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育說課稿《小豬和靴子》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育說課稿《小豬和靴子》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育說課稿《小豬和靴子》含反思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育說課稿《小豬和靴子》含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說教材

  《小豬和靴子》這個故事選取小豬、小鳥、狐狸、小花狗和小熊這幾個幼兒熟悉且喜歡的角色展開,不僅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情景中學會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特點以及教材分析,我制定了本次活動的三個目標:

  1、能夠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從“紅紅的東西”到“紅靴子”的變化過程。

  2、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能夠根據故事角色進行對話。

  3、理解角色的性格特點,體驗樂於助人的情感。

  重難點分析:根據目標和故事情節,我把在活動中理解故事內容以及懂得助人為樂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將用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設為難點。

  教學準備:為了使幼兒更好地進入角色當中,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我做了以下準備:小豬、小鳥、狐狸、小花狗和小熊的故事情節的相應圖片。

  二、說教法:

  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提問法。

  三、說學法

  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主要運用方法有: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輕鬆的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中班幼兒學習方式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三個環節:

  (一)情景匯入,引出故事我將出示靴子的圖片,結合提問法引出主題。我會用神秘的口吻問:“小朋友們,樹林裡有隻可愛的小豬撿到老師手中拿的這個東西,可是他不知道這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幫他想想是什麼,好嗎?”然後一一提問,以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激發幼兒的想象和興趣。

  (二)講述故事,理解內容

  1、首先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配合靴子圖片將《小豬和靴子》完整的講述一遍。

  2、其次我會提問: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故事中都有誰?它們都說了什麼?你喜歡故事中的小豬嗎?為什麼?(幫助幼兒總結出小豬的性格特點——憨厚、善良、助人為樂)等等。

  3、再次出示相應的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利用故事角色對話。

  4、引導幼兒自由討論,如:你丟過東西嗎?心裡怎麼樣?如果別人撿到了,還給你,你心裡又會怎麼樣?那如果你撿到了東西會怎麼做?

  這一環節透過故事講述、提問和開放性討論,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故事,並在討論中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活動重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也為解決活動難點打下基礎。

  (三)活動延伸為了讓幼兒更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分角色表演講述的方式,讓幼兒反覆複述故事。活動結束之時,我會提問幼兒,小朋友《小豬和靴子》的故事好聽嗎?那麼小朋友回到家一定要講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提問為下次的活動,分角色表演打下基礎。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領導能給予指導。謝謝!

  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設計成講述在前,故事在後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貫徹《綱要》精神,寓教育於幼兒活動中,始終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為他們創造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語言交流環境,讓他們在自主、創新的活動中發展了語言能力,達到活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