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說課稿《變色蝸牛》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語言說課稿《變色蝸牛》,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變色蝸牛》是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課,《變色蝸牛》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又在平時常見到的幾種顏色為線索所引出的故事,講述了小蝸牛每吃一種水果就會隨著水果的顏色變換身體顏色,所引出的故事,小班孩子對顏色認識還夠,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發展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目標
中提到學會根據畫面上實物的顏色以及人物身上的顏色猜測想象故事情節,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深對顏色的認識,這樣孩子在活動中理解了故事內容,又認識了幾種水果,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孩子們每人一本圖書,讓他們邊看書邊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峰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透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遊戲法、體溫法等。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慢慢引導幼兒根據色卡知道小蝸牛的身體變化,讓幼兒透過圖片理解的效果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猜猜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猜測法等學習方法。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猜測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猜測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猜測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聽聲音猜測是誰來了,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2、鼓勵幼兒用"第七天小蝸牛吃了什麼,變成了一隻什麼顏色的蝸牛"講述。
3、完整講述故事。
一、聽聲音猜測是哪個小動物,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a)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象聲詞蟋簌,並讓孩子們猜猜看誰來了,小朋友們就大膽想象,是誰來了呢?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遊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第一天小蝸牛吃了什麼東西?身體變成了什麼顏色?
2、第二天小蝸牛又會吃什麼,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3、第二天過去了是第幾天?蝸牛媽媽又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那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呢?這一環節透過提問、猜測,讓幼兒在討論、尋找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情節很平凡,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小蝸牛從第一天到第七天吃水果吃東西的地方設計了當小蝸牛遇到了小朋友後,小朋友會給他吃什麼東西呢?小蝸牛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這樣一來。孩子們舉手的熱情更高了,回答問題也熱烈了,雖然有的孩子回答的文不對題,但畢竟孩子在思考問題,在認真表現自己了,我就及時給予他們鼓勵,給予他們肯定。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我是在進行復述故事了,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透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體會,第一天蝸牛吃了什麼?他變成了什麼顏色的蝸牛?第二天,他又吃了什麼?又變成了什麼顏色的了?第三天呢?直至到第七天他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你們覺得他還會變成什麼顏色的蝸牛了呢?在這樣一遍又一遍反覆的提問下,孩子對故事已進一步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