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合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懂得數字1、2、3、4、5之間的大小關係。
2.懂得1、2、3、4、5之間相差多少。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教學PPT 13頁
2.幼兒用書
3.蠟筆34支
教學過程
1.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文具盒,你的文具盒裡都有什麼?各有多少?
2.今天這節課就是關於我們文具寶寶數量多少的
3.帶讀:文具寶寶多
4.上課之前,先請小朋友回憶一下我們第一節的時候玩的“看數拍手”遊戲
5.出示PPT 幼兒看數拍手
6.加大難度,出示PPT,幼兒任意拍手,並說出自己拍的數字和圖片上數字之間大小的關係
7.出示1 我比幾小?(2、3、4、5)
出示3 我比幾小?(4、5)我比幾大?(1、2)
出示4 我比幾小?(5)我比幾大?(1、2、3)
出示2 我比幾小?(3、4、5)我比幾大?(1)
出示5 我比幾大?(1、2、3、4)
8.看黑板,跟老師一起給小花填空缺
9.幼兒自己畫書上“填空缺”一題
10.小豬、小狗、小老鼠各有幾隻?給數量最多的一種動物塗上顏色
11.觀察螃蟹、小魚、烏龜、大蝦各有幾隻?給數量最多的一種小動物塗上顏色
12.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透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圖形進行組合,體驗圖形之間的組合關係。
2、能創造性運用幾何圖形進行拼擺,提高空間知覺能力,體會圖形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房子圖片三幅(圖1),有虛線的房子圖畫三幅(圖2至圖4),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圖形分割演示教具各一套,托盤,黑板
學具: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各種圖形若干,人手一塊操作板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相同圖形組合成不同圖形和用不同的圖形組成相同的圖形。
難點:在探索圖形變化操作中,發現圖形之間的組合關係。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遊戲:圖形變變變
師:今天我們一塊來玩一個圖形變變變的遊戲,把圖形變成我們常見的規則圖形,你們看這是什麼圖形?
幼:一個長方形變成兩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變成兩個長方形……
師: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呢?
小結:原來一個圖形可以變成不一樣的形狀,還有好多變法呢,這只是其中一部分。
二、操作活動:拼一拼
1、2個等邊直角三角形
師:請你們從托盤中取兩個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麼我們常見的規則圖形。
幼: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如果沒有全拼出來,可以鼓勵幼兒一樣長的邊貼在一塊,把其中一塊轉一轉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發現;有的可能拼出了大樹的形狀,老師要再次強調是常見的規則圖形)……
小結:長邊對長邊變成正方形,短邊對短邊變成三角形,短邊對短邊再把其中一塊轉一轉就變成了平行四邊形。
2、2個直角三角形加一個正方形(正方形邊長是三角形的短邊)
師:請小朋友再從托盤中取一個正方形,用這三個圖形再來拼一拼,看能拼出什麼圖形。
幼: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鼓勵幼兒全都拼一拼)
小結:原來相同的圖形可以拼成不一樣的形狀。
三、貼花磚
1、貼有虛線的花磚。
房子上的花磚圖形老師用虛線分割(圖1至圖4),如:三角形屋頂分成兩個小三角形,一個小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孩子們只要找到一樣大並且形狀一樣的花磚就好了。全體幼兒分三隊,貼得最快的勝利。
2、貼花磚。
房子上的花磚圖形是大圖形,需要自己利用組合只是自己自由組合。全體幼兒分三隊,貼得最快的勝利。
小結:相同的房子也能用不同形狀的花磚蓋好。
四:活動延伸。
貼的花磚小豬可滿意了。回家後再試一試還有沒有其他的貼花磚的方法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大班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遊戲時,常常會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活動。意在透過孩子動手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體驗操作的樂趣。
2、培養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四座小房子。。
2、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白色、藍色卡紙若干。
3、三種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時貼若干。
4、三種顏色不同、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的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個招聘啟事:說白雪公主要過生日了,小矮人想給她個驚喜,他們想幫白雪公主把房間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鋪地、貼牆、裝飾門簾,但他們太忙,時間來不及,想找人幫忙,你們願意嗎?
二、幼兒自主操作,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
1、分組讓幼兒操作,依次鋪地、貼牆、裝飾門簾,從易到難,讓幼兒體驗操作的快樂。
A、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正方形卡紙若干,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B、貼牆:提供三種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時貼若干,讓幼兒裝飾牆,讓他們自由探索,只要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就要鼓勵。
C、裝飾門簾:提供三種顏色、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的紙條若干,讓幼兒做門簾,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找出按不同特徵的排序規律,感受不同的美感。
2、自主探索活動的交流:
在每次探索之後,老師要幼兒把他們的活動結果呈現給大家,引導幼兒說出他們是怎麼排的,按什麼規律,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強調按規律排。
3、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大小、長短、寬窄等多種特徵排序。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排序,有規律的排序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4、結束語:
今天我們幫助小矮人為白雪公主裝飾了房間,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定高興,小朋友高不高興呀?我們不僅幫助了別人,還發現了有規律排序的秘密,真值得高興。
三、延伸活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有規律的排序。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遊戲時,常常會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活動。意在透過孩子動手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整個活動以幫小矮人為白雪公主裝飾房間為主線貫穿始終,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操作積極性,也使他們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活動分三個環節完
成,鋪地,貼牆,裝飾門簾,層次清晰,由易到難,讓幼兒自主操作,自己觀察總結,在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又讓他們感受到了有序排列的美感。因為整個活動是裝修家的過程,這就告訴幼兒這是生活中的美,再加上後面的延伸活動,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排序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感受到了數學是有用的數學。
整個活動以操作為主,孩子們學習興趣很高,只是個別能力差的孩子只能完成較簡單的排序,太難的完成起來有點困難。我相信透過鍛鍊,他們會做的更好。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又到了落葉飄飄的季節,孩子們對落葉總是有著極大的興趣,他們將一片片的樹葉撿在一起,有的孩子拿著樹葉玩過家家的遊戲,有的孩子玩數數的遊戲……玩得樂此不疲。《指南》科學領域指出: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本活動利用秋季的落葉,創設“運用落葉自制樹葉項鍊”的問題情境,讓孩子感知樹葉的多樣性並嘗試透過探索、操作,瞭解ABAB的排序規律,在活動設計上層層遞進,激發大班幼兒的挑戰慾望,體驗成功感。
【活動目標】
1、感知樹葉形態的多樣性,嘗試按照ABAB的規律進行排序。
2、在活動中能積極探索,體驗製作樹葉項鍊的樂趣。
3、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楓葉、銀杏葉、桂花樹葉若干;項鍊圖片;ABAB規律卡;籮筐。
【活動過程】
(一)感知樹葉的多樣性
1.教師出示樹葉,嘗試給樹葉分類。
引導語:秋天到了,有的樹葉開始從樹上落下來了。昨天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撿了許多不同的樹葉,帶來想請你們看一看、分一分,把一樣的樹葉放在同一個筐裡?
2.討論交流,感知樹葉的多樣性。
提問:你們知道這些樹葉的名稱嗎?
(二)運用多種樹葉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
1.出示項鍊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按不同特徵進行ABAB規律的排列。
提問:這些項鍊上的珠子是怎麼排列的?
2.出示ABAB規律卡,瞭解ABAB規律的含義。
3.幼兒嘗試根據樹葉的不同特徵,按照ABAB的規律製作樹葉項鍊。
(1)指導語: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聽說你們都很聰明,想請你們來幫忙製作樹葉項鍊。
(2)幼兒製作,教師巡迴觀察。
4.討論交流:你的項鍊是怎麼做的?
(三)運用一種樹葉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
1.引導語:現在老師考考你們,如果只給你們一種樹葉按照ABAB的規律排列,行不行?
2.幼兒嘗試製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討論交流:誰成功了?你是怎樣用一種樹葉排出ABAB的規律?
4.小結:有的是改變樹葉方向排列的,有的是改變樹葉形狀排列的,這些項鍊都很漂亮。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都藏著有趣的規律,只要我們開動腦筋,你就會有新發現。
5、指導語:戴上漂亮的樹葉項鍊,我們一起去參加樹葉舞會。
【活動建議和延伸】
1.若園內場地充足,建議帶領幼兒到樹下一邊撿落葉一邊進行排序活動。
2.和孩子一起用製作的項鍊打扮自己,舉行樹葉舞會,活動後將作品在區域中進行呈現,鼓勵幼兒挑戰不同的排列方式。
【活動反思】
《製作樹葉項鍊》是大班的一節學習規律排序的數學活動。執教老師在這一簡單、乏味的數學規律排序活動中插入了情景元素,利用小熊去小貓家做客這一情境貫穿活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活動從ppt課件出發,邊放ppt邊講故事,提問“小熊去小貓家的路上看到了什麼?”(兩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三種花的簡單規律排序)然後,出示一段未完成的規律排序小路,讓幼兒找出規律並將路補充完整,如此一來讓幼兒體驗了成功幫助小熊的快樂,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然後是讓幼兒猜測小貓裙子上的花邊規律。操作一是讓幼兒們一組合作製作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鍊,如此一來,小朋友們體驗了和同伴一起合作的快樂,一起成功的喜悅。最後一個操作是為自己製作一條果葉項鍊。
本次活動執教老師從規律的簡單排列慢慢過渡到複雜排列,完成了從易到難的教學過度,有利於幼兒對該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對於數學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到位,以及操作過程中要求的交代都簡單清楚明瞭。但是對於創設故事情境沒有做到首尾呼應,如果最後結尾可以和前面的故事相呼應就更好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只有五種分法。
2、初步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3、要求幼兒學習按指示進行操作,並學習用指示檢查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雙色圓片若干、乒乓球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鉛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複習5的組成。
玩碰球遊戲。
二、學習6的組成。
1、出示放有乒乓球的盒子,演示“小球分家”。
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盒子,盒子裡有小球,一起來數數有幾個小球?(6個)把板抽掉,看看紅房子裡有幾個小球?綠房子裡有幾個小球?(4、2)那就是說6可以分成4和2。我們趕快用筆把它記錄下來。
2、老師還帶來了笑臉娃娃和哭臉娃娃,它們來變臉魔術。它們從高高的地方跳下來,看看有幾張笑臉,幾張哭臉。(4張笑臉,2張哭臉)說明6可以分成4和2。6除了這樣分,還可以怎麼分呢?
3、講解操作要求。
請幼兒自己找一個遊戲去玩,發現不一樣的答案就記錄下來,
4、講解操作結果,教師記錄下來,集體讀6的分成。
三、重新演示“小球分家”,遮掉盒子,猜猜6個小球分成了幾和幾;遮掉半邊,猜猜這邊會有幾個小球?演示“變臉遊戲”,先猜後看。
四、交換玩遊戲。
設疑:6個小球再加一個小球,就是幾個小球?可以分成幾次?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區別兩個物體之間的上下關係。
2、在操作中能正確使用方位詞表達兩者之間的上下關係。
3、體驗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能區別物體之間的上下關係,並使用方位詞表達。
活動難點:感知物體間上下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1、玩具娃娃一個、帽子一頂、襪子一雙。
2、玩具櫃的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常規活動:指五官
幼兒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師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師生共同探索。
1、教師出示玩具娃娃,請幼兒說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關係。
2、教師給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襪子。請幼兒說出帽子和襪子的上下關係。3·幼兒感知上下的方位。
師:“大灰狼明天要開一個玩具店,可是貨架上的東西還沒有擺上去,誰能來幫幫大灰狼呀?
4、區別兩個物體的上下關係。
請幼兒將玩具放入貨物架中。(幼兒自由操作)
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對性。
小結:在表述物體的位置時一定要說完整的話,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6、看圖說一說。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
三.師總結講評,並請幼兒分別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後面是誰,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誰?後面呢?
四:做遊戲。(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後拍拍)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透過觀察發現事物間的簡單規律(自然現象及特定的規律)。
2、培養幼兒細緻觀察、勤於動手的好習慣。
3、體驗思維訓練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三種排列規律的範例;“奇妙的書”課件
(封面是彩虹,從第一頁到第七頁依次是一顆紅色的草莓、兩隻橙色的橘子、三根黃色的香蕉、四隻綠色的西瓜、五隻青色的蘋果、六顆藍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圖片幾組(從兒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從樹芽到小樹再到大樹;從雞蛋到小雞再到母雞,等等)。
2、學具準備:操作紙、記號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人: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座位排列的順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組圖形寶寶排列的順序和我們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種排列規律的範例條,請幼兒讀一讀每張範例條上的圖形是什麼,發現了什麼規律。
(1)出示範例條○□○□○□,提問:有哪些圖形寶寶在排隊呀?它們的隊伍是怎麼排列的?它們的隊伍後面還可以怎麼排呢?它們的隊伍排列得很整齊,我們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圓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 ab ab分組,教師在範例條的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2)出示範例條○□□○□□○□□,提問:看看它們是誰?都是怎麼排的?它們的隊伍後面應該怎麼排列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b abb abb分組,教師在範例條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3)同樣,出示範例條○□△○□△○□△,引導幼兒小結abc abc abc排列的規律。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找出書中的規律。
(1)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從封面到第三頁。 封面是彩虹,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第一頁上是一顆紅草莓;第二頁上是兩隻橙色的橘子;第三頁上是三根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後面幾頁上有什麼,是怎麼猜的。(按照頁碼猜水果的個數,按照彩虹的顏色來猜水果的顏色。)教師肯定幼兒的猜測,再引導幼兒完整地閱讀大書,發現書中的規律。(水果的個數跟書頁數一樣都是從少到多;水果的顏色跟彩虹顏色排列的規律一樣,都是從紅色到紫色。)
(2)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有規律的現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和事情,比如說人的生長規律(出示圖片)都是從小慢慢長大,最後變老。植物也是這樣(出示圖片),樹從樹芽到小樹苗慢慢長大,最後變成大樹……鼓勵幼兒將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規律和現象與同伴進行交流。
3、幼兒操作活動(自由選擇操作材料)。
(1)看圖形找規律,用字母表示出來。 (2)按照排列規律貼上圖形。 (3)按照動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 (4)按照植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 幼兒展示操作結果,教師進行評價。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幾種簡單的規律,這些簡單的規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能發現,讓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律,好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一、學習目標
透過圖片讓幼兒理解“0”含意;在學習“0”的過程中,培養幼兒能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
二、教學準備
1、彩圖一、二
2、溫度計
3、數學卡0~9.
三、活動過程
1. 教師展示下圖:(彩圖一)
教師問:“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小朋友說:“有四隻小猴跑來摘桃,第一隻高興地摘走3個,用‘3’表示,第二隻小猴摘走2個,用‘2’表示,第三隻小猴摘了1個,用‘1’表示,第四隻跑到樹下,它急切地說,‘一個桃也沒有了!’”
教師說:“一個都沒有了應該用什麼表示?”
小朋友也許會說:“一個都沒有用‘0’表示。”教師肯定地說:“對!在這裡‘0’表示沒有。”並接著說:“其實,0不僅表示沒有,還有其他含義。”
2. 請看第二幅圖,“0”在這裡表示什麼?
小朋友說:“真冷,今天最高氣溫才0攝氏度。”是什麼意思?
教師要告訴小朋友這並不是說“沒有溫度”,它表示的是攝氏溫度表上的冰點。教師可讓小朋友看看溫度計上的0刻度。
3. 小朋友,你在生活中還在哪見過“0”?這時“0”又表示什麼呢?
從第三幅圖中說嗎0在這裡起了佔位的作用。例如:40、100……
在運用尺子時,發現計量的起點也用0表示,等等。
小朋友會舉出兵乓球比賽3比0;電話機上數碼有0等例子。
小結時可給小朋友補充例項,如發射火箭時,用倒計時發令:準備發射……5—4—3—2—1—0.這裡的“0”表示發射的口令;我家住在新民街20xx號,這裡“0”表示程式碼等等。“0”的含義是很豐富的。
4.請小朋友從學具盒中取出數學“0”,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注:本教案基本參考教師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