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二年級上《鏡面對稱》說課稿人教版

二年級上《鏡面對稱》說課稿

二年級上《鏡面對稱》說課稿人教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上《鏡面對稱》說課稿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鏡面對稱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的第三課時。本節課的教材透過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湖面的倒影、照鏡子”。讓學生認識鏡面對稱,初步感受鏡面對稱的特點,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見的現象中包含著重要的教學思想。

  教材透過設計照鏡子的活動,讓學生親自照一照,透過鏡子內外的人的前後位置和左右的關係進一步感受鏡面對稱的性質,透過活動使學生知道,照鏡子時鏡子內外的人上下、前後位置不會發生改變,而左右位置發生對換。

  二、說教法:

  教學力求體現自覺性、民主性原則。採用學生獨立探究和老師適當引導的方法進行。自主性教學原則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聽為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運用自主探究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主線。強化學生共同探究、獨立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數學美感,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感受對稱美、突破難點,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共同合作的能力,,從而落實教法中的“三動”,讓學生學會觀察、想象、操作、驗證。從具體操作中來驗證自己想象的結果,把自己的所看、所想,願意說給別人聽,讓學生想說、會說。逐步練就“會學”的本領,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過程:

  這節課以明明的一天貫穿始末。這樣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提高他們的興趣。低年級的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堅持,這是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讓學生在整節課上都以飽滿的情緒貫穿始末,是我在這節課堅持的理念。

  一.創設情境。

  本課以明明的一天貫穿始末。

  1.課件演示。上午,來到了公園。

  提問:觀察,你們知道了什麼?

  2.過渡到第二個情境,中午,明明來到了紅紅家裡,進到屋裡,卻發現那兒還有一個明明,和自己一模一樣,他做什麼動作對方也做什麼動作,為什麼會有兩個明明呢?誰是真正的明明呢?你們能幫明明解開這個謎嗎?

  透過引導學生觀看這兩個情境,不但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鏡面對稱的特點,而且也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對稱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打下了基礎。

  3.學生會答,是個鏡子。

  (1)組織學生拿出鏡子,隨意活動,照一照,觀察人與像之間的關係。

  (2)在小組內,議一議。

  (3)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說一說。

  透過照一照、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直觀、生動地認識了鏡面對稱現象,認識了鏡面對稱的特點。

  課件過渡第三個情境,課件語音,明明說:“我向前走一步,鏡子裡的我怎樣運動呢?”紅紅說:“我左右手拿不同的東西時,鏡子裡的是怎樣拿呢?”

  (1)讓學生先想象以後,再發言。

  (2)組織兩個學生親自在全班進行驗證。

  (3)組織學生彙報交流。

  透過學生的想象、驗證,不但又一次讓學生直觀感受了鏡面對稱的性質,而且有利於學生的想象力和空間觀念的培養。

  二.實踐應用。

  1.進入第四個情境。配音:“咦,這是什麼呢?”學生會很快答:是隻蝴蝶。

  提問:怎樣做才能看見一隻完整的蝴蝶呢?學生回答後,課件演示一遍。

  要求以組為單位,拿出準備好的圖片,進行照一照,能知道它們分別是些什麼。

  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2.進入第五個情境。配音:“哪個是她們是在鏡子裡看到的樣子呢?”

  指名選擇,並說出為什麼?

  3.玩遊戲,比一比誰的反應快。

  遊戲要求:老師做動作,要求學生做鏡子裡的動作。看誰反應快,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是勝利者。

  透過想一想、照一照、連一連、圈一圈等活動。加深了學生對鏡面對稱的性質的理解,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數學與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力。

  明明的一天結束。

  三.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明明很高興,因為他學習了很多的數學知識。他知道了(指著板書)物體和像上、下位置一樣,左、右位置對換,前、後位置一樣。其實,物體和像也是一種對稱,我們把它叫做鏡面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