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說課稿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說課稿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說課稿含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說課稿含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說教材設計意圖:孩子們玩過各種各樣的球,如籃球、足球、乒乓球、玩具保齡球等,並且知道這些球的特點和玩法,它們都具有彈性,而彈力球具有比其它球都大的彈性,孩子們在玩的時候,發現彈力球在有些地方跳得高,有些地方跳的低。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從小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的精神,促進幼兒動手能力,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彈力球》。

  二、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幼兒操作,感知彈力球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幼兒大膽猜想,鼓勵幼兒能在嘗試中發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三、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感知彈力球的特點。

  2、能在嘗試中發現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四、活動準備:

  1、活動要在玩過幾種球的基礎上進行。

  2、彈力球或玻璃球幼兒每人1個。

  3、教師與幼兒一起收集使彈力球跳的低的輔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綿等)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1、遊戲教學法:以遊戲的形式教學,在歡樂愉快的活動中,讓孩子快樂的玩彈力球。

  2、引導法:針對幼兒在探索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的調控能力。

  學法:

  1、自主探索法:為幼兒準備多種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彈力球的彈性。

  2、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3、記錄法:幼兒在記錄表中填寫探索結果。

  六、活動過程:

  1、提出問題。

  ——你玩過什麼球?

  老師出示不同材質的球,讓幼兒觀察比較,重點引導幼兒發現這些球什麼不同,感知球的軟硬特性。

  ——什麼球跳得高?

  教師用同樣的力氣拍球,讓幼兒觀察那個球跳得高,得出結論:彈力球比其它球的彈性大,跳得高。

  2、彈力球跳起來。

  ——你是怎麼玩彈力球的?

  教師提問:孩子們,你們想一想彈力球可以怎樣玩呢?拍球、拋球、滾球、踢球、趕小豬等。

  ——怎樣讓彈力球跳得高?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們一起來玩玩吧!玩的時候請小朋友們比較:那個球跳得高。透過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與交流。幼兒總結:彈力球跳得最高。老師:“咱們再來一次彈力球跳高的比賽,看看誰的彈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請幼兒猜想:怎樣使彈力球跳的低?畫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麼辦法能讓彈力球跳的的低嗎?(用力小)。

  ——鼓勵幼兒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綿等進行試驗。活動前一起確定一個參照標準,已確定那個球跳的低,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師給你們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綿這些材料,你們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個別演示,請認為自己的彈力球跳的低的幼兒進行演示。

  ——教師啟發幼兒說出彈力球在哪兒跳的低?

  ——教師引導幼兒操作後與猜想作比較。

  師生共同得出結論:表面光滑平整,質地堅硬材料讓彈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帶有紋理和凹陷),質地柔軟的的材料讓彈力球跳得低。

  4、操作記錄。

  ——教師與幼兒在圖表上再次記錄下操作結果。

  七、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教師一改往日的“老師講,學生學”得傳統教學模式,從感知彈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彈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師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目的是為孩子們搭建了探究的平臺;一步步的啟發引導,目的是為了孩子們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讓孩子在玩中學。很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