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說課稿

【精華】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畫圓》是小學資訊科技上冊的第8課中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它是教材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並且貫穿著以後整個的畫圖知識教學,是學生能夠順利、快捷操作使用畫圖的基礎之一,也是形成學生“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教材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繪畫工具箱”中繪畫工具的”橢圓”,”刷子”,”鉛筆”的使用方法。

  單就內容而言,對已初識了畫圖軟體的四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堅持任務驅動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透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橢圓”、“刷子”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對圖形進行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用“橢圓”、“刷子”等工具繪製簡單的圖形,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橢圓,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畫正圓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教法闡述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資訊科技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創設一個美麗的天空(創設情境法),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巧妙的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三)拓展訓練,完成實踐園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天空(用多媒體課件模擬一個場景),學生透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天空是多麼多姿多彩。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大家想不想利用我們所學的畫圖軟體畫出這幅天空圖。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為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三個層次展開:

  任務一、畫天空中的白雲

  學生分析討論:如何畫白雲,得出利用畫圖軟體中的橢圓工具。此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如何下手,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老師演示並簡單講解“橢圓”工具,學生練習用橢圓工具畫出白雲。

  任務二、畫天空中的氣球

  首先讓學生觀察和討論如何畫氣球:

  (1)畫彩色的氣球(用橢圓工具)

  (2)畫氣球的線(用刷子工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試一試,教師巡迴輔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小組合作能力。遇到技術問題可透過小組討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

  3、學生展示,集體講評。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

  4、加強鞏固,學生練習。對知識加以鞏固是必備的。

  任務三、畫天空中的笑眯眯的太陽

  1、分析、討論:

  (1)怎樣用橢圓工具畫出一個正圓來?按住shift鍵後拖動滑鼠

  (2)怎樣用刷子工具畫出笑臉和太陽光?工具欄中有不同的刷子形狀。

  2、小組試一試,分組討論,教師巡迴輔導。

  3、學生展示,集體講評。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4、加強鞏固,學生練習。

  (三)歸納總結,完成實踐園

  (1)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2)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完成實踐園。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透過實踐園來體現。

  七、教學反思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精講。

  2、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3、任務驅動。任務丟擲,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本次教學,不足的是給學生練習的時間操之過急,過於新知識的授入,給學生鞏固知識時要有更多的選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理解整數乘法的意義,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能正確計算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為下面進一步學習分數乘法(包括分數乘整數、分數乘分數),解決分數乘法的簡單實際問題,分數除法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奠定基礎。

  這部分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1)把計算學習和解決問題有機結合(2)注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2.學情分析: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有的學生並不陌生,有的可能已經會計算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式。但是,這節課的學習對於他們來說並不多餘。因為很多學生可能憑藉經驗只知道怎麼算,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算。尤其是對於分數和整數相乘時,為什麼直接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而分母不變,學生不一定明確。因此,這節課不能僅僅滿足學生會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理解為什麼可以這樣算。

  3.教學目標

  基於教材特點與學生的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瞭解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並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學會正確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比較等體驗性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增強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教學重點:知道"求幾個幾分之幾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初步理解並掌握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理解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理。

  教學難點:讓學生探索、發現能先約分的要先約分,再相乘,這樣計算比較簡便,而且能減少計算的錯誤。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學生學習的現狀,為了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這節課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進而總結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讓學生感受由直觀到抽象,由個別到一般的學習模式,學會獨立思考,積極交流,實現學習者自覺、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知。教師在整個過程中透過創設情境,引導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體學生參與整個學習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下面再具體說一下教學環節的設計:

  (一) 以舊引新,喚醒認知

  首先出示如:4/9+4/9+4/9= 2/7+2/7+2/7+2/7=

  讓學生先計算,然後思考: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還可以用怎樣的形式表示?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知識基礎是整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分數加法的計算等。由於時間關係,學生可能對於上述知識點有些遺忘。透過複習熱身,試想喚醒學生對乘法的意義以及分數加法計算的認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以此促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新知的角色。

  (二)情境設疑,探索新知

  1.創設情境:出示例1: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2/11,人跑3步的距離是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

  再出示:例1中的線段圖,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可以怎樣列式?為什麼?怎樣列式更簡便些?練習複習準備中的題,你有什麼新的認識?再讓學生小組內交流,最後全班交流。

  估計學生可能會列出加法算式:2/11+2/11+2/11=也可能列出乘法算式:2/11×3=

  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注意用加法列式的同學,交流時,指名其先說,並計算出得數。而後再請用乘法算式列式的同學回答。首先追問學生怎麼想到用乘法計算?讓學生明確相同的分數連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透過這第一次的追問,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而後再請所有的學生一起思考:2/11×3的得數怎麼求。估計學生中一定會出現直接會用2/11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作分子,用11作分母的計算方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教師要再一次追問,為什麼能這樣進行計算?有的學生可能借助圖說明算理,有的可能根據乘法和加法的聯絡來闡述原因。但不管哪一種原因,最後教師都要歸納到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角度,即2/11×3就是2/11+2/11+2/11,等於2+2+2/11,就是2×3/11.透過這兩次追問,讓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算理。

  【設計意圖:在計算教學中,往往有很多教師只關注教會學生如何算,對為什麼可以這樣算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造成由於算理不清而導致的只會機械算,不會靈活運用的狀況。所以,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我透過直觀操作,連續追問,幫助學生由"實物感知"向"算理理解"的自然過渡,讓學生深入理解算理,讓學生明白分數乘整數為什麼分母不變,分子與整數相乘作分子的道理。這樣做能夠很好的突出重點,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自主練習,突破難點:

  出示例2: 3/8×6=

  讓學生自己做,再指名展示。肯定會出現"先計算再約分"和"先約分再計算"兩種方法。這時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比較這個算式的兩種計算過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第一種方法是先計算,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再約成最簡分數;第二種方法是先約分,再算出結果。說明:兩種方法都是可以的。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出示一組判斷題:

  (1)2/51×17=34/51 (2)3/4×3=1/4

  (3)5/12×6=5×6/12=5/2 (4)5/6×4=20/6=10/3

  比較:你認為哪一種計算方法不容易算錯、比較簡便?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計算方法,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變小了,這樣就便於計算,因此提倡同學們採用這種"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

  請同學們注意約分的書寫格式:在約分時,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雖然在五年級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以及分數的加減法,要求學生都要將計算結果約成最簡分數。但是在歷次作業和檢測中,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或者資料較大約錯了而導致失分。可見,學生沒有化成最簡分數的意識,沒有養成這種習慣,約分的能力也欠缺。所以這部分的教學設計重在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學生在練習時出現兩種計算方法,首先要先肯定兩種計算過程都是正確的,明確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的,要約成最簡分數。接著根據同學們在作業中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出示一組判斷題:(1)的結果沒有約分成最簡分數;(2)是將分子與整數約分,是錯誤的約分方法;(3)是先約分再計算,是正確的;(4)是先計算再約分,也是正確的。透過這組題的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先約分再計算,可以使計算時資料小一些,就會減少計算的失誤。所以提倡學生在今後的計算中採用這種"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

  3.總結歸納:分數和整數相乘可以怎樣計算?先同桌商量,再全班交流。

  (三)分層練習,強化認知

  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新知,我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鞏固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

  主要是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和第2題。

  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學生板演解答過程,讓後集體訂正。

  第2題,讓學生看圖先填一填,再說說自己的算理。

  2.鞏固分數乘整數的算理和演算法。

  教科書第12頁練習二中的第1題

  強化對分數與整數相乘的算理和演算法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確約分的處理。

  3.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做一做"中的第3題,這一題是分數與整數相乘的實際應用題,

  【設計意圖:透過練習讓學生把分數和整數相乘的意義,分數與整數相乘的計算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以此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課堂作業:練習二中的第2題、第3題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說板書設計

  分數與整數相乘

  2/11×3=2/11+2/11+2/11=2×3/11=6/11

  3/8×6=3×6/8=9/4

  意義:表示幾個相同分數相加的和。

  計算方法:分母不變,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作分子。

  注意:分子、分母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

  【設計意圖:教師的板書是整堂課主題的體現,我這樣板書是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算理。】

  透過這節課,我力求達到如下效果:在談話中引出例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能熟練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分數乘整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我緊緊抓住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地聯絡,讓學生大膽地猜想、嘗試、討論等活動來突破重難點,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學第三章“水氫”的內容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水和氫氣,第二部分為原子結構知識的擴充套件。對於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係,在學生了解了水汙染產生的嚴重後果和防止水源汙染的重要意義之後,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但教材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把水的化學性質分散到以後的其他章節中去,而把本節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基礎上編排的,因此,透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透過實驗現象引出的氫氣,又為學習氫氣的性質作出鋪墊。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a、使學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透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瞭解水的化學式;c、透過本節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關係,並可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

  ②能力目標:a、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b、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標:a、透過電解水的實驗對學生進行物質無限可分性教育,培養實事求是的態度;b、透過觀看有關水資源和水的汙染的錄影,增強環保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

  二、說教學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以問題匯入新課,簡潔明瞭在講授新課前,透過計算機展示出兩個聯絡實際的問題,然後進入新課。

  2.歸納出水的物理性質展示一杯水,培養學生從觀察中發現問題,學生結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質。

  3.分析實驗現象,探究水的組成,進行微觀解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引出水的組成這個重要知識點。因此,作好演示實驗尤其關鍵(展示實驗),書第48頁,這是未改進的演示實驗,實驗效果不直觀,效果不好;這是改進後的實驗,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更便於學生主動根據實驗進行探究。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出水的電解產物——氧氣和氫氣,然後學生根據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的種類不變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水屬於化合物,重點知識得以解決。

  (展示)分析了水的組成後,接著展示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從討論中發現,問題得到解決,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難點也得以突破。

  4.課堂練習鞏固,達標檢測

  5.觀看錄相:有關水資源及其汙染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辨證統一”和“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則,博採演示教學法、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織,並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重點改進了演示實驗,利用實物投影將實驗投在螢幕上,將實驗加以放大,實驗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實驗裝置、步驟、現象都展現在每一個學生眼前,使實驗效果更清晰、更直觀,讓每個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得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突出了重點。

  2.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透過展示出一組富有探究性的問題(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水屬於哪類物質?水分子是由什麼構成的?),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自制電解水的微觀解釋圖片,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化枯燥為生動,從而降低了學習難度,使教學難點得以順利突破。學生也為其形式之新穎,從而產生樂學情緒,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徵的求知慾望。

  3.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資訊量的最佳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文字閃動,圖象移動,顏色變換的手段,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為了增強學生對水的分佈和水的汙染的感性認識,課上選擇一段“有關水資源和水汙染”的錄影,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4.最佳化教學過程:計算機以其獨特的功能創造良好的思維情景,培養探究能力,發展智力,教師、計算機、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組合。透過計算機不僅能學懂、學會、學活、學精,而且能促使學生樂學、善學、勤學、活學,師生共同進入教與學的自覺狀態和最佳狀態,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過程。

  總之,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程式時,力求符合探究學習的三個特徵:

  (1)學習者由問題或設計任務出發;

  (2)學習者透過觀察、假設、實驗等探究活動提出自己的解釋;

  (3)學習者透過表達和交流,檢驗或修正自己的解釋。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物件,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在進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以"動物過冬"為切入點,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慾望,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幼兒已有過冬的經驗。

  2.和家長一起收集動物過冬的圖書、資料。

  3.動物過冬的課件。

  4.操作卡四張,動物圖片若干,自制拼圖四份。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了電教法、討論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操作法等,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兒,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快樂中習得經驗,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樂於探索的習慣。

  三、說活動過程

  1. 激發幼兒興趣,談話匯入活動。

  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感覺怎樣?"(冬季,天氣很冷)

  冬天到了,人們是怎樣過冬的?(穿上厚厚的棉衣、棉鞋)還有呢?(安裝取暖裝置、開空調)除了剛才說的,我們還可以怎樣就不覺得冷呢?(跳繩、跑步、拍球、)。小朋友們想出了這麼多的過冬方法,真聰明。

  我們可以透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運用多種策略,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

  透過"猜一猜""看一看""記一記"的方法,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達成第一個教育目標。

  (1)"猜一猜"。根據幼兒的'猜測,出示ppt兩種動物,總結講述動物的過冬方式。

  (2)"看一看"。播放課件,教師講述故事,讓幼兒瞭解動物們其他的過冬方式。

  (3)"記一記"。幼兒合作完成"動物怎樣過冬"的記錄表。

  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3. 分享記錄

  看"動物怎樣過冬"記錄表,教師和幼兒共同回顧小動物過冬的方式。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透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

  比如:冬眠過冬:蛇、烏龜、青蛙、熊(刺蝟);遷移過冬:大雁、小燕子(丹頂鶴);加厚皮毛或羽毛過冬:鹿、老虎、兔子、(雞、鴨、貓、狗、小兔子、狐狸);儲存食物過冬:螞蟻、蜜蜂、(松鼠);躲藏過冬的有:蒼蠅、蚊子;讓卵過冬的有:螳螂、蝗蟲

  四、遊戲互動:我來演演小動物

  1.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

  2.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活動延伸

  1.益智遊戲《拼圖》:幼兒自由結伴拼出動物圖片後,送其到相應的過冬地方,透過這一環節拓展幼兒思維。

  2.在圖書角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供幼兒查閱,支援並推動幼兒繼續探索動物的過冬方式。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用目光傾聽》是一首兒童詩歌,透過媽媽的目光展現出媽媽對孩子的關愛,媽媽的平凡的一句話教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表現出母愛的偉大。作者用樸實的語言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與人交往要真誠。這首詩是用第一人稱寫的,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真實的感受、體驗,娓娓道來。語言樸實、簡潔,沒有華麗的辭藻,富有人情味和真實感,使人感到特別親切,樂於接受。

  (二)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

  2、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能背誦。

  (2)、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3、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與人真誠交流的習慣。

  4、美育滲透點

  透過理解詩句,感受兒童詩歌的語言之有趣,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三)重點:體會作者怎樣緊扣題目,節節深入表達主題;理解“用目光傾聽”的含義。

  (四)難點:掌握作者寫作方法,收集生活材料,仿寫一首自己的詩歌。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設想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的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講解分析,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整個過程為張揚學生個性,激揚學生靈性服務。在“情趣”中觸動學生的心絃,開啟學生的心扉,讓他們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從他們的心靈深處引出一股清泉,讓純真的語言化為盎然的詩句洋溢在課堂教學之中。在濃濃的人文情懷中,在音樂、畫面、詩歌這融為一體的氛圍中,在學生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交流中,使學生的語文素養隨著心靈和情感的薰陶而提升。

  (二)教法:創設情境法、引導法、點撥法。

  (三)學法:聯絡實際,自讀自悟。

  三、教學過程

  1、播放音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一開始,我播放《愛的奉獻》這一首歌曲,營造一個濃情氛圍,聲情並茂,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然後,師抓住歌詞“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引入課題,師:真誠的愛,使人間變美好,看今天我們認識的詩人如何表達自己真誠的愛呢?

  2、師範讀,在聽中有整體感知。

  教師琅琅讀書,既吸引學生,又讓學生在聆聽範讀的過程中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3、自由讀,感知內容。

  在學生自由讀前,提出自讀要求,目的是讓學生讀通課文,感知文章的內容。

  4、美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在教學指導思想下,我把朗讀作為這堂課的重點,“新課標”還特別強調“讀”的重要性,提倡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發生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

  教法:小組合作形式、邊讀邊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自讀自悟該小節。

  1)、以境促讀,境中動情。

  小組裡互相表演朗讀自己喜歡的小節。這樣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與興趣,並能讓學生學會評價別人,從而提高鑑賞能力。

  2)、以說促讀,說中激情。

  組員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從詩歌中領悟到的內容。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自讀自悟,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用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取代整齊劃一的理解知道。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以演促讀,入情入境。

  小組派代表,演說自己的看法。在這之前,我出示重點詞語“伴隨、真誠、傾聽、燦爛、千言萬語、傳送、照耀”這樣,既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又能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內容。這樣演說,演說者培養其口頭表達能力,也能照顧中下生,讓他們在聆聽中理解詩歌內容。

  4、抓住重點小節(第三小節),加深對中心的理解。

  利用幻燈出示第三小節的按課文內容填空的練習,體會作者的表現手法,加深對“與人交往要真誠”這一中心的理解,為下一環節作鋪墊。(如何做到用目光傾聽,真誠地對待別人的表演。)

  5、品讀,加深理解。(現場PK大賽)

  以比賽的形式,表演朗讀全詩。促我班朗讀水平的提高。

  6、回看板書,小結全詩,特點是作者的寫作方法,為仿寫詩歌作準備。

  7、再放歌曲,移情於現實。

  播放歌曲《媽媽的吻》片段,再幻燈出詩歌《媽媽的愛》,讓學生觸景生情,回想起平日媽媽對自己付出的點點滴滴。我馬上提問:你的媽媽告訴你什麼,教會你什麼?舉一點說說吧!這不單激發學生對媽媽的感激之情,也為仿寫收集材料。

  8、仿寫詩歌。

  讓學生動筆寫詩歌並把它寫在精美的卡片上,這樣培養了寫作能力,學生感情得以表達與昇華。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來自地球的力是滬科版物理八年級全一冊第六章第4節的內容。本節是在學習了力的概念,力的描述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之後,進一步學習來自地球的力即重力。本節內容由“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四部分構成。本節內容也為之後受力分析以及力的合成與分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可以說本節內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過渡句)知道了教材特點,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學生特點。也就是我說課的第二部分: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

  我所面對的是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簡單的邏輯推理。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對物體會下落、水會往低處流等現象已習以為常,但他們並不能給出十分科學的解釋。因此我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學生認知水平上的不足,透過設定疑問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過渡句)基於以上的教材特點和學生特點,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力圖把傳授知識、滲透學習方法以及培養興趣和能力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義。

  【過程與方法】透過分析實驗資料,學會資訊處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觀察和實驗,培養學生交流合作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過渡句)在教學目標設立的基礎之上,我設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力的大小及其表示的物理意義。

  【難點】實驗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係。

  (過渡句)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取也至關重要

  五、教學方法

  結合教材特點,學情特點,本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實驗法。

  (過渡句)接下來就是我本次說課的重點教學過程的設計。

  六、說教學過程

  首先是匯入環節:

  我採用遊戲匯入與多媒體匯入相結合的方式匯入新課。

  我會先找幾位同學分別進行踢毽子、託籃球、倒水等活動。

  之後給學生播放幾個錄影片段(課件:樹葉飄落、高山流水、羽毛球運動、下雨。)

  我會讓學生思考這些活動和現象有什麼共同特點?

  學生根據觀察很容易能回答出這些物體都會下落。

  之後繼續提問讓學生思考物體下落的原因,這時順勢匯入課題——來自地球的力。

  【設計意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讓學生經歷活動並透過多媒體觀看生活例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快速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學習中來。設立疑問,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利於之後教學過程的展開。】

  之後是新課講授環節:

  對於第一個知識點重力,我會結合匯入時提出的問題,讓學生討論物體下落的原因,在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重力概念:由於地球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能夠使物體下落的力。

  之後我會向學生補充牛頓受到蘋果從樹上落下的啟發而開始探究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

  緊接著讓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下落的蘋果受什麼力?

  (2)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分別是什麼?

  學生經過討論回答後,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出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設計意圖:知識講解與科學故事相結合,由自然現象引出重力概念,使學生感覺自然,易於接受。透過牛頓的故事,啟發學生留意生活細節,從生活走向物理。】

  接下來是實驗探究部分,探究物重與物體質量的關係。

  我會先給學生講解可以透過彈簧測力計來測量重力大小,順帶回顧其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為了方便學生提出猜想,我會先給學生髮一大一小兩個蘋果,讓學生拿在手裡感受哪個更重,緊接著詢問兩個蘋果的質量關係。

  然後提出問題:重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

  學生透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思考的討論很容易得出猜想:重力的大小與質量有關,質量越大,重力越大。

  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為了方便學生展開設計,我會先讓學生思考實驗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實驗器材?怎樣測量?然後在學生制定計劃設計實驗的基礎上,適當補充自己的意見,形成如下實驗方案

  (1)需測的物理量: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2)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質量為50g的鉤碼一盒

  (3)實驗步驟和記錄

  【設計意圖:授之以漁不如授之以魚,不光要教會學生知識點,還要幫助學生得到思想上的提升。透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提出猜想,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之後讓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分小組進行實驗。這時我會巡視,指導學生解決實驗中出現的臨時問題。

說課稿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透過探索活動,知道洗潔精、洗手液、洗衣粉、洗髮水可以製成泡泡水,鹽、油、果汁不可以製成泡泡水。

  2、創設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探索,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並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3、發展幼兒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吹泡泡玩具、吹管、毛巾若干。

  2、洗衣粉、洗潔精、洗手液、洗髮水若干,杯子若干。

  3、記錄紙,記號筆。

  4、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吹泡泡匯入活動。

  師:猜猜我今天帶什麼來了?(出示吹泡泡玩具,教師吹泡泡)

  師:泡泡好看嗎?

  (二)、幼兒探索。

  師:哪些東西能變出泡泡來呢?(幼兒依據生活經驗講述)

  師:今天我也準備了一些材料,等一下我們就一起去試一試這些材料裡哪些材料

  可以變出出泡泡來;哪些材料不可以變出泡泡來?

  師:介紹操作材料:請你看看有那些材料

  1、教師示範並提要求

  --在吹的時候看看哪些材料可以變出出泡泡來;哪些材料不可以變出泡泡來?

  --吹的時候小心一點,不要把水弄的到處都是

  2、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教師指導。

  3、幼兒講述探索的結果。

  師:剛才你選擇了那種材料進行吹泡泡的,它有沒有吹出泡泡來,請小朋友來說一說(請幾位幼兒上來說說)

  師:有一些材料能吹出泡泡,也有一些材料吹不出泡泡,那我們怎樣來區分呢?你有什麼好方法?

  師:老師也有一種好方法:出示記錄表並教幼兒進行記錄

  師:能吹出泡泡的用“O”表示,吹不出泡泡的“X”表示

  4、幼兒第二次操作探索

  師:在作記錄時,用毛巾把小手擦乾淨,不要把記錄紙弄溼了

  5、幼兒講述探索的結果

  師:請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記錄

  6、幼兒第三次操作探索

  師:剛才小朋友只有嘗試了幾種,你想不想再去試試別的材料看看那些材料能吹出泡泡,那些材料不能吹出泡泡,並且作好記錄

  7、幼兒講述探索結果

  師:展示幼兒的記錄表教師進行總結

  8、教師總結:洗潔精、洗手液、洗衣粉、洗髮水可以製成泡泡水,鹽、油、果汁不可以製成泡泡水。

  四、延伸活動:

  探索各種形狀不同的吹泡泡工具(出示各種形狀的工具)

  師:剛才小朋友吹的工具有吸管和圓形的吹泡泡工具,它們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現在我們來試試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