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彙總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鞏固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
2.透過多種形式的大量練習,使學生能正確、迅速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頭飾、蘿蔔圖片、信箱圖片、“一休”圖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我們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節練習課。
(板書:練習)
看誰能做到又對又快地口算。
(在學生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進行口算基本功訓練。一共設計了十三種形式,練習內容注意多樣性、階梯性和趣味性。)
1.練組成:
口算要算得又對又快,必須記熟數的組成,齊練2—10各數的組成。
(1)對口令:
練習2~5各數的組成。
(2)口答:
①7的組成有哪幾組?
②9的組成有哪幾組?
(3)打手勢:
練習6和8的組成。
(4)打手勢說組成:
邊打手勢邊說10的組成。
2.板演:
今天,“一休”來到我們班,它要看看你們學習得怎麼樣,給你們出了幾道題,誰來做?(貼“一休”圖,並板書下面各題。)
3○4=7 6+4=□ 7+3=□
8○2=6 □+□=□ 7-3=□
□-□=□
□-□=□
3.讀題計算:要求讀準題、算對數。(投影)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4.悄悄算:(投影)
(單號組同學先算,把得數悄悄告訴同桌同學,同桌同學同意他算的結果,就點點頭;不同意,就舉手向老師報告,老師再帶大家討論誰對誰錯。做幾道題後,換雙號組同學計算。)
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
5.訂正板演,並提問:
(1)第一組題3、 4、 7各叫什麼? 8、 2、 6各叫什麼?
(2)第二組題為什麼6+4等於10,而4+6也等於10呢?10-6=4是怎麼算的? 10-4=6是怎麼算的?
(3)第三組題“+”表示什麼意思?7+3=10表示什麼意思?
“-”表示什麼意思?7-3=4表示什麼意思?
注意:常有人把加法做成減法,把減法做成加法。做題前要先看符號,是“+”時,要把兩個數合起來;是“-”時,減幾就從被減數里去掉幾。
6.打手勢算:(投影)
老師說出10以內加減法題共10道。學生打手勢表示口算的結果。
7.對口令:(投影)
老師按投影的題,說10以內加減法題10道,同學說得數,要求脫口而出。
8.遊戲——“評選優秀郵遞員”:
黑貓和白貓是郵遞員,由兩位學生扮演。每人送10封信,每封信上都有一道題。誰先算出這道題得幾,就把信投進貼在黑板上的編號是幾的信箱裡。送信時,誰投得又對又快,誰就是優秀郵遞員。
誰當黑貓?(發黑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誰當白貓?(發白貓頭飾讓學生戴上。)
比賽結束,檢查後給獲勝者發獎。
9.視算:看算式寫得數。要求看準題,寫對得數。視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0.聽算:聽題寫得數。要求聽準題,寫對得數。聽算題是10以內加減法題,共8道。
11.遊戲——“拔蘿蔔比賽”:
白兔和灰兔比賽拔蘿蔔,由兩位學生分別當白兔和灰兔。老師說10道題,誰先算出得數,誰就到黑板前面來拔編號是幾的蘿蔔。拔得又對又多的獲勝。
誰當白兔?(戴白兔頭飾。)
誰當灰兔?(戴灰兔頭飾。)
比賽結束後,給獲勝者發獎。
12.速算比賽:
計算課本上的式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題目見課本第46頁第10題,共20道題。
完成後訂正,評出前五名併發獎。
13.智力競賽:看誰最能動腦筋。
(1)和是10的加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2)差是3的減法算式有哪幾道?(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4.:
這節課我們做了大量的練習。10以內的加減法必須做到計算正確,得數脫口而出。我們還沒有達到要求,今後還要加強練習,爭取全班所有的同學都能做到正確、迅速地口算。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並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透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於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透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於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藉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係。本課的難點在於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係。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影印存摺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表示( )
“_” 表示( )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資料。
哈爾濱(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們是以(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 )—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 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並說說表示什麼?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還是相反}
(2)開啟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 —9°~~~—19° )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 ,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 0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彙報
帶有“+”的數有------------- 叫正數 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 叫負數 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後小組彙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後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撰寫公開課教案是每個教師都必需熟悉的一項工作,好的公開課教案能夠激發同學興趣,培養同學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站提供的這套小學數學《認識直角》公開課教案符合新課標的規範,思路清晰,結構合理,適合同學的年齡特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等優點。
教學內容:二年級數學教材P77~80。
教學目標:1、經歷認識直角的過程,會識別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斷直角。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徵;會畫直角,判斷直角、銳角、鈍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學準備: 三角板、紙片、鍾、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直角。
1、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角,現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幾區域性組成嗎?(指名彙報)
2、談話:看看這個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嗎?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個同樣的角)
在紙工袋上有幾個這樣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談話:剛才我們找出的這些角都有一個一起的名稱,叫“直角”。一般我們還要在直角上標上一個符號來表示直角。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直角。
二、折角。
1、 談話:那麼你想自身來折一個直角嗎?(課件出示例2)
(同學用圓形紙和不規則紙折角)
2、 提問:比較你折的兩個直角,有什麼發現?
再與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發現了什麼?
(同學分別比較後彙報)
3、提問: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嗎?(直角都是一樣大小的)
三、找角。
1、談話:在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從教室裡找到其他的直角嗎?等會兒要請你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直角在哪裡,你是怎麼知道它是直角的?
(同學找直角)
2、提問:誰來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裡,你是怎麼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談話: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麼多的直角。其實啊,在我們經常看見的鐘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嗎?(課件出示例1想一想)
(同學交流,教師在鐘面上撥一撥,並驗證)
4、談話:當然在我們數學書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麼方法可以找到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呢?
(同學彙報,兩種方法。)
下面就請你用自身喜歡的方法找到數學書封面上的直角。(同學活動)
5、提問:你找到幾個直角?誰來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6、談話: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兩塊三角板拼出一個直角嗎?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彙報,並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請生驗證。)
四、畫角。
談話:拼了角後,你想把直角畫下來嗎?
(同學在書本P74點子圖上畫一個直角。
指名展示,並說說你是怎麼畫的?怎樣驗證?
教師在點子圖上示範畫直角,同學再畫一個直角)
五、認識銳角、鈍角。
1、 談話:剛才我們折了直角,畫了直角,並知道在生活中 有許多直角。請你再看看這幾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哪一個是直角呢?
這個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個名稱,叫銳角。那麼這個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鈍角。看一看你們的三角板上有銳角和鈍角嗎?誰來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1、想想做做第4題。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銳角,哪些是鈍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彙報。
1、想想做做第5題。
照下面左圖的樣子標出其他各圖形中的直角。
同學獨立完成,指名展示、彙報。
六、練習。
1、想想做做第6題。
下面的四邊形中,哪幾個圖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題。
在右邊的圖形中,你能找到幾個直角、幾個銳角和幾個鈍角?
七、總結
談話: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演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透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演算法。
教學難點: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複習、整理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節課我
們繼續來複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二、複習
1、回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怎麼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演算法時要注意什麼?
2、全班交流:個別彙報
當一個兩位數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除法改為除數是一位數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並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幾個十就在計數器的十位上用幾顆珠子表示,幾個一則是在個位上用幾顆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數位的意義,能正確地說出個位、十位、百位的名稱和順序。能正確熟練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教學重點:
掌握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難點:
知道個位和十位的意義。
教學教具:
計數器、數位表、課件、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出示教學情境圖:這是什麼?你知道每種顏色的紐扣各有多少粒嗎?
學生彙報:黃色紐扣有四十粒,藍色紐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紐扣有三十三粒。
教師:你知道這些數該怎樣讀寫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塊知識(板書課題)。
二、互動新授: 教學例3 用學具擺40根小棒。
教師:先說一說它的組成,然後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應該擺放在計數器的哪個數位上呢?
學生:試著在計數器上撥珠表示40,邊撥邊說:4個十在十位上,撥4顆珠子。
教師:你能對照著計數器寫出這個數嗎?說說你是怎麼寫的?
學生彙報:十位上有4個珠子,對著十位寫“4”,個位上沒有珠子,就對著個位“0”.
教師:大家一起來讀出這個數。 學生齊讀。(讀作:四十)
教師說明:讀數時先讀十位上的數,再讀個位上的數。
教師:27和33又該怎樣擺小棒?在計數器上如何撥珠?寫法與讀法該怎樣做呢?在小組內試一試。 學生小組嘗試探究,完成學習活動。
教師講解步驟。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討論:33中的兩個“3”意思一樣嗎?
學生交流彙報:不一樣。左邊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個十;右邊的“3”在個位上,表示的是3個一。
教師小結:相同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表示的意義不相同。
教師:三種顏色的紐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樣擺?
學生彙報:擺10捆小棒。 教師出示圖片。 10個十在計數器上該怎樣撥珠呢?
學生個別彙報,教師課件演示。
請學生對著數位表,同桌互相說一說:從右邊起,第一、二、三位分別是什麼數位?
每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寫數和讀數是從哪邊(左邊和右邊)開始的?
引導學生概括小精靈的話:讀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三、 鞏固拓展
1、完成課本第37頁做一做的第1、2題。 第1題,教師出示數位表,任意在數位表上寫數字,讓學生說出相應的數是多少。 第2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後,教師請個別學生讀數。
2、完成課本第38頁練習八的第5-8題。
四、課堂小結 教師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