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大班數學教案

大班數學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1

  一、說教材:

  6的組成是基於5以內的組成之上的。我利用6朵花出現的不同特徵,將6朵花分為兩份,一方面培養孩子的觀察判斷能力,一方面也總結出6的5種分法。在這一階段孩子初步經歷從實物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由於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常常會提出“這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等問題,他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藉助於孩子操作圖片進行教學,為孩子瞭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基礎。

  二、說目標

  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數學活動的一些要求我將本次的目標設為以下幾條:

  1、能根據花的不同特點如:經脈、花瓣、顏色、大小、葉子的不同給花分類,注意每次分的時候要把整個一起分。

  2、老師的引導下探索組成的規律,知道6有5種分法,在寫的時候按照數字排序可以減少分法的遺漏。

  3、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樂於探索數字的規律。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6的5種不同的分法。

  難點:在操作過程中按照花的不同特徵給花分類,知道每一次都要合起來在分。

  四、教學過程

  一給花朵分類

  在幼兒的觀察中認識6朵花的不同特點。根據每一部分的兩種特點給6朵花進行分類。分的時候教師要講明白是將6朵花按兩種特點分完了再合起來,然後再分。在操作過程中我讓孩子將分好的結果記錄在紙上,這樣孩子的操作才有總結性的分析。在交流的時候也能透過自己的記錄紙驗證自己操作過程的正誤。

  二花轉換成點

  由分好的花轉換為點,這個過程是將實物概括為數字的一個輔助,由實物過渡到對應量的點最後到數字孩子們在這樣的思路中更容易理解6的分合式是怎麼樣演變過來的。

  三用數字列出分合式

  點到數字對於孩子來說就比較簡單了,整個過程層層深入,孩子的興趣也被調了起來。他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很輕易地總結出6的分合。

  四總結分合式中的規律

  孩子們從2的分合一直學到到6的分合,但是對於其中存在的規律只有少數部分孩子能察覺。為了讓孩子在寫分合式的時候更方便,教師讓孩子觀察數字間存在的規律,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排列規律是12345,54321,分合式左右兩個數字位置互換總和不變。孩子們在觀察中提高了探索數字間規律的興趣。

  五遊戲

  遊戲是用輕鬆的方式對本次活動的鞏固。教師將6朵花藏掉幾朵孩子根據出示的花的數量說出具體藏掉的朵數,這是已知總數和分數算出另一個分數的數學推理。孩子們在遊戲中心情愉快,對數學的興趣得到了激發。

大班數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數學邏輯推理、肢體運作、空間、內省、自然探索智慧。

  2、嘗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觀察並發現事物間內在的聯絡,進行簡單推理與分析。

  3、養成愛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紅、黃絲帶若干條;故事圖片,眼罩一付,自制書小顏色不同的碗;1個小球;3杯水和勺糖。

  活動活動:

  一、匯入部分:

  談話:小朋友們早上好,今天廢師要和小朋友一起來玩一個遊戲,在玩遊戲之前,小朋友先告訴我10以內的單數都有誰?10以內的雙數都有誰?

  二、基本部分:

  1、遊消稱:跳單雙①教師介紹遊戲規則:今天我們小朋友身上都繫有漂亮的絲帶,那小朋友看一看你們的絲帶有什麼不同?(顏色不同)那我們系紅絲帶的小朋友圍成一個圈,系黃絲帶的小朋友在紅絲帶小朋友的外面再圍一個圈,小朋友手插腰跳,裡面的小朋友往外跳,外面的往裡跳,按照老師的的口令來回的跳復進行,直到老師說:“停”則立即停下,老師檢查完絲帶就可以判斷出你跳的是單數還是雙數,你們相信嗎?教師要說的神秘一些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②遊戲過程:教師喊口令幼兒做遊戲,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並對犯規的幼兒及時提醒。 ③教師總結:為什麼老師能說出你們誰是單數,誰是雙數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聽一個故事,聽完這個故事你們就知道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教師講述故事《小鴨子學游泳》 ①教師提問:烏龜老師為什麼說小鴨子撒謊了。幼兒可以根據剛才玩的遊戲的經驗判斷,推理②教師總結:因為它在原地往對面遊,到對面是一次,到原位是2次,復……讓幼兒說出答案聽完了這個故事小朋友知道老師為什麼這麼聰明吧!是因為老師透過簡單的分析和推理才想出它的結果,所以我們小朋友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難題時要多動腦筋,多思考。接下來我就要考考你們,我們來玩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猜猜他是誰。”

  3、遊消稱:猜猜他是誰遊戲規則:教師選一位幼兒戴上眼罩,任意再請一位幼兒上前,讓戴眼罩的幼兒用手摸摸其頭部並可以提任意的問題。如:是男孩還是女孩,胖還是瘦的,喜歡什麼等,請戴眼罩的幼兒來猜猜他摸的是哪位同伴。

  4、閱讀推理遊戲今天老師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奇妙的書,出示書幼兒觀察,從封面到第3頁,封面是彩條,依次紅、橙、黃、綠、紫,第1頁是一個的紅蘋果,第2頁是兩個橙色的桔子,第3頁是三個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後面幾頁上有什麼,是怎麼猜的。

  5、小朋友真聰明接下來我們在玩一個遊戲“猜猜看”。出示三個碗和小球,請幼兒閉上眼睛,把三個碗倒扣好,再將小球放入任意一個碗中,根據情境給線索,如球放在最右邊的碗裡,給出的線索可以是不在中間的碗裡,也不在中間碗的左邊的碗裡,請幼兒猜出小球換位只繼續遊戲。 6、小朋友你們喝果糖水嗎?那我們一起做一個實驗“猜猜哪杯水最甜”在3個杯子裡倒入不同量的開水,水量區別一些在分別放入一勺糖,請幼兒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並說明理由,嘗一嘗驗證一下。

  三、結束部分:

  今天我們小朋友透過動腦筋思考,進行分析與推理說出了很多難題的答案和結果,最後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獲得了愛動腦筋的小明星,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外面繼續玩“猜猜他是誰”的遊戲。

  活動反思:

  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作為二年級的學生,簡單的推理只是個開始,學生在生活中,數學問題中已經無形的接觸了一些簡單的推理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識經驗,只不過沒有意識到這是推理的內容而已。而這節課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敘述推理過程,目的在於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推理的趣味性,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緊緊圍繞重點,做到:

  1、本節課用學生喜歡的、擅長的猜密碼引入。低年級的學生對遊戲永遠是充滿了興趣。透過猜密碼的遊戲,由開始沒有任何的提示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須要有提示。體驗因為所給提示不同,所猜得結果也不一樣。調動起學生猜的興趣和激情,初步感知推理的意義。

  2、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基本都是藉助於語言的表述,教師引導他們藉助連線法、表格法來推理,簡化了推理的過程。

  3、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我想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發展學生的簡單推理的能力。簡單推理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讓學生根據所給的提示,清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因此在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時候,讓學生多說,完整的說。然後加以引導,讓學生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的表達推理的過程。

  4、練習形式多樣化。透過設計形式生動的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練習層次分明,有坡度、有新意,充分體現生活化、自主化、開放化。既鞏

  固了新知又拓展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繼續學習10的組成和10以內數的加減。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記錄方式記錄自己購物的過程。

  3、能靈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購物活動中出現的問題。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10以內算式題,教學掛圖(二)。

  2、算式接龍卡、筆每人1份,幼兒用書第40頁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遊戲"開火車",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

  1、教師出示算式題,幼兒快速說出火車幾點開的答案。

  2、採用集體、小組、個別的形式進行練習。

  二、教師出示禮品商店圖,引導幼兒進行購物猜測,複習10以內的加減。

  1、教師介紹購物的情況,引導幼兒猜測。

  2、請幼兒列式說明理由。

  3、請1名幼兒說出自己的購物設想,讓同伴猜測。

  三、根據所提供的購物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推理練習。

  四、幼兒進行操作練習,鞏固10以內的加減。

  1、提供幼兒用書第40頁的操作材料,指導幼兒按要求完成"看圖列式"的練習。

  2、卡片歸類。

  活動反思:

  在匯入部分,我透過問話讓學生說一說農曆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有幾個學生能說出是重陽節,我向學生簡單介紹了一下重陽節,並希望同學們在重陽節這一天能夠為家裡的老人獻上一份愛心。不管是在什麼課上,我們都應該有機會教給學生除了科學知識之外的東西:向敬愛老人、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益蟲益鳥等等。利用課本上提供的素材和匯入環節的兩三分鐘就能夠灌輸給學生很多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這一方面在以後還要繼續堅持多關注,充分利用好這一環節。

  在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對於運算順序都能夠掌握,在計算時,為了便於學生對計算過程的檢查,我要求學生用遞等式的形式來計算,但是有部分學生對於遞等式掌握的不是很好,在練習課上還要再透過練習題鞏固一下才行。另外有的學生沒有列豎式的習慣,雖然口算能鍛鍊學生的計算能力,但是這樣練習的正確率就很難保證。我讓學生用兩個豎式連寫,這樣就簡便一些了。我想在以後的課上應儘量讓學生自己透過觀察分析總結、找出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直接告訴他們。

大班數學教案4

  目標:

  1。學習2、3、4的分解組成。

  2。透過觀察,尋找發現數的組成規律。

  3。繼續體驗總數與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係。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南瓜圖片若干,藍綠色的籃子圖片各一張,4以內數字卡片若干,分合符號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球——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和要求——集體,;小組,個人練習

  二、學習4的分解組成

  1。認識南瓜出示南瓜圖片——這是什麼?數一數有幾個?

  2。分南瓜出示藍綠色的籃子圖片——請把南瓜分給藍綠色的籃子,可以怎麼分?(個別幼兒操作)——誰還有不一樣的分法?

  3。記一記——誰有好辦法把分南瓜的事記錄下來?

  ——請幼兒用數字和分合符號記錄在黑板上

  4。念一念——幼兒認讀分合式,先說分後說合三、出示操作紙,師幼共同瞭解操作要求——給弟弟妹妹分蔬菜,注意不遺漏,不重複四、根據幼兒完成情況講評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5

  設計背景

  結合主題“我要上小學”中孩子們互留電話的主題背景進行活動預設,透過活動中孩子集體編出的密碼,自然地引導他們學會關注同樣答案下式題與式題間的關係,理解一個答案可以對應多個式題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熟練運用10以內的加減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對應多個式題。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電話號碼,願意瞭解與同伴的聯絡方式。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重點難點

  熟練10以內的加減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電話號碼。

  活動準備

  1. 10以內加減式題卡,破譯電話號碼練習紙,由加減法式題組成的電話號碼卡片,紅旗、黃旗、藍旗、綠旗,記分牌。

  2.開展主題活動“我要上小學了”,幼兒有了解同伴聯絡方式的'願望。

  活動過程

  一、導人部分: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

  師:我們小朋友就要畢業了,前幾天大家也講到過分手後聯絡的方式,有寫信、寄賀卡、串門,還有打電話……今天我們就來玩一個破譯電話號碼的遊戲。

  (一)看式題破譯電話號碼。

  老師出示由8道加減法式題組成的號碼卡,如3+3,7-4,8+1……

  這個環節是幫助幼兒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

  活動中:

  老師從多個角度提問,如這個電話的第一個號碼是幾?“6”是第幾位號碼?最後一位是幾?

  師:你們真棒!一下子就把這個電話號碼破譯出來了,你們是怎麼破譯的?

  幼:是用加減運算的方法破譯的。

  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電話嗎?

  幼:幼兒園。

  師:你們以後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師的時候就可以打這個電話。一起告訴我’幼兒園的電話號碼是幾?

  (二)心算破譯電話號碼。

  1.老師出示第二個電話密碼,提出要求:在心中計算,把答案記在心裡’等一會兒我們大家一起說。

  2.老師出示第三個電話密碼,要求破譯準確、迅速,一下子把電話密碼破譯出來。

  二、學習部分:為電話號碼設定密碼並破譯。

  (一)根據式題計算答案。

  1.將幼兒分成紅、綠、黃、藍四個隊,每一隊有10個電話密碼’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隊的本領最大,破譯的電話號碼又快又準確。

  2.各組交換檢查。

  3.請每一組派一名代表報對方的得分數。

  (二)嘗試根據答案編式題。

  師;這裡有三個很特別的電話號碼,等一會兒你們要用10以內的數為這些電話號碼設定密碼,電話號碼裡的每一個數字都是答案。你們編的密碼要給別的組破譯,所以要編得越難越好。

  ——剛開始請幼兒編題時,老師提供的號碼可以是數字少但較特殊的(如1 10、119、120)o這個環節引導幼兒理解一個答案可以對應多個式題-如可以將“1 19竹編成一組密碼:4 - 3,7 - 6,2+7.廚樣還可以編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兒分組嘗試編式題。

  2.小組相互交換式題並進行破譯。

  3.請你們把破譯出來的、與黑板上號碼一樣的電話號碼貼在黑板上。

  教學反思

  在學習完10以內的加減法後,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充套件思維的空間,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問題呈現多樣性,激起挑戰的慾望

  解決問題,是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學習目標,怎樣才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誠的感謝實驗教材的編委,教材本身與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層次的創設問題情境,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教材為依託。平時教學中注意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問題呈現的多樣化,例本案例的教學中,由學生創設情境後自主提出問題,創設一種遊戲、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生問、生答,更能激起學生的解決慾望。平時課堂上“你難不倒我”“我來考考你”都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表現,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解決後,也注意人際化的情感教育。“對同學們的解答你滿意嗎?”“謝謝大家”,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情。平時結合課本的實際情景,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請小朋友幫助解決。

大班數學教案6

  一、設計意圖: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指出,能根據簡單的提示或示意圖找到物體具體位置是大班幼兒數學教育目標之一,我班大部分幼兒能掌握一定的方位知識,但對於序列方位概念認知比較模糊,為了進一步加強大班幼兒對方位的辨認,設計了這個活動,讓幼兒在情境中去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活動名稱:

  解救公主(大班)

  三、活動目標:

  1.嘗試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左右,學習不同方向為起點。

  2.會用序數詞“第幾”較準確的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體驗遊戲的快樂。

  四、活動準備:

  課件、一張帶箭頭的紙片、一根粉筆、迷宮圖(黑板上)。

  五、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根據提示卡的資訊,學習以不同方向為起點

  找到事物在序列中的位置。

  2.活動難點:引導幼兒能透過觀察、比較、判斷等方法找到事物的具體位置,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六、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老師昨天看了一本書,書裡面講了一個王子和一位公主的故事,可是故事中的公主卻被魔鬼抓走了,王子可傷心了,想要把公主救回來,但是王子一個人的能太小了,你們願意一起幫幫他把公主救回來嗎?

  2.教師:其實把公主救出來也沒有這麼困難,老師這裡有一些魔法圖片,有了這些魔法圖片我們就可以一起把公主救回來了。

  (二)根據提示,學習以不同方向為起點找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1.初步認識不同箭頭代表的含義,瞭解箭頭代表不同方向。

  教師:想要救回公主你們就要認識這些箭頭指向的是什麼方向,你們知道這些箭頭指向的方向嗎?

  教師小結:第一個箭頭指向是從左往右,第二個箭頭指向是從右往左。

  2.學會使用箭頭。

  教師:你們能用這些箭頭把剛才路線表示出來嗎?王子來到了這片森林,那這條路到底該怎麼走呢?(請幼兒用箭頭表示道路。)

  小結:這些指向不同方向的箭頭真有用,可以幫助王子順利透過這條路。

  (三)透過闖關遊戲,進一步感知不同方向的序列,找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第一關:根據提示,感知左右序列,找到相應的城堡

  教師:王子來到了魔王森林,可魔王森林中有好多城堡,每一個插著紅色旗子的房子都是一座城堡,你們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哪一座才是魔王的城堡呢?讓我們聽一聽魔法卡片裡是怎麼說的?(從左往右數第八個)

  第二關,根據提示,感知上下序列,找出“城堡房間”具體位置。

  教師:王子終於到達了城堡,哇!城堡裡有這麼多房間,哪一個才是關押公主的房間呢?讓我們來聽一聽。(最上面一層,從右往左數第二個)

  第三關:引導幼兒根據提示卡找到相應的門。

  教師:找到了公主的房間,可是又有好多道門,那請小朋友們看一看這裡有幾個門?分別是什麼形狀的門?它們的窗戶又是什麼形狀的?(通往公主房間的門是長方形的,上有兩個三角形的窗戶)

  第四關:引導幼兒透過觀察比較不同方位,找到開門密碼。

  1.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根據魔法書的提示正確找出開門密碼。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只要正確按下這些按鈕就可以救出公主哦。

  這一次魔法書又會告訴我們些什麼呢?(上面一行的右邊,中間一行的中間,下面一行的左邊,按照順序按下按鈕)

  2.請個別幼兒操作找出開門密碼。

  七、活動延伸

  1.終於找到了公主可是公主為什麼還不出來呢?原來魔王把他的水晶鞋、魔法棒還有皇冠都拿走了,我們要幫公主把這些拿回來公主才會出來。

  2.請幼兒根據提示(第幾行第幾列)找到公主的這些物品。

  八、活動結束

  教師:為了對你們表示感謝,王子和公主為你們舉辦了一個很大的派對,還準備了美味的糖果,那要不要和老師一去參加?

大班數學教案7

  一、設計意圖

  新<<綱要>>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幼兒在認識5的組成的基礎上學習6的組成。透過學習,能使幼兒初步理解整體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為學習加減法打下基礎,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認識,在活動中培養他們的

  觀察、比較以及操作能力,從而促進數學思維品質的發展。

  二、說教材

  (一)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教材,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數字5的組成,知道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總數為“6” 。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

  我確定了教學的重點:學習6的組成,知道6分成兩份有5種分法。教學難點:感知數的分合的有序性。

  (二)為了完成本次活動,我做了以下準備。

  小雞圖片、小蟲圖片若干;畫有算術題的作業紙每人一份;鉛筆、橡皮、數字卡片若干

  三、說教法

  現代教學方法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追求整體效果的最最佳化。根據本活動內容、目標及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演示法、操作法、練習法和遊戲法。

  大班幼兒的思維特點是開始出現了抽象思維的萌芽,他們對數的組成的認識和理解不能靠成人灌輸,必須透過自身的觀察和操作活動來進行。皮亞傑也曾說過:“數學開始於對於物體的動作”。足見操作法具有實踐性、主動性和發現性等優點。每個幼兒的心理發展潛能是不同的,教學實踐表明,幼兒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會出現“吃不飽”和“吃不了”現象,為此,我在教學最後環節,運用活動,讓幼兒進行練習,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說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我啟發引導幼兒在觀察中比較,在操作中自主學習,使幼兒真正成學習的主人。

  在視覺、聽覺與運動覺的結合中,回顧了5以內的組成。在操作中,幼兒自由探索6只小雞的分法,並歸納小結,使幼兒獲得的組成的經驗更為清晰化、系統化。之後,在分組活動中,幼兒進行練習,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標。最後,讓幼兒在愉快的遊戲氣氛中找合起來是6的朋友,真正實現了“學中玩”,“玩中學”。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5的組成(教師請幼兒玩碰球遊戲,引起學習興趣。)

  師:我的1球碰幾球?(我的3球碰幾球?……)幼:你的1球碰4球……(讓孩子在動中複習了5的組成,調動了幼兒的視覺、聽覺、運動覺,提高了幼兒多感官感知的準確性和靈敏度,為後面學習6的組成打下基礎。)

  (二)、初步理解“6”的組成

  1、師:今天草地上來了一群小雞,一共有幾隻小雞呢?

  幼:一共有6只小雞。

  2、師:你們看這裡有兩幢房子,怎樣來安排6只小雞住進這兩幢房子呢,小朋友你們想想辦法,你是怎麼分的?誰來告訴我?(讓幼兒幫助小雞,一下子調動了他們的好奇心,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

  3、鼓勵幼兒積極動腦並說出分解方法,教師一一在黑板上記錄幼兒所說的分法。

  4、師小結:這兩個部分數合起來的總數都是“6”。

  5、師:小雞們都住進了新房子高興極了,“咕嚕嚕——”它們的肚子餓了,這可怎麼辦呀?別擔心,雞媽媽給它們準備好了香噴噴的小蟲呢!(教師出示畫有6條小蟲的圖片)

大班數學教案8

  【設計思路】:

  在此以前幼兒已進行過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的活動,積累了一些運用感官比較物體量差異的經驗,因此在本活動中可以啟發幼兒自己想出比較物體粗細、厚薄的各種方法,提高幼兒認識周圍環境的能力。

  幼兒在學習這一內容時可能會遇到二個困難。第一是不能準確地將比較結果與相應的詞匹配。這是因為在幼兒階段詞與某些概念建立聯絡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應該先讓幼兒透過非正式的教育活動積累有關概念的感性經驗,然後在琥式的教育活動中指認和命名活動完成詞與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由於幼兒思維不可逆,他們不易理解相對概念。因此活動中要採用變換比較物件和設問的方式引起幼兒的思考,幫助幼兒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該內容是幼兒以後學習相鄰數和進行排序活動的基礎。如果幼兒真正理解了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那麼他們的逆向思維和推理能力也將得到相應的發展。

  這一內容除了組織正式的教育活動,還應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動,如在數學角放置各種有關的材料,讓幼兒透過分類活動積累有關的感性經驗。

  【教學目標】:

  1、學習比較兩個以上物體的粗細、厚薄2、知道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對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2、難點:詞與概念的匹配。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教學準備】:

  教具: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若干;厚薄不同的書、紙、布若干。

  學具:每個幼兒一份厚薄不同的紙、布。粗細不同的毛線、小棒筆。每個幼兒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換使用。彩色的籃子若干只。數學角內放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類盒。(分類盒上用形象的圖畫表示物體的粗細、厚薄。)教學過程:

  1、透過分類活動使幼兒積累有關粗細、厚薄的感性經驗。

  (1)在來園活動區域活動時讓幼兒用數學角里的材料進行分類活動。教師可透過提問了解幼兒的分類水平,如:“為什麼把這支筆放在這個盒子裡?”等。

  (2)該分類活動是個別進行的,教師應儘可能瞭解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

  2、透過指認活動幫助幼兒在詞和有關概念之間建立聯絡。

  (1)幼兒每人一份粗細、厚薄不同的物品。

  (2)聽指令取出相應的物品。如“找出一張厚的紙。”“把粗的毛線舉起來。”指令可由教師發出,也可讓幼兒發指令,以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並向命名過渡。

  (3)要求幼兒說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採用什麼方法比較出物體的粗細、厚薄的)。

  3、透過命名活動使幼兒完成概念與詞的匹配。

  (1)讓幼兒說出教師出示的物體的粗細、厚薄。

  (2)讓幼兒按指令介紹自己盒子裡的物品的特徵。如:“請說說你盒子兩根小棒的不同”。

  4、透過分類活動讓幼兒體驗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讓幼兒根據語言標記分類。如:“請把粗的小棒放在紅的籃子裡。”

  (2)向幼兒展示分類結果,讓幼兒思考分得對不對。

  5、透過討論使幼兒理解物體的粗細、厚薄是相比較而言的。

  (1)檢查分類結果。如:“紅籃子裡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討論:為什麼大家都把自己盒子裡粗的小棒放進去,現在卻是有的粗有的細。

  6、透過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物體量差異的相對性。

  (1) 讓幼兒按指令作變化粗細、厚薄的操作,如:“請你讓盒子裡的毛線變細”。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線變細,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線作比較。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2.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的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3.根據提供的已有圖形,畫出與物體相對稱的另一半。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操作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個圖形的操作紙、剪刀

  2.教師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師:在一個王國裡住著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國裡來了位可惡的巫師,她把公主關了起來,並設下了五道難關。人們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沒能闖過這些難關。小朋友,你們願意闖難關來救出公主嗎?

  二、在探索、感知、判斷中理解對稱的含義。

  第一關:找對稱的紅心

  第二關:折一折

  第三關:找對稱

  第四、五關:畫對稱圖形

  三、製作對稱圖形

  1.要求:這些禮物都只有另一半,誰能把它們變完整呢?

  2.幼兒操作

  四、延伸

  1.你們知道這個王國叫什麼名字嗎?(對稱王國 )

  2.對稱王國裡還有許多有趣的對稱圖形,我們下次再一起到對稱王國裡玩一玩,好不好?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已經基本完成,整個活動清晰流暢,能一步一步的引導幼兒理解對稱的含義,寓教於遊戲中。活動中,我給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實踐的空間,體現了孩子在活動中的地位。當然在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上還需改進:

  1.在幼兒用筆操作時,應當讓幼兒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這樣有助於孩子的操作。

  2.第一關當中三個圖形應當有標記,這樣有利於孩子準確的找到。

  3.操作時,第五關畫的圖形有點複雜,可以適當的改簡單一點。

  3.大班數學對稱王國教案反思

  設計背景:

  進入大班後,孩子們對對稱的概念已有初步的瞭解,但“對稱圖形”這一知識點孩子們卻沒有接觸過,為了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對稱,透過動手、動腦,判斷是否對稱,感受對稱的美,設計了這節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地判斷圖形是否對稱。

  2.能正確地擺、畫出與圖形對稱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圖形的對稱性。

  3.能運用對摺的方法,剪出對稱的圖形,感受對稱美。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白板課件、操作紙、剪刀、小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教師透過講述故事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二、拯救女王

  透過創設闖關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1、透過第一、二、三關理解對稱的含義,能正確判斷圖形是否對稱。(重點)

  第一關:找一找

  教師通過出示一半的愛心,激發幼兒尋找它的另一半把愛心復原。

  教師總結:像這種左右兩邊大小、形狀一樣的,對摺後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第二關:折一折

  透過動手摺圖形判斷圖形是否對稱,鼓勵幼兒探索發現同為對稱囹形,對稱軸的數量不同。

  教師總結:原來在對稱圖形中,有的像半圓形只有一條對稱軸,有的像正方形有幾條對稱軸。

  第三關:分一分

  請幼兒把它們分一分,把對稱的放在笑臉框裡,不對稱的放在哭臉框裡。

  2、透過第四、五關知道相對稱的兩個正方形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難點)

  第四關:擺一擺

  請幼兒把『F方形擺一擺,讓它們和左邊的圖案相對稱。

  第五關:拼一拼

  請幼兒6人一組合作拼一拼,在左邊拼出一個小士兵和右邊的小士兵相對稱。

  三、女王送禮物

  出示女王圖片,介紹女王的王國叫“對稱王國”。

  出示禮物圖片,引導幼兒把禮物完整的變出來。

  活動延伸:

  剪一剪

  請幼兒帶坐禮物回教室動手剪一剪。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探索慾望越來越強,此活動中設計了闖關形式,極大地吸引了幼兒。透過活動,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收穫頗多:

  1.環節清晰明瞭。

  活動的整個環節很清晰,透過拯救女王而闖關明確了任務,設計了“找對稱愛心——折對稱圖形——分一分對稱物品——擺出左右對稱的圖形”4個難關,每一個關口都有關於對稱的學習與練習;在教學的具體環節上,讓小朋友們動手參與也是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摺紙遊戲有效地增加了每一個小朋友參與和成功的體驗。

  2.電子白板與PPT相結合。

  白板的種種功能為小朋友理解對稱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它完全取代了黑板,打破了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只能坐在電腦前使用滑鼠的限制,給教師更多的發揮空間,使教學更加生動,提高學習效率、改善學習效果,並且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和學習興趣。

大班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使學生髮現圖形的排列規律,找規律教學設計。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體驗數學應用於生活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透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小動物等學具卡片,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同學們,數學王國的小精靈--明明,剛剛搬了新家,心裡可高興了。今天邀請我們去參觀他的新家呢,你們想去嗎?(課件展示主題圖)

  2、看,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們覺得漂亮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牆面、地面的圖案,都是有規律的。)

  3、揭示課題:是啊!小精靈明明設計的房間,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有數學的味道。在一年級下學期,我們學會了找比較簡單的排列規律,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找規律"(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數學情境,讓學生感覺比較自然、親切。學生在參觀欣賞的同時,很自然的進入了觀察、發現階段,體現了數學內容的生活化,學生學習的是身邊的數學,既形象又具體。

  二、尋找規律,探索新知。

  (一)構建新知,探索交流。

  1、談話:那麼,如果用數學的眼光觀察這些漂亮的設計,你有什麼發現呢?

  2、小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們先來觀察牆面的圖案,說一說你發現的規律。在小組活動中,可以用四種圖案移一移、擺一擺,找出上下兩組圖案的按一定順序呈迴圈排列的規律。(教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彙報。(引導學生說出觀察的順序。)

  4、請學生說一說圖案的規律。

  (1)斜著看:顏色和圖形一樣,只是數量有變化。

  (2)橫著看:第一橫行第一個顏色和圖形移到第二橫行第四個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橫行照樣。(板書:順序,前後)

  (3)豎著看:第一豎行第一個顏色和圖形移到第二豎行第四個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豎行照樣。(上、下)

  (4)整體看:第一橫行和第一豎行的顏色和圖形都一樣,而且順序也一樣。其它橫(豎)行顏色和圖形都一樣,只是順序有所改變。

  5、全班交流時,請同學上來移一移圖案,展示它動態的規律。(課件顯示:圖案動態的迴圈規律。)

  教師小結:不同的觀察角度,有不同的發現。

  [設計意圖]:教師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觀察角度發現不同的排列規律。這樣就完成了前後、上下四種基本的順序,迴圈排列規律的教學。同時,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規律、拓展思維。

  1、師:你們看,這是明明家的地板,裡面隱藏著一些什麼規律呢?你能找出來嗎?

  2、請你仔細觀察,同桌互相說一說其中的規律。

  3、全班交流,同時操作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在這一活動中,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再次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三、知識應用,體驗成功。

  (一)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師:同學們,我們再來參觀明明家的窗簾,還沒設計好呢!你們能用自己的所學幫它完成嗎?(課件出示三行小動物排列的圖片。

  2、說一說它的排列規律,並繼續排下去。窗簾會是什麼樣呢?(課件繼續展示,窗簾全景。)

  [設計意圖]: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到學會數學的樂趣。欣賞窗簾設計--逆時針的排列規律,作為練習出現,即分散了教學難點,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拓寬了思維容量,增強了課堂實效性。

  (二)、.擺水果圖。

  過渡:好客的明明很高興大家來參觀他的房子,所以為我們準備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麼?

  可是,他只擺了三組,你能根據規律擺出第四組水果圖嗎?

  四、欣賞有規律的圖片

  師: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規律,你能找出來嗎?誰來說說。

  (衣服的花紋,地板上的瓷磚,窗簾、斑馬線、交通紅綠燈…也是有規律的。)

  師:老師也蒐集了一些優秀的設計師的作品,請欣賞。課件顯示:自然界的規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規律,小數民族服飾上的規律等。

  這些作品美嗎?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相信你們也一定會設計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設計意圖]:再一次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欣賞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激勵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實踐操作,體驗快樂。

  1、透過練習,可以看出,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我想請你們也當一回設計師,設計一塊手帕的有規律的漂亮的圖案。喜歡嗎?活動要求:

  A、請你們小組合作先規劃出設計方案,再用貼或畫的方式合作完成。B、設計的圖案一定要有規律。

  2、小組合作設計。(課件:播放音樂。)

  3、展示學生作品。說一說其中的規律。比一比哪小組設計的圖案最有規律、最漂亮、美觀。

  同學們,你對自己的作品表現滿意嗎?是啊!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是最快樂的事情。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面對自己設計的作品,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充分到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體現了"玩中學""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總結

  1.今天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教師結語: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美化著我們的生活,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它,運用它,將來把我們的環境打扮得更美麗!

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對稱”這一數學知識點,大志瞭解“對稱”這一含義。

  2、操作體驗中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裁剪簡單的對稱圖形。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難點

  俠義理解“對稱”的含義,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其知識點,把學以至用放在幼兒的教學課堂。

  活動重點

  廣義理解“對稱”,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體驗其學習的樂趣。

  活動流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徵

  1、沒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摺,然後從摺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摺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摺後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二、“剪”對稱,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定義:什麼叫對稱?(、來源教案網)(指圖形或物體兩對的兩邊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狀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對應的關係)

  2、看一看

  A、出示對稱圖形的一半,讓幼兒想象結合另一半,會是什麼圖形

  B、教師用對稱的方法對兩幅圖進行裁剪(示範)

  3、剪一剪

  C、幼兒自己動手裁剪老師已經勾畫出來的對稱圖形

  D、幼兒自己想象裁剪對稱圖形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東西也是對稱的

大班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徵,學習將燈籠與試題配對,理解加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在圖片與試題配對遊戲中,體驗加法試題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燈籠、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看燈籠說不同

  1、國慶節的裝飾

  提問:前幾天我們去了易買得超市,去找國慶節的喜慶裝飾,看看我們都找到了什麼?

  小結:紅色是我們中國喜慶的顏色,紅紅的燈籠、紅紅的辣椒、紅紅的綢帶和紅紅的楓葉,讓我們的節日更熱鬧、更喜慶,在節日裡掛上紅色的東西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俗。

  2、出示4串燈籠,觀察燈籠的不同特徵。

  師:國慶節的時候,老師也掛上了一些燈籠。

  提問:老師這裡有許多燈籠,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這裡的燈籠有的大小不一樣,有的花紋不一樣,有的形狀不一樣,真好看。

  二、看燈籠找算式

  1、根據燈籠的特徵,理解加法算式的符號

  出示加法算式:

  提問1、這些是什麼?這些加法算式都認得嗎?我們一起念一念。

  提問2、這些試題上有什麼?

  2、根據燈籠的特徵,理解加法算式的意義

  師:今天我們用加法試題和燈籠做遊戲。

  提問:這裡的四串燈籠,你最喜歡哪一串?請你為你喜歡的這串燈籠找一道算式題朋友,並告訴我們為什麼?

  三、看圖片找算式

  要求:看清圖片,為它找一道算式題,說出你的理由。

  1、幼兒操作

  2、幼兒交流

  (1)先念題目,再說圖片上的事情。

  (2)集體驗證:看看,圖片和加法試題都找對了嗎?有什麼問題?

  (3)找試題

  小結:原來同一個圖片可以用不同的試題表示,同一試題可以說不一樣的事情,看你說的是哪件事情。

  四、活動延伸

  這裡的試題有的表示扇子,有的表示燈籠,還可以表示生活中的哪些東西,比如說媽媽先買了3個蘋果,爸爸又買來了在2個蘋果,一共買來了5個蘋果……

大班數學教案13

  掛燈籠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6的分解、組成。

  2、能找出按順序分的遞增、遞減規律。

  活動準備:

  1、6的分解、組成式一套,圓片6個。

  2、幼兒畫冊《數學》下。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在中國的許多節日裡,大家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剪了許多不一樣的紅燈籠,把它們串成一串燈籠。今天,我們將這些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

  1、認讀加法題:1+5=6,5+1=6,2+4=6,4+2=6,3+3=6,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麼?有數字、有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認讀數字:每個數字和符號都有名字的。幼兒認讀算式題中的數字。

  符號:“+”名字叫“加號”,“=”名字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於”。

  認讀每一道算式題:1加上5等於6。1、4、6各表示什麼意思?

  2、共同選擇一串燈籠,請幼兒找一道算式題,說說算式題的意思。例如“2盞紅燈籠加上4盞綠燈籠,等於6盞燈籠”,“4盞小燈籠加上2盞大燈籠等於6盞燈籠”等。

  三、看燈籠找算式題

  1、我們剪了許多燈籠,每一串是幾盞燈籠?找找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能不能用這些加法算式題和燈籠做朋友?

  3、幼兒操作:觀察各串燈籠,分辨它們不同的特徵。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自己所表示的意思。

  活動延伸:生活中的算式題。

  思考:3+3=6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我們平時可以用它做什麼事呢?

  教學反思:

  美人魚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6的加減法。

  2、激發幼兒學習加減運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6的加減算式提卡一套。

  2、幼兒畫冊《數學》下。

  活動過程:

  一、複習6的組成

  我們來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來要是6。

  二、學習6加法。

  1、出示圖一。“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誰會每幅圖用一句話把這件事講清楚。”(指第二幅圖)“這裡為什麼要講成是'又來了'?”(指第三幅圖)“這裡為什麼要講成是'一共有'?”“誰和誰合在一起?”(原來的5只和又來的1只)“誰能把這件事來講一件?”(樹上有5只小鳥,又飛來了1只,一共有6只小鳥)。

  2、幼兒用同樣的方法來講一件另外的兩幅圖。

  三、學習6的減法。

  1、出示圖四。“這三幅圖講的是一件事,誰會每幅圖用一句話把這件事講清楚。”(指第二幅圖)“這裡到底是走掉了還是又走掉了?為什麼?”(引導幼兒展開討論)第三幅圖“底是一共有還是還剩?為什麼?”“能把這件事來講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還剩4只)。

  2、幼兒用同樣的方法來講一件另外的兩幅圖。

  3、幼兒找個同伴互相出加減法的應用題,請同伴猜一猜是加法還是減法,為什麼?

  四、引導幼兒看幼兒畫冊《美人魚》,完成練習。

  1、我們一起把美人魚打扮得更漂亮些吧。

  2、把得數是3、4、5、6的地方塗上相應的顏色。

  漂亮的禮盒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瞭解其名稱和特徵。

  2、培養幼兒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裝飾好的正方體和長方體禮盒各一個,各種正方體和長方體實物。

  2、幼兒畫冊《數學》下。

  活動過程: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並嘗試根據圖紙製作禮物盒。

  (1)出示正方體禮盒,引導幼兒說出正方體的名稱,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2)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現摺痕。

  (3)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麼形狀?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圖形,這個圖形的名字叫做長方體,那麼它是怎麼組合而成的呢?從盒子來看,看的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好麼?

  (4)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製作立體紙盒。

  2、根據圖形紙,自己製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製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3、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並裝禮物。

  活動反思:

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對數學符號感興趣,積極參與數學遊戲。

  2.認識“=”、“〈”、“〉”,初步學會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

  3.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4.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符號卡片若干(“=”、“〈”、“〉”“”“-”等)

  2.自制數學圖示一張

  3.數學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數字卡及數學符號卡,談話引入課題。

  師:小朋友,今天我請來了許多朋友,請你們仔細看哪些是我們已經認識的?把它們找出來。

  小結:小朋友們認識的朋友可真多,(礁出自:快思礁網)現在螢幕上還有三個新朋友,我們還不熟悉,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2.認識數學符號:等於號、於號、小於號。

  (1)出示圖片,認識符號。

  ①出示等於號的圖片,提問:

  這個新朋友,剛才有小朋友已經說出了他的名字,你們認識它嗎?它叫什麼名字?長得什麼樣?什麼時候,我們需要用等於號呢?

  教師小結:等於號是由兩條一樣長的平行線組成的,它表示兩邊的物品或數字是一樣多的、一樣的。

  ②同時出示於號和小於號的圖片。

  師:接下來,我們要認識一對雙胞胎符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倆長得什麼樣,有什麼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於號和小於號都是一頭尖,一頭張開口,像一隻鱷魚張開嘴巴。不一樣的是,前面開口,後面尖尖的是於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後面的要多、要;前面尖尖,後面開口的是小於號,它表示前面的物品或數字比後面的要少,要小。

  (2)嘗試用手臂探索表示各種數學符號。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剛才我們認識的等於號、於號、小於號都是數學符號,而且它們都是由兩條直線組成的。動動腦筋,,你們能用我們兩隻平平的,像直線一樣的手臂表示這幾個符號嗎?

  (3)遊戲:符號蹲。

  玩法:教師和幼兒統一等於號、小於號和於號的動作,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家一起檢驗。

  3.學習運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

  師:剛才我們玩了好玩的符號蹲遊戲,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我這兒有一幾張數學圖表,(礁出自:快思礁網)上面丟失了一些數學符號和數字,請你們我在下面的答案欄中找出來。(引導幼兒理解符號所表示的數量關係)

  4.分組遊戲

  師:你們做得可真棒,真讓我感到高興。現在,我想請你們玩一個分組遊戲。這個遊戲需要你們三個人一組合作玩。請你們自己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三個人一組,組合好的站到後面的點子上。

  介紹遊戲玩法:都組合好了嗎?現在和你們組的成員拉拉手。小朋友們請看,這邊的桌子上是剛才我們學的數學符號卡片,這邊的桌子上是1-10的數字卡片。等一會,老師說開始後,我們每組的三個小朋友先到時這邊的桌子上取找你們喜歡的兩張數字卡片,分別掛在兩個人的胸前,再一起到這邊的桌子上取相應的符號卡片,掛在第三個人胸前。然後趕快調整位置,組合成正確的數學式。

  5.教師和孩子們一起整理材料,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和數字卡片及數學符號等於號、於號、小於號玩得真開心。你們好朋友之間合作的也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把卡片朋友們送回家休息休息吧!

大班數學教案15

  複習9的分合,體驗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相關係。

  1.教師出示4~5張圓圈條圖片(見附圖一所示)、記錄單一張(如附圖二所示),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把9分成兩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8種)如果把9個圓圈按順序分成兩份,至少分幾次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答案呢?(啟發幼兒說出4次就能知道它有8個答案並說出理由)

  教師:請願意用短線的方法分一分、試一試,將紙條上的圓圈分成兩份,並將結果在記錄單上記錄下來。

  2.請一名幼兒在集體面前演示自己的想法並記錄。

  3.師幼共同觀察該名幼兒的記錄。

  教師:大家同意這4個答案嗎?這4個答案可以讓我們想到9組成兩份還有哪些答案呢?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另一張記錄單上將答案一一對應地記錄下來。(見附錄四所示教師:把9分成兩份究竟有幾種不同的答案?(全體師幼根據記錄單回答)

  (二)學習由9的分合匯出10的分合。

  1.教師:9分成兩份有8種不同的答案,那麼10分成兩份會有幾種不同的答案呢?

  教師出示另一張9的分合記錄單(見附圖三所示),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2.教師:如果將這份9的分合作業單變成10的分合記錄,需要哪些修改調整?

  教師:首先要改變哪個數?(即將總數9變成10)

  教師:總數改變後這份分合式出現了什麼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解決呢?大.考吧.幼.師網出處(需要將每一排的答案進行修改,如1、8變為1、9或2、8。教師要讓幼兒充分發表意見或演示,引導大家評議這樣修改有沒有道理)

  3.教師帶領幼兒討論並完成第一組答案的修改。(1和8中有一個數字需要修改,即在1和8中的一個數字上畫上一個否定標記,再在旁邊的空格中寫上比它大1的數,使兩數合起來是10,如:2、8或1、9)

  4.教師引導幼兒繼續討論。

  教師:為什麼不能將一組答案中的兩個數字都添1?

  教師:是不是將這張作業單上的每一組答案修改好了,我們就完成了10的組合?10分成兩份的答案是不是同9一樣也只有8種呢?(引導幼兒發現9的分合修改成10的分合記錄後,答案只有8種,還缺少一組答案)

  教師:少了一組怎樣解決呢?(在記錄單的最上面或最下面一排寫出缺少的一組答案)

  (三)請幼兒把自己的記錄單(9的分合式,見附圖三所示)改變成10的分合式。

  1.展示個別幼兒的修改結果,師幼共同認讀10的分合式。

  2.引導幼兒初步感知一個數分成兩份得出的答案數目總是比該數數目少一個。

  3.展示2~9各數的分合式,引導幼兒觀察並回答。

  教師:誰能說說從2到10每個數分成兩份都有幾種不同的答案?你有什麼發現呢?

  4.教師小結:當我們把一個數分成兩份時,其答案數目總是比這個數少1個。

  活動目標

  1、透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2、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反思

  大班數學《分一分》活動是讓幼兒區分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數學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思維概念,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我把雙數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數字,單數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數字,將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體化,對於大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活動中適當的給予引導,將遊戲的方式交給幼兒,由幼兒自己理解並完成,每一操作過程結束小結,留意到每位幼兒的學習情況,而不僅僅只是作為一個遊戲簡單的一帶而過,當幼兒出現錯誤時,及時的幫助其修正,在幼兒的操作過程中,出現一些不規範的操作,如個別幼兒將雙數和單數區分不清楚時候,不能忽略這些現象,在後面的環節中,要給予彌補,結合《幼兒用書》的實際生活經驗看一看糖葫蘆哪些是雙數的,哪些是單數的,加入了遷移生活經驗的活動,體現了數學活動的生活化。

  《分一分》活動提倡的是操作性和遊戲性,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受益,真正體驗到操作遊戲的快樂,這也是《分一分》活動的主要目的,整個活動條理清楚,結合幼兒日常生活經驗來學習單雙數。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討論操作結果,達到了幫助幼兒整理經驗,明確概念的目的。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整個活動中,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開動腦筋探索知識,獲得經驗,並運用各種感官參與,使得多種智慧得到了發展和提高。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幼兒熟練掌握任意數是單數還是雙數?這是我下一步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總之整個活動在動靜交替中進行,且結合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單雙數的概念,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