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數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透過活動讓幼兒繼續比較寬和窄,能正確地表達比較的結果,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物體寬窄的相對關係。

  2.除了目測比較外,引導幼兒嘗試用物品作自然測量比較。

  3.進一步培養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以及對事物作寬窄比較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寬窄不一的毛巾、圍巾、手絹、紙板若干。

  2.幼兒掛書第16頁。

  活動過程:

  1.使用幼兒用書第16頁。

  (1)請幼兒看一看:圖中有哪兩個動物?它們長得怎樣?

  (2)請幼兒觀察比較:哪張床最寬?哪張床最窄?它們分別是誰的?請把動物與相應的床連線。

  2.使用準備好的物品作寬窄比較。

  (1)教師兩兩拿出物品,請幼兒說一說:這兩個物品哪個寬?哪個窄?你怎麼知道的呢?

  (2)教師提問:"我們除了用眼睛看,還能夠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寬和窄嗎?"鼓勵幼兒積極動腦筋思考。

  (3)請幼兒嘗試用書本、積木等物品來對對別的物品作寬窄的測量。

  教學反思:

  繼續引導幼兒關注教室裡面、幼兒園裡面、家裡面有哪些東西寬,哪些東西窄。請幼兒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量一量家裡面自己的小床和爸爸媽媽的大床,餐桌、書桌和茶几。看看有什麼不一樣請幼兒學習用跨步、腳印、竹竿、繩子等在戶外進行自然測量,比較路的寬窄、牆的寬窄等。

  小百科:寬是三維空間裡相對較短的某一維尺寸。其他含義有廣闊面積大、度量寬宏、舒緩、富裕等。

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發幼兒對一組數字的記憶與敏感性,培養有意注意和專注力。

  2、引導幼兒理解並遵守遊戲規則,按不同任務要求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PPT、幼兒人手一張卡片、每人10顆星星。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與老師打招呼引出接龍游戲。

  小結:接龍就是每人說一句話的一部分,然後連起來就是完整的部分,這樣的方法就叫接龍。

  二、數字接龍大闖關

  1、熟悉遊戲玩法,理解遊戲規則(出示PPT 12345)引出數字接龍游戲,交待今天遊戲名稱和要求。

  規則一:從排頭到排尾一個接一個報數,一圈結束後再重新開始數。

  規則二:從排頭接到排尾,再從排尾接到排頭。

  規則三:我的手勢不停,接龍不停。

  2、理解轉換符號,進一步熟悉規則看到這個符號就數字位置發生變化,增加遊戲的難度。

  3、大闖關介紹比賽的學具(每人十顆星星),在前三個規則的基礎上增加規則四:一輪闖關時有錯數、慢數的幼兒本輪闖關結束,就要從自己的框內取一顆星星放進玻璃瓶內。

  關鍵提問:你們有什麼好方法,幫到其他小朋友。

  小結:如果想要闖關成功,你的聲音就要響亮讓下一個同伴能聽清楚,注意力集中聽清其他小朋友說的數字這樣就不會錯數、慢數。

  三、延伸活動

  1、觀看幼兒遊戲的影片。

  2、理解卡片的具體含義,引發幼兒進一步遊戲的興趣。

  6、大班數學智力闖關——看圖編應用題教案

  活動目標:

  瞭解自編應用題必須有兩個數和一個問題,能編出7以內的數的應用題並說出算式。

  體驗創編過程的成功與快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PPT

  活動過程:

  1.師:(出示PPT)我們先來複習一下7的分合式有哪些,請小朋友來說一下。

  2.現在,誰能根據7可以分成1合6來列算式,提醒一下,這個分合式可以列出4個算式哦!

  1+6=7,6+1=7:;7-1=6,7-6=1。

  小結:對於加法來說,小的+小的=大的;對於減法來說,大的-小的,對應的那個數就是答案。

  (出示第二張PPT),請小朋友來看一下,你看到了什麼?

  Eg:草地上有1只黃色的蝴蝶,又來了6只粉色的蝴蝶,現在一共有幾隻蝴蝶?

  你還能說出其他的應用題嗎?(提示,加法兩個,減法兩個。)、

  經過第一個的練習,誰能自己說出這一個。

  Eg:草地上有5只灰色的兔子,又來了2只白色的兔子,現在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兔子? 列算式,5+2=7

  (根據上一個練習,同樣請小朋友說出剩餘的3個應用題)

  (出示PPt3)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很好,那現在來看這一個,會的舉手。

  活動延伸:

  (PPt4)來看圖,誰能根據這個圖編出更多的應用題,列出更多的算式。

  (根據:樹上樹下;鳥的大小;尾巴的方向)

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瞭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恆。

  3、學習用畫格子,數格子的方法面積的大小。

  活動準備:

  教學ppt、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出“面積”的概念

  “大家好,我是小燈籠,告訴你們一個讓人激動的好訊息,漂亮的公主殿下要來我們村莊做客了啦!爺爺告訴我,公主可漂亮了,她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她的東西要比別人的東西面積大一些,這樣她覺得才有面子。”

  師:什麼叫面積?各種物體的大小不一定是一樣的,那麼物體表面的大小我們可以叫做面積。

  二、學習運用各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1、目測法

  “我太想和公主成為朋友了,我得送她禮物,你們看,我有兩條漂亮的手帕,你們說我送哪一條?”(兩條有明顯大小的手帕)

  師:你是怎麼比較出來的?(一眼就看出來了)

  小結:很明顯看得出來大小的比較方法叫目測法。

  2、重疊法

  “哦,對了,我還有兩條心愛的圍巾,小朋友們,你們說,我送給公主哪一條?”(兩條圍巾大小差異很小)

  師:哪條大些呢?不太看得出來?

  教師引導幼兒拿出圖片進行比較,請一名幼兒來師範如何比較的。

  師:他是一邊、一角對齊,發現有一條多出一部分。哪條面積大些?

  小結:當兩樣物體大小看著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時候,我們剛才用的方法叫做重疊法。

  3、數格子的方法

  “爺爺交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給公主準備一間房間,可是我找到了4間空房間,真的不知道哪間是面積大些的,你們能幫幫我嗎?”

  (1)師:老師有個好辦法,我們幫助小燈籠我給每個房間鋪上漂亮的地磚,看看那個房間用的地磚最多的,那肯定就是最大的了,你們覺得可以嗎?

  (2)教師講解鋪地磚的方法,幼兒分組合作鋪地磚

  (3)幼兒統計結果,發現1號房間最大,2、3、4、號房間一樣大。

  (4)我們發現面積的大小與物體的形狀是沒有關係的。

  4、畫格子的方法

  “房間準備好了,我們還得為公主殿下準備一張床啊,看看這裡兩張床,你們看看,他們那張大些呢?”

  (1)師:這兩張床的面積一樣嗎?看的出來嗎?重疊法可以嗎?數格子呢?

  (2)別擔心,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工具,是什麼?它能幫助兩個圖形測量面積、比較大小。怎麼量呢?(教師將圖形貼在黑板上)將長方形角與1號圖形邊角都對齊。畫下輪廓線,從左到右(從上往下)按順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了,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形都量好、畫滿。之後用這個小正方形用同樣辦法,將②號圖形量好畫滿。畫好以後我們用數格子的方法就知道那張床的面積大些了。

  (3)幼兒操作

  (4)教師驗證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和小燈籠為公主準備好了禮物、房間和床,也學會了怎樣比較物體的面積大小,你們表現得太棒了,美麗的公主邀請我們下次去她的宮殿做客呢。”

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0以內的數量關係,學習按數字的大小規律排序。

  2.讓幼兒在自由組合排序活動中,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字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數字的興趣。

  活動重點:

  會按大小順序給數字排序 。

  活動難點:

  找錯字。

  活動準備:

  1.大數字卡片1-9

  2.四張實物卡

  3.幼兒數字卡片1-9若干

  4.幼兒數字操作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複習數字1-9 (9:50-9:55)

  (1)教師出示數字卡,讓幼兒認讀

  教師:我們請來了幾位數字朋友,看看都有誰?

  (2)教師出示實物卡,請幼兒找出相應數量的數字卡並貼上

  教師:有幾個蘋果?用數字幾來表示?請你把它找出來。

  2.幼兒操作活動:找錯 (9:55-10:05)

  出示數字操作卡,請幼兒玩找錯字的遊戲,將寫錯的數字圈出來。

  3.音樂遊戲:1234567 (10:05-10:25)

  (1)介紹遊戲規則:“我們圍成圓圈邊走邊唱歌曲《1234567》,當老師說3個小朋友是一家時,大家就要找三個小朋友,抱在一起組成一個家,並在地上的線上排隊站好。”

  第一次遊戲,幼兒自由排序報出門牌號碼,教師引導能力較弱的幼兒找朋友。

  第二次遊戲,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序,報出門牌號碼。

  第三次遊戲,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並報出門牌號碼。

  (2)嘗試4個數字進行排序,教師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找朋友。

  5.活動結束

  這一環節,幼兒掌握的較好,大部分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

  這一環節有一張上面有兩個錯誤,幼兒只找出了一個,我也沒有仔細的檢查漏掉了。

  幼兒在找朋友做家時很高興,但是在按要求排序時有點亂,特別是報門牌號碼時,幼兒只顧自己的號碼,不能替別人檢查。

  幼兒的傾聽習慣需要培養。

  活動反思:

  我國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師的教法要符合幼兒的學法,孩子們怎麼學,教師就怎麼教。”活動“有趣的數字”設計依據大班幼兒思維特點和認知規律,利用生活中處處皆是的數字,進行教學活動。活動過程難易結合,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激發幼兒自生探索的積極性,多通道感知與實踐操作相結合,便於幼兒學習。

  活動中首先是生活化的體現,活動來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遊戲“1234567”。讓幼兒帶上數字牌三個人自由組合一個家,選出一個代表報出門牌號碼,幼兒在活動中感到親切而自然,生活化的數學活動使幼兒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學”讓幼兒在沒有學習壓力和思想負擔的情況下,輕鬆愉快的學到科學道理,從而掌握有關數學的奧秘。

  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進行,幼兒遊戲的過程便是學習過程,學習的動力來自幼兒自身,活動中採取的遊戲形式為幼兒提供一個輕鬆愉快而且豐富刺激,鼓勵幼兒自主學習的良好環境,使他們獲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獲得對學習的持久熱情,從而終生受益。但是在幼兒在遊戲過程中,情緒高漲,表現的特別興奮。特別是要求幼兒排好隊報門牌號碼時,每個孩子只關注自己的,對別人的結果不認真傾聽,所以顯得活動有點失控。

  讓幼兒學會學習是我們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活動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麼,學什麼”轉移到“如何學”,變“教師為主”為“幼兒為主”變“個別”與“群體”參與,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嘗試,孩子們積極投入,思維活躍,張揚個性,而教師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放似駿馬馳騁,而收則立攏,活動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真真正正成為學的主人。

大班數學教案5

  大班數學活動學習6的加法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容,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體驗共同遊戲的愉悅,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數學活動課,快來看看學習6的加法教案吧。

  活動目標:

  1、學習按所出物品列算式,進一步理解加號、等號的含義。

  2、體驗共同遊戲的愉悅。

  3、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實物卡、看圖列算式卡

  2、學具:看圖列算式卡、數字卡、實物卡、記錄卡、看圖分類計數等

  活動過程:

  一、複習6以內數的組成

  1、碰球遊戲

  師:我們來玩一玩碰碰球的遊戲,我和你合起來是5,嘿嘿,我的2球碰幾?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師:我和你合起來是6,嘿嘿,我的4球碰幾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實物卡,複習6的組成,引出6的加法

  師:看,這張圖片上有幾隻小貓啊?

  幼:6只

  師:上一次啊我們幫這些小貓分過類了,現在我們來動動腦筋,怎麼樣用算式表示

  (請3—4位幼兒)

  二、引出新遊戲

  出示看圖列算式卡,請幼兒操作

  三、分組操作

  (1)看圖列算式(實物卡、數字卡)

  (2)6的組成卡

  (3)看圖分類計數或用算式記錄

  (4)看實物用算式記錄

  (5)算式接龍

  四、總結評價

  集體驗證部分幼兒的操作卡。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很多,在快樂的心情中講述,幼兒也很快樂的學習,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們全都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快樂,孩子們快樂,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快樂。

大班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

  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幼兒;喜歡。

  教:那有些什麼水果呢?

  幼:蘋果、香蕉、杏、還有....。

  教:那麼多,,哦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

  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勳

  章)你們看好看嗎?

  幼:好看。

  教:想要嗎?

  幼:想。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幼;恩有蘋果.....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好。

  (1、2、3、4、5、6、...)

  教;哦 蘋果有20個,小朋友蘋果有多少個呀?誰來回答。舉手回答,不舉手我不讓回答,如果不舉手,

  你也說我也說,那 水果圖案小勳章給誰呢?所以回答問題要把手舉好老師叫了才回答。要不然水果家族的

  朋友 不喜歡你們了,不給你們圖案小勳章了喲(好,XX你來吧)

  XX幼:20個。

  教:恩對了,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朋友們跟著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

  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大班數學教案7

  大班數學活動:有趣的排序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遊戲時,常常會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活動。意在透過孩子動手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體驗操作的樂趣。

  2、培養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活動準備:

  1、環境創設:四座小房子。。

  2、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白色、藍色卡紙若干。

  3、三種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時貼若干。

  4、三種顏色不同、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的紙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情景匯入:

  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個招聘啟事:說白雪公主要過生日了,小矮人想給她個驚喜,他們想幫白雪公主把房間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要是鋪地、貼牆、裝飾門簾,但他們太忙,時間來不及,想找人幫忙,你們願意嗎?

  二、幼兒自主操作,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

  1、分組讓幼兒操作,依次鋪地、貼牆、裝飾門簾,從易到難,讓幼兒體驗操作的快樂。

  A、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正方形卡紙若干,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B、貼牆:提供三種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時貼若干,讓幼兒裝飾牆,讓他們自由探索,只要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就要鼓勵。

  C、裝飾門簾:提供三種顏色、長短不同、寬窄不同的紙條若干,讓幼兒做門簾,鼓勵幼兒大膽探索,找出按不同特徵的排序規律,感受不同的美感。

  2、自主探索活動的交流:

  在每次探索之後,老師要幼兒把他們的活動結果呈現給大家,引導幼兒說出他們是怎麼排的,按什麼規律,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強調按規律排。

  3、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大小、長短、寬窄等多種特徵排序。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排序,有規律的排序美化了我們的生活。

  4、結束語:

  今天我們幫助小矮人為白雪公主裝飾了房間,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定高興,小朋友高不高興呀?我們不僅幫助了別人,還發現了有規律排序的秘密,真值得高興。

  三、延伸活動:

  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有規律的排序。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在遊戲時,常常會按顏色或按形狀有規律地用間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積木,拼搭玩具等,為了引導幼兒感知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設計了本活動。意在透過孩子動手操作材料,學習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發展幼兒觀察、分析的能力。整個活動以幫小矮人為白雪公主裝飾房間為主線貫穿始終,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操作積極性,也使他們體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活動分三個環節完

  成,鋪地,貼牆,裝飾門簾,層次清晰,由易到難,讓幼兒自主操作,自己觀察總結,在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探索和發現各種不同的排序規律,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又讓他們感受到了有序排列的美感。因為整個活動是裝修家的過程,這就告訴幼兒這是生活中的美,再加上後面的延伸活動,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排序美化了我們的生活,感受到了數學是有用的數學。

  整個活動以操作為主,孩子們學習興趣很高,只是個別能力差的孩子只能完成較簡單的排序,太難的完成起來有點困難。我相信透過鍛鍊,他們會做的更好。

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對數學符號感興趣,積極參與數學遊戲。

  2.認識“=”、“〈”、“〉”,初步學會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符號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數學圖示一張

  3.數學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數字卡及數學符號卡,談話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請來了許多朋友,請你們仔細看哪些是我們已經認識的?把它們找出來。

  小結:小朋友們認識的朋友可真多,(礁出自:快思礁網)現在螢幕上還有三個新朋友,我們還不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認識數學符號:等於號、於號、小於號。

  (1)出示圖片,認識符號。

  ①出示等於號的圖片,提問:

  這個新朋友,剛才有小朋友已經說出了他的名字,你們認識它嗎?它叫什麼名字?長得什麼樣?什麼時候,我們需要用等於號呢?

  教師小結:等於號是由兩條一樣長的平行線組成的,它表示兩邊的物品或數字是一樣多的、一樣的。

  ②同時出示於號和小於號的圖片。

  師: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對雙胞胎符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倆長得什麼樣,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於號和小於號都是一頭尖,一頭張開口,像一隻鱷魚張開嘴巴。不一樣的是,前面開口,後面尖尖的是於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後面的要多、要;前面尖尖,後面開口的是小於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後面的要少,要小。

  (2)嘗試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種數學符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剛才我們認識的等於號、於號、小於號都是數學符號,而且它們都是由兩條直線組成的。動動腦筋,,你們能用我們兩隻平平的,像直線一樣的手臂表示這幾個符號嗎?

  (3)遊戲:符號蹲。

  玩法:教師和幼兒統一等於號、小於號和於號的動作,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家一起檢驗。

  3.學習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

  師:剛才我們玩了好玩的符號蹲遊戲,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這兒有一幾張數學圖表,(礁出自:快思礁網)上面丟失了一些數學符號和數字,請你們我在下面的答案欄中找出來。(引導幼兒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數量關係)

  4.分組遊戲

  師:你們做得可真棒,真讓我感到高興。現在,我想請你們玩一個分組遊戲。這個遊戲需要你們三個人一組合作玩。請你們自己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三個人一組,組合好的站到後面的點子上。

  介紹遊戲玩法:都組合好了嗎?現在和你們組的成員拉拉手。小朋友們請看,這邊的桌子上是剛才我們學的數學符號卡片,這邊的桌子上是1-10的數字卡片。等一會,老師說開始後,我們每組的三個小朋友先到時這邊的桌子上取找你們喜歡的兩張數字卡片,分別掛在兩個人的胸前,再一起到這邊的桌子上取相應的符號卡片,掛在第三個人胸前。然後趕快調整位置,組合成正確的數學式。

  5.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和數字卡片及數學符號等於號、於號、小於號玩得真開心。你們好朋友之間合作的也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把卡片朋友們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遊戲活動反覆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

  4.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驗。

  2.教師自制10隻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手指遊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遊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節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從對手指遊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遊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遊戲玩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遊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後,教師追問:你怎麼猜得這麼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遊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遊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遊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麼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遊戲。

  (由“藏起”的遊戲,自然引發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學符號“10”、“一”、 “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絡,引發幼兒自主建構“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學運算意義,並透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遊戲,在動作表現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後數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覆動作為基礎建構,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後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現了什麼?這是什麼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麼回答?

  (2)結合情境小結“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透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後面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後面的數字又是什麼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麼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麼題目?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並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麼?有沒有什麼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小結: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遊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麼遊戲? (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大班數學教案10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是一門比較枯燥和抽象的學科,為了能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更好,我們必須抓住孩子的心理,瞭解孩子喜歡什麼?在上一次觀摩張老師的中班活動“躲貓貓”後,讓我體會到在遊戲的情景中讓幼兒理解數概念的重要性,而這樣的一節遊戲活動,讓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更濃厚,於是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大班《躲貓貓》的活動。把數活動融入到遊戲中去,讓幼兒在遊戲中列出6的加法算式,並感受和體驗數領域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數經驗,理解並列出6的加法算式。

  2、遵守遊戲規則,體驗分組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紅、綠、黃色房子各一個;記錄紙;插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學玩躲貓貓遊戲(價值取向:熟悉遊戲,引起幼兒玩躲貓貓遊戲的興趣)

  1、老師展示紅、綠房子,幼兒猜猜看我們會玩什麼遊戲.

  師:今天老師帶來這兩幢房子,可以玩“躲貓貓”的遊戲.

  2、玩法:請幾位幼兒扮演小貓,其他幼兒扮演老貓,老貓閉著眼睛念兒歌,小貓悄悄躲到兩幢房子

  裡去,老貓唸完兒歌睜開眼睛,猜兩幢房子裡躲了幾隻小貓.猜對了就發出喵的聲音,猜不對不發出

  聲音.

  3、嘗試遊戲,熟悉遊戲的玩法.

  過渡:遊戲很好玩,接下來我們分組扮演老貓、小貓,輪流玩躲貓貓遊戲.

  二、分組遊戲"躲貓貓"(價值取向:運用已有數經驗,理解並嘗試列出6的加法算式,)

  1、 6只小貓躲貓貓(兩幢房子,注:可以玩4~5次遊戲,剩下的引導幼兒說出,節約時間)

  (1)指導:幼兒自由分成兩組,每組6人,給自己的小組起名字.

  (2)玩法:一組當小貓躲,另一組是老貓來猜,兩組輪流玩。猜對可以得到一朵獎花.

  (3)規則:●猜對了小貓發出喵的聲音,猜不對不發出聲音。

  ●每隊有三次猜的機會。

  ●用過的躲貓貓的方法不能再用。

  提問:紅房子裡躲了幾隻小貓?綠房子裡躲了幾隻小貓?一共有幾隻小貓?

  提問:躲貓貓的方法,如果用算式列出,應該怎麼列?

  (4)老師記錄。

  提問:你們發現躲貓貓的方法裡藏著什麼秘密?引導幼兒說出。

  小結:紅房子裡躲貓貓的數量是由小到大,綠房子裡躲貓貓的數量是由大到小,每種躲貓貓的方

  法都可以用算式表示,而且交換兩個數的位置,總數不變。

  過渡:這個遊戲非常更好玩,現在我們挑戰一下自己,增加一幢房子躲貓貓,你們還會躲嗎?

  三、嘗試用三幢房子玩遊戲。(價值取向:嘗試用三幢房子躲貓貓,列出6的連加。)

  (1)指導:增加一幢房子,請6只小貓用三幢房子躲貓貓。

  (2)玩法:一組當小貓躲,另一組是老貓來猜。

  (3)老師記錄。(1—2次)

  四、活動延伸

  6只小貓用三幢房子躲貓貓的方法還有很多,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記錄紙,現在請你們去班裡和好

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活動準備:

  花朵大圖和小圖、分類的大圖和小圖、點子圖、每人兩個盤子、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花朵

  教師直接提問:我手裡有什麼?有幾朵花?

  他們都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根據回答出示標記圖。

  師:6朵花有這麼多不一樣的地方,請小朋友根據這6朵花數一數每一種花有幾朵,把6朵花分別放在兩個盤子裡,把答案寫在一張紙上。

  二、幼兒操作

  小朋友們回到座位上,每人取一份花朵根據紙上的標記記錄下每種花有幾朵。

  三、交流

  師:請寫好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分的根據花的花瓣分有…朵是圓形的,有…朵是三角形的。

  請幾個幼兒說說自己的答案,教師將正確答案寫在黑板上的標記上。

  四、花轉換成點

  1、出示由點表示的分合式

  師:如果我用6個點表示6朵花,那麼6朵花中分出來的1朵圓花瓣的花和5朵三角形花瓣的花怎麼來表示呢?

  2、幼兒上來繼續填寫

  3、幼兒一起讀一讀:“6個點可以分成1個點和5個點……”。

  五、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1、師:如果我用數字6表示6個點,那麼接下去怎麼用數字來表示分出來的點呢?

  幼兒上黑板寫一寫,引導幼兒一起讀一讀。

  2、數數6有幾種分法。

  六、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師:我們觀察一下黑板上寫好的6的分合式,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

  兩個部分數有交換的現象。

  七、遊戲

  師:接下來我們玩個遊戲。

  我手裡有6朵花,現在我藏掉幾朵花,你們猜猜我藏掉幾朵花。

  小朋友根據6的分合說出答案。

  遊戲多次進行。

  師:課後,我們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玩玩這個遊戲。

大班數學教案12

  教學目的:

  1、探索10的分合,理解10的不同組成、分解關係,進一步感知數分合的有序性,培養科學的探究意識。

  2、用10的分合知識解決活動中的問題,體驗成功的樂趣。

  3、樂意與同伴合作並交流經驗。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調動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

  2、難點:掌握10的分合。

  教學準備:

  雪花片若干、白紙6張、筆6支,磁鐵若干,10的分合、PPT

  教學過程:

  一、複習8、9的分合,請幼兒上臺自己寫出8、9的分合式

  1、碰球遊戲

  2、填空8、9的分合式

  3、觀察師:左右兩邊的部分數在排列上有什麼不同?(左邊按順數規律排列,右邊按倒數規律排列)

  二、探究10的分合

  (一)猜想和驗證師:今天我們要研究10的分合,請小朋友猜一猜10可能分成幾組?

  老師還準備了很多材料,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進行驗證。每組發放雪花片和一張白紙和一支筆,一些小朋友操作,一些小朋友記錄

  (二)評價和交流

  1、請一組代表展示合作得到的10的分合式。

  2、請不一樣的那組代表展示自己的分合式。

  3、比較兩者之間的異同,得出結論:分合式排列順序不同,分合結果相同。

  (三)記憶,填空1、出示課件,請幼兒回憶10的分合,有哪些,填空

  (四)學習兒歌,自由遊戲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親密;四六,一起走,五五五五,合成一雙手。

  (五)鞏固遊戲--碰球教師示範,然後請幼兒來當小老師

  (六)延伸活動:撲克牌遊戲撲克牌找朋友,拿出撲克牌,兩個幼兒一組1到10,一人先出一個數字,然後請另外一個人選出與第一個小朋友抽出的數字能組成10的撲克牌

  三、小結

  師:小朋友們今天玩兒得很開心,數字寶寶10的分合我們也學會了一些,我們益智區裡面有許多撲克牌平時寶貝們也可以進區角去用撲克牌玩數字分合的遊戲,好嗎?還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哦。

  活動反思:

  1)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感官,為學生創設情景,使學生在發現中學習。

  根據教材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了抓糖遊戲作為引入,並且在教學過程中也設計了很多小遊戲,充分應用這些情景來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做到在發現中學習,在遊戲中鞏固新知。

  2)在操作實踐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的分與合的教學,對於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小,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滲透加減法的意義以及掌握10以內的計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不死記硬背數的分與合,所以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嘗試體會,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3)讓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培養遷移能力。

  數學學習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腳踏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依靠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讓學生經歷新知的生成。

  要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必須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即動手又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會了用以前學過的5、6、7、8、9的`分與合的學習方法來學習10的分與合,培養了他們的遷移能力。

  4)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幸福和快樂,信心與勇氣都來自成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當然更是我們教師的責任。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小組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去參與、去選擇,讓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鍊,得到進步,獲得成功的體驗。

  5)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說,學生聽”、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做法,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敢於探索,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一種學會學習的過程,一種學生願意經歷的過程,一種快樂的過程。

  需要改進之處:練習設計的層次性不夠,欠缺題型的多樣性。當堂練習只體現了兩個層次:一是基礎性應用,指與教材上的例題同結構、同題型、同難度的模仿性練習題,用於鞏固當堂所學的新知識,如“想想做做”第一和第二題;二是綜合性應用,是本堂課所學知識點的綜合,以及本堂課內所學知識與原有相關知識的綜合,如“想想做做”第三題和練習四的第五題。但是發展性應用並沒有體現出來,而且題型略顯單一,這是今後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的地方。

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等記錄自己和同伴左右手臂上所夾夾子的數量。

  2、在區分左右的基礎上,發現以自體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差別。

  3、鼓勵幼兒積極思考,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重難點

  在區分左右的基礎上,發現以自體和以客體為中心的左右差別。

  活動準備、

  1、自備鈴鼓1個2、幼兒每人一張記錄單、1支筆。

  3、按兩人一組準備:夾衣服的塑膠夾子一小筐。

  4、幼兒兩人一組面對面坐好。

  活動過程

  一、觀察遊戲材料,瞭解遊戲內容。

  1、引導幼兒觀察每個小筐裡裝的什麼:"小朋友看看每個小筐裡裝的是什麼?"2、師:今天,請大家來玩一個遊戲"聽鈴聲夾夾子"。

  二、交代遊戲規則與要求,玩"夾夾子"遊戲。

  1、教師:請大家聽鈴聲在規定的時間麗江夾子分別夾在兩隻袖子上,鈴聲響開始夾,鈴聲停止大家停手。

  2、幼兒做好準備,敲響鈴鼓,開始遊戲。

  3、教師邊敲鈴鼓便提醒幼兒兩邊的袖子上都要夾上夾子。

  三、學習用數字、符號等記錄所夾夾子的數量。

  1、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左右袖子上各夾了幾個夾子。

  2、教師出示記錄單,提出記錄要求。

  3、幼兒進行記錄。

  四、展示交流,驗證記錄。

  1、請幼兒將自己的記錄結果展示在黑板上,鼓勵幼兒對照各自袖子上的夾子數量,互相交流自己記錄結果。

  2、觀察個別幼兒的記錄單。

  3、教師請該名幼兒和同伴在集體面前,師幼共同驗證其記錄是否正確。

  "請你看看你左邊袖子夾了幾個夾子?"五、比一比,誰夾的夾子多。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購買夾子這一遊戲主線串聯起來,為孩子們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在活動中,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運用著10以內數的組成知識,把抽象的知識和具體的例項聯絡起來,使他們學得愉快、學得主動,他們不認為是在做枯燥的數學題,而是覺得是在和好朋友一起玩耍、做遊戲,從中體驗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整個活動氣氛活躍,幼兒熱情高漲,活而有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家都認為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學數學也是比較枯燥的,但只要我們以遊戲的形式來組織活劫,孩子們一定會興趣盎然。如何把“知道了”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光靠一兩次的集體活動是不夠的,需要老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隨機靈活地引導運用,相信定能收到意外的驚喜。

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感受數學操作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遊戲的樂趣。

  2、透過猜數遊戲,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及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

  3、認識撲克牌,能根據撲克牌的特徵進行分類和排序。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重點:

  透過觀察,發現撲克牌的特徵,並根據其特徵進行分類和排序。

  活動難點:透過猜數遊戲,發展幼兒的逆向思維及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撲克牌若干副,PPT圖片、音樂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撲克牌,和孩子們一起熟悉各種花色和形狀等。

  1、看PPT圖片,引入活動。

  (1)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了一位魔術師,他叫劉謙,曾經在春晚為大家表演過魔術節目,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在幹什麼?(玩撲克牌)

  (2)撲克牌上有些什麼呢?(數字)那除了數字,還有什麼呢?(圖案)它們的顏色一樣嗎?(不一樣)都有些什麼顏色?(紅色、黑色)

  2、教師出示一副撲克牌和孩子們共同認識。師:撲克牌上都是些數字幾呢?又有些什麼圖案呢?(梅花、方塊、紅桃、黑桃)

  小結:每副撲克牌都是有順序的,除J、Q、K,都是按數字1-10來排列,每副撲克牌都有兩種顏色和四種圖案。

  二、魔術遊戲:猜猜少了那個

  教師:接下來老師也想學學劉謙變魔術,和大家一起玩個魔術遊戲,你們想玩嗎?

  1、介紹遊戲方法:幼兒從五張牌中任意抽取一張,教師說出抽掉的牌。

  2、教師準備5張牌(1-5)和(6-10),請幼兒任意抽取,教師觀察牌面後說出答案。

  3、請幼兒猜猜老師為什麼會猜對。

  4、小結:在這些牌中缺少的那張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師出示1-10的撲克牌,請個別幼兒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麼。

  三、分類遊戲

  教師:撲克牌上有不同的數字,不同的圖案和不同的樣色。那我們還可以用撲克牌來玩一玩分一分的遊戲,想不想玩?(想)

  1、按顏色分:老師給你們每桌準備了一些牌,請你們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2個盤子裡。想一想怎樣分?

  2、幼兒進行操作。請幼兒說一說:你們那一組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鼓勵幼兒想出不同的分法)

  3、按圖案分:老師還想讓你們把這些牌從2個盤子分到4個盤子裡,可以怎樣分呢?大家想一想。

  4、幼兒進行操作。請幼兒說一說:你們那一組是怎樣分的?為什麼這樣分?

  四、排序遊戲

  1、我發現我們大八班的小朋友很能幹,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牌按不同的顏色分成了兩份,按不同的圖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們每一份還想來排排隊,怎麼辦?

  2、看,我這裡有一張底版,底版上有什麼?有什麼用?(起點)

  3、幼兒進行操作。

  4、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排的?(有的小朋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的,有的小朋友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的,真整齊。)

  5、看PPT圖片,師幼順數和倒數1-10。

  小結:每副撲克牌上都有四種圖案,每張撲克牌上的圖案數量和數字是相對應的。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用撲克牌玩了這麼多的遊戲,好玩嗎?其實撲克牌還有很多好玩的遊戲,它還可以站立起來。撲克牌可以是兩個人、三個人,或更多的人一起來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媽媽玩一下撲克牌遊戲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選材符合大班幼兒認知的年齡特點,同時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引導幼兒相互學習,並以遊戲的形式進行,使幼兒在撲克遊戲中提高學習的興趣及增長相關的數學知識,幼兒始終處於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教學效果比較好。

大班數學教案15

  設計意圖:

  我們學習數學就是為了更好的運用於生活中。數學教學如果把“身邊數學”引入教學,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真諦,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法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世界,從而促使孩子的思維向科學的思維發展。因此,我選擇《等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由簡到難把抽象的概念與具體實物產生聯絡,這樣幼兒學得活,易掌握,不僅將一般的認識遷移到具體的事物上,擴大認識面,而且對開拓幼兒思維,培養思維準確性,並激發幼兒數學興趣。

  教學目標:

  1、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四等分。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對等分的興趣。

  3、瞭解等分後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麵包,兩根一樣大的火腿,刀子,各種形狀的圖形。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難點:透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等分的含義,學習等分。

  1、教師簡單講故事《兩隻笨狗熊》。

  師:狗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大黑,一個叫小黑,他們長得挺胖,可是都很笨,是兩隻笨狗熊。有一天,天氣真好,哥兒倆手拉手一起出去玩兒。他們走著,走著,忽然看見路邊有一 塊乾麵包,撿起來聞聞,嘿,噴噴香。可是隻有一塊乾麵包,兩隻狗熊怎麼吃呢?大黑怕 小黑多吃一點,小黑也怕大黑多吃一點,這可不好辦呀!大黑說:“咱們分了吃,可要分得公平,我的不能比你的小。”小黑說:“對,要分得公平,你的不能比我的大。”可是怎麼分才公平呢?請小朋友幫他們想想辦法? 幼:一人一半、從中間分

  2、出示“麵包”,個別幼兒嘗試等分“麵包”的方法。

  師:請你用你的辦法幫哥兒倆分麵包。請其他孩子觀察,他是怎麼分的。 幼:他是從中間分的。

  師:對了,從中間分,這樣才公平。

  3、教師用小刀切開“麵包”驗證。

  師:分開的兩個麵包大小是否一樣? 幼:大小一樣

  4、小結等分含義。

  師:把一個物品分成大小相等的幾份,這種方法叫等分。分成幾份叫幾等分,像狗熊這樣把麵包分成大小相等的兩份叫二等分。

  5、出示不同的圖形,進一步理解等分的含義。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這些圖形是幾等分?

  (出示桃心形、扇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分別為二等分、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八等分。)

  師:為什麼這些圖形是等分圖形?

  幼:它們大小都一樣、形狀也一樣。所以是等分圖形。

  師:你怎麼知道它是幾等分?

  幼:因為它們分成大小、形狀一樣的幾份就是幾等分。

  師:請你找找哪些不是等分圖形。(出示正方形、長方形、扇形、三角形、圓形。)

  師:為什麼這些不是等分圖形呢? 幼:分的大小不一樣、分的形狀不一樣。所以不是等分圖形。

  二、幼兒操作嘗試探索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

  (幼兒各自選擇圖形,探索等分的多種方法,請幼兒示範講述等分的方法)

  幼:我是對摺從中間分的(邊對邊對摺)、我也是對摺從中間分的(角對角對摺)

  幼:對摺再對摺、中間畫兩條線。

  幼:我的方法是對摺再對摺(邊對邊對摺)、我的方法是角對角對摺。

  三、瞭解等分後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1、出示兩根火腿腸先讓幼兒比較是否一樣長。

  2、將其中的一根二等分,取等分後的一份與原來比誰大誰小?再將二等分的一份二等分,比一比又怎樣?

  3、小結:等分後的一份比原來小,等分的份數越多,每份就越小。

  教學反思:

  在《等分》這一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熟悉的故事匯入,把幼兒帶進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兒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再一個就是讓幼兒在活動中透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透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透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圖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後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於拘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