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4篇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集合4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創意說明】

  本設計用兩個形式精粹、含蘊豐富的問題,帶動對全文的閱讀品析,以期達到刪繁就簡的藝術效果。

  【教學步驟】

  1、匯入新課: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成長,我們將陸續學習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長的文章。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中國現

  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生。讓我們一起來聆聽這位偉人的成長故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2、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朗讀帶。

  結合課前導引瞭解課文展現的是魯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裡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根據課題劃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 鋪墊性問題:百草園是樂園,在三味書屋,少年魯迅是不是就沒有樂趣了呢?

  (切入課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書屋之樂)

  學生讀、圈、議,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間體會作者敘述時的感情。

  小結:從這個段落裡,我們看到了一顆天真調皮跳蕩著的童心,更欣賞到了散文“絢麗之極趨於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 主問題:三味書屋的樂趣與作者在百草園事所體會到的樂趣相同嗎?

  (引導學生用心閱讀課文第一部分,並自覺把前後兩部分的內容進行比較)

  學生讀、圈、議第一部分,教師可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小結:正是因為百草園裡的景、物、人、事對兒童具有一種溫馨的親和力,所以少年魯迅才對它有一種特殊的依戀,才有了離別時的難捨。

  自由朗讀第9自然段,領悟作者深情。

  學生比較三味書屋之樂與百草園之樂的異同。討論後各抒幾見。說“異”說“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選擇自己喜愛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資料整合平臺】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室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時……,稍長……。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9年回國,1918年《狂人日記》,1927年定居上海,1936年病逝。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寧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侯(12歲到17歲)在這裡讀書。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能體現電腦神奇的文章,所寫的內容極為有趣。文章的敘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園機器人各種特性的介紹,是隨果園生產需要的變化一步步體現出來的。這樣的敘述一方面使得果園機器人特點的介紹有層次,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生產需求是科技的發展動力。瞭解果園機器人的有趣設計,激發學生對機器人世界和科技的興趣,繼續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瞭解果園機器人的基本情況,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

  3、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重點:瞭解果園機器人神奇有趣的設計,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

  重點的確定,教學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以及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中的三維目標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引導法、點撥法、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力求在教學中達成三維目標。

  2、學法指導,形成思路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的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字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課文內容生動、有趣,容易吸引學生的眼球。教學中力求達到在賞析語言中引發對機器人世界的興趣,在對科技的興趣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學生的體驗。閱讀時學生個性化行為,是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力求透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促進學生髮展,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一、匯入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有趣的小動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課件播放動畫)

  2好看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評:嗯,你看得可真仔細!

  這機器人可真能幹!)

  3、那你們知道是誰指揮這些機器人工作的嗎?

  (生猜測:a“人類”是的,聰明的人類發明了許多機器人,那是誰指揮它們工作的呢?b“遙控器”遙控器是我們控制機器人的一種裝置c“電腦”你真聰明,據老師瞭解這些機器人都是由電腦指揮工作的)

  今天我們再去認識一些在果園裡的機器人。(板書課題)

  3、一起讀一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生質疑課題:果園機器人是什麼樣的?果園機器人能幹什麼?······)

  二、藉助閱讀提示明確閱讀任務

  1、看來我們班的同學個個都好學好問。古人說“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課文。

  2、請同學們開啟書本,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在讀這類課文之前,不妨先來看看閱讀提示。(課件出示)

  3、誰來讀讀第一句?(一生讀)這一句告訴我們什麼?(生:······)是呀,電腦不僅能讓我們跨上資訊高速路,還能指揮機器人工作呢,真神奇!

  4、,誰接下去讀讀第二句?(再請一生讀)

  這句又告訴我們什麼呢?(生:讀課文時要想想課文寫的機器人是怎樣的,哪些地方有趣?)

  5、好,那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自己去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些句子告訴我們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還有哪些句子讓你覺得很有趣,邊讀邊把這些句子用橫線劃出來。有想法的地方還可以在旁邊寫上批註。

  三、交流機器人的本領

  1、同學們,你們找到了嗎?讓我們來交流一下,果園機器人有哪些本領?

  2、生讀找到的句子: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後運到指定的地方。

  3、其他同學也找到這個句子了嗎?

  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次。

  4、這句話告訴我們果園機器人有哪些本領?(生:摘果子,把果子裝進紙箱,運果子)

  說的真好,那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能把機器人的這三種本領分別用一個字概括出來?(生:摘、裝、運)(板書三個字)嗯,概括得非常好,真是聰明的孩子!請同學們也在書本上把這三個字圈出來。

  5、是呀,這些機器人不僅會摘果子,還會裝果子、運果子,可真能幹啊!來,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突出機器人的本領來。

  (齊讀)

  6、這機器人有這麼多本領,真能幹。那在這句話中,除了這三個字還有哪些詞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呢?

  7、①找到“成熟”為什麼從成熟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呢?(生:因為機器人不是亂摘,它知道摘成熟的果子)

  是呀,機器人可不會摘錯,它只會把成熟的果子摘下來!

  ②還有嗎?

  找到“整齊”為什麼這個詞也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因為機器人把果子裝得很整齊,比我們人裝得還好)

  哇,裝得這麼整整齊齊,比我們人還裝得好呢,真是太能幹了!請你來讀一讀

  ③還有沒有?

  找到“指定”運到指定的地方什麼意思?(就是果農規定它們運到哪,它們就會運到哪)

  這些機器人可真是又乖巧又能幹啊!

  8、剛才同學們找得很好,找到這麼多地方都能看出機器人很能幹。同樣請同學們在這些詞語下面做上喜歡的讀書符號

  9、找得好,是不是也能讀好呢?誰能用朗讀體現出機器人的能幹!(指名生讀——齊讀)

  (評價:哎,這個機器人裝果子裝得可真整齊啊!

  嗯,這個機器人可真能幹,專摘成熟的果子呢!

  可真是個能幹的機器人!

  聽你的朗讀,讓我感覺這能幹的機器人彷彿就在我眼前呢。)

  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四,交流機器人有趣的地方

  1、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讓你覺得很有趣呢?

  ①如果沒有電,它們是要“罷工”的。

  什麼是罷工?(停止工作)

  那這裡為什麼要說罷工,而不直接說它們停止工作呢?(把它們當作人來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呢?(讀起來覺得這機器人很可愛)

  是啊,這樣寫讓人覺得這機器人像人一樣很可愛很有趣,讓我們來把這句話讀一讀。

  ②還有讓你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的,沒電了,機器人就會“餓倒”。讓果農們在大片密密的果樹林裡一個個地去找“餓倒”了的機器人,那可太麻煩了。

  為什麼覺得這個地方有趣?(寫機器人餓倒很有意思)

  讀讀這句話,你彷彿看到機器人“餓倒”是一副怎樣的場景?(我彷彿看到密密的果樹林裡躺著一個個餓倒的機器人,好像在向果農抗議)

  是啊,這樣寫讓我們好像看到這些機器人像一群飢腸轆轆的工人,餓得一點力氣也沒了,躺在果林裡向果農們抗議呢!多麼生動有趣啊,誰想來讀一讀。(指名讀——請女孩子讀)

  ③還有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它們只要“吃”掉在地上的水果就可以幹活。這種機器人的肚子裡,如果裝了特殊的電池,就可以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這部分又是哪裡讓你覺得有趣?說說原因。(吃掉在地上的水果覺得有趣。因為······)其他同學覺得怎麼樣?(很有趣)

  這回我請男孩子來讀一讀這部分。讓我們看看這些像人一樣會吃果子的機器人是多麼的有趣。(男生讀)

  太有趣啦,真的就像一個個小人似的。

  五、遇問題,解問題

  1、過渡:同學們,剛才聽你們講了那麼多,我發現這些聰明能幹的機器人可真是非常有趣啊!可是一開始人們怎麼會想到發明這些機器人的呢?

  2、是的,科技就是這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那麼在這篇課文中,果農們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麼解決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一找。

  3、彙報,理清問題

  誰來按順序說說果農們遇到了哪些困難?

  問題一:秋天水果豐收了,果農們實在忙不過來

  問題二:機器人工作需要電,可是機器人不能拖著長長的電線工作

  問題三:如果用電池,電很快就會用完

  4、解決問題一(引讀第一自然段)

  ①是啊,秋天到了,果農們是又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水果又豐收了,(誰能高興地讀一讀,來表現一下果農的高興?指幾名生讀,評價:是啊,水果都豐收了,果農們多高興吶!/這果農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呢/果農是眉開眼笑啊!/真是喜上眉梢呀!)

  ②那讓果農發愁的是需要做的事太多了。要把果子從樹上摘下來,要把它們運到很遠的地方去,實在是忙不過來啊。(那麼你想想此時發愁的果農可能是怎樣的呢?可能會有哪些表現?——生:皺著眉頭/唉聲嘆氣/焦躁不安,坐立不安等——那就請你這樣來讀一讀這句話評價:唉,真是焦急啊!/果農是眉頭緊鎖,不知如何是好啊!/這果農真是太忙了呀!)

  ③唉,難怪文中說果農們是又高興又發愁啊!來,讓我們一起再把這段話連起來讀一次!

  ④果農們實在是太忙了,所以他們想到了什麼辦法?(讓機器人來幫忙)

  5、解決問題二

  是的,聰明能幹的機器人可幫了果農們的大忙,它們可是果農的好幫手。可是這機器人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知道它有個什麼缺陷嗎?(沒電了就會罷工)是啊,我們知道機器人工作需要能量,它的能量來源就是什麼?(電)說到電,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電都用到電,它們都需要靠一條長長的電線來與電源接通,那麼如果讓果園機器人身後也拖著這麼一根長長的尾巴行不行?為什麼?

  (a因為果園很大,所以需要很長的電線。

  b每個機器人都拖著電線的話,走來走去會把電線繞在果樹上,還會互相影響)

  看來用電線確實不行,那此時果農們又想到用什麼辦法來為機器人供電呢?(裝電池)

  6、解決問題三

  ①這回裝上電池應該可以了吧(不行)還有什麼問題?(因為電池的電很快就會用完)

  ②電池很快用完又會有哪些麻煩?

  (a需要經常給它們換新電池,這不僅浪費也很麻煩,因為在果園幫忙的機器人很多,要經常給那麼多機器人換電池,太浪費時間b果林這麼大,怎麼找?要花太多的時間了。c果農本來就忙得不得了,還要去找這些幫手,給它們換新電池,那他們就是幫倒忙了。d我們不知道機器人什麼時候會沒電······)

  ③看來真的是很麻煩啊!那怎麼辦呢?可把果農急壞了

  (讓機器人自己充電.)是的,科學家們也是這麼想的。那麼科學家準備怎樣實現讓機器人自己充電呢?(機器人只要“吃”掉在地上的水果就可以幹活。)

  ④自己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充電,真是太有意思了,難道這些可愛的機器人她們的肚子裡有什麼神奇的裝置?(這種機器人的肚子裡,如果裝了特殊的電池,就可以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⑤為什麼說是特殊的電池?(不是普通的電池,這種電池它能把吃進去的水果變成糖,再把糖變成電。)

  ⑥吃進去的水果竟然能變成電,你覺得這機器人怎麼樣?(太神了!太有趣了!)請你來讀一讀這句話(回答的同學)——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

  (6)在這收穫的季節,這種機器人只要撿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這真是太好了,現在果農們終於可以放心地讓他們去摘果子了。瞧,果園裡到處有機器人在採摘果子,如果此時有機器人報告樹上的果子不夠吃了,主人就會告訴它從樹上摘些果子吃吧。

  7、同學們,現在果農們怎麼樣了?(只要坐在辦公室裡指揮它們就行了)

  同學們,課文讀到這,你想說什麼呢?(果園機器人真是能幹/真有趣/科學家真聰明······)

  六、拓展練筆

  1、是啊,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像果園機器人這樣能幹的機器人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了,它們有的能潛入深海尋找寶藏,有的能進入身體查病治病······你還知道機器人能幹什麼嗎?(生······)

  3、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想想假如你是科學家,你想發明一個什麼樣的機器人,它們長什麼樣?會有哪些獨特的本領呢?先腦子裡構思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寫下來或畫下來。

  4、寫好交流

  5、小結: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聰明能幹的機器人都會來到我們的身邊,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方便,為我們人類帶來幸福的生活。

  板書設計

  果園機器人

  聰明能幹

  “罷工”“餓倒”

  自己充電

  (造福於民)

說課稿 篇3

  教材解讀:

  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拓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數學基礎之一。本冊教材先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再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和寫法,並對數的理論進行整理,在兩部分認識數教學中間安排十進位制計數法,知道數位,數級,對億以內數的認識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也對億以上數的認識起承上啟下作用。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同時對學生進行綜合知識的滲透,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不僅為學生認識大數提供豐富的內容,也為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突出數概念教學,從數學的高度把握十進位制原理,培養數感。教學內容的呈現給了學生自主探索和自主交流的空間,也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了思路,如:讀、寫數的法則教材上不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讓學生通探究自主過討論得到。

  教法學法: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字,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透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透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二頁到第五頁的例1例5,練習一的'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是個大數,知道億以內各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掌握數位順序,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數。

  3、透過情境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成功體驗,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億以內數的認識,讀法。

  教學難點:

  每級中間或末尾有0的讀法。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CAI課件,多媒體實物投影儀,數位表。師生都備計數器。

  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CAI課件出示我國行政區劃圖,用點按熱健的方法突出演示六省市、自治區的地理、文化圖片,同時伴音介紹我國的人口普查數,讓學生認真觀察,提問:你收到了那些數學資訊?(六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口數)你發現什麼?(數很大,很大。)由此這節課你想探討什麼問題?(這些大數怎樣讀?他們的計數單位是什麼?這些大數的計數單位是什麼?怎麼樣認識大數?等等)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交流獲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為例試讀。

  2.認識萬以上的計數單位,十萬、一百萬、一千萬、一億,問題:觀察計數器你發現什麼?老師撥珠,撥上一千,然後一千一千地數,一直數到九千,再撥一千,問: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滿“十”怎麼辦?(千位滿十向萬位進一),也就是“十個一千是一萬”板書“萬”。

  3.讓學生拿出計數器,邊撥邊數邊想,一萬一萬地數,一直數到九萬,再加上一萬是多少?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同樣的方法,同學們自己同位交流說說,認識10個十萬是一百萬。(板書)

  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板書)

  10個一千萬是一億。(板書)

  (給足時間撥、想、說,然後全班交流)

  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以往我們學習了那些計數單位?萬以上的計數單位今天我們學習了那些?(十萬、百萬、千萬、億)

  4.小組討論學習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問題:大家知道萬、十萬、百萬、千萬、億是什麼嗎?你發現這些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

  生1:我發現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

  生2:10個一千萬是一億。

  生3:我發現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哪一位上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一。

  生4:每相鄰是什麼意思我有點不太明白?

  生5:我可以告訴你,……

  師:同學們怎樣證明你的發現是對的?

  生5可以進行證明,如:……

  師:同學們真有數學頭腦,透過撥珠、數數、觀察發現了它們的規律。

  5.認識數位和數位順序表。

  (1)學習“數位”。

  請同學們整理數位順序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億位。(出示數位順序黑板帖)

  (2)撥數,將13819000人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來。

  (3)寫出13819000並說出每個數字所佔的數位名稱,計數單位,表示多少個這樣的計數單位?

  (4)全班交流,抽查:十萬位上的8表示什麼?百萬位上是幾,表示什麼?千萬位上是幾,計數單位又是什麼?

  6.學習“數級”。

  介紹我國計數的四位分級法。(在數位表上增加攔,並標明數級)從右向左四位一分級,第一級是個級,第二級是萬級,第三級是億級。同時告訴學生分級線。按級讀出北京市人口數。

  7.鞏固聯絡完成第4頁“做一做”。

  (1)讓學生透過數數,理解並掌握計數規律。

  (2)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常用到萬以上的數,體會大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資訊的意識和能力。

  8.學習“讀數”。

  (1)CAI課件出示例2,讀出下面各數。繼續出示含兩級的數位表,並在相應的數位表下,分別呈現教材上的4個數,249624960000640700085000300。

  a)讓學生在下面與同學說一說並寫出讀作多少?

  b)集體交流,讀出每一個數,並進行評價,糾正錯誤讀法。

  c)課件出示正確讀法。

  (2)小組討論。

  a)含兩極的數怎麼讀?

  b)萬級的數和個級的數在讀法上有什麼不同?

  c)數位上出現0,又該怎麼樣讀?

  (給足時間讓學生討論)

  (3)反饋交流資訊,學生歸納總結。

  (4)鞏固練習,完成第5頁“做一做”。讀後說說你發現這3個數有什麼共同點?

  三、小結強化,增強自信

  小結學習內容,讓學生說說學習體會、收穫。

  四、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課堂作業完成練習一的1—5題。1題讓學生做數位順序表,加深了學生對數位排列順序和數級劃分的認識。2題按排的是4組讀數練習,每組都是兩個數對比出現,體會同樣的數字,放在個級和萬級讀法不同數的大下意義不同,也為後面學習大數改寫用“萬”作單位的數作鋪墊。3題創設一個情境,小組交流不同的讀數方法,探索比較方便的讀法,體現了由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讀數方法。4題5題,進一步加深對億以內數的讀法的理解,提高讀數能力。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的課是《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本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八年級上冊,適用於八年級學生學習使用,此說課分四部分: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是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開篇章節,交通運輸的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因此,本節的學習在本章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與人們的生活聯絡緊密,是學生必備的地理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夠著力體現地理課程標準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基本理念。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並結合學情等教學實際,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認識交通的重要性,交通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

  B、知道我國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線,鐵路分佈的“三橫五縱”及重要的交通樞紐。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運用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鐵路運輸線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讀圖、析圖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審美能力以及分析歸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

  讀圖掌握鐵路分佈的命名方法及其規律

  二、說教法

  1、分組討論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考變學會為會學。

  2、分析講解法:對地理原理和難點教師運用多媒體及圖表輔助分析講解予以突破。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採用的手段和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方法,以利於終身學習。

  四、說程式

  (一)設定情景匯入新課

  師生共同欣賞歌曲《天路》,並配以青藏鐵路圖片讓學生感覺到我們中國交通事業的飛躍發展。

  (二)通覽教材

  大螢幕出示“學習目標”限5分鐘時間讓學生帶著目標通覽教材,做到對本課內容整體把握。

  (三)基礎知識梳理

  (1)首先明確“什麼是交通運輸”這一概念,可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明確交通運輸所運送的是“人”和“物”。

  (2)以欣賞圖片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古代交通運輸和現代交通運輸的差別,並補充地鐵、管道也屬於現代交通運輸。

  (3)以長白經濟的發展為例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並交流“交通運輸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交通的“先行官”作用。

  (4)交通運輸網的特點,引導學生透過讀圖總結出我們中國交通運輸網東密西疏的特點,那麼為什麼西部稀疏,可引用李白的詩《蜀道難》中的“蜀道難,難於上表天”和“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兩詩句讓學生結合圖片認真體悟。

  (四)重、難點內容解析

  本課的重點應是“鐵路幹分佈的三橫五縱“,我國鐵路幹線比較繁瑣,學生在記憶上有一定的困難,基於這一點,教師總結了便於記憶的歌訣:

  鐵路建設譜新章,

  三橫五縱織成網。

  五縱

  京字打頭南北向,

  除去京包特殊項。

  寶昆中間成字放,

  加上焦柳南北向。

  三橫

  亞歐陸橋東段線,

  隴海—蘭新數最長。

  滬杭—浙贛東西放

  湘黔—貴昆緊跟上。

  京包—包蘭想一想

  還是三橫裡面放

  關於“三橫五縱”的學習我主要設計如下環節:

  1、看圖:看教材91頁圖4.6“我國鐵路幹線的分佈”,瀏覽我國主要鐵路幹線的分佈和名稱,對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2、說圖:大螢幕出示關於我國主要鐵路幹線的flash動畫,引導學生按鐵路走向和排列順序依次說出我國主要鐵路幹線的名稱、起止點城市的名稱,並歸納出“三橫五縱”鐵路幹線的分佈格局。

  3、描圖:學生用兩種顏色的彩筆在課本的圖上把我國鐵路幹線按走向分別描粗,邊描邊記鐵路名稱。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我國鐵路幹線的“三橫五縱”的前提下,教師大螢幕出示表格以京廣線、湘黔線、蘭新線、北疆線為例引導學生總結鐵路幹線的命名方法及命名規律。

  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談出本節課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