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實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三篇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實用】二年級語文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各位領導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課《我是什麼》。這是一篇擬人的科學短文,它以樸實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利與害,水為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許多壞事,要完全降服他,還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圍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結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知道雲、雨、雹子、雪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識字、寫字和理解課文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結合課件,我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過程:我分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一、匯入新課 激發興趣。二、創設情境自主識字。三、整體感知 合作交流。四、語句引領 讀中感悟。五、鞏固運用 拓展延伸。具體過程如下:

  (一)、匯入新課 激發興趣。

  匯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一個精彩的匯入可以快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節課我透過一個會七十二變的孫悟空的謎語引入,接著告訴學生一個小魔術師也來到我們的課堂,揭示課題《我是什麼》,板書課題齊讀,“我“就藏在我們要學的課文裡,你們能猜出我是誰嗎?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迫切地想知道謎底。緊接著,教師範讀課文,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猜出謎底就是“水”。(板書)

  (二)、創設情境 自主識字。

  課件出示詞語,先指名讀,再讓學生齊讀,男女生賽讀,帶拼音讀,去拼音單個字讀,並交流識字方法,讓每個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三)、整體感知 合作交流。

  1、找形態。要求:

  ①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句子讀通順。

  ②劃出不懂的詞、句,不明白的問題。

  ③找一找我會變什麼?

  讓學生帶著要求自讀課文。學生透過邊讀邊找邊勾畫,就能說出“我”會變成“汽、雲、雨、雪、雹”。

  2、讀形態。

  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練讀,再自己在小組裡讀給小夥伴聽。讓每個學生都有嘗試的機會和自主選擇的權利,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達到生生互動。

  (四)、語句引領 讀中感悟。

  在學生彙報讀的過程中,我將引導鼓勵,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並解決學生在初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

  第一段:當學生讀到描寫汽的句子時,我讓學生想象溼衣服被太陽曬後變乾的情況,再讓學生朗讀,評議後再讀,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到水遇熱會變成汽。水還會變成雲,指導朗讀,讓學生質疑。

  第二段:我讓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段後,出示一道填空題讓學生填空,並讓學生說說:“雨、雪、雹都是天空中落下來的,為什麼不都用落呢?”讓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再讓學生透過不同的動作來表現對“落、打、飄”的理解,最後讓學生接龍讀、比賽讀、挑戰讀這段話。

  小結一、二段:我讓學生在黑板上排出水的變化過程,並讓學生說說這樣排的理由。透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段:邊出示課件邊範讀第三段,再指導朗讀、指名讀、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利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

  3、說利弊

  “孩子們,我們小水珠的脾氣實在有點怪,在課文裡找找我們的脾氣怪在哪?”學生透過朗讀第四段就能找出水有時“溫和”有時“暴躁”,“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們有時溫和有時暴躁?”引出水做的好事和壞事。

  4、拓展練習,說說“我”。

  出示問題:

  1.你還知道我幹過哪些好事和壞事呢?用“水能……水還能……”的句式說出來。

  2.你有什麼妙計讓水光做好事,不做壞事?

  讓學生帶著問題分組討論後,我相機引導學生要愛護水、珍惜水,管住水,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自然的重要性。此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交流,既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環保教育,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

  (五)、鞏固運用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2、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把它畫下來,並在每幅畫下面寫一個詞語或一句話。

  《語文課標》指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展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將會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它既展現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突出教學重難點,更是學生思維的昇華和感悟的途徑。因此我設計的板書:

  《我是什麼》

  變化

  水 地方 利用 保護

  脾氣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採蘑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西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20課的內容。這是一篇生動有趣而又引人思考的童話故事。故事講述了灰兔和白兔一起去採蘑菇。太陽快下山時,白兔的籃子漸漸滿了,而灰兔的籃子還是空空的。原來灰兔放棄了那不起眼的小蘑菇,最終便失去了那滿滿的一籃子蘑菇。

  課文語言簡潔流暢,並配有精美的插圖,巧妙地將深奧的哲理寓於生動、形象地故事中,從而使小學生明白做事應該從小事做起,才會有收穫。

  說目標:

  新課標指出要全面地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不僅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根據本單元教材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我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我能透過各種形式地讀理解課文內容。

  說教學過程:

  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我採用了激趣匯入、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表演等形式。運用多媒體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得趣,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教與學的溝通交往、多向互動,是師生共同參與、溝通合作意義的活動過程。怎樣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索、發現、創造,關鍵在於如何設計好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在本節課中我手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上課剛開始,我先用生動的故事喚起學生的興趣,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水到渠成地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藉助拼音讀課文,勾畫出來學生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理解的詞語。同時引入競爭機制:男女生賽讀詞語,輪流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三、合作探究,感悟內涵

  出示自學指導,學生依據自學指導分小組合作探究:灰兔是怎麼採到蘑菇的,白兔又是怎樣採到蘑菇的?灰兔為什麼笑了?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不屑”、“看不上眼”、“都不放過”等詞語的意思。透過與小組成員的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動腦,深入理解課文內涵。解決問題,突破重難點。在小組內交流以後,集體彙報討論結果。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四、拓展遷移,明白事理

  分角色學生帶頭飾表演課本劇。以演助讀,在表演中理解詞語,透過灰兔和白兔的對話,體會它們不同的心理,在表演中理解白兔所說的話,明白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 , 力圖 簡潔、美觀、實用的原則,為了直觀、系統地體現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理解掌握,我設計瞭如下的板書。

  20 採蘑菇

  灰兔 空 不屑 看不上眼

  白兔 滿 都不放過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篇課文介紹了位於我國新疆吐魯番的水果之鄉——葡萄溝。課文圍繞總結句"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展開了四個內容:一、葡萄溝盛產水果。二、葡萄溝景色美麗、獨特。三、維吾爾族老鄉非常熱情好客。四、葡萄溝生產的葡萄乾色鮮、粒大、味甜,非常有名。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理解"盛產、茂密、涼棚、五光十色、展開"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葡萄溝是個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以及好在什麼地方。

  四、教學方法

  一、教法:以讀為本,讀中感悟。邊朗讀,邊理解。

  二、學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五、教學流程

  一、在匯入新課中走近葡萄溝

  1、教師首先板書"葡萄"一詞,指導學生認清字形讀準這個輕聲詞後,完整課題板書"溝",葡萄是一種水果,葡萄溝呢?聰明的學生理解葡萄溝是一個地名,因為課題中的"溝",我們常說"山溝溝""水溝"就表示地名。

  2、葡萄溝在哪裡呢?出示語句: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學生一:葡萄溝在新疆。學生二:葡萄溝在吐魯番。學生三:葡萄溝在新疆吐魯番。說的都沒錯,哪位同學說的讓大家聽了更明白?是呀,第三位同學講的更明白,中國有個省份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個地方叫——吐魯番,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

  3、教師乘機設疑:那麼一個小小的地方,是什麼值得一寫呢?

  二、在初讀課文中走進葡萄溝

  1、快把書開啟,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去認認真真讀課文吧。(學生帶著"那麼一個小小的地方,是什麼值得一寫呢?"這個問題走進文字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又透過檢查生字新詞、選自己想讀的'小節朗讀,讀準字音,學生從一開始的"走近葡萄溝"到了"走進了葡萄溝")

  2、大家讀過課文了,誰能告訴大家,那麼一個小小的地方,為什麼值得一寫呢?

  3、過渡:是呀,那裡的葡萄太棒了,那裡的人們太好客了,現在你們最想讀哪一節?(第二節)

  三、在細讀課文中欣賞葡萄園

  1、你知道這個小節有幾句話嗎?有哪幾個表示時間的詞語?看看哪幾句是寫夏天的?哪幾句是寫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這時候)這時候指什麼時候啊?自己讀一讀。(秋季)

  2、看看葡萄種在哪兒?學生讀文後,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著山坡開闢的一級一級的農田)

  3、根據學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個個"

  (1)怎麼樣才算茂密呢?看文,層層疊疊向四面展開的樣子就是茂密,理解"茂密"。

  (2)看到了許許許多的綠葉,像涼棚,看到了多少涼棚,一個兩個還是看到了幾個涼棚?(一個個)老師查過資料,夏天那裡天氣太熱,最高溫度達到了49度。悶熱的夏天,想象新疆的小朋友可在"涼棚"下幹什麼?老人們呢?

  (3)朗讀指導。閉上眼睛,讓我們大家趕快鑽進涼棚去

  (4)、到了秋季,葡萄豐收了!哎呀,有幾種顏色啊?這麼多顏色的葡萄你都見過嗎?認識哪種顏色的葡萄?讓孩子認識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葡萄,悟出葡萄顏色的不同。(讀)讀時要引導學生注意這裡一連4個頓號的作用。

  (5)這麼多顏色,可以同什麼詞來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可以換嗎?葡萄串兒這麼大,數量這麼多,顏色這麼多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板書:五光十色,讓學生帶著感受反覆朗讀)

  4、往下讀,你還能讀懂什麼?(老鄉的熱情)哪裡看出老鄉的熱情呀?(準:一定;最甜;吃個夠)

  5、朗讀

  多麼熱情好客的老鄉,趕快誇誇老鄉吧(帶著感受讀課文)。

  六、說效果

  本課應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從而使教師愛教、會教、善教,促使學生愛學、會學、善學。在本課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一些簡單的問題,學生透過生生互動自己就可以解決,對於學生的難點則透過師生互動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