容是透過看報紙,網路搜尋,接聽熱線電話等方式查詢新聞線索,確定採訪內容,安排採訪,做筆錄,收集資料並進行寫稿,跟隨老師跑廣告業務,並對內刊的廣告刊登進行排版等,採訪的內容有了解社群人們的生活的基本形態,深入基層採訪瞭解城市中農民工的生活,調查火車退票費對人們的影響,以及地鐵給人們帶來的影響,為解決老百姓燃眉之急的問題。總之,一切都是以服務人民為宗旨,實際解決老百姓問題為目的,是記者的基本工作。

  實習單位介紹

  《連雲港日報》是中共連雲港市委機關報,以堅持黨報的權威性、指導性、開放性、立足於開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亞洲大陸橋東橋頭堡、團結拼搏、開拓創新,加快報業發展為辦報宗旨。1958年創刊,50年來,成長為擁有《連雲港日報》、《蒼梧晚報》、《連雲港手機報》、《連雲港新聞網》《蒼梧晚報網》《今日報業》“三報兩網一刊”的強勢傳媒。在市委的領導下,一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忠實履行黨報的職責,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為團結引導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創業,為促進連雲港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晚報》創刊於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辦的一張面向市民大眾的都市生活類報紙,也是中國西部歷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報紙。《西安晚報》致力於新聞獨有化、資訊地域化、服務個性化的辦報理念與鮮明的編輯風格與現代都市生活的快節奏同步,成為西安家庭覆蓋率最高的報紙。《西安晚報》以其出色快捷的新聞,豐富多彩的資訊,勸慰準確的觀點,新穎獨特的視角,貼近百姓,關注民生,擁有巨大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

  實習崗位概述

  社會新聞和民生新聞主要是透過對真實具體新聞事實的反映,來傳達社會主流的道德評價標準和價值取向。所以其題材範圍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這些都是社會新聞報道的範疇。透過對新聞時間的報道,為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

  實習獲得的成績

  在連雲港實習的一個半月中,共有新聞採寫稿件35篇,刊載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獨自採寫的稿件達10篇以上。採訪的內容深入基層,瞭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問題,實事求是的為老百姓解決問題,其中採訪還涉及到工商部門,對於社會上的坑門拐騙,欺詐售假等行為進行深度有效的報道,透過媒體報道以提醒廣大受眾謹防受騙。除採寫稿件之外,還分別在報社的印刷部門,編輯部門以及廣告部門分別待了一週,知道了報紙從有新聞線索開始到報紙出刊並物流運輸的全過程,期間還參與到報紙排版,拉廣告,拍攝圖片。在西安晚報實習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採訪外地來西安打工的老農民工和80後農民工,他們衣著樸素,被生活所迫,他們不得不每天行走於各種勞務市場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論薪水多少,他們都願意幹,實習報告《報社實習報告》。不像80後的農民工,在他們身上絲毫看不到被所面臨的就業,房子,孩子上學或被留守等問題那種困惑與無助。80後的農民工,強迫自己在大都市裡靠給別人打工或做點小生意來養家,但又不僅僅是為了養家,還為了他們的夢想,因為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夠努力,在西安這個大都市裡,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他們身上的那種自信,那種面對生活的坦然,為成就以後的自己而苦苦掙扎的情景,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華都市中,他們的未來在那裡》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這一場景。此次採訪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農民工,時刻關注他們生活遇到的各種問題,透過對國家政策解讀對其進行的有力報道,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最近廉價房措施的實行不失為對生活在城市中農民工良好的政策。

  實習體會:

  “我猜想,當我死後站在天堂之門的時候,我遇到的第一個人,將是美聯社的記者。”許多年後,聖雄甘地的這段說辭,時刻鼓舞著我。雖說只是個實習,但是我已把自己當作追逐新聞的記者,促使我不斷完善自己。

  心態方面:

  在連雲港日報實習期間,剛去的時候,老師把我安排在資料室裡,讓我閱讀有關民生的新聞,並讓我對其進行分析,兩天過去了,老師對我不聞不問,那時的我心急如焚,看書只是做個樣子,知識不再進入大腦。我打電話給我老師,老師說採訪沉穩的心態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書。一週後,老師出去採訪帶上了我,同時我為不再資料室看書終於鬆了一口氣,可是後來我在採訪中才發現,如果不是待在資料室看報紙,我還真是不知道面對老百姓我該採訪什麼,而且我覺得所學的知識真是少之又少,匱乏的不行。之後只要不出去採訪,我都在資料室裡看書。

  在採訪中,有3次經歷,讓我對社會以及記者這個行業有了新的認知。7月25日,我作為現代快報的實習生被邀請參加市裡採訪,為期一週,幾乎江蘇的省級報社和省級電視臺都有記者參加,因被採訪的人住在開山島上,需要坐船3個小時才可到達。早上四點時候,我們就開車出發,原本晴朗的天氣,在我們到達島上的時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沒有什麼防禦措施,我們個個被淋的想落湯雞,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風吹起,擊打著岸邊的岩石,但是採訪工作並未被終止,電視臺的採訪人員把衣服脫下來把攝影機包住,只露出鏡頭對準被採訪人,平面媒體記者刷刷的用筆記者被採訪人說的話,絲毫不受風吹雨打的影響,這場暴雨好像對他們而言似是溫和細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沒有人身上的衣服是乾的,但是在他們的臉上也沒有怒意,只是在那興奮的說著採訪的內容,有的已經敲打著鍵盤,把文字輸入了電腦之中。就是記者這種忘我的精神給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無冕之王”。

  8月5日,採訪加盟打火機詐騙案,用電話給售假公司經理打電話詢問情況時,經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結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說需要錢,他們就掏錢給我,何況是自願的,我又沒有逼迫他們,怎麼是詐騙呢,況且我想怎樣就怎樣,管你們X事,如果你們管這檔子事,別怪我找人砸你飯碗等。這件事雖然在報紙上曝了光,但是因為武漢的地方保護主義特別強,導致這一事件最終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為有錢而囂張跋扈的嘴臉,深刻的體會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應該深入內部調查,徹底解決問題。

  8月15日。我獨自到海州區的紅旗社群採訪,因本身採訪物件不是很瞭解,去之前也就沒有什麼準備,到採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多麼大的錯誤。因為被採訪人的妹妹患有嚴重的風溼性心臟病以及長期遭受精神分裂症的困擾,其骨瘦如柴,臉上的表情有所扭曲,看到她,我愣住了足足有5分鐘,其姐姐叫了我幾次,我都沒反應。後來採訪他姐姐實在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只好先行離開,最後還是用電話完成了此次的採訪。這件事對我以後採訪做了警鐘。第一,採訪之前,要對被採訪人有所瞭解,並寫採訪提綱。第二,著力提高心理素質,加強對事物的認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靜、不慌張。第三,與人溝通方面的加強。

  在西安晚報實習期間,因為實習老師沒多少採訪,我得以空閒看了新聞學專業課本,也到基層作有關城市中農民工問題的調查,深刻體會到他們在城市中艱苦的生活,以及對城市的貢獻,被他們的不懈努力與默默奉獻的精神所折服。在對西安地鐵執行期間,對西安上班族、學生等不同人群的採訪,深深感受到作為西安人擁有地鐵的驕傲。與此同時,國家火車票退票費用的降低不失為減輕人們出行不便的一種策略。與人的不斷交流,使得我在與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專業方面:記者這個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新聞寫作方面的技能。還需要對社會各方面的認知度和敏感度。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面的。再說新聞無處不在,涉及的範圍廣,所要求的知識面也很廣。我在社會新聞部實習,社會新聞涉及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我們的身邊,每天發生的令人感動的、美好的事件;社會中發生的雞鳴狗盜、假貨氾濫、迷信成風、惡習滋生的問題;社會活動,風土人情,災禍等,都是社會新聞的範疇,這就要我們學習如法律,經濟,政治,文學,美學等各方面的知識。我的專業是新聞學的,但是所學習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如在我一次有關一位女士買了一包發黴的月餅採訪寫作中,我就沒有提到我國憲法規定的假一賠十的相關條列,老師說:沒有這條新聞資訊,其新聞的價值就被打了折扣了,還有一次是有關四胞胎的採訪,因其家庭貧困,希望政府能給予家庭補貼,有了上一次的經歷,我特地上網查了一下,發現有地方政府是給與貧困家庭生多胎兒補貼的,當時打電話告知其父,後來才知道,國家規定裡是不給與補貼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給補貼,那是其他的城市。每個省的有些規定是不一樣的,兩個不能相提並論。給了當事人錯誤的資訊,這是作為記者很難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說這是知識不足惹的禍。記者擁有的不只是相關的專業技能,而且還要通曉其他各方面的知識,但是不用很細緻,大概知道就行。這就需要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處於一種學習的狀態,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提高我們的修養,在記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遠。

  人際關係方面:

  把人際關係搞好是記者的必備條件,因為有了人際關係,記者所獲得新聞線索也就多,所採寫的稿件也多。認識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學習他們的優點,這不僅有利於自身修養提高,還會在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