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五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神奇的機器人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他說明的物件是現代社會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種新型的神奇的機器人。採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舉例子。學習本文,要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文對神奇的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現代科技的進展有所瞭解,對科學奧秘產生探索的慾望。

  課文主要介紹了“能追捕罪犯的機器人”、“寵物機器人”、“音樂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模擬機器人”等數種機器人的神奇功能,說明了現代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工作,完成許多人們做不了的事,還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課文緊緊圍繞“神奇”二字,按照先總後分的結構介紹各種機器人的神奇之處。

  1、說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能用“日新月異”、“大顯身手”寫句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抓住關鍵的詞句,透過讀、說活動,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說明事物的方法,瞭解常用的基本的說明方法。

  4)透過閱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2、說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說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瞭解舉例子、作比較這些常用的基本的說明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1、以情激情,使文字煥發生命力

  2、創設情景,給課堂注入活力

  3、面向全體,讓學生自由表達

  三、說教學時間

  兩教時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學習生字,感受課文第2、3自然段介紹的機器人的神奇。

  第二教時:

  一、回顧上文,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咱們一齊到機器人博覽會上的一號展廳遊覽了一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機器人。(板書:千奇百怪)

  還記得他們嗎?

  2、師:遇到危險的情況,這些機器人就能大顯身手;一些人們做不了的事,他們做起來卻得心應手。(板書:日新月異)

  二、抓住詞句,感受神奇

  1、師:那,除此以外,二號展廳裡又會有哪些神奇的機器人,想不想去看一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4-8自然段,你發現二號展廳裡又有哪些機器人呢?

  2、生交流(教師板書名稱)

  3、師:看來這次博覽會真是群英薈萃呀,光瀏覽一遍怎麼行呢,趕快靜心下來,認真地默讀每種機器人的介紹詞,把能讓你感受到神奇的詞句勾畫下來。

  同桌小夥伴把你勾畫的詞句讀一讀,把你感受到神奇的地方說一說。

  4、全班反饋交流:看來大家都被機器人的神奇給吸引住了,選一種你最感興趣的給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句子,強調“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是呀,模仿的幾乎一摸一樣,都可以以假亂真了!指導學生讀出“神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 說教材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節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帶著泥土的氣息,開啟教材《花的勇氣》,和作者、編者對話。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品味。和本單元其它課文、口語交際共同組成“熱愛生命”專題,又是一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啟迪學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 理念、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說的是一篇課文,其實是我從教18年的實踐、思考: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人文性兩者的矛盾中尋求平衡。基於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標,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透過本課學習,認識4個生字,理解“氾濫”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花的句子。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重點: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難點:憑藉例子,透過對話,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三、 說教學法

  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教法、學法互相牽制,融為一體。教法方面,主要採用重點突破法,以課題為切入點,點上探究。我還採取多層次閱讀法,引導學生盡情的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憑藉文字的語言文字,力求和學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字背後的意義,並在感悟中學習語文,關注語言,促使感情與智慧在閱讀對話中交融共生。我還運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變化作為本課研討問題,使學生讀、思、說、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體驗情感,突破重點。學法方面,本文是略讀課文,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透過課前導讀,明確閱讀要求,自主學習,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合作探究。

  四、 說教學程式

  我追求簡約、高效、創新、和諧的課堂。本課安排一課時。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農村孩子實際,預設如下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始,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我是這樣匯入新課:茁壯生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當你看到花兒在陽光下綻開笑臉,在溫室裡展露嬌媚時,也許你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勇氣”兩字要寫的有力!

  板書:的勇氣

  釋題:什麼是勇氣?(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

  學生在激情的話語中走進文字。民主、自由、寬容、激勵的氣氛從一開始就浸漫課堂,並貫穿教學始終。

  1、引導質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了題目,你有問題要提出來嗎?

  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花啊,竟然擁有勇氣?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第一步我們該做什麼?(找寫花的語句)第二步我們再做什麼?(從寫花的語句中嘗試感悟花的勇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遇到描寫小花的語句就動筆畫出來。文中描寫花兒的語句有兩處: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著滿滿一層小花,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1、齊讀這段話,然後說說讀懂了什麼?在課本上做好批註。(花顏色美、可愛、多等特點)

  2、揣摩作者描寫小花的方法。(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師:你還劃出了哪些語句?

  ( 出示投影 )——第七自然段

  迎著吹在臉上的細密的、涼涼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1、師:花兒多美呀!想看看嗎?

  (出示投影)——花的圖片

  教師配音讀此段,師生交流理解。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個時候老師不但被花的勇氣征服了,也被你們的精彩發言征服了, 誰願意把感悟到的勇氣放進這段話裡面讀一讀?(指名讀)

  (三)、小組探究 體驗情感

  師:小花竟然有勇氣!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們知道嗎?作者歷經了好幾次情感變化,讓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去,去尋找作者的情感歷程。

  (走進作者不斷變化的情感世界裡去,與作者的變化之心直接對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字。使文字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實其內心,沉澱其語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 失望 ,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著的小草時,感到 ,

  離開維也納前沒看到花,感到 ,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 ,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問題,瀏覽課文,認真傾聽,大膽交流。

  2、選小組代表展示所填內容。體會作者的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驚這一系列心理歷程。

  3、個性化展示朗讀。

  師:誰有勇氣給大家讀一段,請自信的舉起你的小手。我們需要8位小勇士!注意:每個人讀的內容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樣,有信心讀好嗎?

  師:同學們,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小花那種不向冷風冷雨低頭的勇氣,那種在艱苦的環境裡奮力拼搏的精神。那麼作者又感悟到了什麼呢?請你找出描寫作者感悟的語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驚奇地想:它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的感情讀此語段。(問號、感嘆號、破折號)

  2、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交流指導)

  (1)聯絡課文第五段理解“冷風冷雨”這一惡劣的環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驚;抓住“如此的氣魄”理解花兒的勇氣;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總結本單元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讀出感情,幫助理解。(2)聯絡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關鍵詞語,深刻理解。

  4、個性化朗讀。

  (這段話是作者的感悟所在,點睛之筆。讀點睛之筆,方能悟其中之意。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才能激發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分析課文的能力才能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在思考中陶冶心靈,在討論中培育心靈,在傾聽中豐盈心靈。)

  (四)、迴歸全組,昇華思想

  這是本組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結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課文,說一說對人生、對生命的再認識(完成小詩人續寫),使本組教材連貫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深化學生感受,昇華思想。

  師:聽你們讀到這裡,我的心情變的凝重起來,作者由花的勇氣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板書: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詩

  勇氣是冷雨中迎春花綻放的花朵

  勇氣是磚縫裡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氣是……

  勇氣是課堂上高舉的小手

  勇氣是夜晚獨自一個人在家

  勇氣是……

  (來,誰接著老師的話說出詩一般的語言)

  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生命的認識不同,語句表達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五)、說板書設計

  略讀課文的板書更應簡潔明快。我選取了文章當中最能體現花兒勇氣的三個詞語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作為板書內容,隨作者的行文思路橫向推匯出生命的意味這一主題。

  傲然挺立

  明亮奪目 ——花的勇氣—— 生命的意味

  神氣十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共同探討與交流,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語文出版社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永生的眼睛》。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讀者、學生和教師的立場反覆研讀了課文。感受到第六單元這組課文以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展示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這篇課文的作者是美國的琳達·裡弗斯,文章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二、說學生

  六年級學生讀了本篇課文後,應該能夠感受到這其中體現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夠湧起很多的感動。但是我想,他們還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麼使自己產生了感動,這正是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提升的地方。

  三、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成功的基礎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學地制定出教學目標,才能駕於全域性。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所說:“科學地確定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因此,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制定本課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

  1.圍繞對話核心主題——“因為誰、為什麼而感動”、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進行體會感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在對話中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珍惜和熱愛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3.瞭解角膜捐獻,對捐獻角膜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其中教學目標1、2是本課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得當,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踐行新課程理念,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閱讀的本質,也是閱讀教學的本質,因此,營造一個和諧的、高效的對話課堂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本節課設計中,我採用 “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形成了以 “對話核心主題”為中心點,以“對話分主題”為線索,以“對話依託點”為具體內容,“由點拉線、由線畫面、由面及點”的主題鮮明、各環相融、對話引證式的課堂結構,並具體設計了“預習與交流→確定對話核心主題→引出分主題→藉助對話依託點闡述分主題→整合分主題迴歸核心主題”的教學流程。

  五、說教學流程

  上課之前,我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這是確定“對話核心主題”的重要素材。

  (一)匯入課文,揭示課題

  匯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感情與哲理的匯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溝通心距的橋樑,透過橋樑師生的心接近了。這篇課文學習中,教師首先配樂朗誦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而重見光明的人寫的文章。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透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讀完後教師說:“這位重見光明的人在呼喚、在尋找給他帶來光明的使者,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國的琳達·裡弗斯寫的作品《永生的眼睛》”。這樣的匯入,為後面的對話創設了很好的情境,為後面參與你“因為什麼而感動”這一主題的對話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這不是一首普通的詩,這是一首獲得溫迪捐贈的眼角膜的人書寫的情詩,表達了他重見光明後的內心感受。以此詩作匯入,配之教師深情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了一個情感基調。

  (二)出示對話核心主題“你因為什麼而感動”

  教師說:“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當我讀第一遍的時候,我有了一種感動。當我讀了很多遍的時候,我的心中湧動著許多的感動。在同學們預習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也有這樣的感動。文章為什麼帶給我們這麼多的感動,我們感動的究竟是什麼?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來交流這些感動,共享這些感動。”這一“對話核心主題”的確定,充分考慮了作品的內涵、創作的意圖、學生和教師的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閱讀心理和規律,能夠使對話有效展開。

  (三)引出分主題,運用對話依託點展開對話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心靈與作者交流,與文字對話。接著,學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動,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引導。我預設學生會提出因為文章中人物的“富有愛心”、“勇於奉獻”、“熱愛生命”而感動,這些就是分論點。教師追問: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動,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和其他資料讀一讀、說一說。這些語句和資料就是“對話依託點”。此中,我預設重點把握兩個語段,這兩個語段是文章表達思想的重點段。

  第一個語段:“琳達,”父親平靜地摟著我,“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我和你媽媽就想過,如果我們死後的軀體能幫助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有了一些意義。”父親這番話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這一段,我透過創設一種衝突情境激發學生深入對話。首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和琳達的態度是不相同的,並找到相關的段落朗讀;其次,教師以“能給予別人的東西有很多種,身體是最珍貴的。中國的傳統說法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損傷。面對著捐贈器官這件事,琳達是痛苦難忍,可父親卻如此平靜,難道父親不愛妻子,不尊重給予自己身體的父母嗎?”引導學生討論從而進一步得出:父親愛妻子、愛自己、尊重父母,但也愛別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這時,教師適時補充呈現關於眼角膜的資料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字,說明對於盲人而言是多麼渴望得到角膜重見光明,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真正地為琳達父親感動。然後在感動中全班齊讀該段,並以“這時,你想對琳達的父親說些什麼”的方式表達感動。

  第二個語段:“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裡的一片驕傲”。

  教師透過“作者說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更是什麼?”來幫助學生體會“熱愛生命的精神”;用“‘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裡的一片驕傲!’”來啟發學生與作者自己14歲的時候的情況進行比較,從而感受溫迪的富有愛心、勇於奉獻和熱愛生命。

  第三,我出示本文後面三個自然段,並再一次配樂朗讀,激發出學生對溫迪更深的敬意和對“永生的眼睛”的內涵的更深的理解。

  沒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畫家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我耳際:“一個人什麼也看不見該有多痛苦!”

  失去溫迪三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兒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這一刻,我彷佛看到了我金髮的溫迪,她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耀著驕傲的光芒。

  當學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教師用“看了這樣的結尾,你的心靈是否有了一種震撼,你的心中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動,把你的這份感動,用你的筆寫出來吧。”寫好後,請部分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要求讀出自己心靈深處那份最深刻的感動。

  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在呈現“對話核心主題”後,學生們各抒己見,運用“對話依託點“闡述“對話分主題”,積極地發揮“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透過“說課文內容”、“品關鍵詞句”、“讀相應語段”等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培養語文能力。

  (四)整合分主題迴歸對話核心主題,昇華“感動”,延伸課外。

  首先,教師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人類美好的情感是沒有國界的,這來自異國的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我們為他們的富有愛心而感動,為他們的——勇於奉獻——而感動,為他們的熱愛生命——而感動……當我們擁有了這些感動之後,讓我們再來看看課題,《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僅僅是將要消失的眼睛在別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續嗎?還有

  什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還指他們一家三代人富有愛心、勇於奉獻、熱愛生命的`那種偉大的行動和美好的情懷將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染著我們,將永遠流傳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們這一家三代人也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也是永生的。”

  然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課題。並給予簡短的時間討論:“我們身體所能給予他人的不僅僅是角膜,還可以是什麼?”並呈現資料加以說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就是這樣做的。接著,教師說:“如果你善於感動生活中的真、善、美,善於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動,那麼,你將會是一個幸福而快樂的人。”課外延伸作業是“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用你的這份感動感染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吧。”

  在對分主題進行對話之後,教師透過總結,完成對“對話核心主題”的集體構建。使學生在明白為什麼而感動的基礎上,拓展感動的外延,將“感動”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同時,這一課堂結束形式,與開頭形成很好的照應,體現課堂結構的圓合之美。

  結尾: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帶著激情去工作,才能使平凡的工作煥發光彩,使平凡的生活充滿樂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一碗水》是語文A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的第3篇課文,該單元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題展開。《一碗水》是軍旅作家吳然發表在《兒童文學》中的一篇抒情短文(文章體裁)。他講述了密林中有一眼小小的泉水,它一年到頭都不幹涸,總是滿滿的一碗,為人和動物提供了甘甜的泉水,帶來了生活的歡樂,(主要內容)表達了作者對“一碗水”的喜愛、讚美(中心思想)。寫作特點是:文章生動流暢,充滿情趣,特別是描寫小動物來泉水邊喝水的那段,寫得很有感染力。課文字裡行間洋溢著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方便和樂趣。

  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會用“雖然……可是……”、“那麼……那麼……那麼……”造句;

  能根據課文進行片段仿寫。

  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說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依據這一理念,設計本課教學時,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課文內容,掌握技能,進行能力訓練,切實體現了“以學定教,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體會“一碗水”給人和動物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確定為:為什麼說“一碗水”是一眼靈泉。

  說教法和學法(教學重點、難點突破的設計)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很重要。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來突破本文的教學重點。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激發學生想象力的方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有這麼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兒如一個神話般的世界。今天我就做一次導遊帶大家去看看。多美的大自然呀!密密的樹林裡,陽光透過樹葉,照亮了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了石壁上潮溼的苔蘚。在密林深處的石壁下有一眼很小的泉水,人們給它取了一個獨特的名字叫“一碗水”。(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是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前提,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一開始就被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所吸引,再直奔主題,使學生的學習就有了明確的方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回顧課文,找準中心

  過渡:這一碗水人們不但名字獨特,老人們還給了它很高的讚譽呢!讀讀課文,看看人們是怎麼稱讚他的?用書中的一個詞來概括。

  【設計意圖】將教學的切入口放在此處,由它為起因創設一個個生動的解讀情境,抓住了脈絡清晰地教學主線,以便於講解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細讀研討,理解課文

  過渡:“靈泉”中的“靈”你是怎麼理解的?(靈性)一碗水靈性體現在哪?它有有什麼特點?

  1.學習第1、2自然段,瞭解一碗水的神奇。

  輕聲讀課文,畫出描寫一碗水特點的句子。交流、有感情讀。

  2.默讀學習3-6自然段,感受這一碗水給人們、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並標畫出相關詞句。學生自讀標畫。

  3、品讀、感悟。

  (1)一碗水給小夥伴帶來那些快樂?(課文第3自然段)

  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品讀感悟。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及時評價。

  (2)讀第5、6自然段,體會小松鼠、山喜鵲的快樂。

  抓住動作和叫聲體會一碗水給小松鼠、山喜鵲帶來的快樂。指導朗讀。

  (3)指導寫片段。

  4.還有誰會到這一碗水邊喝水?它又是怎樣表現自己的快樂的?

  5.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相處。

  看到這一幕,我們都不忍心去打擾他們,只好躲得遠遠的,和他們共同享受這美好的時光。

  6、探究:為什麼老人們說他是一眼靈泉?

  7、想想說,你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喝了一碗水會怎麼樣?

  四、總結昇華,激發情感

  五、拓展訓練,解說文字

  一碗水出名了,許多的遊客都要到這兒來觀光。請你以小導遊的身份把這一碗水介紹給遊客吧!

  六、拓展延伸:

  1.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有許多人也想前來看看一碗水,請你給他們介紹介紹!試著寫導遊詞。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口語交際教學建議:

  1、事先佈置學生觀察自然景觀,並透過多渠道蒐集有關自然景觀的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教師啟發談話,鼓勵學生把自己瞭解的自然景觀介紹給學生。 (師:有人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雲海當然神奇,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觀吧。大家都瞭解了什麼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3、教師合理分組。

  4、引導學生文明對話,耐心傾聽對方的說話。

  5、引導學生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瞭解的自然奇觀,要突出景觀的奇特之處

  要求:介紹一處美麗的,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著你的視線去觀察,講清楚景觀的奇特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要言之有序。

  6、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複說。

  7、總結

  【透過學生交流、及體會,讓學生從實踐中擴大知識面,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有效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體會進一步明確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為後面的習作打基礎,並達到知識的綜合。】

  習作建議:

  一、選好素材,明確寫什麼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風景區,如:杭州西湖、安徽黃山。

  2、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 如:校園(公園)一角、鄉村的田野。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二、運用技巧 ,指導怎樣寫

  1、觀察描寫要有順序

  ⑴可以按照空間順序,以觀察點的轉移為線索描寫。

  ⑵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

  2、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處。

  ⑴抓住景物在不同時間的特點。

  ⑵調動各種藝術手段,活化景物。

  ①使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

  ②運用多種感官去感觸景色的多姿多彩。

  ③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寫景和抒情結合起來。

  三、明確要求,動筆寫作

  1、要圍繞自己旅遊過或瞭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來寫,可以寫旅遊景點,也可以寫自己身邊的景物。

  2、寫時一定要想一想這一景物有什麼特點,要突出它的奇特之處。

  3、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做到語言通順、流暢。

  4、字數不少於300字。

  四、引導學生用修改符號自己修改習作

  五、合理分配習作時間,向80分鐘要質量

  20分鐘教師指導;

  40分鐘構思、交流、寫作;

  20分鐘修改。

  六、打分激勵,賞識評價,培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