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幼兒園說課稿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模板集錦九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香蕉船》活動設計是讓幼兒能體驗到同伴間的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讓幼兒建立一種與他人共享快樂的情感,現在的幼兒普遍是獨生子女,由於父母、長輩的過度呵護,使他們多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活動本身就是要讓幼兒懂得同伴間的互幫互助,關愛他人是快樂的。在活動的同時,注意培養幼兒翻閱圖書的好習慣。

  二、說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並考慮到語言學科的特點,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以故事來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透過與幼兒的討論,及在情境中學習,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活躍性。

  三、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的制定是根據《綱要》語言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使他們懂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同時培養幼兒翻閱圖書的好習慣。

  四、說活動準備:

  本活動利用了幼兒的好奇心,我為他們準備了一根實物香蕉,將《香蕉船》製成小書,同時還準備了故事磁帶。

  五、說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幼兒的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出示實物香蕉,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香蕉的形狀,請幼兒說說像什麼,引出故事《香蕉船》。

  (二)基本部分

  學過程,激發幼兒的積極性,播放故事,幼兒傾聽,給幼兒加深印象,透過提問,讓幼兒記憶故事內容,同時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幫助,團結友愛,請幼兒學說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與幼兒討論故事中的情節,來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說過程,活動中我設計了一個說的過程,讓幼兒勇於說出自己的觀點,請幼兒說說喜不喜歡小雞?為什麼?

  (三)結束部分

  活動的結束部分,讓幼兒自己閱讀小書,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瞭解"封面,封底"和翻書的順序,及應該怎樣翻,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是篇散文,篇幅短小,結構層次清楚分明,以第一人稱來寫,使孩子們在欣賞時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形象而易於孩子瞭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散文優美而又富於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憧憬,易於孩子們朗誦和仿編。結合季節特點,我在活動前帶領孩子們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觸和了解認識蒲公英,為學習散文打下了基礎。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教育、能力培養、知識三個方面認真制定了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具體是:

  1、在觀察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幼兒欣賞散文,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2、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

  3、陶冶幼兒情操,感受身邊事物的美麗,激發幼兒對生命的熱愛。

  活動的難點在於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而重點則是在認識蒲公英的基礎上能有感情地學會朗誦散文。

  二、說教法:

  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自制的課件、背景樂和散文錄音、

  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採用了欣賞傾聽法、談話交流法、遊戲表演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敢說、想說、願意說,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運用直觀視聽法、討論談話法、情境表演等學習方法,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蒲公英,瞭解它的外形特徵。

  2、錄音機、配樂散文錄音帶。

  3、蒲公英頭飾若干。

  4、課件及背景樂(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畫面二:青草地上開著許多野花;畫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謝過程,結出絨白色的球→風一吹,花朵上的絨毛隨風飛揚→雪白的絨毛輕盈降落;畫面四:第二年絨毛種子生根發芽的過程)

  三、說過程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透過課件的展示,激起幼兒興趣。 《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教師以談話的方式和課件的展示給孩子創設了一種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語氣告訴孩子說:“昨天,老師做了個夢,夢見我來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麼?你們來猜猜!”孩子們一定會積極的響應我的提問,他們會展開想象的翅膀來猜想我在夢中看到了什麼,這時我再告訴孩子們我看到的是草地上開著許多美麗的野花,讓孩子們繼續猜想我最喜歡什麼花?激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給孩子提供一個自由想象說話的空間和機會。孩子們在談話想象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體驗到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這時教師再開啟課件畫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圖,讓孩子得到答案會無比興奮和滿足,激發起幼兒想去欣賞和學習散文的興趣。

  第二部分:欣賞散文,引導幼兒瞭解散文優美的詞句和比喻句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 這一部分我分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透過播放散文課件和配樂錄音,讓幼兒感受散文的語言美。在孩子們對散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後我回提問:

  ①蒲公英在什麼季節開花?

  ②散文裡說青草地上怎麼樣?“我”最喜歡什麼?

  ③蒲公英開著什麼顏色的小花朵?

  ④散文裡說:“多麼有趣的蒲公英!你覺得它什麼地方有趣?

  (二)幫助助幼兒欣賞散文並學會有感情地朗誦散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情景表演和視聽講結合法,主要根據了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且安靜的環境中,透過多媒體課件,更加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對蒲公英成長過程的描述,刺激幼兒的視覺感官,引導幼兒進行細緻的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設計了提問:“散文裡是怎麼說蒲公英有趣的?”“田野裡的風吹來,它怎麼樣?”在教學中為了讓幼兒充分體驗散文優美的詞句,利用課件展示幫助孩子理解“飛揚”和“比柳絮還輕”。讓孩子用動作去表現體會“輕盈的降落”。此時,我適時地啟發引導孩子瞭解“蒲公英的種子輕盈的降落是為了什麼?”激發孩子對生命的熱愛,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到身邊事物的美好。在示範朗誦時,教師配以情境表演和優美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的朗誦,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官。講就是指教師和幼兒的互動式的交流,教師和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理解、想法和願望。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自然的張口習得散文中的語句,豐富幼兒的語言。視聽講結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讓孩子們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活動的重點在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動的難點,理解什麼是比喻句。教師採用的是示範舉例說明法,讓孩子去討論:

  ①為什麼說花托結出的種子像雪白的絨毛似的球?

  ②為什麼飛著飛著,又像一朵朵雪花?透過孩子們自發的討論歸納出比喻就是把ХХХ比作ХХХ。在孩子們理解了的基礎上學說比喻句並能舉一反三,如“小朋友的臉紅得像蘋果”、“妹妹長得比花兒還要美”等等。最後幫助孩子歸納主題,總結出散文詞語豐富,語句優美的優點。“你覺得這篇散文聽起來怎麼樣?為什麼優美呢?”

  (四)請孩子們戴上蒲公英的頭飾,跟著配樂散文,一邊表演,一邊自己輕輕地跟著朗誦散文,進一步感受散文的特點,激發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

  在每個環節中,無論是提問還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終注意和孩子處在同一平行線上,善於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回答,而且每次的提問都出自於雙方自然的對話,使整節課少了點教師機械授教,多了點輕鬆與自然。在設計提問中,我給予孩子們更多說的空間,不去束縛他們的思維,充分體現孩子們在活動學習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後續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

  1、繪畫——“ΧΧ花”。

  師以肯定、賞識的言語鼓勵孩子在活動後畫下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張貼,讓孩子們自由評價:花的品種、繪畫的佈局、色彩的運用等等,使一次活動能讓孩子們得到多方面的培養和發展。

  2、仿編散文。

  鼓勵孩子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為一篇新的散文,按照原散文的思路進行仿編。“ΧΧ上開著ΧΧ花,我最喜歡ΧΧ花。ΧΧ花開著Χ色的花,多麼ΧΧ的ΧΧ花,春風吹來,ΧΧ花好像在ΧΧΧΧ,陽光照著,ΧΧ花好象ΧΧΧ,蜜蜂(蝴蝶、小鳥)飛來,ΧΧ花說ΧΧΧΧΧΧ。”

  散文的長短因人而已,允許孩子有更豐富的想象,不嚴格按照教師規定的結構仿編。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說活動目標:

  基於以上教材的特點及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以下三方面來制定本次活動的目標:

  1、透過自主觀察、探索、發現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2、藉助各種材料學習探索發現太陽光的方法,激發幼兒發現身邊事物本質的興趣。

  3、初步嘗試分格對應記錄實驗過程,培養協商交往能力。

  說教材:

  1、活動背景

  我從兩方面來分析: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本次活動《彩色的陽光》就是取材於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一種現象:陽光。陽光雖然在我們身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很多幼兒都不知道陽光原來是多彩的!另外基於陽光的不可見性,我決定透過各種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探索中去產生疑問,調節認識。

  2、幼兒的年齡特點:

  大班幼兒對自然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已有一些動手操作的經驗,但他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還必須以具體材料為中介和強梁,在很大程度上藉助於對物體的直接操作。所以我為幼兒準備了一些常見的材料,我根據陳鶴琴"玩中學、玩中教"的思想,讓幼兒透過玩一玩、看一看、說一說、填一填,認識太陽光的七種色彩。從玩一種材料→玩多種材料,從填簡單的記錄表→填複雜的記錄表,我的每一個過程都是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特點出發。

  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只有在瞭解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才能提升幼兒的經驗,所以以下兩經驗是幼兒必有的:

  (1)、已經接觸過簡單的記錄表。

  (2)、認識三稜鏡,知道它的玩法。

  2、物質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以下三項物質準備。

  (1)、三稜鏡人手一面。

  (2)、兩類記錄表《彩色的陽光》(含紅、橙、黃、綠、青、藍、紫)彩色筆四組加教師一張大記錄表(上面沒有材料的圖片),及一份與大表大小匹配的材料圖片,

  (3)、實驗用品;肥皂泡、多稜面小球、CD光碟、透明薄膜若干。

  天氣要求:晴朗的天氣。

  說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利用各種材料發現七色光。

  活動難點:分層次記錄實驗過程。

  說活動過程

  這次活動我分為以下幾個環節來實施:

  初玩材料,感知多彩→再玩材料,加深認識→課後延伸,鞏固經驗。

  一、玩三稜鏡,初步感知陽光的多彩。

  1、引發興趣,發現陽光的色彩。

  師幼人手一面三稜鏡

  師:"把三稜鏡對著陽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麼?"

  (我採用直接匯入法,透過我自身的演示引導幼兒去發現陽光的奧秘,在幼兒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進入下一小環節。)

  2、記錄簡單的記錄表。

  教師出示記錄表:"請你再用三稜鏡對著陽光看一看,看到什麼顏色就在顏色下的格子裡打√".

  幼兒自由運用三稜鏡觀察記錄。

  (這裡我請幼兒記錄簡單的記錄表,喚醒幼兒已有的經驗,為下面記錄複雜的記錄表打下基礎。)

  3、反饋記錄表。

  請幼兒邊說邊展示自己的記錄表。

  4、小結。

  師:"這是誰的顏色?"

  共同小結:"原來陽光不是無色的,它是多彩的。"

  (這一環節中,幼兒透過玩三稜鏡這一種材料,發現了陽光的多彩。幼兒透過操作記錄法,使這一問題在腦中變得更清晰,"那陽光到底有哪些顏色呢?"透過這一提問,自然過渡到第二環節。)

  二、加深認識,尋找運用多種材料探索的方法。

  1、介紹材料,引發探究慾望。

  師:"老師也準備了一些材料,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師出示材料,並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大記錄表上貼上材料圖片。

  2、認識記錄表。

  (1)、出示先前簡單的記錄表

  師:"這張記錄表和剛才的有什麼不一樣?"

  (2)、師介紹記錄法。

  師:"我們先選一種材料對著陽光看一看,再在這種材料後面的格子裡用‘√’表示出你所看到的顏色。

  (3)、遊戲:"你說我指".

  (幼兒是具體形象思維,所以在這一下環節中,我利用前記錄表和新記錄表比較,讓他們透過直觀的對比,認識新記錄表。另外這一環節我利用遊戲解決了分層次記錄這一難點,為下面的操作打好基礎。)

  3、自主探究活動。

  (1)、佈置任務:

  A、每個人選其中的兩種材料玩一玩。

  B、填寫記錄表。

  (2)、幼兒自由分組活動。

  教師個別巡視。

  (3)、反饋活動結果。

  師:"你用了什麼材料?"

  "你看到了什麼顏色?"

  請幼兒上臺邊回答邊展示自己的記錄表。(請四位選擇不同材料的幼兒)

  同伴互相檢查記錄表。

  4、驗證展示記錄表。

  (在這一環節紅,我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但同時我又明確提出了要求:只能玩兩種材料,這是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的,一下子要求幼兒操作四種材料,違背了幼兒的操作水平,選兩種材料,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操作需求,而且在選材料中,當兩個人發生碰撞,就需要協商解決,能力目標在這時得到了體現。同時,幼兒的操作水平具有個體差異性,教師的巡視指導兼顧了這些幼兒,保證了活動的順利實施。在反饋展示環節中,我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讓幼兒自主回答展示記錄表,透過同伴間的體驗交流讓他們驗證自己的操作。)

  總結延伸,區角玩一玩,鞏固經驗。

  1、總結

  師:"太陽光到底有哪些顏色呢?"

  請幼兒根據記錄表總結:"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請、藍、紫組成的。"

  2、延伸:

  把材料投放到區角,請幼兒玩一玩自己沒有玩過的材料。

  (衡量一次科學教育活動是否成功的核心在與它的教育價值是否具有可持續性,而我的最後一環節也體現了這一點。另外區角活動在現代科學教育中起到了主流作用,一次活動只是一個科學旅程的開始,區角活動是它的延續與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此次說課我將從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等六方面來說。

  首先,活動設計的意圖出自於對大班孩子年齡特點及年齡段發展外現情況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認知意識逐步加強,在社會交往上表現出對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識上的界定,他們有自己喜歡的朋友,有自己“討厭”的同學,而且在遊戲活動中總是願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負”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幹壞事”。針對上述種種孩子的表現,基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社會領域目標2中對大班年齡段孩子的要求: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有自己的好朋友,與同伴發生衝突時能自己協商解決等社會性發展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幼兒才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次活動我相當重視這一點,整個活動都是幼兒自己觀察、討論、並做到幼幼、師幼交流共同形成社會認知,達到活動的目的。

  好的活動選材及設計意圖是活動開展的源動力,但活動的具體實施還得有賴於活動目標的導向性指引,針對此次活動我從能力及情感兩個維度設計瞭如下活動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培養幼兒主動關心、幫助周圍人或動物的情感;二是能力目標幫助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與同伴、老師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與想法。把情感目標定位於此次活動的重點目標是因為社會交往本來就是孩子情感外顯的學習與體驗。而此次活動的難點則為從活動開展中延伸對好朋友的拓展認識,將幼兒情感融合進大自然內皆朋友這一點,它需要進行後續活動進一步體現。為了很好的達成活動的目標,我為活動作了如下準備:ppt及輕快的音樂。

  在明確了設計意圖、擬定了活動目標及做好了活動相關準備後,我把活動的過程分為了匯入活動、基本活動 、結束活動三個大環節,其中在匯入活動環節的設計為跟隨律動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師提出要求後開始活動,環節預設問題為: 和自己喜歡的朋友坐在起心裡是什麼感覺? 該環節的設計意圖一是為了給孩子愉悅的情感體驗,二是為更好地過渡到基本活動環節,在兩環節的過渡時師可用很輕鬆的言語即可過渡,過渡環節預設問題為:孩子們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覺都這麼好,那我們來看看有這樣一群小朋友,你願意和他成為好朋友嗎?為什麼?讓孩子帶著問題看ppt,順利過渡到基本活動的第一個步驟。在孩子們形成基本的情感認同後展開基本活動的第二個環節,說說自己喜歡的朋友。透過說達到能力目標的實現,再回到對重點目標的突破即討論他們怎樣才能交到朋友。最後讓幼兒進一步發展思維,說說自己要怎樣去結交更多的好朋友。我把基本活動設計為四個步驟遞進主要是想透過幼兒的親身體驗發展幼兒情感,夥伴交流發展幼兒語言表述能力,發展思維提升幼兒情感。結束活動是與匯入活動相呼應的設計,即聽著音樂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並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總之,把幼兒放在活動的主體位置是我在設計活動過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綱要》對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即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就是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與支持者。

  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同時我還將採用了問題教學法,即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當然活動的開展成功與否最主要還是體現在孩子的學習效果上,為了保障孩子更好地學,在此次活動中採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和體驗法。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透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就注意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說教。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觀察討論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為了讓幼兒對朋友間的有更深的認識,同時採用遊戲體驗法,在尋找新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交往成功的快樂期間,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交流、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當然,活動的開展會有一些生成性的東西隨時發生,再好的活動方案預設也沒有活動過程的變化快,所以我會在開展活動後再深刻反思,找出方案設計中的不足再改進,敬請大家多指導。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設計意圖:

  日趨嚴重的白色汙染正不斷的威脅著人類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環境,尤其是佔據半壁江山的難降物塑膠袋,已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20xx年伊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指出自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低於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

  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體驗,讓他們深入瞭解塑膠袋,瞭解此政策的重要意義,畢竟幼兒是未來的主力軍,讓他們成為環保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並從中找到快樂。

  一、說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透過實驗知道塑膠袋很難溶解,會造成“白色汙染”,感知其危害性。

  2、透過製作環保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3、產生做“小小環保宣傳員”的願望。

  目標重點:知道塑膠袋會造成白色汙染,並感知其危害性。

  目標難點:“小小環保宣傳員”的持續性。

  為了有效的突破重點和難點,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影、情境等活動,再如讓幼兒觀察、體驗、比較等探索,又為幼兒創設了多處暢所欲言的說話環境,活動延伸部分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二、說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一個月以前,帶領幼兒在園內挖兩個坑,分別將一隻塑膠袋和一隻紙袋埋在地下,並做上記號。

  2、多媒體錄影

  3、做紙袋的材料,如各種紙(牛皮紙、掛曆紙、彩紙等)剪刀、漿糊。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以下做法:

  1、問題設定法:使當地提問,有助於兒童的思維,啟發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取。

  2、多媒體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3、動手操作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參與法:在活動中,幼兒比比、做做、說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直觀法:讓幼兒統統多媒體錄影直接獲得生活體驗。

  3、談話法:讓幼兒在交流中說出自己的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幼兒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驗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為了體現《綱要》精神,這次活動以“塑膠袋”為線索,引導幼兒多方參與,從而培養幼兒的表現力。

  1、現場觀看實驗結果。

  “一個月前,我們一起把塑膠袋和紙袋埋在了地下,你們猜它們現在會是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的提出會激發幼兒的極大興趣,它們會迫不及待地和教師來到了掩埋處,挖出埋在地下的塑膠袋和紙袋,教師不需發問,幼兒對兩者的變化就一目瞭然“紙袋已有點腐爛,但塑膠袋卻完好無損,教師及時小結。這個環節透過讓幼兒親眼目睹其變化,不僅激發了主動探索的慾望,同時對塑膠袋會難腐爛的特性有所瞭解,還知道在土壤裡會產生有害物質。

  2、瞭解塑膠袋的使用情況及其危害

  先讓幼兒根據生活經驗說說在那些地方塑膠袋用的很多,然後再播放菜場、超市、水果店等塑膠袋使用頻繁的錄影,多媒體的播放會讓幼兒直觀獲得經驗,並會讓他們大吃一驚,教師接著提出兩個問題:1、人們每天不停的使用那麼多塑膠袋,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2、用過的塑膠袋都是如何處理的呢?問題提出之後讓幼兒自由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這是播放垃圾場到處丟棄塑膠袋情況的錄影,這又會讓幼兒嚇一大跳,幼兒輕而易舉的就會了解到塑膠袋所帶來的嚴重危害,會造成白色汙染,影響環境,汙染空氣,損害人體健康。

  3、討論減少塑膠袋汙染的方法

  首先教師提出問題:塑膠袋所造成的汙染這麼嚴重,有沒有可以解決的辦法呢?之後讓幼兒大膽討論、交流,當幼兒提出用籃子、紙袋、布袋來代替塑膠袋時,再讓他們說說使用這些有什麼好處呢?籃子結實耐用且可清洗;紙袋攜帶方便,無汙染,可回收再利用;布袋可清洗、可反覆使用。不光讓他們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4、製作紙袋,做“環保宣傳員”

  “紙袋埋在土裡可以腐爛,可以回收利用,讓我們自己來製作紙袋來代替塑膠袋吧”。分發各種製作材料,幼兒動手製作紙袋,教師巡迴指導,共同設法把紙袋做的結實些。

  5、延伸部分

  完成紙袋的製作,並把做好的紙袋送給家人或路人,並對他們說出原因,“人人爭做環保宣傳員”,此次活動會得到家長及路人的讚揚和參與,讓孩子從中體會到另一種樂趣。

  六、說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透過塑膠袋引出環保,從中體現環保這件大事。

  2、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它教育活動的引子,透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的關注我們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與激勵做一個環保小衛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性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 篇6

  “六一”節一向是幼兒園最為重視的節日,幼兒園教師提到“六一”節大概都會有一種複雜的感受:興奮,期待,焦慮。每年“六一”前夕,幼兒園都會搜腸刮肚、挖空心思地想出一臺臺節目,發掘出一項項活動,期望孩子們玩得盡興,度過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屬於他們自己的節日。然而許多時候教師精心設計和準備的活動常常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這些沒有孩子們自主參與討論、設計和準備的活動就如一道道按成人口味製作的菜,孩子們並不喜歡。

  於是在經歷了一年又一年這樣的“六一”之後,我們都渴望設計、組織更符合幼兒的興趣特點、經驗能力水平,更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並且不需要教師和幼兒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的有意義的“六一”活動,讓每個幼兒體驗到快樂、成功與滿足,從而成為他們童年記憶中最生動、最難忘的片斷。

  每年5月中下旬開展的藝術節是我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塗鴉節、合唱節、童話節等。我們嘗試將藝術節與“六一”活動相結合,在一至兩週的時間裡,教師和孩子們從共同討論、選擇內容到共同體驗、欣賞、創作、表現、展示,經過充分的體驗與積累,逐漸將藝術節推向高潮,最後把藝術節的閉幕式與“六一”慶典活動自然結合,成為一個令孩子們欣喜不已的狂歡活動。下面我以童話節與“六一”慶典活動相結合的做法為例,來闡述我們的活動思路和程序。

  快樂童話節

  活動分為開幕式、體驗周、閉幕式三大部分。開幕式以點明主題、引發幼兒參與為目的,透過全園簡短的互動式交流、教師表演童話劇,激發全體幼兒的參與熱情與願望,以此拉開童話節的序幕。體驗周則由各班教師根據幼兒園的提議和幼兒的意願,與孩子們一起選擇童話內容,並以童話故事為載體展開主題活動,開展相關的閱讀、討論、手工製作、美術創作、音樂欣賞、戲劇表演等活動。在這個階段,園裡還分給每個班一塊戶外場地,供他們根據自己班的童話內容進行環境佈置,以便在“六一”慶典活動時供全園幼兒活動。閉幕式包括參與體驗活動、狂歡活動,將藝術節推向高潮。

  對於為期兩週的體驗周,我們全園教師達成這樣一種共識:“六一”活動並非額外的艱鉅任務,而是課程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和幼兒一起將童話作品充分展開,並以此為載體推進主題活動。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有豐富的素材和資源可利用,如根據經典童話改編的迪斯尼動畫片形象鮮明,語言生動,音樂富於表現力;許多由童話改編而成的圖畫書文字簡潔,適合閱讀;還有一些童話劇本也很值得借鑑。

  教師可從中挖掘有價值的教育素材,帶給幼兒更多的藝術體驗。如“獅子王”的主題活動可供選擇的素材就非常豐富,在活動中,小獅子辛巴的勇敢堅強、辛巴和娜娜間的友誼成為孩子們交流、討論的重點。除此之外,非洲草原上豐富的動物種群、獨特的非洲音樂都延伸出很多有意義的教育內容。當孩子們發現小獅子辛巴和娜娜成年後具有完全不同的外貌特徵時,一個關於動物的性別特徵和男孩女孩的話題產生了……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給予支援,幫助幼兒體驗、享受童話作品中的每一個細節,幫助他們實現一個個設想。

  我們的童話王國

  環境創設是節日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活動推進的過程中,除了每個班級都有相應的室內環境佈置外,我們還把整個幼兒園的戶外場地佈置成賞心悅目的童話世界。一方面我們組織部分教師和大班幼兒佈置城堡、原始森林這兩個主要場景。讓平日裡再熟悉不過的幼兒園變幻出神奇的童話色彩,這確實需要教師和幼兒巧妙構思、精心佈置。我們巧妙地利用和改造幼兒園的原有環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將KT板裁成城牆、門洞、窗戶,與大型玩具的柱子、欄杆組合在一起,童話世界中的城堡便誕生了;

  將禮堂內四周的.柱子包上揉皺的牛皮紙,再纏上模擬的綠色藤蔓,就變成了原始森林裡的參天大樹;幼兒園的大門欄杆繫上了一個又一個粉色、紫色的絨毛玩具,立刻就具有了夢幻色彩……另一方面每個班級根據本班的童話主題選擇一塊場地創設合適的場景,如選用“美人魚”主題的班級選擇幼兒園的白沙地佈置成逼真的海洋環境。孩子們分工合作,用各種材料表現各種海洋生物以及心目中的美人魚和王子。選用“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主題的班級則選擇了幼兒園小樹叢後的木墩小路,在這裡,孩子們有的用廢舊紙箱壘起高高的山洞,有的在簡易的人字形梯子上包裹上無數個報紙團組合成小山洞。

  他們還將積木用亮亮的包裝紙包裹起來當作金銀財寶。選用“獅子王”主題的班級則選擇門口的小草坪,那裡的幾棵棕櫚樹很有熱帶雨林的感覺,幼兒在樹上垂掛用報紙製作的香蕉、蟒蛇,一下子把人帶入了非洲雨林……除了每個班級個性化的佈置以外,幼兒園還統一製作了每一個場景韻標識牌,上面的內容包括童話名稱、故事梗概和主要角色形象等,以營造富有整體感的童話王國。

  神奇的童話之旅

  閉幕式是藝術節的高潮。這一天,所有的幼兒將自己裝扮成喜歡的童話人物,投入到“六一”慶典活動中。活動分為主題性體驗活動、童話表演秀、狂歡活動三部分。

  1、主題性體驗活動

  在閉幕式期間,幼兒園選擇了專門的主題曲、吉祥物以烘托節日氣氛。這一天,當“童話之旅”的主題曲響起時,教師便以導遊的身份帶領裝扮成童話角色形象的幼兒按照各自的線路(為了保證暢通,園裡事先安排好了每個班的遊覽路線)開始童話之旅。每到一處“景點”,教師會和幼兒重溫童話故事,並參與互動遊戲。例如,來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的山洞前,孩子們需要念出“芝麻開門”的口令才能進入山洞尋找金銀財寶;在“斑點狗”的快樂家園,孩子們可以走一走輪胎迷宮:而在“獅子王”的熱帶雨林,孩子們則可用報紙球投擲“壞蛋刀疤”,等等。

  2、童話表演秀

  由大型玩具改裝而成的城堡舞臺是孩子們上演“表演秀”的地方,孩子們經過這裡時,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盡情表現對某一童話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中大班幼兒表演著在體驗周裡自編自導的童話劇、音樂劇,而小班的幼兒更多的是扮演童話中的人物,進入特定的童話情境進行體驗。在這裡,雖然沒有多少觀眾,但早就安放好的攝像機會記錄每個幼兒的精彩表現;在這裡,儘管孩子們沒有整齊劃一的動作、隊形,但他們的表演本色自然,他們沒有緊張,沒有不安,有的只是自信和滿足。在這裡,他們哪怕只是戴上假耳朵,畫上鬍子,合著非洲音樂甩甩頭,扭扭屁股,也能滿足成為獅子王的願望。

  3、狂歡活動

  當狂歡的音樂響起,所有的教師和幼兒都聚集到大草坪的城堡舞臺前,歡快地舞蹈,將整個“六一”慶典活動推向高潮。

  以前為了“六一”那一天的慶典活動,全園上下在半個月甚至一個月以前就開始全力以赴地烹製“六一大餐”,孩子們就像是其中的主料由教師決定或“蒸”或“煮”,被動地感受著節日的熱烈氣氛。相比之下,現在的慶“六一”活動更像是由孩子們和教師一起籌備“自助餐”,他們共同設計選單,挑選配料,烹製拿手好菜。這種“自助式”的“六一”活動為更多的幼兒提供了表達表現的舞臺,能讓幼兒更為從容地享受“六一”的快樂。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有很多遺憾,例如,如何給予幼兒更為自主的個性化的表達空間?如何整合家長資源?如何促進不同年齡班幼兒的交往?帶著這些遺憾,我們將進行新的思考、新的嘗試。

幼兒園說課稿 篇7

  一、說設計思路:

  幾何形體的數學是大班很重要的教育內容,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體,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然而,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們說成"圓圓的""長長的",並且很難聯絡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兒已認識了多個平面幾何圖形和球體的基礎上,我嘗試用幼兒喜歡的遊戲形式進行了本次教學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在動動、玩玩中感知和發現圓柱體及其基本特徵。

  2、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合作遊戲、探索成功的喜悅。

  三、說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與圓柱體相似的物體。已認識過球體。

  2、材料準備:提供圓柱體實物若干,如易拉罐,茶罐,積木,固體膠等;各種形狀的積木玩具若干,鉛筆,記號筆若干,一樣大小的硬幣若干。

  四、說活動重難點:

  根據目標,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在動動、玩玩中感知和發現圓柱體及其基本特徵。難點是用恰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五、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採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動法,並設計遊戲的形式,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本次活動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幼兒在遊戲和實際操作中運用多種感官感知周圍生活中的圓柱體,體驗圓柱體與人們生活中的關係,本次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狀態中。

  六、說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我大致他為五個部分:

  (一)玩一玩,分一分;

  (二)量一量,說一說;

  (三)數一數,疊一疊;

  (四)買一買,說一說;

  (五)搭一搭,玩一玩。

  具體活動流程如下:

  (一)玩一玩,分一分

  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出示許多玩具,讓幼兒任意挑選,自由玩一玩,自我探索、發現玩具能否滾動的特徵給玩具進行第一次分類,將能滾動的玩具放在紅色的籃子裡,不能滾動的放在綠色籃子裡。

  (評析:此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很快投入到活動中。)

  緊接著我便出示裝有球體和圓柱體玩具的籃子,提問:"這些玩具滾動時一樣嗎?"請幼兒一起玩一玩、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進行第二次分類,請將能到處滾動的放在圓形籃子裡,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放在方形籃子裡。幼兒在這次玩一玩中,進一步探索、發現了球體和圓柱體的區別。此時,我及時進行總結:不管從哪邊推都能滾動的物體是球體。那這種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的物體是不是球體呢?為什麼?

  (評析:幼兒在兩次探索、分類活動中,自由選擇玩具,同伴間相互交流,充分調動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而老師丟擲的問題簡煉、由淺入深,便於幼兒思考,也為下面的感知、測量活動設定了懸念。)

  (二)量一量,說一說;

  1、這一環節,我首先出示圓柱體,引導幼兒觀察其特徵,並得出這個玩具身體圓圓的、胖胖的,像柱子一樣,而且兩邊都是圓形的。

  接著,我便提問:那這兩過的圓形一樣大嗎?幼兒爭執不下,有的說一樣大,有的說不一樣大。

  2、此時,我出示紙條,到底是不是一樣大呢?我們請它來幫忙量一量就知道了。教師示範測量方法,量出圓柱體兩頭的粗細並做上記號。提問:它們一樣大嗎?

  3、接下來便請幼兒量一量玩具的兩頭和中間是不是一樣粗,並和同伴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根據幼兒探索的結果,老師小結:這種身體像柱子一樣,而且上下中間一樣粗,兩頭都是圓形的物體,我們稱它為圓柱體,圓柱體放倒了只能朝一個方向滾動。

  (評析:這一環節中,幼兒成了操作的主人,先看一看特徵,再親自動手測量,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最後得出正確的結果,他們的積極性很高,在操作和探索中又獲得了有關測量的知識與經驗。)

  三、數一數,疊一疊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圓柱體的東西有很多,現在我們就到時超市去找找吧。逛超市買東西需要什麼呢?此時,我預設一個小情景,坐上我的小汽車出發吧。哎呀!超市還沒有開門,那我們就找塊空地坐下,和硬幣做做遊戲。

  幼兒數一數,疊一疊,玩一玩硬幣,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玩的。

  (評析:硬幣的使用,讓幼兒的興趣更濃,同時知道了身邊像圓柱體的物體無處不在,親自動手玩一玩,疊一疊,不僅擴充套件了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更加深了幼兒對圓柱體的認識。)

  四、買一買,說一說

  超市裡的商品真多,請每個小朋友買兩樣像圓柱體的商品,請你說一說買了什麼,並和旁邊的好朋友經比一比,說一說,你們手中的圓柱體商品有什麼不一樣?

  個別幼兒介紹。

  教師小結:這些商品大小不一樣、高矮不一樣,粗細不一樣,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圓柱體。

  (評析:知識是在孩子們探究以後,要孩子們討論中形成的。透過前面的探究操作,幼兒對圓柱體有了自己的感知和理解。在自我表達和與同伴的交流中,逐步構建了對圓柱體的知識經驗。)

  五、搭一搭,玩一玩

  這些像圓柱體的商品還可以當玩具呢,現在四人一組。用圓柱體商品搭一搭,玩一玩,比一比哪一組玩出的花樣多,好嗎?

  幼兒合作遊戲。

  (評析:這一環節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和合作能力。幼兒用各種廢舊盆罐拼搭、玩樂,在遊戲中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也進一步鞏固了對圓柱體的認識。)

幼兒園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燕子 是季節性很強的候鳥,人們稱它為"報春歸來的春燕"、"翩然歸來的報春燕"等。只要見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古人曾有:"鶯啼燕語報新年"之佳句。人們總是把燕子跟春天聯絡起來。 而燕子又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物之一,它體型較小,上身為發金屬光輝的黑色,頭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紅色,飛的較低,鳴聲較小,多以居民的室內房樑上和牆角巢穴,最喜接近人類。它那標誌性的形象——剪刀似的尾巴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燕子》這首兒歌正是抓住了這個特點,整首詩從燕子的尾巴入手, 把小燕子描寫得栩栩如生,字裡行間充滿了對小燕子的喜愛之情。整首兒歌始終圍繞著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以一個"剪"字來貫穿,具有奇妙的想象。短小精悍的六句話對小燕子的形態、生活習性、場景進行了擬人化的描寫。前兩句寫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中間兩句用"上天"和"下河"描寫了燕子的飛行場景;最後兩句運用聯想的方法描寫了燕子的住所"窩".

  大班的孩子對燕子有了一定的瞭解,特別是它的外形、典型的生活習性都是孩子們所關注的,這為他們的學習兒歌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居住在樓房裡孩子對燕子又可以說是陌生的,他們很少能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燕子搭窩、覓食和餵哺的情景。因此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使幼兒積累有關的經驗,為幼兒的順利學習打下基礎。

  這首兒歌中蘊涵著許多領域的教育價值。科學領域:透過對兒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瞭解有關燕子的科學知識;社會領域:可以透過對燕子的瞭解、朗誦兒歌激發幼兒喜愛燕子,喜愛大自然的情感;藝術領域:兒歌的每一句話都可使孩子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產生有關的聯想,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而教育價值最大的則是語言領域,兒歌中的語言比較壓韻、節奏明快,而理解兒歌的內容又需要幼兒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我把這個教材內容放在大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大班幼兒知識能力框架的結構特點,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訂了我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如下:

  1 、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兒歌。

  2 、運用有關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的部分詩句。

  3 、萌發對燕子、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說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目標一:感受詩歌中描寫的優美意境,理解兒歌的內容。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社會、認知是密切相關的。我在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幼兒理解兒歌,在觀察燕子的基礎上描述燕子活潑可愛的形象。 我制訂的重點從目標本身出發,因為是語言活動,又是以兒歌為主軸,所以理解兒歌所表達的內容就顯得非常重要。兒歌后四句的想象是本次活動的重心,所以我把重點定位在此。透過教師逐句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形成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的新氣象,從而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發展幼兒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點部分。

  活動的難點則是仿編兒歌。 對於大班幼兒來說,由於對燕子熟悉和了解的程度還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創編對他們來說有一定難度。但如果教師能做好幼兒前期的知識、情感的準備工作,讓幼兒對燕子進行資料的查詢,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教師提供必要的圖片或課件,幫助幼兒形成鮮明的表象,我想仿編兒歌也就會有所突破,從而使幼兒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四、說活動的準備

  1 、前期知識準備:請幼兒蒐集、觀看有關燕子的書本、圖片或影片,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

  2 、活動中的準備:

  ( 1 )與詩歌內容有關的課件,內容分別為燕子的外形特寫,燕子在空中飛行、在河面掠過點選河面後水波盪漾的畫面、燕子銜茅草、銜泥巴搭窩的畫面。

  ( 2 )在教師裡張貼幼兒收集的關於燕子的圖片。

  ( 3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背景音樂,創編詩歌用的小圖片(如)。

  五、說活動流程:

  共分五個流程:引題——理解內容——朗誦、表演——仿編——延伸

  1 、引題部分:播放 《小燕子》的歌曲磁帶,師生共同演唱,激發幼兒的情感,把幼兒帶入到優美、抒情的意境中來。

  2 、理解兒歌:

  1 )透過提問:"你知道燕子嗎?把你知道的有關燕子的事情告訴大家吧!"幼兒互相交流、分享燕子的外形、生活習性、飛行、搭窩、覓食、餵哺以及一些趣事。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語言運用情景。《綱要》指出,"幼兒園語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鑑於此,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幼兒的說話願望,提供幼兒說話的機會,並保護他們說話的積極性。正由於幼兒有了前期的知識準備,使幼兒在活動中能"有話可說",從而體驗到說話的樂趣和成功感。同時,此3環節也為以後的仿編兒歌打下了伏筆,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2 )播放課件兩遍,同時教師配以兒歌的朗誦。

  (課件的提供為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把兒歌所表達的內容直觀、鮮明地呈現在幼兒的面前。從而來突破教學的重點。)

  3 )提問:為什麼說燕子在空中飛行時是"上天剪雲朵"? 河面上飛行時怎麼會"剪水波"呢?最後兩句說的是燕子的什麼事?

  小燕子用尾巴剪了哪些東西?這些東西小燕子真的剪了嗎?那麼兒歌中為什麼要用"剪"這個詞呢?

  (前一串提問是幫助幼兒逐句分析詩句所包含的含義,而後一串的提問則是讓幼兒理解兒歌所運用的描寫方法,透過比喻,把燕子外形的主要特徵和它的生活情景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教師提問:你還有什麼不懂或需要幫助的地方嗎?

  (這個環節是教師為幼兒提供的一個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機會。《綱要》中指出:"孩子疑問和質疑類言語行動的不足,有可能對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行動造成影響。"因此,教師要增加兒童質疑提問的機會。)

  3 、朗誦、表演兒歌

  1 )採用整首跟讀的形式讓幼兒在背景音樂的播放中學習朗誦,激發情感的共鳴。

  2 )幼兒運用肢體動作邊朗誦邊表演兒歌。(讓幼兒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到活動中來,更有利於學習和兒歌的記憶,同時也使活動做到動靜交替,使孩子更加輕鬆。)

  4 、仿編兒歌:

  提問:燕子還會在哪些地方飛行?(如湖面,田野、林間)在那些地方飛行時它會剪些什麼呢?它在搭窩時還會用到哪些材料?(樹枝、枯葉、稻草、小石子等)它會把這些材料當什麼?(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小圖片,以幫助幼兒的仿編。)

  大班幼兒對兒歌的仿編已有一定的基礎,他們會找出相關的字詞來替換兒歌中原有的字詞,從而創編出獨特的兒歌來。考慮到在一個活動中讓幼兒沒有參照物進行創編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提供了小圖片來幫助幼兒的仿編活動,從而降低了教學的難度,使大多數的幼兒都能體會到仿編帶來的新奇感受。當幼兒對兒歌的結構非常熟悉時,也可以讓幼兒直接地進行創編。

  5 、延伸活動:根據幼兒對燕子的瞭解或兒歌所提供的內容,幼兒自願選擇有關的內容進行繪畫活動,進一步激發幼兒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六、說教法

  多媒體教具的運用:針對幼兒的現有水平和生活經驗,製作了形象、生動的課件。課件的運用 讓孩子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教師珍視幼兒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中,教師靈活地利用教具,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領幼兒啟迪聯想……讓幼兒自己對兒歌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幼兒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

  視聽講做結合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以及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聽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細緻地觀察。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述,以滿足每個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運用肢體進行表演。視聽講做結合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七、說學法

  1 、傾聽表述法:

  首先,讓幼兒帶著自己對燕子的瞭解,大家來分享、交流,激發幼兒"想說"的願望。其次,利用各種教法,給幼兒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並透過語言的激勵調動幼兒仿編詩歌的積極性,讓幼兒"敢說".

  2 、探索仿編法:新《綱要》指出:兒童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學習。教師和幼兒是構造愉快學習和交流過程的共同體,因此,我為幼兒創設了支援性的語言教育環境,支援幼兒在活動中拓展語言經驗。我在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的同時,提供了各種小圖片,以引起幼兒的思考,讓幼兒在探索中自主學習,突破活動的難點。

  附:兒歌《小燕子》

  小燕子,真靈巧,

  身上帶把小剪刀;

  上天剪雲朵,

  下河剪水波;

  剪根茅草當枕頭,

  剪塊泥巴搭窩窩。

幼兒園說課稿 篇9

  一、教材

  我設計的小班數學活動《餅乾商店》,是依據新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選擇了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學習特點的活動內容,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異,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和智力發展水平,注意了各部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絡和配合。

  二、教法

  我根據活動的內容,幼兒的年齡特點;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並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了利用遊戲來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透過操作法、遊戲法、引導發現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幼兒能主動進行學習。

  三、活動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數學領域的要求,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

  四、活動準備

  在活動的準備材料中,我多選擇用過的餅乾盒、奶盒、冰棒杆廢舊物做教具,做到就地取材。

  幼兒使用的小筐、圖形片等符合衛生和安全的要求的材料的選擇上,根據活動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選用教具。另外,在教具的使用中引導幼兒觀察、思考,逐步從具體形象向抽象概括的方向過渡。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讓幼兒在情境中活動。活動開始,以開餅乾店的形式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先讓幼兒觀察自己的圖形片,請幼兒說說有些什麼樣的餅乾,而不是請幼兒說說有什麼形狀的餅乾。這樣,可讓

  幼兒從餅乾的形狀或顏色兩方面作出不同回答,接著,引導幼兒從這兩方面觀察圖形標記。

  (二)基本部分

  以“分餅乾”、“買餅乾”、“送餅乾”這一系列遊戲情節串連教學過程,激發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其次,考慮到小班幼兒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從圖形與標記匹配,引導幼兒認識幾何圖形,以減低幼兒的學習難度。同時,透過指認的形式,幫助幼兒複習鞏固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在區別三種圖形時,依照小班幼兒的思維特點,逐步引導幼兒的思維向多維性發展。

  在“分餅乾”時,要求幼兒按圖形的顏色或形狀匹配,然後在“分餅乾”的活動中,讓幼兒講一講買了什麼餅乾,有的幼兒說買了紅餅乾,有的幼兒則根據所買餅乾的形式作了回答。在此基礎上,教師作出了小結,並引導幼兒從形狀、顏色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表述,在送餅乾的活動中,在肯定幼兒按標記的形狀或顏色匹配的同時,進一步引導幼兒根據標記同時,從顏色、形狀兩維角度去選擇,發展了幼兒的思維。

  針對買餅乾的要求,作四個層次的安排,讓每個幼兒分別按不同的要求參與活動。從而使每個幼兒有所發展,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三)結束部分

  活動最後的“設計餅乾”這一遊戲的目的是為區域活動中的練習作示範。我為幼兒準備了四組材料:多色的繩、多色的冰棒杆、彩筆和紙、各種幾何圖形和固體膠,讓幼兒在拼拼、畫畫,尋找中掌握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使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自學的區域活動結合起來,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個別練習的機會。