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華】幼兒園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幼兒園說課稿

【精華】幼兒園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遊戲目標:初步學習使用簡單的禮貌用語:請進、謝謝、再見等,培養幼兒與媽媽之間的親情,知道自己長大了。

  活動重點:培養幼兒對娃娃家遊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幼兒做的美工作品、娃娃家的常用玩具

  活動難點:初步學習簡單禮貌用語,請進、謝謝等,並能吐字清楚。

  活動指導:

  本次遊戲是一個情景遊戲,透過爺爺、外婆等親人來做客,幼兒與他們之間的交流構成一個能體現幼兒懂禮貌、尊敬長輩的情景遊戲。

  1.媽媽與幼兒在一家裝飾美麗的家。

  2.媽媽出去買菜,爺爺、外婆分別來到家裡做客,並送給幼兒們禮物"六一"了,幼兒們有禮貌的招待了客人。

  3.媽媽回家後,知道此事表揚了他們。

  4.鄰居家(其他活動區的小朋友)的屋子還沒有佈置完,媽媽帶領孩子們一起去幫助鄰居家的好朋友佈置新家(即一起收拾玩具)

  5.結束備註:老師既扮演媽媽,又扮演爺爺、外婆。

  長大一歲

  教學目的:自讀課文,認讀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照插圖,理解詩意,初步體會長大的意義,激勵學生不斷努力,不斷成長。認識13個生字,學習寫個生字。背誦課文。

  教具:多媒體制作。

  一、談話激趣,提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哪一年的幾月幾日嗎?【本課教學時間大約在十二月中旬,課件出示:日曆(每日一頁)】請同學們跟著老師數一數(20xx年12月24日、20xx年12月25日……20xx年12月31日)下一頁應該怎麼說呢?(讓學生思考片刻,引出新年,大家都長大了一歲)(課件:我長大了一歲)

  (點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伊始,就有意識的造成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溶入課堂,激發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二、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藉助拼音,同桌生字,會正確拼讀生字找出“老朋友”,學拼“新朋友”,不懂的作記號,請教同桌或老師。

  同桌互讀,互評,以自己的方式表揚對方。

  (點評:“評價”不再是老師的權利,學生在自評與互評中明白了自己的優缺點,發展了。同時,也提高了學生“評價”的能力。)

  2、(課件:根據三幅插圖製作成的動畫片)觀看動畫片,自讀課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點評: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師運用“你想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的導向性提問,誘發了學生探究的動機,使學生進入了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重視小組的互評)

  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意:

  (一)讀讀課文,看看插圖,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思考討論:讀了丁丁的詩歌,你知道了什麼?

  (透過問題的回答,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了丁丁長大了一歲後,有哪些進步?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你們”指誰?捉小鳥、欺負小弟小妹為什麼不對?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學會。)

  (點評:這一過程,體現了開放的教學思路,發揮了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二)讀一讀,想一想,進一步掌握課文內容:

  教師用“因為……所以”的句子向學生提問,使學生掌握課文內容:因為我長大了一歲,所以我改正了哪些毛病?

  (點評: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長大”的意義)

  (三)感情朗讀,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師:長大了一歲,丁丁取得了可喜的進步,心情如何呢?(高興、開心……)你們平時遇到高興、開心的事情時,是怎樣的呢?表現給同學看看。你能不能這樣高興、開心地把課文讀一讀呢?(自由讀、小組讀、個別讀、全班讀)

  (點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充分地朗讀,有感情地朗讀,能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發展思維、進行語言積累。)

  (四)指導背誦,內化積累

  1、觀看動畫片,自由嘗試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小節:

  2、指名背:

  3、加上動作,進行配樂表演。

  (點評:“熟讀成誦”是促進學生積累語言,並使之內化的重要途徑。透過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材料,增長知識,同時可以全方位地機澱語感經驗。再加上音樂渲染,學生自由想象表演,會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影象更為鮮明、豐滿,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

  四、想一想,議一議:你進步了嗎?

  師:丁丁在這一年裡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那你自己是不是也進步啦?

  1、想一想:自己有那些進步?

  2、議一議:班級哪些同學有哪些進步?

  3、誇一誇。

  (點評:學會評價、欣賞別人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新精神。深化學生對“長大”的理解,能為自己、他人的成長驚喜、高興,激勵學生不斷努力,不斷成長。)

  五、自編詩歌,展示自我:

  (例如:小花貓,小花貓,看見我不要亂跑。再也不拔你的小鬍鬚了,我長大了一歲。)

  (點評:《課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讓學生學著創編詩歌,這樣不僅僅侷限在課堂,而是有機地拓展到了課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六、小組合作,練習寫字:

  1、自學“淚”;

  2、同一學習小組研究討論:這八個字每個字都有幾筆?這些筆畫是怎樣搭在一起的?筆順是什麼?

  3、比較“學、長、要、看、爸、眼”幾個字的撇哪個長哪個短?哪個斜?哪個平?“要”上面的“西”上面的“西”怎麼變形?

  4、師範寫、

  5、學生練習。

  (點評:寫字教學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識字效率。)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我以“求穩中求新”為自己定位,以我班幼兒的繪畫、操作、想象水平為參考標準,設計出這節課。

  “興趣是刺激兒童學習的好形式”幼兒只有對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注意力集中,參與主動,投入積極,從而獲得知識經驗,依據這一教學理論及對幼兒平時的觀察,發現幼兒在結束了前一節關於設計馬路的課程後,幼兒提出:“馬路太空了。”於是我就啟發幼兒能夠添點什麼東西,幼兒發揮想象講出了許多,藉著幼兒的興趣,找了大家都同意的主題“汽車”進行活動。在之前,幼兒已學會了幾種汽車的畫法,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汽車還有很多。本課時讓幼兒畫馬路上的汽車,可以擴充套件幼兒的繪畫視眼。幼兒在掌握畫幾種汽車的基礎上,透過比較,畫出其它型別的汽車,並想象畫出新型的汽車,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

  二、教學目標

  在這次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在學會畫幾種汽車基本結構的基礎上,畫出馬路上其他特徵明顯的汽車,並注意畫面佈局。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1、透過想象、繪畫、塗色、剪、貼等方法,師幼合作表現馬路上來來往往的汽車,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2、透過活動使幼兒感受自己創作中自然、樸實的設計,體驗與同伴共同合作成功的喜悅。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想象、創作、製作汽車,難點是幼兒共同合作表現馬路來來往往的汽車。因為我班孩子同伴之間的合作意識還比較弱,這次繪畫不但讓幼兒表現十字路口的汽車,還要讓幼兒合理佈局避免“汽車”相撞。因此對中班幼兒來說有些難度,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讓幼兒在前幾次活動中,認識並掌握幾種汽車的畫法,還讓家長帶幼兒觀察馬路上的車輛,擴充套件了幼兒的視野,為這次活動做好鋪墊工作,從而達到這個教學目標。

  三、教學流程

  本次活動我分四部進行:

  第一、採用情境激勵法,首先我們組織了一次“汽車展”讓幼兒將自己家裡的汽車模型、汽車圖片帶來,讓大家來欣賞汽車,觀察汽車,使之在身臨其境中產生追求美與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

  第二、採用講解提示法,在對汽車基本瞭解的基礎上,展開討論,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觀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

  第三、鼓勵幼兒用蠟筆、紙、剪刀、膠水、來進行操作、創造,

  第四、首尾響應,以汽車展的形式再組織幼兒欣賞,並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我以出示圖片,請小朋友們來介紹圖片上的馬路,來引導幼兒討論馬路上缺了什麼?從而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汽車”這一主題。

  第二部分,讓幼兒積極主動的去觀察汽車形狀並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發揮,任意想象,提出“如果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你會設計出什麼樣的汽車來”的問題,然後讓幼兒講講自己想象中的汽車樣子和功能。

  第三部分,讓幼兒進行大膽的創作。透過讓幼兒自由探索提供的操作材料來製作出自己想象的汽車。在這過程中,第一我提醒幼兒在設計汽車時要美觀、特別、與眾不同。第二提醒幼兒運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剪下的廢紙放在籮筐裡貼時膠水要塗滿。第三重點提醒幼兒汽車貼在馬路上時一定要注意佈局,我特意在馬路中間畫了一個在指揮交通的警察,暗示汽車不能隨意亂貼,目的就是讓幼兒知道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最後一部分再次以汽車展的形式,組織幼兒欣賞,並邀請幼兒向同伴、教師介紹自己設計的汽車。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肯定和鼓勵,從而在活動中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歌表演《好媽媽》。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歌詞生動形象、淺顯易懂,易於幼兒理解。同時,歌曲內容是幼兒感興趣的,美好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教育幼兒要愛媽媽,愛勞動,知道媽媽勞動了一天是多麼的幸苦,透過學習歌曲內容要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以實際行動愛媽媽。情感是音樂中的核心問題,讓幼兒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與濃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去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則是本活動的重點難點。

  從中班幼兒的已有學習經驗與年齡特點出發,本次教學活動目標確定如下: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優美的旋律與濃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

  知識目標: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能力目標: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合適的表演動作,並與同伴合作進行分角色表演。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

  1、與幼兒舉行談話活動,我的好媽媽

  2、邀請一位大班幼兒和配班老師按歌詞內容編排情景表演。

  物質準備:

  1、根據歌詞內容製作卡片。

  2、錄音磁帶。錄音機。

  3、茶杯若干

  根據幼兒園《綱要》中藝術活動的指導要求: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和需要,對錶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同時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幼兒只有在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中才能獲得發展,因此,在本節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朋友的身份完成整節活動的教學,與幼兒一起學習,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全曲教學法。透過一系列的教法,讓幼兒突破活動的重點難點,激發內心情感,透過歌表演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人物情景表演,使活動進行的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加深幼兒的印象,有助於理解和形成具體觀念,更直接地感受表演者所表達的愛。

  啟發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幼兒觀看情景故事表演後,我設定了幾個富有啟發性的提問:故事中有誰和誰?在幹什麼?他們說了什麼?藉助於提問,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動作,按順序組織講述內容的層次,這樣即使幼兒容易接受,又使幼兒的思維受到合乎邏輯的訓練。

  引導發現法:當把圖片,展示出來時,我沒有將圖片直接按歌詞順序擺放,而是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去發現、歸納歌詞的順序,以便再次加深幼兒對歌詞的記憶和理解。

  全曲教學法:在聽完錄音範唱後,引導幼兒從頭開始唱整首歌,在學唱過程中引起一定的情感體驗。因為是整首歌唱,幼兒必須自己動腦子去記憶,這可促進幼兒音樂記憶力的發展。同時,在此過程中,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也勢必會處於積極的狀態,從而使幼兒能以主動的態度學唱新歌。

  在活動中我透過觀看法、講述法、發現法、操作法、情景表演法一些學習方法,使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音樂,充分發揮想象、創編,成為主體。

  此活動共分六大部分,下面我將其仔細說明一下:

  1、觀看情景表演

  親愛的朋友們早上好,今天我想和你們一起玩、一起學習、一

  起做遊戲好嗎?為了感謝大家歡迎我,下面我請大家欣賞一個小節目。

  (以朋友相稱,可以拉近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從而使孩子們感到他們是"主人",邀請大班幼兒表演,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強烈的學習願望。)

  2、提問:"故事中有誰和誰?在幹什麼?他們說了什麼?做了哪些動作?"

  (老師的提問,可以激起幼兒想要表達自己觀察到的故事內容的願望。)

  小結:哦!我知道了,這是媽媽下班回到了家,勞動了一天很辛苦,姐姐看到她的媽媽很辛苦,想幫幫媽媽,於是就趕快幫媽媽拿凳子,讓她坐下,還給媽媽倒了一杯茶,想讓媽媽好好的歇一歇,並且深深地親了媽媽。

  (教師小結,總結情景表演的內容,讓幼兒初步對歌詞有所瞭解,透過歌詞理解感受強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

  3、出示圖片

  我剛剛看到了一些圖片,好像順序顛倒了,我們一起來根據剛才看到的小節目的內容,來把它們整理一下吧。

  (透過操作卡片,再次加深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

  4、學唱歌曲

  (1)聽,誰在唱歌?(播放錄音範唱)

  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歌曲嗎?猜猜它的名字?(幼兒回答)出示歌曲名稱《好媽媽》。

  (2)再次播放,一起輕聲跟唱。

  我們唱的真好聽,怎樣唱的更能表達出我們愛媽媽的心情呢?

  (引導幼兒要用連貫的、柔和的聲音去唱。)

  (3)再次跟唱。

  5、創編表演動作

  朋友們,我也想學剛剛那位姐姐表演節目《好媽媽》你們想嗎?好,我們一起來做吧。

  (1)邊唱歌曲,邊讓幼兒即興創編表演動作。(教師注意觀察,即時肯定,鼓勵幼兒大膽創編。)

  (2)選擇大膽的,動作設計的好的幼兒與老師合作,幼兒當孩子,分角色進行歌表演。(這時教師要引導幼兒注意情感的交流。)

  (3)引導幼兒自由結伴,進行歌表演。讓幼兒拿自己的茶杯,將椅子擺放好,進行情景歌表演。

  6、教師與幼兒談話

  進一步啟發幼兒認識:祖國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關心、愛護我們,為我們提供這麼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我們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們要像愛媽媽一樣愛祖國。

  現在我們一起吶喊:祖國我愛你,媽媽我愛你!

  在吶喊中,活動結束。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坐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主題活動名稱:

  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中班下學期主題四《春天,你好》中的一個活動:醒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春天裡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 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 幫助幼兒記住故事主要情節,簡單瞭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

  三、活動準備:

  1. 幼兒已有冬天動物冬眠及春季天氣特徵的知識經驗。

  2. 故事課件,小魚、青蛙和小蜜蜂的頭飾,幼兒操作卡片。

  3.《郊遊》磁帶、輕音樂、磁帶、錄音機。

  四、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引導幼兒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學說動物間的對話,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難點是激發幼兒產生主動探索小動物的好奇心,產生愛惜小動物,保護小動物的情感,並對文學作品產生一定的興趣。

  五、活動內容分析:

  《醒來了》這一活動是主題《春天,你好》中的第五個活動,前面的四個活動,如《春遊去》、《春回大地》、《郊遊》等都已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春天的勃勃生機,使幼兒進一步萌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尤其是小動物

  不錯的 ,幼兒天生喜歡,但是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怎麼樣了?出來了沒有,它們又在幹什麼?這一切的問題都在吸引著幼兒,去求知、去探索。《綱要》中明確規定: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還應敏銳地捕捉到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新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新的發展需要,適時適宜的組織活動,培養孩子的好奇、好問、樂於探索的精神等。基於此,《醒來了 》這一活動是前幾個活動的深化、昇華。透過這一活動的組織,不僅能進一步增進幼兒對動物與季節變化的認識,還能使幼兒透過不同形式的學說 故事 角色的對話。強化語言的學習,增加對動物的情感認識及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從而在趣味性活動中自然地突破本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六、 活動過程實際思路:

  (一) 讓幼兒走進大自然,發現大自然的秘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

  這個目標主要是透過本主題的前四個活動來實現的。第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春遊,主要是讓幼兒走進大自然,去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春的氣息,發現大自然中蘊藏的春的秘密; 其它三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進一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天氣特徵,自然變化的認識 ,在春的懷抱裡,在不同的活動中,

  不錯的幼兒身心得到陶冶,會不斷髮現一些新奇的事物,如小草發芽了,小花開放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總之,幼兒的好奇心會不斷增加,興趣也越加廣泛,感性經驗也愈加豐富 。尤其是活動開始,聽著熟悉的《郊遊》樂曲,做著舒展。優美的動作入場,更能自然引發幼兒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二)開展概述活動:

  1. 首先 以遊戲引題: 溫暖而又美麗的春天來了,一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教師分別扮演小魚遊,青蛙叫跳,小蜜蜂飛、叫等動作來引導幼兒猜。這種師演生猜的師生互動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同時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 接著 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哪個季節的畫面?為什麼?”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春季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醒來了,看見青蛙蹲在泥洞中,它心裡怎麼樣?”“它會怎麼說?”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透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 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 、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3.幼兒自我發現後。結合課件,師配樂講述故事,請

  不錯的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思考:“故事裡有哪些動物?小動物在什麼季節醒來了?為什麼?”本環節主要是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萌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通過幾個問題的思考,讓幼兒知道有的動物冬天要冬眠,如小魚,小青蛙等,春天來了,它們就醒來了,從而簡單瞭解動物與季節變化的關係,擴充套件幼兒的知識面。

  4. 再次透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 、小青蛙、 小蜜蜂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5. 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三)幼兒合作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畫面:

  幼兒操作卡片,討論並思考:“春天來了,還有哪些小動物也醒過來了?這些小動物會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使幼兒從對故事中小魚、小青蛙、小蜜蜂的瞭解與喜愛轉到對春天其他小動物的關心與喜愛上。討論之後,請幼兒分組、合作把自己圖片上的小動物送到事先設計好“美麗的春天裡”,共同佈置“醒來的春天”的生動畫面,然後師生一同來欣賞幼兒合作完成的作品。透過操作

  不錯的幼兒愛動物的情感得到昇華,動手能力,合作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

  (四)活動延伸:

  透過操作活動的評價:小動物都回到美麗的春天裡,自然中院子裡去.都很感激小朋友,喜歡小朋友.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動物,喜歡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最後,聽著《郊遊》樂曲,師生一同到尋找春天裡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使活動目標再次透過延伸活動得到強化與落實。

  這是我對《醒來了》這一活動的設計思路,透過這種設計主要突出了以下幾點:

  1.注重了活動設計的整合性、趣味性。

  《綱要》中規定: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應相互滲透。本活動就較好地融入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對話等有趣形式,較好地完成了本活動的目標,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2.讓情感教育融入活動的每個環節。尤其是最後,把醒來的小動物送回大自然,使幼兒愛動物的情感由意識變為行動,對動物的喜愛,保護之情得到很好的強化、延伸活動中,教師情感式的過度語“小動物都回到了春天的懷抱裡,它們會感激小朋友,喜愛小朋友,咱們一起到院子裡,大自然裡去找醒來的小動物交小朋友吧,”使情感教育得到進一步延伸。

  3.幼兒主動探索貫穿始終。如活動前,讓幼兒到大自然中主動探索春的秘密;活動中,幼兒自主思考,主動發現故事中存在的秘密;活動延伸中,再一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醒來的小動物,與它們交朋友。幼兒始終處於積極主動的探索中。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一、說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主要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我選擇了在春天開放的蒲公英,設計了《蒲公英》這一折紙活動。突出了主題,同時讓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二、說目標:

  1透過摺紙這一活動,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2在學習摺痕對摺的基礎上折出蒲公英。

  三、說重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學習摺痕和對摺的基礎上折出蒲公英。

  難點是在折法3處,幼兒精確折到三分之一處。

  四、說準備:

  根據本堂活動的設計需要,我準備了:

  1綠色正方形蠟光紙

  2教師折出的蒲公英範例2朵

  3油畫棒,剪刀,雙面膠

  4歌曲《我是一隻羊》的磁帶。

  五、說過程:

  1、讓幼兒聽故事“美羊羊哭了”,引出本堂課

  本班的幼兒對動畫人物美羊羊非常的喜歡,孩子們得知美羊羊遇到的麻煩,我會願意積極的幫助她,所以在第一個環節,我讓孩子們為了幫助美羊羊學習折蒲公英,這樣幼兒們帶著任務去學習折蒲公英會更加的有興趣,同時也會更認真。

  2、出示“蒲公英”的範例和示意圖,和幼兒一起學習怎麼折出蒲公英。

  孩子們喜歡動腦筋思考,這是他們的優點,所以我讓幼兒們一起來觀察示意圖,教師適當的作一些提示和引導,和幼兒一起看示意圖,一起討論怎麼折。這樣幼兒在學會折蒲公英的同時還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和動手動腦能力。

  3、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播放歌曲“我是一隻羊”,幼兒將摺好的蒲公英貼到主題牆“多彩的春天”上。

  4、活動延伸

  幼兒可在區角活動中,多折一些蒲公英,把它們連起來做成漂亮的花環。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一、說活動教材

  守恆包括數的守恆、長度守恆、液量守恆、物質的量(固體量)守恆、面積守恆、質量守恆、容積守恆等。

  大班幼兒認知活動的具體形象性和行為的有意性明顯發展,能依靠表象進行思維,認知活動的概括性使幼兒對事物的理解增強,但仍顯表面化、膚淺化。

  因此本次活動選擇的內容是網路圖數守恆中的一個內容6以內數的守恆,旨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愉快地學習數的守恆,透過自身的操作,初步感知物體位置發生變化,總數不變的數現象。讓幼兒在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擺一擺中理解數的守恆,使幼兒對數的守恆有初步的概念。數的守恆是指物體數目不因物體外部特徵和排列形式等的改變而改變,物體的數目與物體的大小、顏色、形狀及排列疏密沒有關係(評價標準:知道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要以物體的數目來判斷)。

  二、說活動目標

  新《綱要》中提到,要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幼兒園的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而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探索的物件。

  數學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使他們願意並喜歡進行數學活動。培養幼兒具有正確使用操作材料的技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大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注意和發現周圍環境中物體數量間的差異、物體的形狀、以及它們的空間的位置等。

  根據認知領域的目標,幼兒園新《綱要》的理念,以及我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從知識、能力、養成教育三方面出發,制定丁本次活動的目標:

  (1)初步建立數量守恆概念。。

  (2)培養幼兒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三、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運用遊戲的教學方法引領孩子學習,初步建立數量守恆概念。

  活動難點:我把目標二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對於突破重難點採用的方法是:運用遊戲的方法,引導孩子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尋求答案。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準備了豐富的活動材料,如下:材料準備:四個碗、四個勺;五個福娃、版圖佈置;課件;塑膠雪花片、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若干。

  五、說活動程式

  整個活動我主要是從四個環節展開的。

  第一個環節:初步感知(透過視覺參與,體驗數的守恆)數的守恆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遊戲法、、直觀教學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比較法。(奧運會馬上就要在北京舉行了,老師正在練習魔術表演,出示四個碗、四個勺),透過變一變讓幼兒直觀地得出結論:無論四個碗和勺他們的位置怎麼變,他們的數目不變,都是四個。接著為了讓幼兒更加形象的感知數的守恆,我又出示了五個福娃,首先在數量上增加了難度(為迎接奧運會的到來,福娃寶寶們也進入了緊張的排練階段)透過操作師生共同得出結論:五個福蛙無論他們的位置怎麼變,他們的數目不變。

  第二個環節:嘗試探索(透過觸覺參與,體驗數的守恆)數的守恆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引導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動手操作法、比較法、交流法。(看到小朋友們表現這麼好,福蛙寶寶們非常高興,他們還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禮物……請小朋友用你們的小禮物來玩一玩、擺一擺,每變一次後,都要動腦筋想一想你的幾個小禮物的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

  第三個環節:進一步感知數的守恆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電化教學法、遊戲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激勵

  法。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福蛙寶寶也想來考考小朋友們(課件),“它們一樣多麼?”

  第四個環節:延伸活動《找朋友》

  在這個環節我主要採用的教法是:遊戲法。幼兒採用的學法是:觀察法。

  為了給中國奧運加油喝彩,我們每天都要開展戶外體育遊戲,今天我們的跳繩怎麼玩呢?教師介紹遊戲規則,幼兒找和自己的繩子結數相同的小朋友來做朋友。在愉快的音樂《找朋友》聲中,結束了本次活動。

  六、說活動小結

  本次活動從幼兒身邊感興趣的現象人手,形象地將數的守恆展現在幼兒的面前,便於幼兒掌握,活動中注重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將大家的知識經驗加以交流和反饋,達到教學的目標。

  整個教學以為20xx中國奧運加油喝彩為主線,把各環節串聯在一起,各環節層層遞進,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完整性和主題性,便於幼兒掌握學習的內容。

  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數的守恆,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

  但活動中也有遺憾的地方,比如說教師的站位把握得不好,以至於個別時候有個別孩子看不清楚,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現象。還有個別環節教師的總結還不是很到位,應該讓孩子更加一目瞭然。課件還可以更加靈活的運用,真正做到一物多用等。

  有什麼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大家多多指導批評。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在幼兒園的一些家園合作活動中,我們需要家長為自己的孩子準備一些物品和材料,而孩子們都把這些材料物品裝在塑膠袋裡帶到幼兒園來,我們讓孩子們把這些塑膠袋都整理好放在固定的玩具櫃裡。在過後的幾天我們奇怪的發現,塑膠袋都被孩子們拿了出來當玩具,他們有的把質地比較硬的塑膠袋放在頭上當帽子;有的拿著塑膠袋跑來跑去;還有的把塑膠袋弄平當手帕在折。這個在成人心中不起眼的塑膠袋卻成為了孩子的寶貝,捕捉到這個興趣點後,我們開始有目的的觀察孩子的反應,在後來的活動中孩子們對於塑膠袋的玩法顯得比較的侷限,但是興趣依舊濃厚。當孩子遇到難以跨越的障礙或困難時,教師的幫助性介入可以大大促進其發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根據以上的情況便生成了“會飛的塑膠袋”這個活動。

  二、本班幼兒的情況

  我們中三班的孩子大多都是外地的,在家裡父母由於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來陪他們學習和遊戲,而且父母基本都不會買昂貴的玩具給他們玩,這也許是他們對塑膠袋會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在接觸中發現,這些孩子有著同齡孩子所共有的年齡特點,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於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在平時的“動手做遊戲樂”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剪、折、貼技能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活動目標與依據

  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利用自然材料,引導幼兒發揮想象進行裝飾,讓塑膠袋飛起來,體會遊戲活動的樂趣。

  2、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會觀察,進一步培養幼兒大膽嘗試,探索的能力。

  教育目標正是透過每一個具體活動落實到幼兒身上的,具體活動目標的積累便構成了近期教育目標、年齡階段目標乃至教育總目標。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以上制定的具體活動目標是為教育總目標服務的,注重能力的培養,透過自主的學習,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其中目標的制定也貫徹了新綱要的精神:目標註重全面性。(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

  四、活動準備

  首先,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 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 人手一個塑膠袋;各類裝飾性材料皺紙、彩紙、玻璃紙、動物紙等;人手一把剪刀;雙面膠;透明膠;線;簍筐;音樂磁帶。

  2、對塑膠袋的性質有初步的認識。

  3、創設較為寬敞的場地,便於來回跑動。

  五、重點和難點

  重點:裝飾塑膠袋,探索能讓塑膠袋飛起來的方法。

  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嘗試的能力。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塑膠袋有一定的認識;分組討論,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

  遵循新綱要中: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六、活動流程

  整理塑膠袋――故事“塑膠袋的夢想”――分組討論,想辦法――幼兒動手製作漂亮的塑膠袋,並嘗試讓塑膠袋飛起來――塑膠袋的其他玩法。

  七、 活動過程

  1、 整理塑膠袋。(兩分鐘;主要教法:教學活動情景化)

  師“呀!是誰把塑膠袋弄成這樣?”

  師“小朋友,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幼“我們一起來把它撿起來吧!”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的開始創設了一個到處丟滿了塑膠袋的場面,透過實際的場景,讓幼兒很自然的進入了活動,在現場孩子們撿塑膠袋非常起勁,一下子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討論如何處理塑膠袋,同時引出故事“塑膠袋的心願”。(五分鐘;主要的教法:故事教學法)

  師“現在我們怎樣來處理這個塑膠袋呢?”

  師“塑膠袋一直有一個心願,它想和小鳥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想請小朋友動動腦筋,幫幫它”

  師“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塑膠袋飛上藍天呢?”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剛開始有一個孩子說要扔掉塑膠袋,可是好多孩子說要玩塑膠袋。大家討論一至透過要玩塑膠袋。那麼塑膠袋怎麼玩呢?此時教師恰當的運用了“塑膠袋的心願”這個故事,引導幼兒想象如何幫助塑膠袋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引發了幼兒關愛他人的情感。活動中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從以往教師權威的角色轉變到了平等的首席。在這個語言活動的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綱要。語言》)

  3、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動手製作漂亮的塑膠袋,探索讓塑膠袋飛起來的方法。(25分鐘;主要的教法:操作法)

  師“要求幼兒自由分組,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觀察同伴是怎樣完成的,或向同伴尋求幫助。”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在活動中,教師做的比較好的方面就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裝飾活動,中等能力的可以讓他們在追逐跑中尋求塑膠袋高飛的辦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嘗試不同質地的塑膠袋,不同長短的線,使塑膠袋飛起來會發生什麼樣的不同情況。

  我們還發現女孩側重灌飾,男孩則偏愛放飛塑膠袋。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我們觀察到了孩子在沒有教師幫助的情況下自己動腦做出了一些“創新,如:一個幼兒在用繩結塑膠袋口的時候,由於小手肌肉群控制能力差不會系,他就把繩字饒在袋口用透明膠把它貼在了一起;一個幼兒用雙面膠直接裝飾,他覺得這樣比較好看,教師對於他們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在探索塑膠袋飛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告訴幼兒怎樣讓塑膠袋飛高,而是讓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和相互比較中自發的認識到跑的快,塑膠袋本身的質地,繩子的長短都會影響塑膠袋的飛行。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4、引導幼兒認識塑膠袋的不同玩法。(五分鐘;主要的教法:示範引導)

  聽音樂想象塑膠袋的不同表現方法。(在頭上變成花結,在嘴巴上變成號,在屁股上變成尾巴等)

  師生一起玩充了氣的塑膠袋。

  活動中幼兒的情況及評析

  幼兒在這一環節跟隨教師和音樂玩塑膠袋情緒非常高漲,活動中有模仿有創新,為幼兒進一步的建構有關知識能力打下了基礎。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嘗試塑膠袋的其他玩法,對塑膠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設計這樣的活動延伸其目的就是為了產生下一個主題,促進幼兒的發展,因為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

  總的來說“會飛的塑膠袋”這個活動設計,來源於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一個興趣點,並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從說教模仿訓練——強調自主探索發現,從重視教的方法—— 注重學的過程,在相互的觀察,幫助中學會了裝飾,探索到了一些關於塑膠袋的秘密。讓我們創設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以適合兒童的方式教育兒童,發展兒童只有適合兒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物件或範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於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於大班幼兒來說,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併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並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著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裡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併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於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願意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透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於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物件。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透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透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透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透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秘密

  1.明確探索目的輔助語:“工具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秘密在哪裡?”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秘密3.集體交流探討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幹XX的。”

  “它的秘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秘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透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裡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透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裡,透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透過回憶、思考在脫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小鏟將黃豆裝袋螺絲刀組裝小木盒剪刀剪布片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3、集體探討,說說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透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說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認識球體、圓柱體”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幼兒在認識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上認識球體、圓柱體,難度加深了。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常接觸到圓柱體和球體,但對球體與圓柱體的認識並沒有整體的概念, 為了使幼兒對圓柱體與球體有一個全面的瞭解,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透過感知,摸一摸、看一看、動一動,發現圓柱體與球體的異同,從而認識球體、圓柱體。新《綱要》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學習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觀看及嘗試操作各種物體中認識球體、圓柱體,感知球體、圓柱體的基本特徵。

  2、說目標

  在《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因此,根據我班幼兒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及興趣、需要,我確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1)透過探索,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瞭解它們的主要特徵。

  (2)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體,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和思維能力。

  3、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探索,觀察比較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瞭解它們的主要特徵。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在《綱要》中明確提出: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等立體形狀是大班年齡段的幼兒必須掌握的科學認知內容。透過觸控、觀察和玩弄認識球體、圓柱體瞭解其主要特徵,把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科學活動透過遊戲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在玩中學。

  教學難點:在《指南》中提出“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絡,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徵,並嘗試識別和描述。”因此根據這一教育建議。因此,我將“能發現生活中與球體和圓柱體相似的物體,大膽講述自己的想法。”作為此次活動的難點。

  二、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分析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我相信幼兒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相信幼兒有能力透過探索、自我表達和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的互動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因為每個孩子都有智慧強項,都會按自己的學習方式去學習,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去引導。因此,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實際發展水平及興趣、需要,在活動中主要選用了演示法、操作法、比較法、啟發探索法。之所以使用以上的教法,是因為:

  1、演示法:是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決定的。幼兒期的思維特點是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出示幾何體(球體、圓柱體)邊講解邊演示能有效引起幼兒的興趣及注意,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2、操作法:幼兒的認知特點是在相當程度上還要依靠直覺行動進行思維,他們獲得數、形的初步知識不能靠成人灌輸,而是靠他們自身的操作活動。同時由於幼兒雙手操作活動,也促進大腦積極思維。我提供操作工作紙和大量的實物,創設一定的環境,引導他們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式,透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能有效的突出活動的重點,突破活動的難點。

  3、比較法:透過兩兩相互比較,讓幼兒找出它們的異同,幫助幼兒區分、記憶。

  4、啟發探索法:引導幼兒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去發現和探索科學初步知識,這種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學習科學的探索精神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說學法

  透過以上教法,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摸摸、玩玩、說說的過程中掌握活動的重點,突破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操作法、發現法等。

  1、觀察法: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獲得印象。

  2、操作法:幼兒在摸、看、說、玩的過程中,透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

  3、發現法:皮亞傑認為“教學不該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刺激兒童的心智發展,教師應儘可能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進行實驗操作,引導幼兒積極探索,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我用遊戲法、啟發探索法等引導幼兒自我探索、表達和與材料、與同伴、與老師的互動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

  (三)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各種球體、圓柱體若干。

  2、各種不同的物體若干: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可樂罐、圓柱體積木等。

  3、操作工作紙。

  三、教學過程:

  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結合目標,我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環節一:透過觸控、探索、討論,感知球體和圓柱體。活動中,請每位小朋友拿自己喜歡的玩具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看看你能發現什麼?並進行簡單分類,將不能滾動的物品放到小筐中,初步感知球體和圓柱體都有能滾的特徵。

  環節二:透過再次探索,認識球體與圓柱體,並瞭解球體、圓柱體的特徵。在這一環節中,我又透過3個小環節開展活動:

  一是教師提出問題“這些物體滾動的情況一樣嗎?有什麼不同?”讓幼兒帶著問題進行操作,發現球體和圓柱體滾動時的不同。

  二是有了前面的操作感知,也為認識球體與圓柱體做了鋪墊。透過與圓形進行比較,教師邊轉動球邊讓幼兒感知和觀察,瞭解圓形是平面的圖形,只看到一個面是圓的,從側面看過來是扁扁的;而球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往哪邊推都能滾動的物體叫球體。

  認識圓柱體時,教師可進行現場製作感知圓柱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從而得出結論:像這樣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而且上下兩個圓一樣大的物體,我們叫它圓柱體。

  三是請幼兒根據球體圓柱體的特徵進行分類。鞏固幼兒對球體和圓柱體的認識。

  環節三:結合生活,請幼兒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物體像球體,哪些物體像圓柱體。讓幼兒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把實物藏在教室的各個角落,讓幼兒尋找,透過摸、看、玩、說,加深認識幾何體特點,並與自己生活中的物品聯絡。

  環節四:請小朋友回家或在自己身邊找找看還有什麼物體像圓柱體和球體的,此環節作為活動延伸,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絡。

  四、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在,每個步驟都緊緊相扣,層層加深,透過探索操作、提問、同伴討論對幼兒掌握幾何體形狀特徵的認識進行及時評價,活動中,教師投入大量相似的生活中實物,也有變形類似立體圖形的實物來讓幼兒分類,以此突破活動難點,根據活動的反饋資訊,調整控制好教學節奏速度,合理分配好時間,組織好師幼互動,力爭做到讓不同的幼兒都有發展,使教學內容和教法達到最最佳化,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活動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