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小學語文說課稿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版第十冊第22課《豐碑》第2課時。

  2、教材簡析:這是講讀課文。記敘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軍需處長把自己的棉衣讓給了戰友,自己被嚴寒凍死的感人故事.讚揚了他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

  3、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豐碑是第七組教材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是“詳寫與略寫”。學懂了這篇課文,落實了這一訓練重點,學生在今後的閱讀中不單是從的內容去理解,還懂得從材料的安排來理解的結構,從而也使學生知道在寫作中詳略得當地進行寫作,安排材料。

  4、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根據教學大綱,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培養和發展,思想品德的教育三個方面全面考慮,而且要明確具體,切實可行,符合學生的實際,以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1)本課時的教學要求學生能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因此,可確認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在教學時,我圍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及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句進行分析,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領悟了理解人物品質的方法,培養了學習能力,因此,理解人物品質重點的語段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的教學,讓學生了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這是本課時的思想的教育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瞭解紅軍隊伍在行軍中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學習他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2)弄清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地方寫得簡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5、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從軍需處長凍死時的動作、神態、穿著中體會他的獻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為何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

  二、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達到和諧完美的統一。根據教材內容和高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靈活合理的進行多種教法的最佳化組合,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練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三、說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本課時教學要使學生知道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從而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在授課時,我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從描寫軍需處長的神態、動作、衣著的詞句中品詞、析句,從而體會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課文寫將軍的情感變化的語段,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偉大,在教學這部分時,我引導學生去分析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他的心情,讓學生在想一想、劃一劃、議一議、讀一讀的過程中,體會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程式設計

  (一)由題入文,設定懸念。

  一上課,讓學生齊讀課題後,便讓學生回答課題“豐碑”是指什麼?讓學生知道豐碑是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傑作或偉大的功績。緊接著我問課文中的豐碑指什麼?學生從課文中便能找出答案,這豐碑指的是軍需處長。這時我讓學生知道軍需處長在軍隊中是負責管理什麼的?這為體現軍需處長的高貴品質埋下了伏筆。於是我又問道: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這引起了同學們的深思。這樣設定麼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的內容。

  (二)剖析課文,理解中心。

  讚揚的是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我抓住了最能體現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描寫軍需處長的課文第七自然段。在教學這一重點段時,我首先利用媒體展現了被凍僵的軍需處長的畫面,以畫面來感染學生,再找出有關自然段讓學生學習討論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軍需處長的?並想想哪些詞語用得好。學生不難找出“安詳”“鎮定”“單薄破舊”這些詞語用得好,然後我進一步誘導學生去分析。我問道:“為什麼軍需處長穿得這麼單薄?”這樣一點撥,使學生明白到這是一支裝備很差的隊伍,他們最缺的是棉衣。軍需處長把棉衣讓給了戰友。我緊接著說:“這麼嚴寒的天氣,軍需處長的穿著這麼單薄,他明明知道自己會被凍死,可他的神態為什麼這麼鎮定,這麼安詳呢?這一問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做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所以,他十分鎮定、安詳;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自己盡到責任,死而無憾;他們明白了軍需處長這麼鎮定、安詳是因為早已把死置之度外了。這樣,在不知不覺中,便讓學生體會到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配樂朗讀,並進行配樂範讀,在讀中進一步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一股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對將軍的描寫,實際上是為了從側面襯托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在教學這一重點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將軍看到老紅軍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語言的變化。然後讓學生劃出這些詞語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我讓學生填表分析將軍的情感變化。我問學生,當看到凍僵的老戰士時,將軍為什麼叫軍需處長來?當沒有人回答他時,他為什麼叫軍需處長跑步過來?這些問題讓學生明白這時將軍認為軍需處長沒給這位老戰士發棉衣,以至凍死。這是軍需處長失職造成的嚴重後果。他要叫軍需處長來追究責任,這也為下文體現軍需處長的偉大作了個埋伏;當將軍知道這位犧牲的老戰士就是軍需處長,將軍為什麼向這位軍需處長莊嚴地敬了一個軍禮?這是一個較難的問題。這一個軍禮,包含了將軍複雜的感情。他為自己錯怪了軍需處長而內疚。這一無聲的軍禮,表達了將軍的千言萬語和對軍需處長的哀悼。學生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從中體會到了軍需處長的崇高精神,使同學們再次受到震撼。在分析這些句子的同時,我讓學生比較“愣了一下”和“愣住了”有什麼區別;“抽動”和“抖動”有什麼區別。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紮紮實實得到訓練,也學會在特定的句子中體會詞義。在分析清楚將軍的情感變化後,我讓學生滿懷深情地朗讀,學生在讀中再一次被軍需處長的偉大感動了,再次激起了情感的波瀾。

  為了落實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我緊接著問道:“課文為什麼詳寫軍需處長犧牲時的神態、動作、衣著和詳寫將軍的神態、動作、語言?這一問讓學生知道:這都是為了突出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也讓學生知道和中心思想關係特別密切的材料應詳細些,為學生今後習作作鋪墊。

  五、深入體會,強化中心。

  透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能體會到軍需處長那種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時我便問: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是一座晶瑩的豐碑呢?我讓學生邊看圖邊回答,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去分析問題,這時學生都能說軍需處長的外形,確實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更重要的是他捨己為人、一心為公,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永遠銘記在戰士們心中,解決了這一畫龍點睛的問題,學生便由表及裡地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在講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會腳步聲為什麼是沉重堅定的?讓學生體會到戰士心情的沉重,但心中因為樹立了軍需處長那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從而進一步體會到因為受到軍需處長的鼓舞,戰士們一定能經受嚴峻的考驗,一定能戰勝重重困難。這樣,也使同學們從中受到鼓舞。

  六、總結課文,薰陶情感。

  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不僅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我便對學生說:“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

  七、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為了鞏固堂上所學的知識,我給學生布置兩題作業:(1)用“溼潤”“晶瑩”造句;(2)背誦課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第四課的內容。教材採用形聲字歸類的識字方法,內容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轉盤圖,顯示基本字“青”換上不同的偏旁組成新字,揭示了這組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轉盤圖”下面是這組字和由字組成的詞。第二部分是兒歌和插圖。兒歌編入新學的大部分字詞,為學生理解字詞提供了語言環境。插圖再現了語言內容,給人以美得享受,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兒歌。

  二、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豎心旁。能為生字組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初步瞭解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創設情境,幫助孩子掌握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誦讀兒歌,培養語感,積累詞語。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漢字的信心。

  三、說教法

  1、溫故而知新

  在教學中,我先安排孩子們複習幾組已學過的形聲字,幫助孩子找到形聲字的特點,從而展開教學。如:"他"和“她”字的讀音一樣,結構一樣,只是字的偏旁不一樣,我們可以依據偏旁區分,我們是用“他”,還是用“她'.

  2、透過小組合作獲取新知識

  在這一部分,我安排孩子認識今天所涉及到的偏旁,並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說一說從每個偏旁中你知道了些什麼。如:日字旁和太陽有關係,目字旁和眼睛有關係等等。

  3、展開想象,藉助音節讀準字音,認準字形。

  在這一部分,主要引導孩子自己識字,當然是運用方法,巧妙地識字,並藉助課文插圖,把字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4、拓展延伸,擴大運用

  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讀生字以及詞語,注意遇到讀音不準的問題時,同學之間相互幫助,予以糾正。並且在讀準的基礎上,小組合作為詞語造句,加深印象。

  5、指導書寫

  孩子們已經積累了不少寫字的方法與技巧,今天的書寫指導,還是以孩子為標準,讓他們自己溝通每一個字的特點,以及在書寫時的技巧,老師只是適當的加以補充,以幫助孩子得到更好的方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裡,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為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透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定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2、為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為有三個功能:1、檢測的功能;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4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上語文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貓》,下面我以簡單教語文,紮實求發展的教學主題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理解。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我的設想。

  一、設計理念

  本堂課的設計我遵循以下幾點理念:

  1、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

  2、立足文字語言,重視語文實踐活動,既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憑藉文字語言,來學習語言,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在這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受訓練,情感得以激發,真正實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結合。實現簡單教語文,扎失求發展的教學原理。

  二、教材簡說

  (過渡語——單元目標——教材特點包括內容分析重難點語言特點編寫意圖——學情分析——第一課時目標制定(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一般三點)重難點(說清透過什麼方式達成目標)

  在以上的教學理念的支撐下,下面我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貓》這篇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四上語文第四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圍繞“作家筆下的動物”為專題,讓學生了解動物,體會作家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同時透過本單元的學習激發學生愛動物的意識以及學習作家的語言表達手法,而《貓》這篇課文生動地向我們展現了可愛、活潑的貓形象,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大貓的性格古怪和小貓的淘氣可愛,其中作者具體地從三個方面寫了大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即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聽話,又盡職,高興時與不高興時又有不同的表現,同時既膽小又勇猛,而寫小貓時作者只是抓住滿月的小貓如何淘氣來寫,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教學時應重點透過學習讓學生體會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此外本篇文章語言生動,寫法巧妙,因此在教學中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作家是如何將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的。四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因此根據課標理念、單元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制定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1、學習課文生字詞,能夠聯絡上下文理解“盡職、屏息凝神”等詞的意思。2、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或如何透過朗讀感悟瞭解 ——或如何透過語文實踐活動了解——)讓學生感受貓的性格古怪這一特點,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3、初步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以上目標著力反映知識與能力,強調過程與方法。同時注意本文的價值取向,能較好地反映語文教學的基本特點。其中2、3是教學重難點,教學中老師應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有效解決這一重難點。

  三、教學法:

  根據文字特點,我選擇了以上的教學法:

  1、紮實地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即透過語言文字的學習讓學生走進文字,理解文字,從而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在這一過程中積澱情感,從而使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實現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2、採用自主、探究法。課標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習個性化的行為,因此要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體驗,從而對文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教學流程

  下面我來重點說說我的教學預設,我將分5個板快來說說我的構想

  (一)聯絡生活,揭題匯入

  老師可這樣匯入:同學們,在生活中,貓給你留下什麼印象?然後在學生的回答中,很自然地引入:讓我們來看看作家筆下的貓是怎樣的,然後板書課題。(這樣的匯入是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入手,激起學生的生活積累,讓生活體驗為文字服務,同時也拉進了學生和文字的距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想想作家筆下的貓是怎樣的。

  2、交流:a.詞語教學,重點理解盡職、屏息凝神等詞b.交流初讀中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理請思路,引導找課文中心句,抓關鍵詞:古怪、可愛。(在初讀環節保證學生有充分地初讀時間,為學習文字打下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整體意

  (三)研讀課文,感悟古怪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是抓中心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具體做法如下:教學第一段:1、默讀課文,找找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上自己的體會2、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隨即引導:第一點寫貓的老實,抓無憂無慮來理解,第二點寫貓的貪玩抓句子:任憑怎樣也怎樣,並指導想象進行說話練習,第三點寫貓的盡職抓屏息凝神,非怎樣來理解,想象貓是怎樣屏息凝神的,從而理解這個詞,體會作者的語言特點。在學生充分感悟之後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再隨即播放相關課件,感受貓的可愛有趣,再整體朗讀第一段,3、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髮現作者的語言特點,可這樣引入:作者是怎樣把貓的這幾個特點連起來,引導發現句子:說它貪玩吧,它又,可是——發現:作者就是用這生動的語言把貓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寫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第2、3段,這兩段內容比較簡單,老師可採取學生自讀感悟法,在第2段瞭解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的表現時可抓語言文字:蹭、小梅花、豐富多腔、一聲不出等詞,重點引導作者為什麼用蹭而不用抓,為什麼不說踩腳印而說印了幾朵梅花,發現作者這樣寫更突出了貓的可愛這一特點,也更寫出了作者對貓的喜歡之情。在第三段瞭解貓既膽小又勇猛這一特點時,只需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然後讀一讀就可以。(在這環節中我是遵循自主探究的原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抓語言文字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內容,瞭解貓的性格特點,在充分的感悟之後讓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作家語言特點,從而有效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

  (四)鞏固字詞,昇華認識

  再現詞語:貪玩、盡職、老實、任憑等詞,讓學生從中選幾個詞寫寫自己對貓的印象(藉助文字語言,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緊抓文字語言的練習點,讓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同時深化對文字的認識)

  (五)課堂總結,引發閱讀期待

  作者把大貓的特點寫的這麼有趣,那小貓作者又是如何寫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畫》是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十一單元字與拼音(四)中最後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裡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編者將這首詩安排在拼音單元教學內容完成之時,可能正是考慮到學生透過之前一個月左右對聲母、韻母及特殊拼音規則的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拼讀能力和較強的拼讀興趣,藉機巧設一首繪景美、韻味足、字面淺的五言謎語詩,讓學生既能“現學現賣”嘗試獨立拼讀識字,感受其中樂趣,又能在自己標準的普通話誦讀中去感受詩句美。另外本文識、寫字考慮到了拼音知識點的點撥、強化,無形中對拼音單元的學習進行了反饋。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我為本課擬訂了以下4個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

  2.隨文識字5個,會寫4個字。

  3.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4.生透過師點撥個別字詞、圖文對照感悟詩情、品讀詩韻,在自己的美讀去享受詩與畫中鳥語花香、山水相襯之美。

  【教學重點】

  1.正確拼讀拼音,讀準古詩的每一個字音。

  2.會認5個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1.讀準詩句中“山有色”一詞

  2.掌握“去”、“來”的筆順及關鍵筆畫

  3.學會透過讀好詩句中的反義詞讀出詩句的美感、韻味。

  【教師策略】

  1.創設“賽詩會”情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運用啟發式、點撥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自主拼音識字、實踐情感美讀詩,在學詩的過程中去發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讓學生透過“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歡的辦法去識字。用五星勾出翹舌音幫助正音。透過師滲透“遠近”這組反義詞,嘗試找出其他幾組反義詞。然後嘗試透過圖文對照理解詩意、感悟詩畫美,自悟讀詩韻律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開場、創設情境

  創設“賽詩會”情境,從學生表演、誦讀已學過的詩帶動一股愛詩熱情,教師藉機參與其中吟誦《畫》引出本詩的教學。

  二、自主識字、嘗試讀詩

  學生自瀆《畫》,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並用拼一拼的辦法認識它。學生嘗試讀詩,師正音,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字音的檢測,激發學生賽讀興趣,讓他們都願意讀好、多讀。師點撥畫五星標註翹舌音的辦法強化普通話對字音的講究。生從讀通一句逐漸訓練讀通全詩。

  三、點撥字詞、自悟韻律

  組織“賽詩會”在學生評,老師評的過程中隨文識字、自瀆詩、互比較、自悟讀本詩節奏與韻律

  四、圖文對照、讀出美感

  圖文對照,感受畫中的詩,詩中的畫,領會幾對反義詞的意義,體會山水花鳥相襯的美,從而自發的美讀古詩。

  五、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透過翻滾列車、郵差寄信、畫中藏寶等遊戲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鞏固隨文識字效果

  六、靜心觀察、樂中書寫

  在學生在音樂中賞字、陶冶情操、靜心學寫字

  七、拓展訓練、模擬作詩

  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透過學生反覆地拼讀,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學生透過聽,自由朗讀,同桌互讀,分小組朗讀,齊讀等不同的訓練方法,能夠流利地朗讀古詩的詩句,試著背誦。讓學生反覆地讀課文,無形地識字,再透過多種形式讀詩及趣味遊戲方法鞏固生字。透過學生自己找反義詞,讀反義詞,理解反義詞,進而達到自己嘗試讀出韻律感、節奏感,讀出自己從詩、畫中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在音樂中陶冶詩情,讓學生不僅喜歡讀詩,還願意寫好詩中的字。

  【抓關鍵點的方法】

  本詩的教學我主要以讀為主要教學活動,採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在各種不同的目標引領下讓“讀”貫穿學習始終。老師在其中少範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予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只需藉機點撥關鍵點,讓學生能自信、自學、自瀆、自賞、自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要給學生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自主學習顯現出來的個性能得以張揚。

  【板書及習題設計】

  板書:

  畫

  遠山有色

  近水無聲

  去花還在

  來鳥不驚

  習題設計:出示三幅山水畫,選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用上反義詞仿寫一兩句詩。這個設計從課本出發,激發學生創作詩句的興趣並且滲透反義詞的用法。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蝸牛的獎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第四冊第七課的內容。本課是一篇寓言,講的是善飛的蝸牛獲得飛行比賽的冠軍獎盃以後,自我陶醉,不思進取,結果翅膀退化,喪失了飛行能力的故事。課文語言淺顯,但描寫傳神精妙,故事性強,充滿童趣,適合兒童閱讀。教材圖文並茂,兩幅插圖中蝸牛的樣子和神情形成鮮明的對比,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空間,有利於引發學生對寓意的感悟。

  根據課文的容量,我確定本課的教學時間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為初讀感知階段,落實識字教學目標,大體感知課文大意,疏通閱讀障礙,激發閱讀期待,為第二課時的深入探究做好知識和情感的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的確定

  本課是該冊教材第二組課文的第三篇。本組課文為教材的“哲理篇”,意在讓學生從中領悟一些人生哲理。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以及第一課時的實際學習狀態,我確定本課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

  這一教學目標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於一體。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內涵的方法,又是學生語文學習應該達到的知識和能力;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既是學習本課的顯性知識目標,又是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的要求。

  同樣,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課的價值資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榮譽面前驕傲自滿就會阻礙自己進步的道理”。畢竟二年級學生,雖然透過前兩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領悟了發現文字背後蘊意的方法,但他們的整體語文素養決定了他們可能更多地關注於課文的形象,課文的情節,而忽視文字的內涵,忽視形象的寓意。因此,這一點也是學習本課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透過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因此,本課教學教師力圖實現“平等中的首席”的課堂角色,引導學生自讀課文,討論文字,感情朗讀,領悟寓意。

  四、說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

  開課伊始,教師談話匯入:“飛行本領高超的蝸牛最後竟然再也不能飛上天,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蝸牛的獎盃》,來發現其中的原因。”這樣的啟發談話,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還原第一課時開成的閱讀期待,使學生能以課堂主人翁的角色積極進入課堂學習。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蝸牛飛翔的快樂。

  學生的閱讀期待形成以後,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探究以前的蝸牛的樣子,在朗讀、看圖和感情朗讀中,體會蝸牛自由飛翔的快樂,配合課文思路,為後續閱讀建立線索,為感知寓意埋下伏筆:本領越高,成績越大,越要繼續努力,否則,受到的損失、帶來的痛苦就越大。

  (三)、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感知寓意。

  1、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感知蝸牛自由飛翔形象的基礎上,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學習“蝸牛參加飛行比賽獲得冠軍”部分,引導學生透過對文字語言的咀嚼,體會蝸牛的心情,既是學習方法的滲透,也是理解課文的必須。然後引導學生說一說:“獎盃捧回來了,要是你,你今後會怎樣做?”初步達成學生的情感建構,為批判文字形象做好價值鋪墊。

  2、學習第三自然段

  感知了蝸牛自由飛翔和奪冠的快樂,話鋒一轉,實現過渡:“可是,蝸牛是這樣想的嗎?它是怎樣做的呢?”圍繞重點句子:“它成天把獎盃背在身上,唯恐別人不知道它是飛行冠軍。到了晚上,蝸牛就睡在獎盃裡,生怕被別人偷了去。”引導學生討論:你覺得蝸牛心裡在想些什麼?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揹著獎盃,蝸牛還能飛得起來嗎?為什麼?使學生在咀嚼語言的過程中,形成文字的`立體感知,蝸牛因驕傲而固步自封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蝸牛的得意洋洋和揹著獎盃沉重的語氣。語感的培養和情感的滲透融為一體,課堂教學的容量也因此顯得豐滿。

  3、學習第四自然段。

  基於豐滿的文字形象,再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思考:蝸牛最終變成了什麼樣?為什麼會這樣?原因顯而易見,文字的寓意也呼之欲出。

  (四)、拓展說話,加深感悟

  透過全文的探究、討論和朗讀,學生的情感之弓已弦滿欲斷,此時鼓勵學生:“你想對蝸牛說些什麼?”在集體智慧的碰撞和意義的交流中,使學生的認知得到進一步的鞏固,體驗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結合低年級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現狀,以讀為主線,以建構形象為渠道,以價值批判為手段,努力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努力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評委們好!

  現針對小學語文考點來說說小學語文學科知識經絡。

  一、 學科特點

  在我國近年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力求著力於學生的基礎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現代意識和綜合意識,為終身學習、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二、知識重點及教法與學法分析

  1、字

  生活中,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由一個個字組成的,而字又是由每一個音節組成,小學階段要認識3500字,聲母與韻母也是小學階段的重點。

  教法:語文是一門非常靈活的學科。語文博大精深,語文知識也普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畫面都充滿了這些有趣的語文知識。所以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讓學生完全明白。當然語文的教法沒有一個固定的模板,視不同型別的學生而定:針對低年段的學生,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圖片或者有趣的遊戲讓學生學習認字。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則可以利用聯想法來學習識字。

  學法:多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字,多開口讀,當然較好的學法就是和身邊的同學進行識字比賽的方法認識字。

  2、詞

  詞是由字昇華而成的。在小學階段,詞語搭配也是一個知識點,對不同型別的詞語靈活運用到不同的語境中則是重點。

  教法:對於詞的學習,可以這樣教學:讓學生就老師給出的一個字進行組詞,看誰組的多,分組比賽,獲勝者可以考其他同學,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更靈活的掌握詞語。

  學法:低年段的學生可以透過將同一型別的詞語歸類,然後做成一個卡片收集起來,然後每天拿出來看看,試著去回憶,這樣可以識記不同的詞。

  3、句 句子的運用

  句子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升學考試題中經常會出現:病句的修改方法、修辭手法的運用與作用、關聯詞的運用、

  教法:對於句子的教法有很多種,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高低可以靈活變換教法,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透過故事穿插將句子的知識點滲透在故事當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此知識點感興趣,而且也可以形象的接受該知識點。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透過將句子的知識點運用到一篇文章中,這樣即可以讓學生容易接受,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這樣在以後的考試中也就不再認為是一個難點了。另外,學生可以將不同的句子知識點運用到生活中常用的場面,讓學生判斷,或者可以讓學生自己列舉,這樣可以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此部分知識。

  學法:學生該如何學習這一塊知識呢?學生可以準備一個本子,專門用來收集各種不同型別的句子的知識點,從生活中選取材料,試著考身邊的同學或自己,看自己是否完全掌握了。

  4、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小學階段中,記敘文與說明文是主要的考點,而記敘文又可以分為:寫人、記事、狀物、寫景閱讀。閱讀理解中,要重點掌握:理解詞語或句子,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結合文章的中心,談談自己的體會或感想這幾類題目,充分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閱讀理解是一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方面是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才可以讓學生完全掌握。方法一:透過將不同型別的題目的解題技巧進行歸納,給學生講解的時候儘量結合有趣的文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容易掌握。方法二:拿學生自己寫的作文來分析,因為學生自己寫的作文自己會很有感觸,感情很深,而且思路也較清晰,所以這樣可以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掌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會更容易。

  學法:學生可以將看的每一個故事或者看的每一個現象試著用語言表達出其中的內容。這樣可以鍛鍊歸納主要內容。也可以將每種型別的閱讀理解進行歸納,或者畫一個自己可以理解的結構圖進一步加以鞏固知識。

  5、寫作

  作文是對語文知識的運用的一個昇華。寫作在小學階段是一個必考的知識點。能用自己的話連貫地,有條理地,深刻地描述一件事或自己的感想,以致構成一篇健康,有營養的作文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

  教法:針對寫作這一塊,我會首先: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定時看一篇課外閱讀或優秀作文,積累優美的詞語或優美的排比句、比喻句和擬人句。不定時的給自己壓力讓自己養成積累的習慣。其次:教學生學會寫創新的作文開頭與結尾。例如:開頭可以用一些優美的排比句或比喻句,利用首尾呼應的方法。最後:教學生在審題正確的前提下利用創新的寫作格式。例如:並列式,遞進式,總分總式等。

  學法:學生對寫作感到比較困難,所以在學習寫作的時候,可以對身邊常見的現象用自己的話敘述一遍,試著將一件事敘述清楚。或者可以首先模仿優秀範文的寫作方法,然後再慢慢的形成自己能掌握的方法,多去想象,思考,聯想身邊的事物。

  三、總結

  透過以上的講解,大概對小學語文知識點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了。語文的學習是靈活的,不需要有固定的教法和學法,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靈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習慣和方法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相信只要用心付出,找對方法了,一定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的!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省編義務教材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翠鳥》。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法學法的選擇、設計的意圖等幾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翠鳥》是一篇狀物的課文。全文共5段,主要透過對翠鳥色彩鮮豔、小巧玲瓏的外形和活動時機警、敏捷的特點描寫,反映了作者喜愛翠鳥的情感。作者在描寫翠鳥外形時,抓住顏色非常鮮豔的特點,先總寫後分述,準確地運用描寫色彩的詞語和擬人、比喻的手法,突出了翠鳥之“翠”的靜態美。在描寫翠鳥的活動時,抓住“疾飛”、“叼魚”的動作,精確地選用恰當的動詞,生動描繪了翠鳥動作機靈的特點,突出了翠鳥的動態美。透過這兩方面的描寫,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激發學生愛護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初步接觸文中先總起後分述的寫作方法,為以後學習類同結構的篇章打下基礎。

  讀懂總分段式的課文片段,既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是本課的訓練重點。作為進行這項訓練的首篇課文,透過它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至關重要。學生已具有較強的理解句子,和將句子同類歸併的能力,且經過多種段式訓練(時間順序、事情發展順序、方位順序),為順利地達成此訓練目標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一)、根據三年級的大綱要求、教學要求和課文特點,我確定

  本課的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13個生字,會寫本課的13個字,理解18個新詞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並能背誦這一段。

  3、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愛護動物,與動物和藹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因為本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是“讀懂總分段式的一段話”,所以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讀懂總分段式的一段話”,即瞭解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樣圍繞總起句把翠鳥的顏色寫具體的。又緣於在整個小學階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對總分段式的認識,因此瞭解總分段式的結構及怎樣圍繞總起句把分述部分寫具體也就成為了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1、直觀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2、啟發式講讀法: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3、讀寫結合:抓住課文的教材特點,進行仿說,為本單元的寫作訓練目標的達成做充分準備。

  (二)、說學法:

  1、遷移法,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和構成。

  2、發現法,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準備:

  1、自己設計的作業紙

  2、課件:翠鳥圖片、錄音、錄影。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看圖揭題,匯入新課:

  1、教學一開始,利用直觀教具——翠鳥生活錄影片段,把翠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說說鳥的名稱,揭示課題。

  2、學生讀題質疑,你想知道什麼?(翠鳥的外形、住處、捕食等)

  3、用“就請帶著你們的問題聽聽課文的錄音”的導語過渡到第二環節。

  這樣設計,一是讓學生養成看到課題,思考內容的學習和方法;二是製造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初讀全文,初知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錄音,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翠鳥的?學生反饋:外形、捉魚、住處。

  2、學生自己朗讀全文,提出要求:注意讀準帶拼音的字的字音,做到不添字漏字。

  3、檢查指名朗讀,並有意識地請三個學生分別讀翠鳥的外形部分、捉魚部分、住處部分。

  4、揭示本課的教學目標:學會描寫翠鳥外形的1、2兩段,及1、2兩段中出現的幾個生字。在課的開始提出明確的目標,學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

  (三)重點學習課文1、2兩段:

  1、老師範讀1、2兩段,請學生說說翠鳥的外形有什麼特點。

  2、學生自由讀1、2兩段,質疑:你有什麼地方不理解的?

  3、學習第一段,找出能說明翠鳥外形特點的詞——小巧玲瓏。

  4、看圖說說,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小巧玲瓏? 5、讀第一段。

  6、學習第二段,這是本文的重點段,因此,我設計了幾個層次,來突破重點段。

  (1)、自己邊讀邊看學習提示,找出文中哪一句是總起句,哪一句是分述部分,分述部分是從哪幾方面把總起句寫具體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你喜歡這隻鳥嗎?請你讀一讀。

  (3)、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讓學生品讀。

  老師點撥:我們小朋友以後要把一件東西寫美麗,也可以用上一些顏色詞,你積累的顏色詞越豐富,就能把這件東西寫得越美麗。教育學生平時也可以做些積累,為將來的寫作打好基礎。

  學生再讀這一段。

  (4)、分述部分調換順序,與原文進行比較,得出,分述部分不僅要寫得美,還應該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

  (5)、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這一段。然後進行交流背誦及經驗。

  (四)、片段仿說:

  模仿第二段的寫法,以總分關係構段,根據第一段的內容,說一段話。讀寫結合的心理機制上學習遷移,葉聖淘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這一設計讓學生把新學知識當堂鞏固,反饋,而且這一遷移從這課時的教學內容中挖掘,並不遊離。

  七、說作業設計:

  針對課時安排,根據學生的差異教學目標,設計以下作業:

  1、照樣子抄寫詞語(繡滿、花紋、腹部、襯衫);

  2、填空題(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圍繞——————這個總起句寫的。課文是分——、——、——三方面,把總起句的意思寫具體的)。

  3、摘抄1、2兩自然段中的好詞(選做題)。

  八、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這些。板書設計時,便於學生根據它掌握總分段式的結構,有助於訓練目標的達成,並且在學習課文時,師生共同完成板書,強化激勵機制,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簡介

  《綜合性學習:遨遊漢字王國》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組安排的一種學習形式。“遨遊漢字王國”是由“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兩個板塊組成。“有趣的漢字”分別從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小笑話、漢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漢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愛你,漢字”分別從漢字的演變、錯別字的危害、漢字的書法藝術、漢字的魅力等方面,讓學生了解中華漢字的燦爛文化。

  2、教學目標

  綜合性學習是新課標對學生綜合實踐性學習活動重視的具體體現。它相對於學生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透過本組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到漢字歷史的悠久,知道漢字記錄並承載著中華的文明;同時還讓學生清楚地看到漢字在今天同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明白漢語如今在世界上影響的逐步擴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根據本組教學的要求,結合實踐活動的特點,聯絡學生的實際,我在摸索中制定了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2、認識簡單的甲骨文,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

  (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教材中的材料,讓學生透過多種途徑蒐集有關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過程。

  2、學生收集有關象形文字文字的資料,透過對這些象形文字的組合、聯想,瞭解會意、指示等構字方法。

  3、策劃並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感受漢字的趣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

  3、教學重點:

  初步瞭解漢字的起源,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4、教學難點:

  理解會意字、指事字的構字過程,策劃小組活動。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身體和心靈兩個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長,對於知識的追求也與日俱增。五年級學生可以很完整地畫完一張畫,有些機靈的學生可以按照大人的意圖出色地完成一件事,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現實生活。但是五年級學生在這種轉變過程中,有時受特殊因素影響會過於現實化,缺乏天真活潑、敢想敢幹的創造性心理。

  三、說教法

  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為我們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前所未有的條件,因此,現代教育越來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並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建構主義認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可以從三個方面努力:(1)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2)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3)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資訊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

  四、說學法

  新課改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要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在本課學習中我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為這樣能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從而使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結論,而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到豐富、生動的實踐活動中去,經歷了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出示學生不熟悉的小篆字型,讓學生對漢字產生好奇,激發其學習興趣。

  2、透過對“文字”的解釋來引導學生對“漢字”下定義。

  (二)漢字的產生

  1、讓學生了解文字出現以前人類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並透過小組討論,使學生主動發現“結繩記事”的缺點。

  2、透過傳說中倉頡獨特的形象,激發學生對“倉頡造字”故事的興趣,並體會倉頡造字的偉大意義。

  (三)有趣的甲骨文

  1、出示“甲骨文”圖片,讓學生對甲骨文產生直觀上的認識。

  2、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識別簡單的甲骨文。

  3、小組間競賽,認識更多的甲骨文。

  (四)制定小組活動計劃(作業佈置):

  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綜合性學習”,對小組活動還不太瞭解,所以我在第一課時只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初步制定出活動計劃。這也是本課的一個作業,我在課前為學生製作了小組活動計劃表,在課堂也會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

  (五)總結:

  1、讓學生談談對漢字有了什麼新的認識,引導學生產生對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自豪感。

  2、透過對這一段文字的朗讀,加深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感。

  六、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以漢字的產生為線索,加以教師範寫甲骨文,能讓學生對漢字的產生產生系統且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