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彙總5篇

大班數學教案

【精品】大班數學教案彙總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同時鍛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3、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5、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購物。

  師:今天,我們來玩超市遊戲,你們想買一些什麼東西?

  幼:自由討論準備買一些什麼東西。

  幼兒參與活動。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裡買到貨物,並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裡買到的東西。

  幼1:我在紅顏色的格子裡買的是娃娃,請大家猜一猜在第幾個格子?

  幼2:第二格。

  幼3:第九格。 幼兒爭論。

  師:啟發提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討論:

  1、師:為什麼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幼1:我是從左數到右的。

  幼2:我是從右數到左的。

  師: 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幼兒再次思考。

  幼1:老師貨架有高有低還可以從上往下數。

  幼2:從下往上數也可以的。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

  幼兒講講自己是在從左到右數第x格,從右到左數第x格,從上往下數第x格,從下往上數第x格中買的東西。

  4、集體交流: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買東西的序數位置,請大家猜一猜他說的東西是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裡買到的。

  (三)遊戲鞏固:

  1、幼兒分成兩組,根據老師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兩個貨架,比一比哪一組放得又快又對。

  2、相互檢查放得是否正確,如有放錯請幼兒自己改正。

  活動反思:

  讓兒童學會學習是21世紀世界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它必然要求教師改變角色和方法,作為兒童的援助者,引導兒童自主學習。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啟發,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麼,學什麼”轉移到“如何學”上來。

  過去,在學習序數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會告訴幼兒應該怎樣數,其結果是,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扼殺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現在,我採取了為幼兒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並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發現幼兒能積極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於所學的內容是幼兒透過實踐、思考後自主習得的,所以幼兒能較快理解並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大腦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幼兒腦功能的開發。

  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一定要轉變觀念,努力貫徹《綱要》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操作中發現物體不同的組合方法,發展幼兒的初步推理能力。

  2、感知數學活動的有趣。

  3、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重難點:

  發現不同的組合方法。

  根據提示進行簡單推理。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小猴、小松鼠各一張。

  2、每組一個小筐,每人10顆紙糖。

  3、3個果凍殼、4張糖紙、5個餅乾袋。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小猴。

  (1)教師:小猴弟弟過生日,要請好朋友來做客,準備了許多糖果。為了讓每個朋友都可以吃到,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了一個或者兩個糖果。朋友來了,小猴真開心!可是直到朋友走了,它也沒有搞清楚今天來了幾位小客人,它在整理房間時發現,小客人在廢物筐中剩下10張糖紙。

  (2)教師提問:客人一共吃了幾個糖果?

  (3)幫小猴弟弟算一算,今天可能來了幾位小動物?請小朋友想想?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一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5)如果客人每人吃兩個糖果,那來了幾個客人?

  (6)如果每個客人可以吃一個糖果也可以兩個糖果,那來了多少個客人?

  (7)幼兒操作。請小朋友每人拿10顆紙糖,算一算來了幾個客人?

  (8)比較三種分法,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2、再次出示圖片小松鼠。

  (1)現在小松鼠也要請客了。它為每一位客人準備了兩個或者三個食品,直到客人都走了,小松鼠也不知道來了多少客人。在收拾屋子的時候,它發現廢物箱裡有3個果凍殼、4張糖紙、5個餅乾袋。

  (2)現在請小朋友猜猜看來了多少客人?

  (3)客人一共吃了幾個食品?我們一起來數數?

  (4)如果每個客人只吃兩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教師操作。

  (5)如果每個客人都吃三樣食品,那來了幾個客人?我們也來算算,請幼兒操作。

  (6)現在請小朋友想想還有沒有有另外的分法,如果每個客人有的吃兩樣有的吃三樣食品的話,那來了幾個客人呢?現在請小朋友動動腦,算一算。請幼兒上前操作。

  (7)請小朋友比較一下,最多來幾人。最少來幾人?

  3、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幫小猴和小松鼠解決了難題,他們都誇小朋友聰明,下次有困難還請你們來幫忙,如果小朋友遇到這樣的困難,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算。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內容:區分交集、差集中的元素

  方法:嘗試法

  一、目標

  透過觀察貼上活動,尋找兩個集合交集、差集中元素,依據特徵進行嘗試擺放;發展幼兒多緯度的思維能力。

  二、準備

  《水果找家》、《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個1張(NO.86-87),幼兒每人相同內容練習紙2張(見練習冊NO.4-5),如圖(1)和圖(2)。

  三、過程

  (一)觀察

  1.出示《水果》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麼?各有幾個?

  (2)左圈內的水果麼特徵?(有葉子)

  (3)右圈內的水果麼特徵?(有梗子)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水果麼特徵?(有葉子且有梗子)

  2.出示《圖形組合物》幻燈片,引導幼兒思考:

  (1)兩個圈內分別有什麼特徵?各有一個?

  (2)左圈內的東西有什麼特徵?(紅色)

  (3)右圈內的東西有什麼特徵?(個數是5個)

  (4)兩圈相交部分中的東西有什麼特徵?(紅色且個數是5個)

  (二)區分

  讓幼兒思考:依據特徵,如把右邊的水果或左邊的娃娃臉擺放到圈內,該分別放在哪裡?

  個別幼兒口述位置和理由,如圖(1)中的桃子該放在左圈但不在右圈中,因為桃子有葉無梗;圖(2)中的圓臉娃娃該放在兩圈相交部分,因為她是紅色且組成的圓形個數是5個。

  (三)貼上

  幼兒在練習紙上將左(右)邊的各圖示物一一撕下,分別貼上在兩個圈中的相對位置。

  (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貼上)

  四、建議

  (一)本活動設計內容亦可分兩次進行。

  (二)亦可用實物材料在集合擺放圈中進行分類擺放,見《兒童數形寶盒》說明圖29。觀察記錄與評估。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的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2.能正確的畫出與圖形對稱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3.能運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感受對稱美。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透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個圖形的操作紙、剪刀

  2.教師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在一個王國裡住著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國裡來了位可惡的巫師,她把公主關了起來,並設下了五道難關。人們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沒能闖過這些難關。小朋友,你們願意闖難關來救出公主嗎?

  二、在探索、感知、判斷中理解對稱的含義。

  第一關:找對稱的紅心

  第二關:折一折

  第三關:分類

  第四、五關:拼搭對稱圖形

  三、製作對稱圖形

  1.要求:這些禮物都只有另一半,誰能把它們變完整呢?

  2.幼兒操作

  四、延伸

  1.你們知道這個王國叫什麼名字嗎?(對稱王國)

  2.對稱王國裡還有許多有趣的對稱圖形,我們下次再一起到對稱王國裡玩一玩,好不好?

  活動反思:

  在教學設計時,我選擇了透過觀察京劇臉譜,發現圖案的秘密:左右對稱。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現對稱軸左右兩邊的圖案是一模一樣的,加深了對稱軸這一知識的理解。在這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找圖案中的秘密時,有的孩子只能找到其中一個比較有特徵的圖案,找不到其中蘊藏的秘密——左右對稱,在我的再三啟發和引導下,終於王思涵小朋友第一個找到了這個秘密——臉譜的左邊和右邊的花紋是一樣的。在她的回答後,我引導幼兒一起來觀察,臉譜的左邊和右邊是否真的是一模一樣的,經過孩子們的一起觀察下,左邊和右邊的圖案是一樣的,隨後,我問孩子們:左邊和右邊一模一樣,這樣的情況我們叫它什麼,你們知道嗎?好多小朋友都搖了搖頭,說不知道,但是邱邱小朋友舉起手說:“這叫對稱!”真棒!我及時給予了邱邱小朋友一個肯定的大拇指獎勵給他。這樣一來孩子們都懂得了左邊和右邊一模一樣的圖案,這樣的情況叫做對稱。但是光讓孩子們知道這樣叫對稱還不夠,應該還要讓孩子們知道要找到是不是對稱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先要找到一條對稱軸,因為找到了對稱軸才能判別是不是左右兩邊對稱。因此,我又引導幼兒怎樣判別對稱的方法:將圖片對摺後,引導幼兒發現對稱軸左右兩邊的圖案是一模一樣的。那麼中間折的這一條線就是對稱軸。

  有了京劇臉譜找對稱的鋪墊,孩子們在老師出示的聖誕樹、五角星、蝴蝶、螃蟹、雨傘、水壺、汽車、腳印等圖形中找對稱就非常的容易了,因此這個教學過程非常的順利。但是在隨後的作業時卻產生了問題,我利用幼兒用書《數學》第40頁《彩色蝴蝶》進行作業的練習。請小朋友在蝴蝶的身上找一找,把找到的數學題目計算出答案,然後再找找哪些答案是一樣的,在一樣的答案上塗上相同的顏色。由於數學題目上沒有印上等於號,而且孩子們在以前的計算練習時都有在題目的後面印好了等於號,所以孩子們已經習慣了直接寫答案,一個數字寫下去,這樣一來計算題的完整性錯了,這也是我的一個疏忽,以後一定要在孩子們作業前把要求說清楚。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2、體驗共同遊戲的愉悅。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重點難點

  6的加法算式 難點:能例舉一兩個簡單的6的應用題

  活動準備

  實物卡、看圖列算式卡。看圖列算式卡、數字卡、實物卡、記錄卡、看圖分類計數等。

  活動過程

  1、碰球遊戲。

  師:我們來玩一玩碰碰球的遊戲,我和你合起來是5,嘿嘿,我的2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師:我和你合起來是6,嘿嘿,我的4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實物卡,複習6的組成,引出6的加法

  師:看,這張圖片上有幾隻小貓啊?

  幼:6只

  師:上一次啊我們幫這些小貓分過類了,現在我們來動動腦筋,怎麼樣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遊戲

  出示看圖列算式卡,請幼兒操作

  二、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實物卡、數字卡)

  (2)6的組成卡

  (3)看圖分類計數或用算式記錄

  (4)看實物用算式記錄 (5)算式接龍

  三、總結評價

  集體驗證部分幼兒的操作卡。

  表揚認真操作的幼兒,鼓勵其他幼兒。

  教學反思

  本節課用遊戲開始,調動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這節課的活動氣氛也很好,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 反思:這節課在幼兒進行分組操作時,我沒能全面的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操作,下次教學時在這上面我會多關注反應較慢,及時給予他們指導。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則運算之一,它是指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表達加法的符號為加號“+”。進行加法時以加號將各項連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