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品】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精品】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說教材:《歡樂的潑水節》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

  析學生:

  因民族差異,學生對潑水節瞭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說目標:

  根據新課標及教材的安排,再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檢感悟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學生全面熱情參入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師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四、重難點:

  1.感悟用詞的精當

  2.融情於文,與文產生情感共鳴

  說教學:

  在確定了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教學授課形式,主要是以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字對話為主。

  1、激發情感,引起需求

  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匯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匯入,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

  2、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學生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學生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A.出示象腳鼓點聲,引發學生讀的慾望,先讀,感到“快樂、好玩”。

  B.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裡,快去潑吧。學生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讀出體驗

  D.看課件,(傣家人過潑水節的錄影)

  E.體驗後,觀看後,男、女生賽讀

  (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於文,體驗師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角色體驗:你身上溼淋淋,為什麼臉上還笑開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讀。

  C.師述:怪不得人們那麼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D.生讀3-4句。

  (此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徵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第四組課文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 (yanyn.com)!肚擰返淖髡唄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K把生的螹讓給群眾,把死的蜲樟舾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這篇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語言簡練生動,極富韻味。在表達上構思新穎別緻,設定懸念,前後照應;多用簡短的句、段渲染氣氛;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強表現力。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品味語言,理解內容,深刻感受共產黨員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

  3.領悟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瞭解課文在佈局謀篇,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令人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說學生

  五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朗讀能力,語言感悟的能力。對於本課扣人心絃的故事,學生的閱讀主動性,積極性應該很高,但對共產黨員面對危險時,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夠深入。

  四、說教法

  1.針對學生認知特點和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儘量挖掘文字的價值,體會語言的魅力,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媒介,給學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資料,儘可能多的把課堂交給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的學習2.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探究文字思想美。

  五、說學法

  學生主要透過自讀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體會洪水的兇猛與無情。

  六、說課前準備

  準備洪水暴發的圖片及重點句子的課件。

  七、說課時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抓住文中感動的地方,感受老共產黨員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課時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八、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出示課件(影片資料)。

  看完資料,同學們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預設:我想到了洪水是多麼可怕,洪水又是多麼的無情啊。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在洪水襲來時人們自救的文章。

  出示課件(板書:16橋)

  二、自學生字詞。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劃出新詞。

  2.交流彙報。

  三、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怎樣一件事?

  2.指名學生回答。

  深夜,當洪水襲來時,老村支書記冒著生命危險,不存私念地指揮一百多號人有秩序地過橋,最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捲走了3.集體朗讀。

  四、再讀課文,感受洪水的兇猛。

  1.輕聲朗讀課文,在課文中找出描寫雨水和山洪兇猛的句子。

  出示課件

  (1)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

  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誰來讀一讀?

  (2)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裡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2.指導朗讀,讀出洪水的兇猛與可怕。

  3.出示課件觀察畫面。

  這就是當時洪水襲來的情景。看了這幅畫面,這場洪水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形容嗎?

  4.出示課件引導:當洪水突然襲來的時候,村莊裡發生了什麼?

  村莊驚醒了。人們翻身下床,卻一腳踏在水裡。驚慌失措的人們你擁我擠地逃跑,尋找生路5.引導:人們找到生路了嗎?是什麼?

  預設: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6.引導:橋是一座窄窄的橋,人是一百多號人,水已沒到了腰部,如果人們毫無秩序地搶著過橋,會造成什麼後果?

  預設:(橋毀人亡)。

  7.引導:然而慘劇有沒有發生?(沒有)是誰扭轉了局面?是誰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們的黨支部書記,那個全村人都擁戴的老漢。

  五、品讀語句,體會人物品質。

  1.出示課件,提問:年邁的老支書沒有因為驚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樣做的?怎麼說的呢?請讀課文找出最讓你感動的地方讀一讀。

  (1)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面臨危機時,老漢的神情是怎樣的?(沉著鎮靜)誰能讀出老漢的沉著鎮靜和威嚴來?

  (2)老漢沙啞地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指導朗讀。

  (3)老漢突然衝上前,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寫老漢動作的詞。(衝、揪、吼)

  b.你從這些動詞看出老漢當時的心情怎樣?

  c.你能用生氣的語氣讀出來嗎?

  問:從"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這句話看出老漢怎樣的神情與品質?

  你從這些語句中感受到老漢是個怎樣的人?

  六、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領悟了《橋》這篇課文中洪水的兇猛和無情,更加體會到了老支書把生的希望留給百姓,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的偉大人格。

  七、思維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想對老漢說些什麼?或者你想用怎樣的語言去讚美老漢?

  附:板書設計:

  16橋

  洪水兇猛無情

  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

  老漢(老支書)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並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讚歎。

  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瞭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學生藉助網路瀏覽資訊,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中,透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穫,然後請他們到教師製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字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

  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透過反覆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從心裡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透過範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後啟發學生:為什麼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

  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

  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麼時候?

  b、霧氣是從哪裡來的?

  c、霧氣遇冷以後會有什麼變化?

  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

  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麼?

  然後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並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後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字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到想要的資訊。關於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透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路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字)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說教學特色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網路教學以超媒體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整合多學科知識,透過靈活的導航機制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在十分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自主地發現、探究,透過合作交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漢語拼音jqx》第一課時,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這7方面進行我今天的說課。

  一、說教材

  《j q x》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漢語拼音教學部分第4課。本課配有4幅小圖和一幅大圖,大圖是配合識字教學的情景圖。另3幅小圖分別位於聲母j、q、x的下面:母雞昂頭捉蟲子、飄飛的氣球、切開的西瓜,它的圖形指示聲母的樣子,圖形中的事物指示聲母的讀音,這樣不但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了書寫的直觀性,而且大大減輕了小朋友書寫的難度。彩色插圖營造了和睦的一家:媽媽在洗衣服、爸爸爺爺在下棋、哥哥玩積木、小妹妹在看小雞做遊戲。第一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讀準聲母j、q、x 的音,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這兩個環節的教學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本課位於此單元第2課,是學生的知識學習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興趣的激發將是教學老師應該注意的環節。

  二、說學情

  一年級的孩子,智力身體都處在發展的時期,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到較長時間,一旦外界有什麼情況,它們的注意力會很快轉移。所以,如何運用方法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拼音的興趣,將是該階段教學的重難點。再者,由於思維的發展不完全,所以具體形象思維仍主導著此階段孩子的意志。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學的任務: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準確的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結合本課的教材特點,再加上現階段的學生實際:注意力不集中,以抽象思維為主,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學會j、q、x的讀音,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能正確拼讀j、q、x和i的讀音,以及j、q、x和i、a的三拼讀音。

  (二)能在課堂上採用合作學習的方法。

  (三)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感受到祖國文字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j g x的讀法和寫法

  四、說教法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最佳化。為了體現情感、態度、價值三維目標的統一,構建一個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我將在各個教學環節貫穿情景教學法。陶行知曾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使於親”,教師只有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想法設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情境,並透過恰當的方式把學生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才能讓學生在具體情境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教學本課時,我將整個教學環節用一個小故事串聯起來,透過優美的音樂,豐富多彩的圖片及做遊戲等多種途徑,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以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新的知識。 五、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課中,為了實現拼音教學的目的,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方法:

  (一)觀察法

  本課配有多幅插圖,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讓學生透過觀察圖畫,發現圖與字母之間的聯絡,以達到認讀記憶音和形的目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法

  根據新課程理論標準,在學習過程中,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於是,在本課的教學環節中,我還將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程式

  接下來我將說說教學過程,本節課,我安排了以下5個環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觀察圖畫,正確發音—聯絡生活,記憶書寫—拼讀練習,掌握規律—拓展鞏固,結束課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教師的情感對於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是催化劑,它能感化學生,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本課的開始,我就將整個課堂用去韻母王國做客這個事件串聯起來。藉助情景,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在童真,童趣中教師與學生心靈融合,注重情感的滲透。透過情境的營造,視聽感觀

  的感受以達到學生心靈與學習內容相結合的境界。首先,我引入了i、a這兩個老朋友,然後複習鞏固後,一個一個的出現本課的聲母。

  (二)觀察圖畫,正確發音

  低段的拼音教學,應該圖文、形、音三者結合記憶,所以我設計學生在小i和小a的帶領下,來到花園(此時出現母雞捉蝴蝶的畫面),我將引導孩子說說畫上畫了什麼,j的名字可能是什麼,然後教給他們發音的要訣,並進行隨堂練習,以鞏固發音。接著,來到小i小a家門口(出現五彩氣球的畫面),根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表現的特點,讓孩子自己當小老師,我只做提醒、正音。最後,來到小i小a家,有孩子送來了甜甜的西瓜,由此過渡到教授“x”的發音。

  然後,為了使教學充滿樂趣,我還以智慧奶奶的口吻將發音秘訣用有趣的兒歌連線起來:一隻母雞jjj;五彩氣球qqq,甜甜西瓜xxx。

  在此環節中,找朋友、開火車、比一比等多種方法被我運用其中,力求使好動的孩子能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j、q、x的發音。

  (三)聯絡生活,記憶書寫

  字母的書寫對於6、7歲的孩子來說,是枯燥無味的,所以,我透過畫畫、開火車、小組合作、flash動畫等方式激起學生的興趣。我是這樣操作的:首先,讓孩子聯絡生活實際,想想今天的新朋友像什麼東西,讓學生自己找出j、q、x的形狀特點,然後,分別播放j、q、x的書寫flash動畫,讓學生能直觀的瞭解j、q、x在四線三格中的書寫規律。為了加強印象,我會於黑板上再次強調它們書寫應該注意的地方。接著,讓孩子隨堂練習,在書本上描一個,在作業本上寫兩個。同時,請兩位學生近距離觀察新朋友,在黑板上書寫,以發現孩子們的書寫錯誤。

  我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新課標建議漢語拼音教學應該儘可能有趣味,宜以遊戲和活動為主。我以動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觀察視線,讓他們將“新朋友”端端正正的畫在四線三格里,同時適當引入獎勵機制,讓學生能以積極進取態度學會j、q、x的書寫。

  (四)拼讀練習,掌握規律

  能準確的拼讀音節是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拼音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拼讀環節,我設定了一個環境:音樂聲中,活潑的小i邀請j、q、x去跳舞,而我將他們的舞姿用相機記錄下來,然後讓學生來拼拼。因為學生已經學過b、p、m、f、d、t、n、l、g、k、h的拼讀,j、q、x的拼讀對學生來說已不是難點,這裡,我以當小老師的方式鼓勵學生髮音,然後強調兩音相拼的規律: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接下來,為了引進j、q、x與i、a的三拼法,我以“看見j、q、x、i跳得那麼開心,小a也不甘示弱加入進去,於是他們跳起了三人舞”的畫面作為嚮導。這是學生繼g、k、h後第一次遇見三拼法,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應該很容易就會拼讀了,但是基礎較差的學生還需仔細的講授。為了照顧個體差異,我將以當小老師的方式檢驗學生對於三拼法的掌握情況,在此過程當中,讓所有學生練習拼讀,然後,同桌合作,你幫我、我幫你,從而使所有學生都掌握j、q、x與i、a的拼讀,同時再次教給學生三拼小秘密:身輕介短韻母響。

  (五)拓展鞏固,結束課程

  在課文的最後教學環節,為了鞏固今天所學,也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我設計了一個摘果子的遊戲:j、q、x、i、a跳舞跳得餓了,於是提議去果園(出示果園裡果子成熟的畫面)摘果子,但這果子不是隨便給的,必須正確讀出或拼讀出果子上的字母、音節,果子才能被帶走。然後讓孩子們以開火車的方式,將貼在簡筆畫上的蘋果、桃子等水果摘下來,讀讀。這樣既檢驗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又能吸引小孩子的興趣。

  最後,門鈴響了(播放動畫),小i小a家裡有來客人了——ü,本節課及到此結束,第二課時,將學習j、q、x和ü相拼的規律,同時學習5個生字。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輔助教學,我為此篇課文設計了以下板書:

  j q x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此板不但將j、q、x的書寫清晰的再現了出來,清晰明瞭,而且運用簡筆畫,美觀大方。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2課,是一篇說明事理的文章。透過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滴水穿石”這一奇觀的介紹,說明事理:只有目標專一、持之以恆,才能“滴水穿石”,並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業的例子證明這一觀點,讓學生從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的脈絡很清晰,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觀引出觀點:如果我們也能做到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從正反兩面證明這一觀點。用中外名人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業的三個事例從正面證明這一觀點,並透過“水滴”與“雨水”作對比,從反面進一步說明這一觀點。第三段(第五自然段),揭示“滴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學生已經學習了四年級上冊15課《說勤奮》等說理性文章。編者在本冊中安排《滴水穿石的啟示》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說勤奮》等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說理方法和表達方式,螺旋式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說明了閱讀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充分體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融合。這篇課文我打算用兩課時教完。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本課時要讓學生從文字中感悟到想要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實現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

  (3)學會根據需要蒐集、整理和交流有關資料,在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前後照應和內在聯絡(初步感受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問題的方法)。

  (4)學寫讀後感。

  3、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是:

  (1)引導學生體會水滴那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

  (2)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分析資料的能力。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出示關鍵詞語、配樂朗讀、出示蒐集的相關資料等。

  二、說教法:

  小學生感性認識強於理性認識、形象思維強於邏輯思維,同時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已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對事物的認識仍需要感性材料來輔助,因此採用師生互動啟發式教學,配合學生的自主學習,並充分利用農村遠端教育資源,為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本節課採用以下的教學法:

  1、輔助教學法(本節課利用農遠資源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融會聲、圖、文並茂誦讀和絢麗多彩的畫面,以激起學生美的感受,在誦讀中感悟到要想成功,必須“目標專一、鍥而不捨”的深刻道理,另一方面可使複雜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

  2、任務驅動法(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都設計了一些問題,安排具體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帶著任務進行課堂學習和課後學習。)

  3、朗讀感悟法(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在讀中醞釀情感、激發情感,昇華情感,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精彩語句,感悟語言美的作用,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讓學生喜愛朗讀,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過《說勤奮》等說理性文章,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並把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如:自己確定學習方式,結合課本,也可以參閱課外讀物、網路資源進行學習;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諧互助,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協作精神。為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

  四、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理解精神。

  1、認識奇觀、分析原因、找出觀點。

  (1)創設情境,激起慾望。

  課件出示奇石圖,問學生:你知道上面畫的是什麼嗎?它為什麼會這樣呢?說明了什麼問題?自由讀第1、2自然段。

  (2)根據學生彙報出示形成原因:“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終於滴穿了著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洞內的一大奇觀。”

  (3)齊讀並找出反映水滴品格的詞語:接連不斷、 鍥而不捨、日雕月琢等。

  (4)理解“鍥而不捨”、體會“不容易”。

  (5)用自己的話說說“滴水穿石”形成的原因,用上“因為……所以……”。

  (6)出示滴水穿石課件問:同學們聽到什麼?想到什麼?

  (7)學生彙報後提問:水滴有個自然的兄弟——雨水,它的力量要比水滴大得多,它能把石塊滴穿嗎?(指名讀第四自然段)再問:雨水有什麼缺點?(告訴學生有時為了更加突出事物的某一方面,可以從相反的方面進行說明,形成對比。)

  (8)指導朗讀:雨水和水滴,你更喜歡誰?用喜歡的語氣齊讀第2自然段(課件出示),認識反問句並改寫成陳述句。

  (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動畫,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提出問題,這時學生的探索慾望被充分調動起來,帶著問題讀書,調動學生的看、聽、想、讀、說能力。同時對教材進行重組,把“水滴”與“雨水”進行集中與對比,這是“用教材”,而不是 “教教材”的具體表現。)

  2、學習典範,尋找共性,體會精神。

  如果我們也像水滴那樣,就什麼事情都做得成。古今中外,有許多人像水滴那樣,他們取得成功了嗎?學生帶著問題小組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討論彙報。

  (1) 學習李時珍事例。

  學習流程:讀課文——交流資料——找關鍵詞語——體會經過努力取得成就——感情朗讀。

  (2)分組合作學習愛迪生、齊白石事例。

  ①用學習李時珍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愛迪生、齊白石部分,填學習卡。

  人 物

  理 想

  成 功 秘 訣( 詞 語 )

  取 得 成 就

  ②、學生填表、交流彙報。

  (3)從填好的學習卡中找出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共同點?體會“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水滴精神。

  (4)評價激勵:同學們在剛才的學習的過程當中,也做到了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像這樣下去,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做不成呢!

  (5)把你知道的有“滴水穿石精神”的故事講給大家聽聽。

  (6)課件出示馬克思和貝多芬的故事進行交流。

  (7)配樂朗讀第三自然段,學生邊看、邊聽邊體會。

  (8)課件出示並學習反問句: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要求:理解“滴穿” 、“頑石”、“滴水穿石”的精神,用自己的話說說句子的意思。)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學習完第一個例子後,讓學生自學其他兩個例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藉助媒體,利用課前收集的資料透過讀、找、交流、討論、對比等學習活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銘記啟示,感情昇華。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都是靠著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才攻克各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所以我們要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課件出示)

  1、理解“銘記”,讀讀背背。

  2、帶著對偉人和水滴敬佩的心情,齊讀全文。

  3、進行思想教育:我們要做水滴那樣的人還是雨水那樣的人呢?再讀第5自然段。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能力,還應著眼於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透過有感情地讀背,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滴水穿石的精神,學做水滴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課外延伸,學以致用。

  1、前面我們學習了三位名人的故事。現在請大家結合本文的學習,談談自已想怎樣做?聯絡實際課後寫一篇讀後感。

  2、課後蒐集有“滴水穿石”精神的名人名言、故事等和大家交流。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突出閱讀教學與習作之間的內在聯絡。體現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繼續培養學生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滴水穿石的啟示

  滴水穿石

  雨水

  水滴

  李時珍

  愛迪生

  齊白石

  三心二意、半途而廢

  目標專一、持之以恆

  失 敗

  取得成功

  銘記:

  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特級教師斯霞曾說:“好的板書對於提綱挈領地瞭解課文內容,對於把握住課文的關鍵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教師必須慎重考慮,精心設計。”我設計的板書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理清了教學內容的思路,將教學內容結構化,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能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

  六、說遠端教育資源的應用

  遠端教育充分發揮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縮短了地區教育的差距,改變了農村小學長久以來形成的“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進課堂,“填鴨式”、“滿堂灌”的陳舊的教育模式。我校在“遠端教育工程專案”配備中屬於模式二的加強型,加上學校原有的電腦室和多媒體教室,我校就成了模式三的配備,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遠端教育資源。本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導質疑,交流資訊等。遠端教育資源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視了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我想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在設計兩隻鳥蛋這課時,我注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教材,包括利用自讀、互讀、評讀、配樂讀來完成這一目的,我還透過想象、感受、課件展示、蒐集資訊等形式來達到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能力這一目的。

  二、說教材: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第9課《兩隻鳥蛋》,這首兒童敘事詩主要講一個小朋友從取下兩隻鳥蛋到送還鳥蛋的事。在這首清新流暢的小詩裡,我們能看到孩子在母親的啟發下,幼小的心靈裡萌生出的對小鳥的關愛,對生命的珍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當孩子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時,孩子看到了小鳥的明天,我們看到了人類的希望——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詩歌語言優美流暢,學生以前也有過接觸,他們比較喜歡這種形式,我在讓學生進行反覆誦讀中,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和意境美,從而讓學生逐漸熟識詩歌。另外文中的字大多數學生已經認識,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識字經驗,激發他們識字的熱情。為後面詩歌及識字的`學習奠定好基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6個字。

  2、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從**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從**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2、識記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說教法:

  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是設計合理的教法。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講授法、啟發式結合的教法,一年級學生主要依賴於直觀性的教具進行思維。動手觸控讓學生手腦想象,更有利於學生思考問題。因此,我將遵循直觀性、抽象性性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課文扶、生字半扶半放的教法,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

  四、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動手觸控、進行大膽合理想象,學習體會人物的想法,讀出感受,加上評讀,體驗朗讀有語氣的成功及快樂彌補不足。

  2、在自己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透過討論、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學習識字方法。

  3、透過靈活,有趣的練習,如:利用識字比賽鞏固識字,如:自讀、指名讀、配樂讀等提高朗讀能力。

  4、聯絡生活實際解理解人物語言,體驗對大自然的熱愛。

  五、說教學過程

  一年級的學生的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但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比較、想象的能力。在興趣濃厚的狀態下,學生有較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表現慾望。根據此特點,我想透過五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一)利用音樂及實物切入主題。

  (二)粗讀課文整體把握。

  (三)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四)細讀課文加深理解培養能力。

  (五)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資訊資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鳥蛋實物、錄音機和磁帶。

  第一層:利用音樂及實物切入主題

  1、聽音樂。放音樂《百鳥朝鳳》:你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指名說。

  師:在大自然中,鳥類是個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板書課題)

  2、出示實物。教師讓學生摸盒子裡的實物:猜猜這是什麼?(鳥蛋)你們對小鳥和鳥蛋有哪些瞭解?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有關鳥蛋的詩。

  第二層:粗讀課文整體把握

  小組內自學(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利於提高自學效果。)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難讀的字或句子作上標記。

  2、學生任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人認真評議:發現他哪個字音讀得準,你就向他學:他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就提醒他。

  第三層:多種形式學習生字

  識字(多種形式復現生字,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活動。)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學生認讀。

  2、出示去掉拼音的詞語,學生認讀。

  3、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4、出示去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5、競賽識字。出示詞語大轉盤,讓學生自己轉動,轉到哪個詞就領讀三遍,看誰讀得準,認得多。

  第四層:細讀課文加深理解培養能力分頁標題#e#

  朗讀(讀說思議練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1、學習第一小節:

  (1)指名讀,回憶剛才摸鳥蛋的感覺(小小的、涼涼的)體會著讀一讀。

  (2)比較“鳥蛋涼涼的”和“涼涼的鳥蛋”: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這類詞語的特點:詞序不同,但表達的意思相同。)除了涼涼的鳥蛋還有什麼是涼涼的?

  (3)你還能像這樣再說幾個嗎?

  (如果學生說不出來,教師可進行指導,把寫有“花兒、小草、柳枝、大海,紅紅的、綠綠的、軟軟的、藍藍的”的詞語卡分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再讓兩個朋友變換左右順序。)

  2、學習第二小節:

  (1)輕聲讀文,思考: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2)出示小鳥破殼的圖片或課件,引導學生說一說。

  (3)啟發想象:鳥媽媽焦急不安是什麼樣?你能表演一下嗎?

  表演後試著把**的語氣讀出來。

  (4)你還能用焦急不安說句話嗎?看誰說得和別人不一樣?

  背誦(採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背誦積極性,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語言。)

  練習有感情的背誦前兩個小節。

  朗讀(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理解讀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和感受能力。)

  1、學習第三小節: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描寫我的神情動作的詞語。

  (2)學生做動作理解“小心、連忙、捧著、輕鬆”等詞語。

  (3)小組練習演讀課文,體會我送還鳥蛋時小心翼翼的樣子。

  2、學習第四小節:

  (1)組內讀文,討論:我為什麼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結合插圖理解“投向”)

  (2)想象讀文: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到嘰嘰喳喳的鳥叫聲,當你抬頭仰望藍天時會看見什麼?體會著讀讀這小節。

  (3)彷彿一詞怎樣理解?(可以和好像互換)你還能用它說句話嗎?

  如:鳥兒彷彿

  彷彿

  3、配樂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配樂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學生情感和課文語言合二為一,進入物我同一的審美境界。)

  背誦(競賽更易於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積極性。)

  分小組以挑戰冠軍的形式背誦全文。

  第五層:拓展練習提高能力

  練習(延伸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1、讀文抄寫文中你喜歡的詞語,爭取記住它。(這是積累語言的過程。讓學生透過讀、寫、記好的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運用語言的能力。如文中“涼涼的、焦急不安、連忙”等詞語。)分頁標題#e#

  2、學生想象最後一節詩所描繪的畫面,並畫一幅畫。

  3、尋找有關鳥的圖片、文字資料,想想我們應該怎樣保護他們。

  寫字(自主練習書寫更易於培養學生寫字興趣)

  學生自己描紅,練寫“定、向”兩個字,並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指導。

  伴教錦囊

  詞語解釋:

  焦急不安:心裡著急不安定。

  彷彿:似乎、好象。

  連忙:趕快,急忙。

  相關連結:

  1、鳥蛋。

  世界上的鳥蛋五彩繽紛,大多數啄木鳥、貓頭鷹和鴿子的蛋是純白的,畫眉的蛋是純藍的,大白鷺的蛋翠綠如玉,短翅樹鶯的蛋就像紅寶石,夜鶯的蛋殼上有大理石般的花紋,美不勝收。鳥蛋的顏色和花紋有保護色的作用,可隱蔽自身,不被敵害發現。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我想要能反映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即:引導學生從**的語言,我的神情動作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本節課主要幫助學生理解和背誦課文的過程。

  9兩隻鳥蛋

  取鳥蛋

  鳥媽媽焦急

  送還鳥蛋

  鳥兒歡唱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嘗試運用講授、啟發及多媒體輔助等教學策略力圖營造一種和諧有真實情感體驗的的教學環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感受與理解,動口與動腦,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透過教學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通讀完人教版課程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後,那一幕幕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與海鷗》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在統領單元的教學中就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後續3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

  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恆)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他的"兒女".老人去世後,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閱罷,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透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透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以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四、說教學理念

  閱讀期待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是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文字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閱讀之後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深入思考閱讀內容,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字,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書可分為兩個課時,我主要說說第一個課時的教學過程。我的課堂分為四個板塊: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初讀感知,找到"井眼"——重點研讀2---13段,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總結昇華。

  1.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

  德國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看著歌曲中的女孩,為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瞬間,孩子們被這個不平凡的女孩所感動。女孩為丹頂鶴付出了一切,甚至於生命。這樣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昇華,情為之所動。隨後在轉入對文中這位不平凡的老人的學習時,相信孩子們也一樣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動,為文中老人與海鷗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所感動。

  2.初讀感知,找到"井眼"

  透過讀兩塊詞語,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描繪了兩幅畫面:老人喂海鷗和海鷗送老人,透過這一步,學生就理解了作者的排版佈局。

  3.重點研讀2——13段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對話。此環節的教學設計,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僅僅是停留在字、詞、句、段、篇地教學上,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層次上,而是充分引導學生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在迴環往復的朗讀中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儘可能的進入老人與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老人和海鷗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一板塊分三步走:

  第一步:一品"褪色",感受老人的節儉。

  找出描寫老人外形的句子。讓學生抓住三個"褪色"來感悟老人生活的節儉。並補充材料:老人叫吳慶恆,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無兒無女,當時的退休工資是308塊。以當時的生活水平而言,308塊並不少,相當於現在的1500元左右,足夠老人買一身體面的衣服,買一個像樣的包。讓學生自然體溫老人為什麼要過著這樣檢樸的生活?

  第二步:二品"褪色",感受老人的可敬。

  讓同學們快速瀏覽2—13自然段,找出老人關愛海鷗的句子。為了讓學生感悟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我讓孩子們找出老人喂海鷗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在這一部分我是分四部分都的:第一步讓學生抓住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應聲而來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非常熟悉;然後抓住老人為海鷗取名字感悟老人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子女。第二步抓住很小心、餅乾丁、退開一步、圍欄上感受老人的細心,對海鷗的愛。第三步抓住節奏一詞理解兩者之間的默契。第四步抓住老人對海鷗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老人對海鷗的關愛。透過一遍遍地朗讀、想象,加上多媒體課件中老人與海鷗的畫面,一次次充斥著學生的思維,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第三步:三品"褪色",感受老人的永恆。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閱讀教學中對詞句的理解要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然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某些實際生活的體驗,因此,巧妙藉助現代化教育技術來創設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而且可以加速他們對文中相關詞語的理解、感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這部分時,我透過收集資料,穿插了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畫面,並輔以一段悲傷的音樂。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昇華,情為之所動。隨後,我立刻在電腦中展現海鷗送老人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讓學生在音樂"離開你的那一天"的伴奏中集體朗讀。並提問:此時,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隻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麼?此時,學生們透過剛才的學習和朗讀,彷彿真得成了那一隻只小海鷗,表達著對老人的依戀。

  4.總結昇華。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板書(略)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一粒種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師們都比較熟悉,由於這是一篇常識性童話,以擬人的手法,用淺顯而形象的語言,描繪了種子發芽的過程和所需的條件。課文語言生動活潑,接近兒童口語,是朗讀的好教材,因此也被編入了省編教材。《一粒種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第一節)寫‘粒種子睡在泥土裡,春天來了,覺得很暖和。“暖和”一詞暗指溫暖的春天到了。說明種子發芽需要溫度。

  第二層(第二節)寫種子喝了水覺得很舒服。在泥土裡的種子喝到水,側面說明春天大地解凍,雨水充沛,暗指種子發芽需要水分。

  第三層(第三至第七節)寫種子和蚯蚓的對話,講春天來了,春風吹著,陽光燦爛。“我來幫你鬆一鬆土,你好鑽出去。”這些對話,暗中說明種子發芽出土需要空氣,也說明蚯蚓鬆土對種子發芽的好處。

  第四層(第八、九節)寫春天的熱鬧景象和種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強烈願望。最後一句“啊,好個光明的世界!”寫出了種子出土後感到驚奇、興奮和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說教法】

  全文有四處寫到“把身子挺一挺”,這種擬人化的語言,含而不露,生動有趣,使課文充滿了活潑的童趣。

  但在教學時,我們要注意:這是篇常識性童話,既要講究科學性,使學生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又要注意個要上成常識課,要根據童話的特點,抓住課文中種子與蚯蚓的對話、排比句及最後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讀出語氣,以讀代講,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課堂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訓練、基本技能的培養,在訓練學生聽、讀能力之外,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進行說的訓練,文中有三幅插圖,教師要充分利用起來,引導學生想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第三幅插圖:教師在講到“啊,好個光明的世界!”教師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說說春天的景色,如能把前幾課學過的有關春天的內容綜合起來說一說更好,不僅進行了說的訓練,又充分領略了春天那種生機勃勃的美麗景象。因此我制訂的教學目標是:

  1.懂得種子發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種子、暖和、舒服、蚯蚓、招呼、鬆土、泉水、熱鬧、突然、光明、世界”等詞語的意思。

  3.能用“熱鬧、也”各寫一個句子。

  4.會正確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看起來,這個目標與第一個目標重複,其實不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怎樣才能鑽出地面,不僅僅要學生掌握種子發芽的條件,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概括能力。)

  大綱指出學生在小學階段應掌握的2500個常用漢字,具體要求如下:一年級掌握430個,兩年級掌握680個,三年級掌握580個,四年級掌握450個,五、六年級掌握360個。由此可見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12個生字,理解帶有生字的新詞。難點是:

  字音:和(huò)是多音字;挺(tǐnɡ)後鼻音,蚓(yǐn)前鼻音,鑽(zuān)泉(quán)三拼音;

  字形:“挺、世”的筆順;

  字、詞義:挺,熱鬧,突然;

  知識:懂得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在教學中要解決生字重難點,就要求教師重視設計識字環節。字音教學在學生自讀課文,預習後檢查(包括個別讀、開小火車讀、齊讀)到鞏固練習時的複習,生字在課堂中出現頻率多,學生的識記就牢。字形教學採用隨堂識字,如教“蚯蚓”一詞,先給學生看蚯蚓的掛圖,介紹它的形狀、特點,然而“蚯蚓”兩字容易寫錯,教師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分析字形,幫助學生記憶。教“蚯”時可說“蚯”字右邊是“丘”不是“兵”,因為蚯蚓沒有腳,所以下面沒有兩點。蚯蚓有時彎彎曲曲像張“弓”,有時伸得筆直,像—豎,所以“蚓”的右邊是引。(有的老師會說你這種方法是不是太羅索,用形聲字規律來學不是更簡單嗎?但二年級學生還沒有學過“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課才學,教師教學時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字義詞義的教學也採取多種方法,能透過查字典解決的就查字典解決,能換詞語理解詞義的就讓學生換詞語理解。如“突然”換個詞,學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學過的詞語“忽然”與“突然”意思相近。還可以透過比較進行詞義理解,如“挺”,教師可讓學生說說下列各句中“挺”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挺機槍。

  今天老師表揚了我,我心裡挺高興的。

  方明挺著胸向前走。

  種子把身體挺一挺。(做一個動作)

  透過比較既讓學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擴大了資訊量;還使學生明白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透過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如“熱鬧”一詞,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躍的場面,如果這樣解釋,學生更不易理解,教師可透過排比句教學理解、掌握“熱鬧”。教學時,教師問學生春風是怎樣唱歌的?讓學生輕聲吹著“呼——呼”;泉水是怎樣唱歌的?“叮咚叮咚響”小鳥是怎樣唱歌的?“嘰喳嘰喳”;你們會唱有關春天的歌嗎?請學生唱一唱,接著再讓學生分別唱起春風、泉水、小鳥、小朋友的歌,然後到講臺前來大合唱,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師隨即讓學生體會說出講臺前是怎樣一種景象。用書上的話說一說;使學生初步認識了排比句的特點,又讓學生用“熱鬧”造句,學生造出來的句子比較具體:國慶節那天,馬路上人山人海真熱鬧啊!開運動會那天,操場上熱鬧極了啦!有跑步比賽,有跳高比賽,還有拔河比賽。這樣讓學生動一動,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熱鬧”一詞,認識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練習,從而達到一石四鳥的教學效果。

  課文把一粒種子當作人來寫,十分有趣,然而種子在地下的情況,學生是無法直接感知的。為了解決學習上的這一難點,教師要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工作,如在玻璃瓶裡做種子發芽的實驗,指導學生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與思維能力,又放緩教學坡度,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較為直觀地看到了種子發芽的—些現象,從而能結合課文歸納出種子發芽所需的條件,獲得科學知識。由於這是篇常識性的課文,因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實踐活動,不僅課前做實驗,而且課後應佈置作業,要求學生把一粒種子種在盆裡,記載它的發芽過程。實驗不僅可以幫助理解課文,而且能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養成透過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習慣。

  本課教學可採用逆向思維方式,抓住重點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脈絡,傳授、剖析詞句,幫助學生體會情感,領會文旨。教學步驟從觀察入手,揭示課題,教師出示兩隻盛有豆種的玻璃瓶,讓學生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種子同樣在泥裡,為什麼一粒種子發芽出土了,另一粒仍舊老樣子?接著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重點句:課文中的哪一句描寫種子發芽出土時的情景?出示:種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個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這一句,種子突然見到了“好個光明的世界”時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讚美)文中哪個詞表達了“驚奇”?(突然)哪個詞說明興奮?(啊)哪個詞含著讚美的意思?(好個)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兩個詞兒去掉,把“好個”換成“一個”,句子意思有什麼變化?讓學生讀讀比比議議,仔細體會這些詞的深刻含義。再分析種子發芽過程,教學發芽過程以“把身子挺一挺”為主線,貫穿全文,分析時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然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加強朗讀品賞,讓學生把自己當作“一粒種子”,邊朗讀邊表演、把描寫種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的情景,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小朋友多種感官同時活動,有助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後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做種子發芽的試驗,寫好觀察日記四篇(種在泥土裡、在泥土裡醒了、種子發芽了、種子鑽出地面)。這樣,這堂課不僅完成了學生聽、說、讀的能力的培養,也完成了寫的能力的訓練。

  這課的板書採用圖示式板書,(板書略)

  此板書按照課文內容的順序逐步演示,以線條表示地面,在地下展開種子發芽的剖面圖,每一個“挺一挺”是種子發芽的環節,在環節下面分別指出所需的條件,最後鑽出地面,既直觀又概括了課文內容。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透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應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貧苦兒童的運氣,揭露了其當時社會制度的現狀。本文表達上的特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作者的敘述”、“凡卡寫的信的內容”和“凡卡的的回想”三部門內容穿插起來,相互照映;一是接納比擬、反襯、表示的表達要領。

  本課時的講授目的是:

  1、準確掌握課文內容,相識凡卡悲涼生存的遭遇,領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

  2、讓學生開端領會文章所接納的比擬、反襯、表示的表達要領。

  3、舉行有情感地朗讀課文。

  《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複雜,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採用的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問題情景教學法,直奔重點,,引導感悟。

  學法: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

  三、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初設疑問

  由“聖誕節”這一西方節日談起,此節日相當於我們的春節那樣隆重。當我們沉浸在新年的快樂之中時,在19世紀的俄國有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凡卡,在最快樂的聖誕節夜裡,孤零零的正邊哭邊給他爺爺寫信,大家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1、快速讀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由於課始有了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讀書就有了熱情)

  2、瞭解課文內容,分清作者敘述的內容、信的內容、回憶的內容。

  (二)重點段落,精心研讀

  由於課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複雜,必須突出重點段落,才能觸類旁通。信的內容中,重點感悟是“凡卡學徒生活苦”(第8自然段)。回憶的內容中,精讀“凡卡與爺爺砍聖誕樹”(第13自然段),深入理解文章最後一段(第21自然段)。

  1、指導感悟第八自然段,採取自讀和交流討論的方式。指導過程如下:

  師:凡卡在信中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的事中,哪件事留給你的印象最深刻?

  生:向爺爺訴說學徒生活苦這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我也是對這件事感受最深。

  師:那好,大家再認真閱讀這些內容,看看透過哪些詞句讓你感受最深?(學生自讀本段)

  師:誰來談談你讀後的感受?

  生:我對凡卡捱打這件事情感受最深。透過“揪”、“拖”、“揍”這些詞,我彷彿看見了凡卡捱打時滿地翻滾的樣子。

  生:我對老闆娘拿魚嘴“戳臉”,夥計們“捉弄”他,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這些詞語可以看出他們拿凡卡不當人,我們彷彿能聽見凡卡捱打時痛苦絕望的慘叫聲。

  師:說得好,體會得很深。還有想說的嗎?

  生:我對凡卡捱餓這件事情感受很深。從“一點麵包、稀粥”等詞我能體會到凡卡幾乎天天捱餓,我彷彿能看見他瘦得皮包骨的樣子。

  生:我對凡卡挨凍、睡不好這些內容同樣感受很深。“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還有一處“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從這些內容中,我彷彿能看見凡卡縮在牆角里瑟瑟發抖的樣子。

  師:大家體會得多深啊!從凡卡受到的這些苦中,我們進一步感受到什麼?

  生:他的命運很悲慘!

  接著讓學生以同樣的方法學習第10、第15自然段,鼓勵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大膽提問,透過討論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凡卡的不幸。最後,讓學生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進一步體會了凡卡的悲慘生活。

  凡卡回憶的“快樂”生活,是和爺爺去砍聖誕樹的情景。這一段放手學生去讀,讀出凡卡的快樂和爺爺的有趣。讀後教師質疑:課文寫了凡卡學徒生活苦,為什麼又回憶凡卡鄉下生活的“快樂”,這是不是矛盾?引導學生討論,領悟作者這樣寫更反襯出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

  (三)拓展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寫了凡卡寄信和做夢,暗示凡卡希望回到爺爺身邊只能是一個甜蜜的夢而已。寄信的經過,可用一個填空題來完成:

  凡卡太盼望爺爺接他回鄉下了,於是,寫完信他,回來後。

  《凡卡》的末端段寫道:“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盼望睡熟了。他在夢裡瞥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唸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本片斷以省略號結束,作者沒有報告讀者小主人運氣的終極結局,對此,我為學生建立一個拓展想象的空間舉行創新性訓練,去配合完成這個牽掛,同時也對他們舉行德育滲透教育。

  師:小凡卡滿懷著甜蜜的盼望睡熟了,他的優美願望能實現嗎?請同學們動腦思索後,跟自己的學習同伴交流或討論一下。

  討論後感悟:爺爺收不到這封信,凡卡的願望也不是不可能實現。縱然爺爺能接他歸去,也轉變不了凡卡悲涼的運氣。只有顛覆暗中的沙皇統治,凡卡和爺爺以及千萬萬萬像凡卡如許的兒童才氣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